X

039·从《弟子规》的隆兴说到英语的降级

1、听说有人建言,要把英语降格为副科。

我也想建个言:一步到位,降为选修科目吧。


另外开一门《弟子规》,让它跟英语PK。


我发现中国的家长对《弟子规》有着谜一般的迷恋。

2、话说这《弟子规》,本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李毓秀名字没起好,一生到头都只中了个秀才,然后以教书为业。大概班级不好管理,便写了这么一套《李秀才班规》,其他班主任觉得挺好,互相点赞传阅,一直传到今天,我看10个10万+都打不住。这篇网红文摇身一变,已然成为入门级的国学经典。


《弟子规》里的绝对高频词是“勿”,就是“No”的意思。整篇文章就是要让小朋友知道,从小就有人可以对你说“不”!它的内在逻辑就是:让小盆友从小就接受挫折教育,跌在起跑线上就能赢在终点——《弟子规》学好了,就能包治百病,比如上学时可以杜绝早恋,等到娃大学毕业,则马上就能变成感情高手,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恋爱、结婚、生娃、生娃,生三胎……然后让娃继续学《弟子规》。

至于在“说不”的环境中长大对于创新能力有没有影响?肯定有啊,积极正面啊!哪个小朋友写议论文没有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被“No”了那么多年,被“push”了这么多年,被压抑的创新能力肯定爆棚啊。报复性创新,放心。


我说这些的目的,就是建议那些认为《英语》不配做主科的家长赶紧跑过去抢《弟子规》,把英语留给我们这些不识货的家长吧。


3、回头再说说英语。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的科技资讯是用英文写成的,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都是用英语教学的。这不是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同时也请不要简单地迷信所谓的“英语霸权”之说。英语就是一语言工具,没有什么太多的霸权,歧视链倒是真有。英国人骄傲地说,世界上只有两种英语,一种是英式英语,另一种是错误的英语。英国人最瞧不起美式英语,美国人喜欢调侃自带喜感的印度英语,印度人则可以去嘲笑自带结巴感的日式英语。中国娃娃们的英语其实非常出色,不比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英语差:没人能嘲笑我们。

小视频上看到,中国还有人能把英语说出方言味儿,那更是一绝。


如果你只相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那挺好,你就入门当国学派弟子吧。如果你想睁眼看世界(像严复那样),学习国外的先进科技(像钱学森那样),向国外传递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像姚明那样),在外国社交媒体上跟外国键盘侠干仗(像胡锡进老师那样),还是学学英语吧。精通英语一样可以报国,是和平精英,是精英报国。


另外,越是寒门子弟,越要从小学好英语。否则,将来怎么能完成逆袭成功迎娶白富美呢?讲不出杭州味的英语,宿迁味的总可以吧,“Are you OK”呢?

网上盛传中美贸易的“双赢”是中国“赢两次”的意思。多正能量的表述啊。美国娃只会一种美式英语(有学拉丁语的,那是他们的文言文),中国娃不仅会中文,还会英文,那我们不是在语言上也能“双赢”、“赢两次”吗?


回到现实吧。怕就怕有些人喊减负喊得比谁都响,抢起英语课来比谁都狠。这半年排队都排伤着了,为了选课选得健康有序,各位家长听好了:勿插队,勿扎堆;绿码行,红码停;励国学,菜英文。


(附:有人说,国内没有说英语的环境,学习英语事倍功半。我个人看法是,可以加强科技英语的教学,如物理、化学、生物实现双语教学,那将功德无量。科学家有国界,科学无国界,科技英语就是帮助玩跨界的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