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除了徕卡与蔡司,手机厂商其实还有很多选择

说到vivo手机,许多朋友可能首先想到的会是“HiFi”、是音质。毕竟在当年那个在线视频与手游还不是特别兴盛的年代,vivo的确第一家解决了Android系统SRC音频BUG,在Android手机上实现了HiFi级音质,而他们后来那些配备了定制DAC芯片,定制运放电路的高端HiFi机型,也在用户群体当中树立起了这一方面的技术形象。


当然,众所周知,如今的智能手机行业,HiFi早已不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而影像体验、成像质量才是诸多手机厂商比拼技术水准的新“战场”。或许正是从曾经“HiFi手机”极致堆料的成功中得到了灵感,就在近日,伴随着全新产品线X60系列的曝光,vivo在影像方面的一个动作也吸引了外界的众多关注。

没错,不要怀疑你的眼睛。根据目前公布的信息显示,X60系列很可能全系都会使用与蔡司联合研发的光学镜头模组,从而有望带来影像方面的明显进步。


说实在的,我们一点也不怀疑vivo在“做好手机拍照体验”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不过今天要讨论的话题暂,且不是vivo X60系列的影像能力,而是另外的一个问题,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还剩下几家知名的镜头厂商可供合作?

官方放出的疑似X60“超大杯”的相机模组外观


请注意,我们三易生活并不是在开玩笑。一方面,诸如徕卡与蔡司这样的老牌光学巨头,的确有他们长期积累的镜头结构、镀膜,以及成像风格等等专利技术,这些对于当前CMOS和ISP技术极度先进,但镜头品质普遍拉胯的智能手机产品来说,的确有着很大的参考意义;另一方面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上来说,不管是当年的诺基亚、索尼爱立信,还是如今的华为、HMD、vivo,一次次的市场表现都证明,消费者是非常认可这种“老牌镜头厂商合作”的商业模式。


正因如此,我们在仔细查阅了相关资料后,也列出了在我们看来,最有可能被手机厂商所看中的经典光学品牌。


施耐德Schneider


首当其冲的,是号称“德国三大镜头制造公司之一”的施耐德Schneider。之所以首先选上它,一方面是因为施耐德确实有着货真价实的百年历史,也确实在镜头制造水准上足以和蔡司及徕卡媲美。只不过,施耐德自家主营的镜头主要是用于中画幅甚至大画幅相机的那种超大型专业镜头,再加上施耐德自己并没有推出过相机产品,所以才导致它在消费者群体中的知名度不如蔡司和徕卡那般鼎鼎大名。

但施耐德的“优势”就在于,其很早就有与别家合作设计镜头,或是授权光学技术的经历。比如早在1934年,施耐德就曾与柯达合作推出了柯达单反相机Retina Type 117配施耐德Xenar3.5/50镜头的“组合套装”。到了后来柯达如日中天的时代,几乎所有的柯达相机都具备施耐德的镜头授权,并打上了“Schneider-KREUZNACH”的标志。

OPPO N3手机的施耐德认证镜头


不仅如此,施耐德也并不缺乏和现代消费电子企业合作的经验。比如曾经的三星相机就得到了施耐德的镜头授权,而在手机行业里,LG和OPPO也都曾先后与施耐德有过合作产品。从这一点来说,如果它们现在重新找上这家德企商议合作事宜,显然将一点也不会令人惊讶。


哈苏Hasselblad


除了施耐德,还有一个名气更大、同时也和手机厂商有过合作经历的德国光学企业,就是哈苏。作为知名的中画幅相机和镜头生产企业,哈苏那创立自1841年的超长历史,自家价格高昂的相机产品线,再加上1969年伴随着宇航员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成功登陆月球表面,在月球上成功拍照的经历,都赋予了它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徕卡还要“贵族”的身份。而2016年与联想合作推出手机附加拍照模块的经历,也让哈苏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有了参与手机影像研发的经历。

不过可能有的朋友知道,早在2017年,哈苏就已经被中国厂商大疆给收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哈苏其实已经算是半个“国产品牌”。再加上大疆本身也算是消费电子行业的强势品牌,它会不会允许哈苏与其他手机厂商进行技术合作,这可能才是个很大的问题。


禄来Rollei


如果说,施耐德、哈苏、包括徕卡和蔡司,都是单反相机光学领域的巨头的话,那么在历史更悠久,结构更复杂,造型更有“高级感”的双反相机市场里,公认的巨头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成立于1920年的禄来 Rollei。

禄来有多厉害?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是在1950年代,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职业摄影师,使用的都是禄来的Rolleiflex双反相机(双反的单反的区别在于双反使用一个独立的镜头对焦,而不像单反那样对焦和拍摄共用镜头),这使得禄来相机尽管价格高昂,但依然受到全世界的追捧。其二则是早在1956年,禄来就实现了一百万台的销量里程碑,同时在当时,全世界有多达500家以上的相机厂商生产山寨或是模仿的禄来相机。

近年的禄来甚至还“走穴”出过运动相机


不过俗话说盛极必衰,禄来后来因为盲目扩张,再加上转移产地至新加坡,对整个企业的声誉造成了严重打击,再加上经营不善,最终于1981年第一次倒闭。之后由创始人成立的“接盘”企业依然不见起色,于是在2009年第二次倒闭。换句话说,如今的禄来,对于有志于改善旗下手机拍摄体验的现代数码企业来说,更像是一个廉价优质资产——如果哪家手机厂商宣布将其收购,这大概会成为继大疆收购哈苏之后,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的又一桩美谈吧。


腾龙TAMRON


讲完了三家老牌德企,最后让我们将视线投向一家日本光学企业——株式会社タムロン,也就是相机玩家会比较熟悉的知名副厂镜头品牌腾龙。


论历史积淀,腾龙成立于1950年,而且至今依然在正常运作,与几家德企相比并没输太多。

论技术水准,腾龙作为一家专业镜头厂,有能力同时为索尼、佳能、尼康三家制作副厂产品,而且产品颇受消费者信赖,口碑也绝对不差。


甚至论与智能手机行业的交集,在腾龙的中国官网上更是明明白白地写着“公司……还在高级高像素数码相机镜头和民用数码摄像机镜头,手机镜头等领域,与多家国际顶尖以及世界知名的电器生产商有长期而稳定良好的OEM业务合作关系。”

是的,换句话说,我们平时使用的手机里的镜头,可能有一部分可能就是腾龙生产的,只不过没有打上他们的LOGO,也没有被手机厂商拿来作为宣传点而已。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可能与腾龙长期以来作为副厂镜头厂商“闷声发大财”的经营理念有关,另一方面可能多少也受到了腾龙镜头产品线定位的影响。正如我们三易生活的一位相机老炮同事所言,“腾龙的头子,一般人不认得,发烧友又看不起,怎么拿来宣传?”


写在最后:手快有手慢无!?


言归正传,以上就是我们三易生活为大家总结,有希望在未来以合作的方式出现在智能手机上的知名光学品牌。大家可能会发现,我们没有提到尼康、佳能、适马、富士这些更为大众化的企业,这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有相机业务,注定不太可能与手机行业有太多的交集,并且我们也没有提到诸如中一光学这样的厂商,因为他们的产品(主打手动对焦)和手机的拍照理念本就“格格不入”。

换句话说这也就意味着,在此次vivo的大动作之后,对于其他手机厂商来说,如果他们也想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相机光学性能和用户口碑,那么可选的对象其实还是有一些的。但俗话说“手快有手慢无”,如果联名研发镜头真的成为未来手机行业的一大趋势,那么这些知名光学厂商还真有些不太够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