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6日,“傅钟文武学思想研讨会”三亚南山隆重举行。研讨会前,向海内外征集有关研究文章,收到了大量来稿。其中优秀者参加了研讨会的交流活动。世界太极拳网将陆续选刊其中的文章和发言。】
从傅钟文先生武学思想研讨会,看太极拳文化造福世界及贡献
傅钟文先生(1903-1994),是中国河北省永年县人。据中国“世界太极拳网”介绍:“ 傅钟文先生是杨澄浦先生嫡亲传人,为当代杰出的武术大家,他不仅在太极拳以及武术的教育,传播,研究和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更在太极拳理法体系的建设中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一)傅钟文先生的传记,就是一部辉煌的武学成就和做出极为重要贡献的历史记录
据中国河北省《永年太极拳志》介绍:傅钟文先生“九岁随杨兆鹏( 杨班侯之子)习拳;稍长又从杨澄甫习拳;1917年, 只身赴上海谋生,在盛和花号学徒; 1925年参加上海精武体育会,义务教授太极拳。1928年 杨澄甫宗南下授拳于南京中央国术馆,傅钟文常赴南京随师学拳。 1930年, 杨澄甫授拳于上海, 傅钟文出面向盛和花号老板范桂馥先后借租上海圣母院路(今瑞金二路)圣达里6号及巨籁达路(今巨鹿路)大德村20号楼房, 免费供杨澄甫居住,此间常得师指点。 杨澄甫授拳于杭州国术馆时, 钟文赴 杭州,常于室内得师传授推手技艺, 往往被发至丈外或重重撞在墙上。 1934年, 杨澄甫应邀去广州授拳,携钟文同行,教拳时,多有钟文演示, 辅导,每有比武者皆有钟文当之。 杨澄甫还将《太极拳体用全书》第集铜板交与 钟文保管。1936年, 杨澄甫在上海逝世。 范桂馥十分敬仰杨澄甫人品拳艺,资助500大洋给钟文, 由钟文出面料理一切治丧事宜,钟文与郭子荣( 杨澄甫外甥)及弟宗元并杨家族人护送少侯, 澄甫灵柩回永年闫门寨杨家祖墓安葬。1944年10月1日, 傅钟文在上海创立永年太极拳社,以“勤,恒,礼, 诚”为社训 。新中国成立, 永年太极拳社增开班次,扩大招生并坚持义务教拳。1951年,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傅钟文组织本社队员为抗美援朝募捐进行多次专场表演”。 1953年当选上海市武术联谊会执行委员兼福利委员会主任; 1954年, 永年太极拳 成立十周年时,拳社学员达千人余人,教练有数十人。1956年, 全国十 二 省市武术比赛在北京举行, 傅钟文应邀担任裁判,受到贺龙接见。
1958年, 上海 武术队成立, 傅钟文授聘为第一任教练。他任教练的上海 武术队,从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全国武术比赛中一直名列前茅。 1959年,应国家体委和体育出版社之邀出版《太极刀》,1963年出版《杨式太极拳》,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1960年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向 傅钟文学拳。
“1972年, 上海同济大学成立医疗体育班,聘请傅钟文和其子傅声远为教练, 教授杨式太极拳,有80%以上的慢性病患者得以好转。1972- 1982年,为同济大学举办各种太极拳,剑, 刀等学习班60多期,学员多达3000多人次。多年来, 每天清晨坚持去体育宫,闸北公园等地辅导群众练太极拳。 1978年,上海体育宫邀请傅钟文任总教练”。
1979年被推选为上海市武术协会付主席。1984年被评为“全国太极十三”之一。当年11月,被 聘为上海市武术队顾问。
1988年夏,傅钟文之子傅声远携子傅清泉定居澳大利亚珀斯。创建“澳大利亚永年太极拳社”任社长,“世界永年太极拳联盟”任主席,“傅声远国际太极拳学院”任院长,往返于澳大利亚,中国,新加坡,日本,香港,美国,马来西亚,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四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拳。学生10万余人,中外弟子187人。近年来,傅清泉经常往返于澳大利亚,中国,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拳.2004年,在香港,邯郸分别成立了“太极拳泉友会”。学生数万人,弟子2人。
1988年10月,国家体委授予傅钟文”中国国际武术贡献奖"。
1990年, 傅钟文积极参加修建杨禄禅故居的筹备工作,携子声远,孙清泉及弟子捐款数万元。
1992年,国际奥委会瑞士总部授予 傅钟文“奥林匹克奖章”。
