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8月31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宁波银行上海分行全程支持的“国资大讲坛”系列讲坛第四期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作题为“用国际化视野为传统国企转型升级开疆拓土”的主题报告。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孙海鸣教授、德勤中国国企改革项目主管李辉、宁波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吴晓波等参与点评、对话。
领导致辞: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秘书长罗新宇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秘书长罗新宇表示,今年是十九大的开局之年,也是国资国企向纵深推进的一年。最近,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对开展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进行动员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目前有400余家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地方国企入选“双百行动”企业名单。上海也成为了全国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的示范区。在这个背景下,国资大讲坛也应运而生,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和中国企业改革发展研究会共同主办。前面三期的活动邀请了三位重量级的嘉宾作了分享,效果很好,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上海东方国际(集团)的掌门人童继生董事长来做演讲。去年8月31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了原上海纺织集团与原东方国际集团的重组,新的东方国际诞生,今天正好一周年。新的东方国际作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代表性的企业,也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在新的时代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使命,是连接上海国内外大市场的一个通道,是上海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代表企业,也是上海跨国布局、全球经营布局的重要企业集团。。
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成立八年来,聚焦国资智库的定位,开展政策研究、课题咨询、信息提供、培训业务、国资数据库打造等多项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业务模式,已经成为全国国资系统的一个智库品牌。截止目前,已经承接了300多项课题,其中多项课题成果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上海国资委以及兄弟国资委的认可。
国资大讲坛的举办频率是一个月一期,希望能够凝聚改革共识,请来自一线的政策制定专家和优秀企业家同台分享,为我们贡献智慧,除了上海的企业家,我们也将邀请全国各地的优秀国资企业家来主讲。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表示,国资国企改革是一个重大命题。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经济的脊梁,在金融、能源、粮食、交通、通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领域挑大梁。国企改革任重而道远,一直在路上,从最初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到现在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深化。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创建于1865年的江南制造总局就诞生在上海,它是现在江南造船集团的前身,可谓是中国最早的“国企”。1861年,中国第一家动力机器缫丝厂在上海建成,1878年清朝建立上海机器织布局,这也是上海纺织集团的前身。东方国际集团有600多家分支机构,员工有7.3万人,其中4万在海外,这么大的企业怎么管理?怎么确保高效运营?童董事长将给我们传授国企全球布局、跨国经营、打造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心得和经验。
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是新华社直属机构,是新华社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的重大成果和重要平台。位于陆家嘴“头排头座”的这座建筑获得了国家“鲁班奖”,其造型像一颗蓝宝石,被誉为“东方蓝宝石”,与东侧的东方明珠交相辉映,是陆家嘴金融城的地标性建筑。我们更希望把它打造成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功能性平台、服务性平台、资源性平台,特别是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平台,这是一个开放、服务、分享、共赢的多功能国际化平台。我们做了很多服务工作,但服务永无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
众所周知,金融中心的背后,必然有一个信息中心、知识中心和思想中心来支撑。我们与许多权威机构合作,搭建了很多讲坛、平台,譬如:陆家嘴资本夜话、金融科技海上夜话、国资大讲坛、浦江养老金融夜话、军民融合暨国防教育讲坛……。我们邀请很多业内知名的金融家、企业家、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主题报告,分享其真知灼见及实战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是巨大的财富,通过分享和传播,能成为新的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主题演讲: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
童继生简介:
现任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历任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团委书记;上海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团委书记;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团委书记;上海建工置业发展公司副经理兼青松城项目经理;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海外事业部经理、党总支书记;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兼上海外经(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党委书记、董事长。
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这么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汇报在实践当中的一些心得。此前请了国资管理和大国企的重量级人物,我是一个实践者,比较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把两者的结合点付诸于实践。
2017年8月31日上午10点,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原来的上海纺织集团与原来的东方国际集团联合重组。坦率地说,这两个集团的规模差不多。我原本以为宣布重组至少要开一个员工大会,但没想到只是给两家单位的领导班子开了不到一小时的会议,然后两个庞然大物就开始运作,逐渐从并行到并轨。重组以后,提出要1+1大于2,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今天既然主办方把我请过来,说明或多或少业内或者业外已经感受到新集团显现了1+1大于2的潜力。
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用国际化视野为传统国企转型升级开疆拓土”。在实践当中,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大企业、小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还是纯外资在中国的企业,都越来越体会到现在和三四十年前的环境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国际化的视野来思考企业应该如何生存、如何发展。
一、始终不忘国企是干什么的基本问题
到今年为止,我从事海外业务整整二十年,走访了一百多个国家,去发达国家的次数数不胜数,更重要的是去了很多地图上都查不到的国家。这些经历让我想问题越想越简单、越想越根本。首先,始终都不能忘记企业是干什么的,中国的企业很多都是逐渐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因此对于国企来说,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国企是干什么?
