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王智远:三亚路上的71条笔记

文:王智远 | 日常笔记

1.海南中小老板,关注数字化很少。

他们认为拍短视频拓客不错,然后把美团、去哪儿等平台店铺口碑做好,到店直接微信沟通的方法挺好用,我觉得一线城市老板们的生意有必要渗透下,并且不要把事情核心意思做的很费劲。

2.刷会儿朋友圈,看到一些老朋友,那摊子事儿早就落伍了,还勤奋地坚持一年一届,这难道是所谓的沉没成本么,微微感动。

3.若不从政要趁早认知到,普通人创业要么做服务类或科技类,要么卖货或卖课;在四者之间选行业和细分,然后组合创新。

4.此刻的“成就辉煌”还是“一事无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前的习惯”是否让自己走上通向成功的道路;应该关心当下前行的轨迹,而不是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

5.怎么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

我认为天赋本身藏在热爱,渴望当中,这背后更深层次属于“动机”;赚钱、让人幸福,这都叫果,大部分人希望直接拿到果,少有思考通过什么方式达到果。

在寻找过程中值得用大量时间去归纳、测试、深挖自己,最终“它”会成为自己的事业,天命。

6.生意要回归到传统,回归到“接地气的衣食住行”中,30元一个的花裤衩、手机防水袋、在海南景区旁边排队买,100多的泳衣标着特价很少有人看,物品在长期非刚需的人群面前,即使再优质也经不起考验。

7.一个人旅行并未觉得孤单,于我而言,真正的孤单背后有三种动力源:1)关系型孤单,2)自己边缘化自己,3)成长型孤单

“关系孤单”,有点像“单恋”或“单相思”的感觉,即内心没有“值得信赖的人”或者没有“特别稳定的人”陪伴在身边时,就会出现该情况。

“自己边缘化自己”,可以理解成热闹人群中,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被排斥在外;就像参加一场热闹聚会,主动将自己置身于角落,没办法融入。

“成长型孤单”,即每个人都有一个时期需要长大,反思内心、审视以往所经历的事,哪怕没有人陪但有些事情总需要自己做。

前两者我并不缺,半个月旅行中我不仅看到“风景”还从中找到一些“碎片化价值感”,比如,帮陌生人用心拍照被加微信、融入一群陌生人的活动中带动氛围。

8.对强迫症患者来说,长期旅行记得带“指甲刀”,你以为酒店会有,有时可能真没有。

9.亲自体验一把海棠湾水世界的失重划水项目“放手一搏”和“终身一跃”,水和耳朵均喝不少水;当掉下去的一刻,大脑本能反应,居然在想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做,下次要体验“跳伞”的快感。

10.人的勇气会慢慢退化,玩“放手一搏”前面有几位组队来的人,大人在后面面目紧张嘴上却跟“孩子”打气说“不要怕”,然而到他们时,孩子却直接冲在了家长前面。

11.疫情后终于开张的后海“电音节”,并没有以往那么嗨,不知道是我心态老了,还是找不到原来电音的感觉;最终,站在门口很久还是放弃进去了。

12.短视频平台刷“三亚本地”,只要看到“游艇和美女相关内容”,下面总会充斥着各种肮脏评论;这侧面反映出,“平台实名制监管力度不够”和“多数人拥有仇富心理”。

13.原来“旅行不要忘记出发”这句话指,去一个地方,沿途会遇到各种各样“瞬间的风景”想去拍视频、照片记录;甚至到当地后会有些“其他小景区”也想探索,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造成原计划被改变,会越偏越远。

14.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拍照打卡?

调研几位旅客均指出,除拍照留念外,发朋友圈自发行为可以告诉别人“我的情况很好,当下状态”很满意,希望把该心情分享给身边的人。

可在一些人眼中就会理解成“秀优越”,有时很纠结,有时并不会考虑很多。

15.从海边玩水的人整体数据看,男人身材优秀的越来越少,大肚腩、胡子拉碴随处可见,反之,如果好点会受到男女同时围观,这背后透露出什么?