据中国河北省《永年太极拳志》记载:“1929年,杨澄甫侄外孙婿,亲族传人傅钟文,先后在杭州,上海,广州追随杨澄甫授拳。1944年创办“上海永年太极拳社”并任社长。其弟傅宗元任教练。在华东化工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市体育宫教学60多年。并先后在大连,宁波,无锡,徐州,广西等地教拳,其弟子在各地组建永年太极拳社。并赴日本,美国,新家坡,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等地传授拳艺。1994年3月,应邀回故乡广府,在杨禄禪故居举办杨式太极拳培训班,学员46人,收弟子7人。直系传人有:子傅声远,孙傅清泉,中,外弟子92名,教授学生数十万人”。
傅钟文先生“1994年9月25日在上海逝世,根据生前遗愿,安葬于故乡河北省永年县广府”。
( 二 )从名人政要追随和专家,学者评价,看傅钟文先生辉煌成就及其历史贡献
(1)陈微明(1881-1958), 杨澄甫宗师早期弟子。在傅钟文先生创立“ '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活动“时,他为傅钟文先生提词中有:”傅君钟文永年杨澄甫之晚戚,得师之传授,规矩准绳丝毫不爽,故人称为太极拳之正宗“。
(2)王旭东, 杨澄甫宗师早期弟子 。他在傅钟文先生创立“ '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活动“中,为傅钟文先生提词中有:”谨守师传,又见各位社员精神团聚,共同支持发扬我国固有武术之光辉,尤深钦佩" 。
(3)沈尹默, 傅钟文先生弟子,著名学者和书法家 。他在傅钟文先生创立“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活动”时, 为付傅钟文先生提词是:”经常认真练习太极拳,是增进智力和体力底好方法“。
(4)马公愚,是傅钟文先生的弟子,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人士。他为傅钟文先生创立“ '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作《太极拳和傅钟文先生》:”永年太极拳社自由944年十月成立到现在已经十周年了,我从来没有脱离过关系,对于 傅钟文先生诲人不倦的精神更十二分的佩服”。近年来上海人对于太极拳并不陌生,教授太极拳的地方也不少,可是像傅钟文先生这样的热心提倡太极拳是难得见到的“。“ 傅钟文先生是杨氏戚属,自幼追随太极拳泰斗杨澄甫老师,简练揣摩,悉心钻研,得其薪传。可称永年杨氏拳法正宗”。
(5)在傅钟文先生创立“ '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得蒉延芳,徐朗西,马公愚,黄翰良诸先生之热心赞助";"并蒙武术界先进陈微明,杨基峨, 郝少如,张庆麟诸专家竉临“。
(6)“1960年,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向傅钟文学拳”。
(7)蒉延芳, 在傅钟文先生创立“ '永年太极拳社十周年纪念活动“时, 为付钟文先生提词是:” 永年太极拳社创立十周年纪念锻练身体,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8)2003年,台湾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为河北永年《傅公纪念祠》题写“太极宗师,傅公钟文纪念祠惠存:“武德足式”癸未年.连战敬题”。
由于历年来名人政要和专家,学者对傅钟文先生辉煌成就及其历史贡献评价较多,谨举以上几例,足以说明: 傅钟文先生一生献给了杨式太极拳事业! 傅钟文先生:为人师表 ,德艺双馨, 德高望重!不愧为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
(三)从傅钟文先生的辉煌成就及其历史贡献 , 看杨澄甫宗师部分早期弟子们,在世界各地传播太极拳,予人健康,造福世界的影响和成就
(1)第一次大普及,大兴旺时期。
据《永年太极拳志》记述:杨家从第二代“开始走上职业教拳的生涯”,“特别是杨澄甫,在北京带出了一批优秀弟子。这时,时代正在发生着巨变”。“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国术馆,杨澄甫应邀离京南下赴国术馆任教,这样,他就从父、祖辈的私家授拳一跃而变成为国育才。其北京弟子也相继南下,分散到各地授拳,太极拳实现了其面世以来的第一次大普及、大兴旺”。“这就使得杨式太极拳最早大面积地在社会上铺开”。“从后来冠以姓氏形成流派的观点来看,这一时期太极拳的大普及、大兴旺,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杨式太极拳一枝独秀大普及、大兴旺”。具中国河北《永年太极拳》记载:“1920年杨少侯南下教拳,先在浙江省警官训练所教拳,又至宁波教拳,后到南京做私人保镖”.“1925年,杨澄甫长子杨振铭,助夫辗转于沪,浙,闽等地教拳。“1949年定居香港,闭门授拳”。