我分享几个案例。第一,我曾经到过非洲最原始的森林里的果园,参观他们的生产过程。我也到过非洲最落后的地方,参观欧洲在那里投资建立的世界一流的可可豆工厂。去看了以后我简直不敢相信,那里的工厂这么先进,无尘无菌。
第二.我曾经到过美国的一个实验室,那是一个诺贝尔奖的摇篮,当你走进实验室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一片宁静,没有杂念,肃然起敬。接待的人告诉我们,几年以后这个实验室还会得哪一类的诺贝尔奖。我当时就想他们竟然把诺贝尔奖当成生产计划,但我们国内有几个这样的实验室?
第三,我十五年前还参观过日本一家建筑公司的实验室,他们当时研究的是海底200米的建筑,还研究发生海啸时这个建筑的样子。
这些案例说明什么问题?作为企业领导人,不管是哪一类企业,不管职位高低,都必须想清楚三个基本问题:第一,我是谁?第二,从哪来?第三,去哪里?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从建工的海外走到传统产业的纺织,再走到重组后的东方国际。
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严格来说,很多企业都没有想清楚。我认为,对于国企来说,一方面,国企是党的执政之基,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对于老百姓来说,企业生产产品、提供就业,成为了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目前为止,很多国企还没有平衡好盈利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1、东方国际集团是两个“贵族”组合的新贵族
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首先要介绍一下东方国际的来历。我把它称之为150年中国纺织工业贵族——上海纺织集团和70年中国外贸贵族——东方国际集团这两个“贵族”组合的新贵族。上海纺织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中国纺织工业的摇篮,自1861年第一家动力机器缫丝厂在上海建成(1878年清朝建立上海机器织布局),已经有156年的历史。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到过上海纺织视察。纺织工业曾被誉为上海的“母亲工业”,门类最齐全,原来的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即纺织集团前身曾经有550多家工厂、55万员工。
原东方国际也有非常辉煌的历史,它是共和国最早的国有专业外贸公司,迄今有近70年历史。1994年国家外贸体制改革,原上海外经贸系统的纺织品、丝绸、服装、针织品、家用纺织品5家专业外贸公司联合组建而成立原东方国际集团,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地方国有外贸企业集团,拥有国家外交部准予的外事审批权。原东方国际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二家综合商社试点单位,1997年成为全国120家重点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之一。1999年至2001年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出口总额第一,并一直是国家商务部重点联系的大型进出口企业。
2、探索科技与时尚结合的转型