16.一提到“蜈支洲岛”我就会想到“蜈蚣”。

为此,特意查了下名字由来,原来Ta曾叫牛崎洲岛;有个古老传说,相传每逢洪山暴发泥土会经过藤桥流入大海,清澈透明的海水就会被污染,于是,玉帝便令神牛拖一岭角去堵住河口。

因此事情稀奇,才得名“牛崎洲”,后来成立三亚市后,政府有关部门重新定名该岛,工作人员认为它像一种“蜈支”的海洋动物,所以又改名蜈支洲岛,有意思。

17.第一次听到“椰梦长廊”时大脑立刻反射出“夜长梦多”。

了解后才知道Ta是三亚湾一段,在海月广场两侧,椰树成林并延伸到海边,加上底下木制躺椅等元素叠加构成一副美妙的画面,后来众多人经常去拍照,才得名。

18.偶尔休息是好事,过度休息大脑会“用进废退”。

就像坚持写笔记这件事,开始前两天比较放松,并没有把Ta排列在日常项中之一,结果玩几天后再写,明显有点提笔忘字的感觉。

19.去两大免税店逛了一圈,着实累。

不过现在代购生意依然火爆,看到很多人拿着大包小包像批采一样,和一位半路遇到的友人聊天,Ta说“代购”赚钱并非只靠差价,中免会员等级够高,后期积分和打折带来的回馈才是白捡的,怪不得。

20.本来想租个车图方便,没想到“打车”才是最快的。

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景点、距离有多远,滴滴司机接单速度基本在10秒以内,并且临近派单不会等候很久,这让我想起北京两年前叫车的效率。

21.明显感受到当地人整体素质在提升,遇到几次问路情况,他们不仅耐心为我讲解,还提醒我那边有可以玩的地方、怎么玩性价比更高;同时,吃饭也没有前几年别人所述的“宰客”情况发生,或许是我没遇到。

22.打卡凤凰岭海誓山盟景区,看到一男一女在许愿,突然想到“普信男”这个词,我觉得用“普天下最值得信任的男人”来解释似乎也有道理,毕竟大家都很普通,也对生活很有信心,并值得对方寄托,不是吗?

23.在北京生活时,总有人劝我挤不进的圈子就别挤,我感觉似乎有“道理”,可道理不能代表实际行动。

来这后突然顿悟到这句话有毒,年轻时,为进一个圈子开拓眼界,我不仅挤瘦了还脸皮厚了,最重要能力还提升了,为啥不挤?

24.海口有家live hose叫“中国好声音”,讲真,我是被店名字所吸引,有什么背景敢用好声音做背书;现场体验了一把,不仅性价比高,一些学员唱歌底子还不错,可是,后半场太嗨时显得一般。

25.来三亚玩,如果赶上直达机票涨价时可买到“凤凰机场”,然后有直达三亚高铁,不过海口本地老街、钟楼、冯小刚电影公社、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海瑞故居、五公祠均可以转转,推荐下午去,上午简直跟烤火一样。

26.很多快节奏的事情、我们永远无法抓住,当拼命跟着它们奔跑时,不仅自己累得够呛也不能取到很好成绩,像在北京的社群运营岗位,这边居然是种稀缺,原来专家也需要渗透。

27.想养成一个“好习惯”,替代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出来后,平时碎片化时间就想刷手机的坏毛病居然慢慢被改变,冷静复盘发现,我把这部分时间用在看风景、发呆上,精神内耗也减少很多。

28.尽管每天行程排得都很满,但每个景点基本3小时可逛完;如果不是太累,晚上躺床上有时选择追剧、看资料,但过后也会有种空虚感( Emptiness )。

这种感觉不是寂寞,仿佛是意识停滞在某处,无法感受自己的真实存在,好像与外界堵着一堵墙,想着回去后的生活,留下的只是无尽匮乏。

29.据观察,海边的餐厅当进去坐下那一刻,很多人吃饭是不会拒绝的,如果觉得性价比不高,大概率会少点些,也不会站起来就走,这是中国人长期培养的“面子需求”。

30.吃饭时遇到那种“先生,需要点歌吗?”,特别好奇,他们大概率知道大家很少在户外场景下点歌,因为很多人并不喜欢高调,那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

毕竟,挣得也不多。

31.户外拍照时,阿姨说“孩子来个回头一笑的姿势”;拍摄完毕后,阿姨说,等下,你戴上眼镜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我居然很认真地问了句“真的吗”?

32.大部分旅游景区,在开业一两年内访问量不会有大问题,但这些刺激带来的访客量随后就会消失,为什么?

因为大部分项目、内容设计都是一锤定音,开发完以后不会再有更新,持续给游客刺激、重建的理由。

33.在大东海,开始觉得这家餐厅不错,点了5个烤串、一个鸡翅、2份烤韭菜、一份拍黄瓜、两瓶海南啤酒共计消费124元。

最后发现品质真让人无语,给服务人员反馈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复,搞不懂,居然还有很多餐饮老板在做一锤生意;他就不怕我在大众点评给差评吗?

