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SEED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家庭、机构和社区如何合力支持儿童发展?干货满满

本文约6000字 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SEED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

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行

2019年11月24-26日,为期三天的SEED(Study of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国际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主题是“携手同行:家庭、机构和社区合力支持儿童发展”,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协办。来自英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以及我国30多个省市的高校、科研机构、基金会、研究会、幼儿园和企业的350余名代表共襄盛会。

大会现场(请上下滑动图片)

11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长洪秀敏教授主持开幕式。她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搭建共同研讨和相互交流的国际平台,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分享观点、贡献计策,携手推进儿童早期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并希望SEED会议能像种子一样,不断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有持续影响力的国际标签。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所长洪秀敏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代表教育学部向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充分肯定了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在中国学前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指出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与殷切期盼,强调了学前教育研究价值立场的重要性,期待本次会议为幼教同仁搭建持续交流的平台,共促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辑李艳辉在致辞中倡议,应响应国家与社会对“幼有所育”问题的关注,直面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与新挑战,今后将继续携手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打造“京师学前”特色品牌,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总编辑李艳辉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总园长黄珊回顾了园所开拓创新的百年历史,分享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经验,对嘉宾的即将到访和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并期待能够与同侪携手共建学前教育事业的灿烂明天。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总园长黄珊致辞

开幕式后,来自英国、丹麦、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的学前教育专家依次发表主旨演讲。演讲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张和颐博士、李敏谊副教授和杜继纲副教授共同主持。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资深研究员Brenda Taggart发表了《早期教育政策与实践:基于研究证据的改变》主旨演讲,分享了“有效的早期教育、小学、中学教育项目”长达17年的追踪研究成果,指出高质量早期教育对儿童学业发展、社会行为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有着短期、中期和长期积极影响,处境不利儿童受益尤多。英国政府据此调整早期教育服务范围、时间和机构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最后,她指出高质量早期教育应由教师、课程与环境、实践共同组成,并针对如何开展有效早期教育给出了具体建议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资深研究员Brenda Taggart发表主旨演讲

丹麦奥尔堡大学资深顾问Ole Hansen在《从数据到教育实践——基于研究的丹麦幼儿园和日托机构的改善工作》主旨演讲中,以学习领导力项目为例,分享了从数据调查到实践干预的研究过程。该项目以提升儿童健康、学习和发展为目标,采用混合研究设计,收集儿童发展信息与幼儿园和日托机构的环境信息,并根据每一阶段的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策略,切实提升了儿童、家长与教师的满意度。

丹麦奥尔堡大学资深顾问Ole Hansen发表主旨演讲

韩国儿童保教研究所主任Mugyeong Moon在《家庭教育的重点:韩国背景下价值观、实践与政策的变化》主旨演讲中,分享了韩国背景下的育儿观研究。近年来,韩国政府基于研究陆续推出了支持家庭育儿、学前教育与保育发展的系列政策,在开放式儿童中心、亲职教育和课程推广以及明确韩国家庭教育发展方向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韩国儿童保教研究所主任Mugyeong Moon发表主旨演讲

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Atsushi Nanakida在《聚焦幼小衔接:日本、新西兰和瑞典比较研究》的主旨演讲中,分享了日本、瑞典和新西兰学前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指出了在PISA带来的学业压力挑战下,OECD各国学前教育课程、体制等方面出现的学校化取向,以及学前教育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政策、课程、幼小衔接以及教师发展等关键问题。

日本广岛大学教育学院教授Atsushi Nanakida发表主旨演讲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李辉发表了《从知识传输到参与式教学,从教学主义到建构主义,从理念到实践:深圳、香港和新加坡三地幼儿园教学法的比较研究》的主旨演讲,以精巧的实验设计,分析在相似的文化底蕴和教育背景下,深圳、新加坡、香港三地幼儿园的教学互动与师生对话,洞察中国幼儿园教育中信念与行动、政策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差距,指出幼儿园应遵循3CAPs框架,开展文化适宜、因地制宜且适合个别儿童发展的教学实践。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李辉发表主旨演讲

首日的主旨演讲极大拓展了家庭、机构和社区合力促进儿童发展研究的国际视野。

11月25日上午,来自德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以及全国各地近 300 位学前教育工作者到访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直属七所分园。

七所分园接待形式各具特色,观看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百年纪录片,聆听执行园长基于实践研究下的专题报告,听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幼儿园,进入班级教室实地参观,座谈,观摩户外体育活动,参观图书馆以及公共环境,嘉宾留言建议等。