新的东方国际产生后,在行业内实现了五大“亚洲第一”。一是以汽车内饰为核心的产业用纺织品研发制造能力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除了以服装为代表的传统纺织品,还有现代化、高科技的生命纺织、航空航天用纺织和军事用纺织等。欧美将先进纺织划分为12类,我们集团目前能做七八类,以后也会慢慢创造条件生产另外几类。二是毛衫OEM+ODM能力。三是时尚箱包OEM+ODM能力。四是部分时尚服装装饰OEM+ODM能力。这里的毛衫已经不是纯羊毛衫的概念,而是在其中加上蕾丝、布等时尚元素,成为时髦女士喜欢的时尚概念。五是上海时装周影响力。时装周是一种商业革命和产业革命。传统的销售方式和生产方式是先生产出来再销售,这是不对的。时装秀就是把未来的趋势秀给你看,秀得你心动,然后再下订单生产,更在乎的是市场的看法。时装周有两类,第一类是显示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的,代表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是不卖的;第二类是实用型的,叫即秀即卖。中国特色的时装周就是这两者结合。目前,上海时装周已经成为了继米兰、巴黎、伦敦、纽约后的世界第五。古代的时尚在东方、在中国,现代的时尚在西方,主要在欧美,未来的时尚一定在东西方结合的地方,东西方文明融合的时尚才能代表未来,这一定在上海。
除了在世界、在亚洲的地位,新的东方国际还实现了六个方面的“中国第一”,包括三枪内衣品牌生产销售、纺织品服装外贸、部分消费类产品进口分销、新型纺织材料技术水平、空天军事领域纺织品、智能化成衣服装。
其中,三枪内衣品牌生产销售连续21年全国销量第一。特别欣慰的是,三枪已经从老头老太穿的三枪,变成了90后的时尚三枪。老纺织的同志说科技看不见,时尚摸不着,怎么办?我把上海纺织的历史拿过来研究,发现“科技时尚”是上海纺织发展最好的方向。科技与时尚的结合如何落地?怎样让科技看得见、时尚摸得着,还能买得起?这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基本问题。三枪目前在全国有4000多家门店,品牌的内涵初心就是“爱国第一”。现在的三枪,通过跨境销售销往65个国家,销量最高的是在美国,线上的销售额就突破了10个亿。可以说,三枪在销售、渠道、技术上领先。现在的三枪已经从一个地方企业变成一个全球企业,已经从一个地方品牌变成一个全球品牌,从内衣变成全系列服装。
3、我们的去向: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先进制造 + 现代服务
“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也必须想清楚。在上海做很传统的、低附加值的产业的时候,往哪里走,用什么思想、什么方法来走,这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实践当中结合理论发现了一些基本原理,应该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他们知道搞企业不是“乱打”的,也不是“散打”的,而是有基本原理、规律的。所以当我们“走出去”的时候,我提出传统民族品牌必须走进乡村、走出国门。
品牌走到哪里去?像三枪这种品牌,我认为不要走到欧美去,而是要鼓励其走到亚非拉,用我们的优质品牌产品替代亚非拉的低端产品。。我们要努力形成“非洲原料、欧美智力、亚洲加工、东方集成、全球销售”的格局,把全球的资源当做自己的资源,把全球的市场当做自己的市场,这样才能走在中国外经外贸企业前列。
二、充分认清国际产业环境的战术变化和战略必然,积极从战略变化中制订战术,明确战役
第二个部分,我想讲一下,要充分认清国内外产业环境的战术变化和战略必然,积极从战略变化中制订战术,明确战役。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个世界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在这样一种变化眼花缭乱的时候,我们如何研究变化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规律?