“1934年,广州政界组织太极拳同学会,委托陈微明代为敦聘,杨澄甫携杨振铭,傅钟文,杨兆鹏到广州教拳。应广西省之邀,杨澄甫嘱杨兆鹏到广西教拳”。杨澄甫部分外姓弟子传人,如武汇川(1914-年拜杨澄甫为师)在上海;郑曼青(1901-1975)在台湾、东南亚、美国;陈微明(1881-1958)在上海、苏州、广州、香港、台湾、;牛春明(1881-1961)在杭州;李雅轩(1897-1976)在四川;董英杰(1897-1961)在香港、东南亚;崔毅士(1909年拜杨澄甫为师)在北京;田兆麟、褚桂亭(1892-1977)在上海;濮玉在美国;曾如柏在香港”。 1944年10月1日,傅钟文在上海创立永年太极拳社,以”勤,恒,礼, 诚“为社训 。 他们穷毕生之精力,研习、传播杨式太极拳,著书立说,传承续代,使永年杨式太极拳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从上述记载可见,杨澄甫宗师的众多弟子传人,虽有拳势定形前后之分,但个个得到真传和怀有绝技!人人在世界各地开辟一片天地, 并享有高寿!
(2)著书立说,传播杨式太极拳。
从杨式太极拳泰斗杨澄甫生前,在弟子们协助下,出版发行的三套书籍和书籍名称的设计上,可以了解和看到:杨式太极拳从继承到创立、从发展变化到创新推广的本意!据中国河北省《永年太极拳志》介绍:“1925年,杨澄甫嘱弟子陈微明所著《太极拳术》一书出版”;“1931年, 由弟子董英杰整理《太极拳使用法》一书出版”;“1934年,由弟子郑曼青执笔《太极拳体用全书》公开出版”。三套书籍出版发行,相隔九年时间!书籍名称由“术”到“使用法”再到“《体用全书》” 的变化过程,说明什么?再看协助他出版书籍和书籍名称设计的三位弟子,在当时都是赫赫有名的武术家、文化名人和著名人士。如陈微明,1902年中举人,光绪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民初任清史馆纂修;曾担任爱新觉罗、溥仪的武术老师三年多等。董英杰,文武兼备,著名武术太极大师。郑曼青,民国时期,18岁被聘为郁文、艺术两大教席;后又当选全国中医师公会理事长等;精通诗、书、画、拳、医,尤喜太极拳术;世称五绝大师。况且他们个个古文化底蕴深厚!以此可以感到,书籍名称设计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变化!是内含著承传、发展和创新!是融入了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精髓深意!使拳论所述,“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在杨澄甫时代,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和发展!使武术拳势跟上了人们的需求,推动中国武术太极拳术走进了一个进步、健康、文明时代!《永年太极拳志》评价“将杨式太极拳逐步定型,去掉高难度动作,集技击,健身,表演之功能为一体,男女老幼皆可学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号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根据中国河北省《永年太极拳志》介绍:“1956年,国家体委运动司武术处决定,由毛柏浩、李天骥、唐豪、吴志明组成四人小组,由李天骥执笔编写和演示,以删繁就简、去其重复的原则,从杨澄甫定型拳架中择取材20个不同姿势,简化为《24式太极拳》,个别动作练法有所改动。1957年进行审定,参加审定人员有李天骥组织,永年参加人员有傅钟文、杨振基,郝少如,姚继祖,魏佩林。同年,在体委召开的武术学习会上又广泛征求意见,后出版成书,加以推广普及。《24式太极拳》动作少,套路短,好学好记,气魄大,形象美,舒展大方。一经定架,很快普及全国,风蘼世界”。而传统太极拳当中,杨式太极拳影响很大,喜爱之多,数量之众。
(3)辉煌历史,“永年”记录
据中国河北省《永年太极拳志》记载:“晚清时期,杨祿禅进京到王府授拳。其所创杨式太极拳动作圆活、舒展大方、老幼皆宜,深得光绪皇帝的老师、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和的称赞:“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如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并亲书对联一副“手捧太极震寰宇,身怀绝技压群英”以赠。后清廷亲贵、王公、贝勒多从受业”。“清廷将太极拳奉为国术”。