校本部园执行园长杜军作了《让研究成为习惯,促进师幼协同发展》的专题报告;牡丹分园执行园长夏华颖作了《运动强健体魄,阅读启迪心灵》专题报告;望京分园执行园长徐翠凤作了《以开放式教育活动促进幼儿、教师和家长协同发展》的特色课程汇报;奥林分园执行园长高以华作了《园本课程下“十三五课题”的探究》的专题报告;龙樾分园执行园长吴媛媛介绍了《秉承'和合'思想,家园、社区携手共育》的实践特色;新校区园执行园长孙秀莲作了《开放式体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专题报告;未来一幼执行园长董佑静作了《聚焦生态科学教育,促进师幼协同发展》的专题汇报。

校本部园:执行园长 杜军作报告

黄珊总园长与外宾就教育评价、家庭教育、幼小衔接等问题座谈

校本部园:大班小朋友向外宾介绍幼儿园的历史

牡丹分园:观摩小朋友的区域活动

未来一幼:小导游带领客人参观环境

望京分园:

小朋友给客人老师斟茶

奥林分园:

观摩小朋友大厅开放式艺术活动

新校区园:观摩有趣的户外区域体育游戏

龙樾分园:小朋友夹道欢迎来宾

龙樾分园:

小朋友们户外游戏

未来一幼:

小小讲解员介绍太阳能自动灌溉器

北师大实验幼儿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鼓励幼儿以讲解员方式向嘉宾介绍自己的班级环境和活动,主动邀请嘉宾体验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游戏,孩子们自信、大方的表现赢得来宾一致赞赏,幼儿园玩教具配备、区域游戏设置等方面也广受好评。

通过实地观看、亲身体验,来宾们对北师大实验幼儿园“以儿童为本”教育理念,以开放式课程和环境支持幼儿主动发展,有了深入了解,给予充分肯定。

“蒙养百年,倡导开新”。本次半日开放活动不仅在国际研讨会平台全面展示了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更激励着全体与会者秉持与北师大实验幼儿园“以儿童为本”一样的教育理念,吸纳各国幼教先进经验,探索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在实践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

11月25日下午,大会三个分论坛联袂登场,围绕多学科视角下的儿童发展、“家庭-机构-社区”三方合作、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等主题,不同国家和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实践一线的专家学者,带来28场学术报告,精彩纷呈。

分论坛一:多学科视角下的儿童发展

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曹洪健副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丙成副研究员共同主持。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刘芳作《执行功能训练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提升的干预研究》的报告,指出执行功能是幼儿情绪调节的认知基础,合理训练可有效提升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提出避免情绪调节能力差距扩大的有效策略。

潍坊学院特教幼教师范学院周敏在《幼儿责任行为的问卷编制及一般特点》报告中,分享工具研制过程以及幼儿责任行为在各维度的发展状况、年龄与性别差异,提出培养幼儿责任行为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王诗棋和张祎分享《全日制幼儿园对贫困地区幼儿学习与发展影响的试点研究》成果,剖析城乡差距、幼儿园教育质量以及父母养育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影响,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吴丹丹围绕“How Do Chinese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teract with Children duringEngineering Designed Process (EDP) in the Architecture-based Blocks PlayActivity: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Patterns and the Perceived Obstacles”,提出STEM理念下中国幼儿园ADBB工程类活动的阶段与内涵、师幼互动特征和困难,以及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本土化建议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周静娴在《农村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的报告中,分析农村儿童入学准备现状,探讨儿童气质和教师资质的影响,提出因材施教、精准扶持的有效支持策略。

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系叶若洁作题为《杜威教育哲学与儿童早期教育》的报告,提出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摆脱标准化教学,注重利用产业重组学校,改善儿童早期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周思妤作题为《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与幼儿努力控制的相互作用:一项追踪研究》的报告,指出父母双方与祖辈间共同养育关系越一致,幼儿努力控制的发展越好,强调母亲在高质量父亲-祖辈共同养育关系构建中起到关键性桥梁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文蕊香在《祖辈-父辈共同养育关系与幼儿努力控制的双向关系:一项追踪研究》的报告中,分析幼儿静态平衡能力的性别差异,探讨游戏干预对幼儿惯用和非惯用腿单腿平衡能力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刘姗姗作题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幼儿参与及其影响因素》的报告,分析幼儿在各类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强调关注幼儿对数学任务的理解程度,重视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