第一个变化,当前经济全球化呈现东升西降、南起北落的态势,不确定因素增加。发达国家优势产能、优势技术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在减慢。
第二个变化,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非洲的纺织业迅速崛起。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区域性双边和多边贸易发展很快。
第三个变化,就纺织服装产业而言,以中国为代表的传统优势单一企业生存发展难度越来越大。生产企业由单纯制造向生产贸易型企业发展,贸易企业由单纯买卖向集成生产+贸易服务发展,地方企业向全国、全球产业链集成发展。在全球产业链变化当中,中国纺织业怎么定位?现在东南亚崛起了,我到孟加拉去,孟加拉同行跟我说,15年以后,中国纺织业不是孟加拉的对手。当时我心里听得很不舒服,然后我一看他的工厂,比我在中国看到的外贸工厂都先进,都是几千人、上万人的工厂,而且成本很低,工效很高。
我们如何来应对这三个变化?这是当今上海的企业,尤其是我们这种在全国同行里算领先的大企业必须要想清楚的。面对这三个变化,我们给出三个基本原理,这也是我们在实践中遵循的。
发展原理一:知己知彼,知社会经济、行业产业发展变化规律,企业与时俱进规律,在全球政治经济、行业产业坐标中定位自己。与时俱进,是一个很具体的操作性的方法论。我们必须认识到,现在衡量企业的参照数、评价体系、参照系、发展的瓶颈和高度都和四十年前不一样了。我们在中国金融开放的第一时间,和日本野村证券合作成立了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为此又去了一次日本进行考察。我发现,以前我们承接的是日本转移的产能或者说是落后的产能,而现在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他们先进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生产技术。日本的金融行业的水平比国内高。比如说我问,野村证券是如何从事财富管理的。他们回答说,将客户的资产积累到一起,在全世界进行运作,主要的渠道包括金融投资和产业、实业投资。他们的现金流非常庞大,因此八十年代就来到中国,在中国的金融市场潜伏三十年,因为他们坚信中国的金融市场一定会开放。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成立了第一家拿到中国金融牌照的合资证券公司。他们非常有远见,董事长、总经理都不是日本派过来的,而是几年前就招聘好的,以便接受他们的管理、适应他们的企业文化。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上海和上海的企业应该最先静下来,要有定力,静下心来进行研究。
东方国际提出了“一体两翼三支撑”产业布局。“一体”就是以纺织时尚产业为主体,“两翼”就是时尚健康产业和时尚供应链服务。时尚供应要做到什么程度?就是说从买原材料到产品销售,企业只负责两件事情,一是技术开发,二是市场开发,其它的事由我帮你集成服务,有好的材料我帮你采购,价格不满意我帮你想办法压低。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是大的社会系统分工。“三支撑”包括科技实业、产业地产和金融投资。第一,科技实业方面,现在最时髦的叫大纤维,新型纺织纤维产业的技术含量其实是很高的,各种混纺的技术是最前沿的技术,这都是以前我们不懂得研究的。第二,产业地产方面,我们很多厂房,两个集团重组后,总资产原值650亿,市值约为1800亿。第三,金融投资方面,我们成立了亚洲第一的国际棉花交易中心——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我们本来是做棉花的,现在我们一路做棉花,一路交易棉花,全世界182家棉花交易商都是我们的会员。不到三年,交易中心的交易额规模已超过200亿。此外,我们还去新疆办了棉花目标价格试点,就是到收割的时候,如果市场价高于目标价格则以市场价格收购棉花,如果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则仍以目标价格收购。管理人员深入第一线,收割成功后,当地的种棉农户都说政策好。今年,我们还收购了新疆建设兵团在南疆的八个轧花厂。我们在当地市场、在国内形成了权威,慢慢还要成为亚洲、成为世界的权威,与美国的棉花交易市场进行互补。基本原理就是与时俱进,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打通,一打通,你的天地就不一样了。
发展原理二:在全球视野下的产业链、价值链、成本链和优势链中,定位自己的企业能级、优势和竞争力。第一,中国的品牌要学会用世界的资源来打造,要学会“拿来主义”,拿智力、拿产品、拿人才。比如说我们的品牌“普洛利文”,男士服装找法国人设计,女士服装找意大利人设计,服装设计整体改善了许多。后来,我建议他们找欧美人设计,进一步改善橱窗的陈设,让顾客一进门就能看到抓眼球的衣服,而不是一件件翻找才能挑到满意的。第二,要认清全球视野下我们产业链的能力定位。以纺织服装为例,最尖端在欧美、日本,我们要想尽办法交流学习;中低端的在东南亚,既要想办法让它转移过去,又要想办法把它集成回来,可以把我们的单子放在那里加工。第三,上海要抓住属于上海的机遇来升级自己。