34.兰蔻品牌宣传做得非常讨巧。

在蜈支洲岛、月老泉、亚龙湾,美景只要能拍照的地方Ta的logo和样板照,金句卡无所不在;作为营销人我觉得很烦,但刚好满足普通消费者炫耀心理。

35.尽管海口老街一条道卖椰汁商家很多,但每个老板善于利用“文字营销”各有不同。

他们把包装上印刷些歌词,总能让人拿出来拍照纪念一下;比如:“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我还没有开口,你却笑场”。

36.风景被大树掩盖,可的确有人害怕坐“缆车”,上行时没什么感觉,下来时搞的我也有点害怕,不敢乱动;前面一位阿姨下来时腿抖地不行,我当时心里就放心了,至少有个伴。

37.核酸时,有两个人因为插队争吵起来,美女当众抽对方一大嘴巴子,对方揪着衣服不放显然很合理,围观群众都觉得不过分;要在平时,对方的咸猪手肯定不敢放在美女胸口。

这让我突然想到中国古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面子给别人,好处自己拿是一种智慧,你细品。

38.多数人志在山顶,不会贪念山腰的风景。

登上后除“满头大汗”和瞬间“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外,仿佛内心有一丝犹豫和彷徨,这就像我一直在追求目标,当达到后没有更大挑战,就会迷茫,人如此渺小却贵在使命本身。

39.三亚是个奇葩的地方。

有接近70%的人就职海航集团,另外20%就职椰树集团,10%是外地来这里做生意(开民宿、做餐饮)的小老板,很多免税店工作的人说,大街上走一走,几乎都是你的同事。

40.特意查下椰树居然有100万年历史。

公元前2000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太平洋的海岛上有各种椰子树林,人们依靠它作为粮食,后来传到印度和非洲。

每100g椰汁里面有热量231卡,碳水化合物31.3克,脂肪12.1克,蛋白质4克,不用调合的原生态产品。

41.住在海边的本地人早起都喜欢“光膀子、大裤衩”,这让衣冠整齐的我显得像外地佬,格格不入。

42.“上午10点后”和“下午3点半”以前最好不要出去,在紫外线面前,防晒霜已经不起作用;有些人很热还穿长袖,长裤,原来是为了防晒。

43.这两天突然冒出一种想法,如果来到三亚不是旅行而是“生活、工作、创业”,那会从哪个方面切入?

做什么工作能够在市场立足,该场景像早些年刚到北京时极为相似,立足、解决温饱,积累人脉,寻找圈子,提供价值,一条似乎也不能少。

44.美食界一直有“南粉北面”一说。

酒店前台说完美一天从“嗦粉”开始,不过确实有点卷,什么后安粉、抱罗粉、港门粉、腌粉还分“湿腌”和“干腌”简直吃不过来,里面加点猪肉丝和豆腐干,是真香。

45.那个“清补凉”真棒,海南话中老板会把“凉”字会读成阴上声,简直是热天气“救星”,基本每个餐饮小店都会有,每次吃配方都不同。

我把龟苓膏、牛奶椰汁蜂蜜、枸杞红枣三种类型品尝一遍,不知道北京市场为什么创业者不做该赛道。

46.230亿市值的燕京,还是没把“大绿棒子”渗透到这边,超市、餐饮店喝得最多的是“乌苏”和“海南啤酒”;尽管香甜的酒水中有着淡淡清香,两瓶下肚,那种“喝汽水”的感觉与“小晕”一下还是有明显差距。

47.海口剪发造型有多内卷。

38元短视频平台团购劵光洗头40分钟,全程没有任何推销,各种头疗、按摩全上,躺的椅子都是“智能化按摩”,昏昏欲睡;如果把此类服务精神放在北京,肯定不差回头客。

48.剪发时,我非常好奇问了一句,你们几个女工作人员为什么都留短发?对方告诉我,三亚太热,短发更容易清洗,而且显得更干练,原来热也能改变选择。

49.长时间工作、学习对身体伤害非常大,以前每天睡觉容易失眠,多梦,经常深夜还想到某个事情没做,精神紧绷。

适当的游玩的确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并且能停下来审视以往的任何付出,哪些是有效,哪些是无效。

