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一天,是从体脂称开始的。
(晚上灯光有反射,拍不好照片,又感冒了,就不费事了,从小米官网找了张好看的图,已注明出处谈不上侵权,如果有谁认识小米的人请帮我去谈谈广告费,要到了咱俩分……我的体脂称是自己花钱买的。)
作为一个IT从业超10年的人,我是不会单纯相信感觉的,我相信数据。数据骗人的可能性很小,而“感觉”骗人的可能性很大。
我目前的体重在标准范围内,但看上去偏瘦,所以很多人说羡慕我怎么吃都不胖。
但我从来都不相信“怎么吃都不胖”这回事,是有这样的人,但有可能是因为消化系统有问题,未必是好事。
我始终保持清醒,注意动态平衡,能吃,也能动,有的时候比较忙,可能吃的多,体重会上升,然后过了这个时间,就要集中运动,把体重再降下来。我很注意用数据管理自我。我可能看上去瘦,但体重数据告诉我真相。
保持清醒,是做好自我管理的前提。
我每天,都会看见我自己:
在镜子里的表面状态,通过数据呈现出来的深层状态,内心的活动,身体的感受,行为的轨迹,这是一种深层的连接,让我时刻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不断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我不只看见自己的肉体,也看到自己的灵魂。
如果身体有变化,我会敏锐地感知到,但又不是过度敏感,而如果思想上有波动,同样如此,但很多时候也是刻意培养了钝感,不会外界一有风吹草动就跟着死去活来。
我不只看见碎片,还看到背后的系统。
比如我刚才说到,因为发现有灯光的反射,所以就没有采用自己拍的照片而是采用了网图,但要使用网图的时候,又考虑到了是否侵权的问题,这种反应,是一个集合,我每天就活在N个集合里。
我也会去搜索自己的名字,了解别人是如何“看见我”。
有时候,会有人告诉我他们的印象,这也是一种“从外面显示的看见。”
透过这个描述,我知道,在她的心目中,六年来我始终保持着正直、善良,让人放心。
我会欣慰,但不会骄傲。
我也并不是在意每一个人看法,比如郑爽的脑残粉在微博里对我进行人身攻击,我心理上没有什么波动。对我来说,那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甚至不敢在现实里现形,仅只是一个数字ID而已。我如果高兴,又有时间,会直怼回去,气得他们半死(本身郑爽被封杀就已经气死他们了),没时间,就直接删除评论,如果有人说我不给他们言论自由,那也随意,因为不需要和他们辩解,我的微博,是我自己的地盘,他们来弄脏我的院子,我还得打扫,假如再生气,那不值得。
我还会运用调侃的方式,让他们更生气,让自己更开心:
给郑爽粉丝的三个建议:
(1)单只在网上冲击官媒是没用的,建议最好在网下有实际的行动,包括但不限于:向老板和同事表明爽粉身份,征求全公司支持,收集签名,再向有司递交。在朋友圈发起类似倡议,呼吁朋友们一起支持郑爽,毕竟单枪匹马的太南了。
(2)郑爽面临巨额赔偿,粉丝们众筹一下,直接替郑爽把钱还了。
(3)郑爽万一争取不到抚养权,粉丝们可以发起为郑爽代孕的行动,这样郑爽就可以拥有很多个孩子了,皆大欢喜,不过供孕在中国是违法的,估计还是得去美国。不过这也不是问题,反正爽粉有钱又有智慧。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行动更好看。
行动吧,爽粉们~看好你们呦~
但,归根到底,这些不过是小娱乐罢了,我每天的主题,是我自己的成长,是完成各种额定的任务,处理各种必要的事项。我不会被外界的杂音而偏了自己的方向。
因为,在我眼前,始终有一条清晰的路,在脚下伸延,闪闪发光。
有这条主线在那里,我就可以在适度放纵自己和严格自律之间,做好平衡。
比如这两天,借着种牙的机会,我进入清淡饮食、节食的阶段,每天进餐不多,而且一周内不吃辛辣的东西。我其实什么都可以做,但,我不做,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一些新的体验。
适度放纵,带来舒适度。
严格自律,带来成就感。
都好。
是以,我的心理就很健康。
2
在《第五项修炼•实践篇》里,第一章,叫做“起步”,里面提到南非纳塔耳北部的部落中,人们见面最常说的问候语是:“我看见你了。”而部落的成员会回答:“我在这儿。”
书中说:
“这段对话的次序很重要:在你看见我之前,我是不存在的。意思是,因为你看见我,我才得以存在。”
对于社会化的人类来说,很大程度上是这样的。
但我想到的是,很多人并没有看见自己,也没有看见想要的生活,所以,自我不存在,想要的生活也无法实现。
很多人通过我发的图片、文字看见了我、我的生活,会产生羡慕,希望自己也拥有这样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适合他们吗?