发展原理三:紧紧围绕战略布局战役、灵活战术,确保打赢打巩固,持续向好。在中国,无论是哪一类企业,往往习惯说战略和战术,很少说战役。我在实践当中发现,如果战略和战术中间缺少战役的话,战术往往会颠覆战略,最后就会以现实的困难为借口说原来正确的战略是错误的。我们在实践当中意识到,一个企业不仅仅是领导的事情,更是上下各级领导和骨干共同努力的事情。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以“全球布局、跨国经营”为己任,努力建成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大型跨国综合集团。集团提出,在2017年基础上,要实现“千亿平台、百亿增长”,争取2020年规模质量、效益再上一个台阶,力争营业收入130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30亿元以上。存量资产变卖后不能将其充当利润,变现以后第一要收购先进的、可持续的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在国际产能产业中布局我们的优势。按照全球的优势、自己的发展趋势来进行布局,就能确保打赢每一场战役。
第一,政策落地、经济提质战役。这是最重要的战役,企业必须要吸收中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好的政策。一是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内外联动;二是要参与进博会,全力推进“展”和“销”,积极拓展进口业务;三是要把握上海文创50条发展机遇,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平台新高地;四是要把握上海扩大开放100条、健康服务50条机遇,实现在产业金融、健康服务产业领域的更大力度开放合作。
第二,一二三产打通战役。要从过去封闭的单一产业发展向开放的“一二三”产业打通发展。制造业我们自己掌握先进部分,批量部分社会集成。市场端掌握品牌、市场渠道和销售。原料端通过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集成。我们两个兄弟集团,按照市场经济把二三产业打通,东方国际以贸易为主,上海纺织以生产为主,这两个环节就打通了,如果把第一产业也打通,一二三产就都打通了。这样一来,工作才能有成就,否则的话1+1怎么大于2呢?
第三,科研先行战役。要从过去大规模投资、长周期建设发展向小规模、短周期、科技研发应用投资先行发展。我们与东华大学合作,与工技大合作开发智能测体设备。我到了纺织后,下定决心三年花10个亿搞科研,每三到五年出一代新产品,老的作为经典产品留存在博物馆,让有感情的老同志继续消费。科研的资金要变成资本投资的形式,科研项目要像吸引风投一样来吸引社会资本一起来搞科研,否则这个科研是没有出息的。我收购了那么多企业,发现外国的产业发展和中国的产业发展路径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产业发展是大规模基建投资,然后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进去。外国人不是这么干的,他就是大规模的科研投资,中试总是他自己完成,大规模的量产采取全球布局生产,然后把技术进行成套化的全球布局,把一个技术包装成一套十类技术,把十类分成十个国家,让每个国家跟着做,却没有办法替代它,也没有办法超越它。这样做了以后就变成成套技术,哪里有成本优势、智力优势就去哪里。
第四,摆脱低位、恶性竞争战役。集团拥有4个全球领先的车用纺织品实验室(美国3家,欧洲1家)。目前正着力在上海建设国家级的新能源汽车纺织品实验室,填补世界新能源汽车纺织品实验室的空白。要实施目标化管理、项目化管理,每年围绕战略目标,找出一批当前必须解决、又是对中长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基础工作,形成十大战役,并建立“十大战役推进周报告制度”,组织力量督促落实、夯实责任,有效加快关键项目的推进。通过实现一个又一个的战术项目成功落地,积小胜为大胜。
第五,摆脱地方主义小富即安,放眼长三角、长江流域、全国、全球战役。一是要含金量高、知识用工高的布局在欧美,劳动力密集型程度高的布局在亚洲和非洲。二是要充分挖掘全球可用的资源和市场,从传统低效的企业走出来,做到有规模、有效益。三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1+1大于2”的要求,“眼睛向外,用力向内”,发展速度在全国同行领先。
三、国企在新时代发展要有新的认知方法
最后说一下,国企在新时代发展要有新的认知方法。我在这里讲三个认知方法。一是不能妄自菲薄,要始终保持发展的定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海纳百川、开明睿智,追求卓越,定好位,明确方向,找准方向,全力以赴,保持战略发展定力,不做成不罢休,一直到做成效果。
二是发展站位要更高、视野要更宽、洞察要更深、资源要更广。上海的国企应该把企业放在全球经济力量对比变化、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上海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和打响“四个品牌”的大格局中考量,主动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高起点布局,谋求高质量发展,通过全价值链、全要素、全优势集成体现核心竞争力。
三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党叫干啥就干啥。集团要认真按照中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去做。国企经营者要不断向企业家转型,做好转型提质、“一带一路”建设的探路者、成功者、收获者,敢为天下先,留下一片天。