50.多数人遇到紧急问题时是“慌乱”的。

比如临时出现疫情,身边朋友劝我赶紧订晚上机票、只有少数劝我等事情过后回来。

其实大筛选下,理性决策是“不动”,等3天持续检测后做飞机、高铁才是最佳状态;因为不添乱本身要“顺势而为”,到处跑反而不是最佳方法。

51.对普通人而言,互联网生意安全感极低,但投入成本也低,就像做网红,想火很难,持续更难,始终在拼“接受新鲜信息的能力和产出能力”。

线下则有所不同,虽然容易“建立壁垒”可会陷入“周边三公里的窘境”中,因此线下加线上才是长期选项。

52.云洞图书馆看书的很少,可每天都爆满,并且不预约不让进;原因是标志性的建筑和美景成为众人来这的首要选择,这算不算颜值控。

53.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的高处提示牌显示“禁止拍照,军事基地”;可很多人仍然拿出手机拍照,我想,如果没有这块提醒牌,人们并不会知道那里有个基地。

54.果然,白净某些方面有优势。

即便一个人非常干净,只要肤色变黑,人们会自动把Ta和脏联想在一起;背后投射“个人卫生”和“穷”两大要素。

前者源于视觉差造成的反应,后者是联想记忆问题;如同,那个男人可能因为从事长期从事“体力劳动”,造成皮肤太黑。

55.拍很多美照发朋友圈时,总会思索文案怎么写,这很容易陷入镜中我效应。

该理论在1902年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提出,也就是,我们希望站在别人角度观察自己的表达是否得体,能够被对方认可。

56.排队买亚特斯兰蒂斯水世界门票时,前面一位大人带着孩子,因为10元钱和售票员喋喋不休,后面的人不断抬头看并发出牢骚“快点吧,至于吗”等。

在心理学上,当我们面对压力时,通常会把无法自圆其说的问题转移给软弱的人,从而形成一群好人欺负一个好人的“黑羊效应”,我想,当时,那个大人心理大概率在责怪售票员效率太慢。

57.虽说,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是“拍电影”的地方,我更觉得像民国文化街和新中国文化街。

好奇在于里面可以拍摄一张6寸照片,冲洗版能给你,电子版却收费,难道现在“电子东西”变贵了?

58.海口的人活的比较无忧无虑,也不赶时间,不赶着去未来;前几天我像个傻子一样,10点起床就出去玩了,结果发现“上午基本没人出门”,除热以外,很多老板只做下午和晚上的生意。

59.刚才退房时,前面有一对情侣因为行程计划被改变,暴躁地在争吵;男方说“你当时听我的就不会有问题”,女方说“我不也是想去那个地方吗”。

我瞬间觉得,所谓“随遇而安”如同打牌,当拿到一手烂牌无法顺心如意时,如何不下牌桌打好很重要。

60.很多人去三亚免税店就买“1-2件商品”,真是大冤种。

中免、海免、日上小程序和线下商场是互通的,都是自贸区发货并且还积分,量少或不是大牌真没必要,除非你很闲,之所以有离岛自取是为方便购物太多不好拿的人。

61.有一种安心叫做“守规矩”,绿码我有,说走就走。

62.的确,信息让人闭塞;在北京时每天关注品牌和数字营销等方面内容,来到三亚几天,如何游玩、美食、风景成为重要选项;所以,自我关注的才是头条。

63.私域价值链延伸有很多,需求永远排第一。

我在携程订的机票,对方在第二天通过短信形式提醒我加群,之后每一天不论行程还是攻略都科普的明明白白,似乎运营的伙伴并没有做什么,只要提供交流场景就解决大部分问题。

64.点外卖看到很多特价菜,什么2元享受5串羊肉串,9.9元/鸡蛋面,这很可怕;因为我想白嫖Ta们时,对方可能把我当成诱饵来冲销量,出门在外,消遣也要看口碑和店铺经营时长。

65.北京下雨了,海南没下,原来我也会怀念一座城市。

66.终于知道网红为什么喜欢来三亚打卡?因为拍照好看,用来发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满足炫美心理。

67.要逃离“圈子”看“圈子”。

在北京时身边好多朋友玩博客,专栏付费;换到三亚后发现这些事情都太小了,自以为的解决用户需求,实则是封闭圈子的伪自嗨,长期看持续性很低。

不要把时间投入在小打小闹的事情上。

68.三亚有很多东北人,东北警方居然在三亚开设警务站,这不是段子,是真的;主要是为方便户政、出入境和车管相关事宜,由此看出这些年人流量有多大。

69.我走在亚龙湾江龙索桥时,内心是颤抖的;原来人的害怕建立在“知道”下产生,我在害怕什么?掉下去吗?认真思考发现我在害怕面对当下一步一步走好勇气。

70.怎么让每天都很充实?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退一步有一步的选择。

71.来过,还想来;再来,再带一个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