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走进中国寿带鸟之乡绩溪县 探秘寿带鸟神秘世界

寿带鸟学名Terpsiphone paradisi,还有绶带鸟、练鹊﹑长尾鹟﹑一枝花等异名,共有14个亚种,是中国书画艺术家最为喜爱的鸟类,具有吉祥、长寿的象征意义。

 寿带鸟雄鸟有两种色形,体长加尾羽约30厘米,头﹑颈和羽冠均为深蓝色,身体其余部分白色而带黑色羽干纹。尾部中央两支尾羽长度,是身体的四﹑五倍,形状酷似似绶带,所以用“绶带鸟”美誉。雄性寿带鸟到了老年,全身羽毛会变为白色,摇曳着白色的长尾,飞翔于林间,因而又被称为“林中一枝花”,又被称为“林中仙子”。

 雌鸟较雄鸟短小,体型似麻雀大小,体态美丽,最主要特征是,没有尾部中央的长羽毛,体色是带有金属闪光的蓝黑色,头顶伸出一簇冠羽;鸣叫时可耸起,身体的背部羽毛为栗色,腹部为白色,翅膀也是栗色。

 寿带鸟将巢筑于树杈间,以树皮和禾本科草叶为材料,巢形为杯状。食物中几乎全为昆虫,而且以鳞翅目类昆虫为主要食物。例如天蛾、松毛虫及其幼虫和卵等,是森林中非常好的灭虫能手,有时,也会吃很少量的植物种子。

 寿带鸟头部鼻孔盖有羽毛,眼睛虹膜是暗褐色,嘴部是钴蓝色或蓝色,脚部是钴蓝色或铅蓝色,口裂大,喙宽阔,扁平,长度较短,成三角形,张开以后,容积很大;寿带鸟嘴部上喙正中有棱嵴,先端微有缺刻;翅膀短圆,飞行灵便。

 寿带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米以下、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阔叶林和次生阔叶林中,也生活于,林缘疏林和竹林,尤其喜欢沟谷和溪流附近的阔叶林。

 寿带鸟一般单独或成对活动,如果能见3-5只成群,就已经是相当规模的鸟群;而生活于绩溪溪马的寿带鸟群便有三对在一起共同生活,十分罕见而珍贵。所以,前不久,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寿带鸟之乡”。

 寿带鸟活动十分隐秘。它们性格羞怯,常活动在森林中下层茂密的树枝间,或跳跃于树枝上,或飞翔于树枝间,速度缓慢,长尾摇曳,状如风筝飞带,优雅悦目;寿带鸟一般不做长距离飞行,常从栖息的树枝上飞到空中捕食昆虫;偶尔降落到地上,落地时长尾高举,鸣叫时羽冠耸立,声音洪亮。

 寿带鸟在繁殖期间领域性很强,一旦有别的鸟侵入,立刻加以驱赶,直到赶走为止。溪马村的村民告诉说,寿带鸟来时,会赶走原先在林内的其他鸟类,他就亲眼目睹寿带鸟的战斗,驱赶已经垒好鸟巢的山鹡鸰,拆毁山鹡鸰的窝巢,整个场面惊心动魄。

 寿带鸟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月到7月。营巢从5月末6月初开始,在阔叶林中,靠近溪流附近的小阔叶树枝杈上和竹枝上,也在林下幼树枝桠上筑窝。营巢由雌雄鸟共同承担,每个巢5-6天即可完成,巢呈倒圆锥形,结构相当精致,巢外壁以植物花絮、苔藓、羽毛、棉花和破丝网编织而成,内壁由细草根、草叶、草茎、树皮纤维和苔藓构成,十分精美。

 寿带鸟的鸟巢距地面高1-2.5米。巢的大小外径在7-9厘米,内径在6-6.8厘米,深度在3.3-3.5厘米,高度在6-8.3厘米。每窝产卵2-4枚,卵为椭圆形或梨形,卵的颜色变化较大,有的为乳白色或灰黄白色、杂有红褐色斑点;有的为驼灰色、杂栗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1-25毫米×15-19毫米, 重2-2.5克。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在雌鸟离巢期间也参与孵卵活动,孵化期15±1天,雏鸟的性别成熟较晚。雌雄一对共同育雏,经过11-12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

 寿带鸟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新加坡,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土库曼斯坦,越南等国家。普通亚种繁殖于华北、华中、华南及东南的大部地区;滇西亚种为冬候鸟见于广东和云南南部及西部;滇南亚种繁殖于云南南部。

 寿带鸟在中国为夏候鸟,每年绩溪溪马的绶带鸟完成繁殖,等待幼鸟长大后,便会南飞,飞往广东、广西、香港,或者更远的东南亚地区。然后在来年,再度飞回前一年生活过的故乡。长途跋涉,气候多变,人类危害,使得寿带鸟的生命旅途危机四伏,危险重重。寿带鸟在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寿带鸟的这份恋土习性,让绩溪人倍加珍惜他们的来临,倍加呵护他们的生活环境。对前来拍摄的爱鸟摄影群体实行有效人数控制、做好拍摄期间的管理事宜,继续沿溪补种寿带鸟喜欢栖息的枫林,使得寿带鸟的生活环境愈加改善。

 以保护寿带鸟为契机,绩溪县政府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倡导全域旅游等措施,扩大了林业资源保护的社会群体,给更多的野生动物创造了安全栖息的良好条件。祝愿家乡的生态旅游、全域旅游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