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现场(从左至右分别为: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副秘书长田志友,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孙海鸣教授,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德勤中国国企改革项目主管李辉,宁波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吴晓波)
原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孙海鸣教授表示,童董的报告有四个方面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一是传统国企的发展。二是国企领导者卓越的能力,说明国企领导者的遴选机制比较完善,把最优秀的人摆到了最适当的岗位,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人力资源这个命题相当重要。三是原上海纺织集团与原东方国际集团的联合重组在上海很有名,目前两个巨大企业合并之后的精神状态比较好,没有产生组织调整后的困惑状态。四是本次报告内容丰富,理论与实际高度结合。领导者的国际化视野对于管理来说非常有益,东方国际的管理很有可能形成某种范例。
德勤中国国企改革项目主管李辉表示,德勤2014年成立了跨部门的专门服务国企改革的组织,利用德勤国际化的视野服务国企的改革。过去四年中,德勤与国资委以及各省市的国资委有非常多智力方面的合作,出版了相应的书籍,也为各地的国资委出了很多专题研究,服务了一百多家国企的改革,包括混合所有制改制、公司治理架构设计、法人治理设计以及人员薪酬与考核等。国企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共同的是国企改革实质性的问题。国际化的视野最终要转变成国际化的理念,国际化的理念最终要寻找结合点,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结合点在于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制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创新。
如何发挥企业的活力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其核心是人。那么,在国企的监管体系下,如何构造国际化的人才和国际化的组织来支持它的国际化的发展?其中的矛盾如何解决?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回答道,国企走国际化有两条路,第一,收购企业后不是立马派代理人或自认为的能人去管理,因为他们也管不好,无法管理收购的企业。第二,不能让企业的管理者把国有资产慢慢蒸发掉或者偷渡掉,有两个方法防止,一是使用信息化手段,看动态的报表,二是通过当地的财务、税务、法律事务所进行监管。
宁波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吴晓波表示,企业的国际化进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我们常说的贸易进出口属于第一阶段,企业通过境内对外投资是第二阶段,企业完全在海外开展自主经营是第三阶段,银行作为金融服务机构,主要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金融服务。宁波银行在企业国际化金融服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依托新加坡华侨银行境外股东优势,宁波银行这些年来已经先后为600-700家国企央企和优质上市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在企业进出口贸易方面,我们引进了海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打造了在科技金融和外汇避险业务方面的领先优势,让企业收付款更快更安全,通过贸易融资帮企业加速收款或延缓付款;在企业跨境投融资方面,我们为企业提供境内外联动的投融资服务,利用华侨银行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的网点优势帮助企业了解境外外汇政策、税收优惠、监管沟通等,解决企业走出去的各种问题,并在境外的水电站、工程承包、跨境并购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也希望未来能为更多的企业在跨境业务方面提供专业的支持!
关于中美贸易摩擦对企业的影响,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童继生表示,对于我们这种性质的企业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短期来看与美国企业之间的订单会受影响,长期来看,这也倒逼企业的国际化,因为美国的订单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东南亚转移,而东南亚现在还跟不上美国的需求。这就要中国的企业去东南亚,去对接美国的订单,这样的获利可能会比在中国更多。目前集团面临着压力,但好在全球化布局比较早,因此总量还是在增长的。
活动现场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文字整理:顾舒徐、邱敬文
摄影:沈可人
统筹:李志琴
“国资大讲坛”往期回顾(点击下面标题可阅读):
傅成玉:反思国企改革,应该如何坚持市场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