分论坛二:“家庭-机构-社区”三方合作

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潘月娟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吕萍共同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贺晓丽在《母亲抚养压力对0-3岁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家庭学习环境的中介作用》的报告中,指出母亲抚养压力作为一种风险性因素会影响婴幼儿的社会情绪能力,建议关注母亲育儿状况,提供支持和引导,以降低抚养压力,促进婴幼儿社会情绪能力健康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解会欣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阅读环境及亲子共读的关系:阅读观念的中介作用》的报告中,证实母亲阅读观念对家庭阅读环境和亲子共读开展的重要性,建议社区、机构、家庭多方力量联动以提高亲子共读质量。

香港耀中幼教学院Joey Ho Yi CHAN围绕“Educating Parents And Caregivers: The Role of Discovery Space”,强调高质量亲子互动的重要性,指出PPDS(Pamela Peck Discovery Space)教师通过建立自然和亲密关系,引导家庭积极参与,提高了父母对亲子关系重要性的认知。

香港耀中幼教学院陶慧敏作题为《家长参与和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发展——一项关于家长干预的试点研究》的报告,探讨儿童自我调节能力与未来教育水平关系,构建有效家长干预计划,提升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和父母自我效能感。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洪浩才在《0-3岁儿童母亲激励性评价行为个案研究——金字塔模型与钻石理论的建构》报告中,指出母亲激励性评价行为对0-3岁儿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发挥社会、家庭合力支持母亲角色重构,促进0-3岁儿童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天河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田美萍在《构建区域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的实践研究》报告中,强调0-3岁对儿童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以及科学育儿指导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课程构建和运行机制。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林岚在《幼儿社区场景化课程研发与实践——家庭-机构-社区合作的广州路径》报告中,指出场景化课程作为一种全新课程模式,关注幼儿园、社区、家庭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的三类场景,如何相互融通、发挥最大功能,正在改变幼儿园课程生态。

济宁学院王晓冉作题为《父母期望与幼儿责任心的关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调节作用》的报告,倡导父母对幼儿发展客观公正评价,建立合理期望,尊重幼儿兴趣爱好,以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所(系)杨佳伶作《儿童探索馆中的亲子互动研究——以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角色游戏区为例》的报告,建议家长适时调整互动策略,场馆教育者充分利用展品设计游戏情节,使幼儿与材料、成人的互动更加深入。

分论坛三:早期教育课程与教师发展

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冯婉桢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于开莲共同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研究所金宁作《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知名能力的教学》的报告,指出计算机辅助教学可有效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知名教学,多重范例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孤独症儿童提升其知名能力。

香港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何畔围绕《西方课程理论对中国情境下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启示》进行交流,介绍西方三种课程理论和模型,围绕课程设计的三个核心关注点,提出构建适宜中国幼儿园课程模式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朱晓琳作《幼儿园骨干教师工作能力发展研究》的报告,分析幼儿园骨干教师典型工作任务及其相应能力,提出骨干教师成长和发展的途径。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刘文利作“Curriculum-based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CSE) in Preschool”的报告,介绍儿童早期性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出推动儿童性教育有效开展的可行建议

韩国国立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HyeonJeong Park以“Exploring teacher’s role in the dramatic play”为题,探讨教师在儿童角色扮演游戏中策划、指导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与不足,提出进一步提高教师角色游戏领导力的建议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秦奕分享《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调查研究》,以实证研究方式分析不同省市和地区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现状、特点及问题,提出提高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建议

韩国国立教育大学幼儿教育系Misuk Lee作“The reproduced reality experience through the dramatic play”的报告,以教师与研究者合作研究的方式,通过参与式观察,探讨角色扮演游戏在儿童早期经验发展与教育过程中的价值。

首都师范大学张晓作了《中国背景下的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认知:一项质性研究》的报告,通过扎根理论,调查教师个体对学前教育专业认知的理解与内涵。

韩国教员大学裴成玉作《中国幼儿园游戏实践现状的意义及启示》的报告,揭示教师游戏观、专业素质与教学游戏化等方面不足,制约着游戏教育价值有效发挥。

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李敏作《幼儿园教师积极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及其对师幼关系的影响》的报告,提出干预有效提高教师情绪调节能力、改善师幼关系的教师专业发展新视角。

此次分论坛为国内外早期发展与教育研究者搭建了观点碰撞、智慧共享的绝佳平台,精彩纷呈的报告引发现场与会者强烈共鸣。分论坛在围绕各个议题展开的一轮又一轮深入会话与交流中顺利落幕。

文章来源丨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

图片来源丨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丨范姜颐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邮发代号:82-113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