到民国时期,1919年10月,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为纪念精武会十周年题赠“尚武精神”。1934年,时任国民党政府主席、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为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提词“锻炼身心”。时任国民党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和检察院院长的蔡元培为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提词“可以御侮,可以卫生,愿以此有百利而无一害之国粹,为四百兆同胞之典型”。 时任上海市市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吴铁城为《太极拳体用全书》提词“国术精华”。 时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秘书长的张历生,对该书提词“后学揩式”。一部《太极拳体用全书》能有诸多名人的提词、肯定,足见他们对太极拳的重视。在当时情况下对太极拳的发展、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党和政府十分重视。1949年,朱德委员长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上指出:“要广泛采用民间原有的许多体育形式”。1952年,毛泽东发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1953年,又明确指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大事”。
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日本友人松村谦三时说:“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充满着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学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还可以给人们生活带来无限情趣和幸福,可以延年益寿。”“1966年,毛泽东又提出:“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
1978年11月16 日,邓小平应来华访问的日本友人三宅正一之请,写下了“太极拳好”的题词”。
中国河北省《永年太极拳志》在志书中写到:“太极拳能发展到今天,全球参练人员之多、流传地区之广、影响之大 ,除政府扶持、国家领导人提倡外,还和古今中外众多知名人士倡导分不开”。
原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徐才曾提词:“太极拳做为信息社会的今日运动,如今(太极拳)已经开始走向世界。世界太极拳的交响乐序曲正在奏响。太极拳是个极好的医疗体育活动,它可以补充西方现代体育不足。成为世界的今日运动,是当之无愧的。”“太极拳作为世界的明日运动,更是前程远大”。
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提词:“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的太极拳现已走向世界”。
2003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为河北永年《傅公纪念祠》题写“太极宗师, 傅公钟文纪念祠惠存:“武德足式”,癸未年,连战敬题”。
综上所述,杨式太极拳虽然经历了三个时期,近百年时间,但仅仅从傅钟文先生, 傅门三代传记中就可以看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才是中国太极拳真正意义上的“大开门”,大发展,大普及,大兴旺时期!中国党和政府是太极拳发展,普及,兴旺的主要推手!
(四) 傅钟文先生武学技术和理论影响,使我对杨式太极拳感悟
初步认为:一是,在拳势练养接合上,突出了以养为主,练养相合。体用主次更加分明。二是, 杨式太极拳,拳式,套路内涵著中华养生精微,预防、气功及导引之道。以及拳术训练基本功和手法的攻防及轻灵功夫,如三虚一实,实脚碾转中内涵着轻 灵功夫 。三是,在拳势套路、名称、动作过程、训练要领和心内外修练中,无不突显著中华优秀文化的整体性、民族性、传承性和艺术性及时代文明特性 。杨式太极拳在训练方法上做了重大改进 。四是,杨式太极拳其拳势不仅舒展大气、式势匀称、中正自然等,而且拳势攻防手法清楚细腻、又不失人体养生之理。
附件有 二 :
(一)以上文稿主要参考书刊: 《永年太极拳志》,《 永年太极拳社四十五周年纪念刊 》及“世界太极拳网”。
(二 )著者杨俊义,是傅钟文先生门人。现是美国“ 休斯敦中华杨式太极拳学会”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