我希望他们都能够思考这个问题。
我所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完全适合我的,但是,不见得适合他人。
比如有些人特别害怕孤独,天黑了、打雷了都不敢一个人睡觉,那么,独居生活就不见得是种享受,而有可能成为折磨。
人不应该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千人一面。
人的生活也不应该是只有几种类型,要么上层社会纸醉金迷,要么中产阶级一场病夺去积累很久的财富,要么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现在有太多的刻板印象和不加思索随波逐流。
今天看周重林《茶之基本》提到一句:
“范文澜与千宗室看到的中国,是一个有茶饮水饱的中国,不是审美的中国。”
很多人对于日常生活,也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他们所看到的生活,是尘烟四起,兵荒马乱的生活,不是审美的生活。
而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生活,不只是我岁月静好静水深流勤奋不息的生活,也还有形形色色他人的生活。
而我始终都提醒自己,要看得到美,看得到苦难,要有深度,有广度。
很多人都说,不发朋友圈也不看朋友圈了,但我会看,因为朋友圈里可以了解到朋友们的动态。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到米妈发的两个女儿在做手工的照片,大的12岁上六年级,在玩考古玩具,从石头里挖掘出小恐龙;小的5岁上幼儿园,用一次性杯子杯口的边缘,剪下来做成猫头鹰和小爱玩偶的发箍。孩子的创意和动手能力让我惊讶和欢喜。
我没有孩子,但会注意到可爱的孩子们,并因他们的存在,觉得世界充满了希望。
我不开车,但也会留意车的广告和相关技术的发展。
人不能因为自己不做什么、没有什么,就给自己树立起一堵一堵的高墙,封锁了自己的兴趣。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Cher胖蛇画的一张画,非常可爱。
她说,最近北美流行这种拼贴色。
(引用此图已征得Cher胖蛇同意)
我自己也会积极地发朋友圈(相当部门内容和微博相同,有时候文案会不一样,因为重复很没意思。)
有朋友对我说:“看到您的生活,是我生活的动力。谢谢你在我身旁。”
还有朋友说:“看秋水老师的朋友圈,就是我生活里的光。”
也许朋友们说的是客套话,但我想,分享美、分享幸福的体验、上进的精神,会让朋友们感觉放松,受到鼓舞,这就是我的初衷。
而且,在分享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刻意美化,生活本身不完美,裂痕是存在的,但裂痕,也可以很美。
3
看见,不等于非要拥有。
去年12月24日,我去税务局办点事,路上看到一个女孩子,背影很美,于是拍了下来。
我觉得自己很好看,希望自己更好看。
我也看到很多好看的男性女性,各个年龄段各种美,我会想着把他们都拍下来。他们会成为我记忆中的风景。
(2019年4月在新加坡滨海湾花园遇到的美女)
坂元裕二说:
“宝贵的回忆能成为支柱,成为护身符以及安身之所。”
我很富足,因为我拥有这么多的回忆。
当然,很多时候,由于看见,由于知道,所以会引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我在山东老家的时候,家里养了南天竹,现在我不想土培,于是从网上买了45CM的一枝,插在瓶中,家里立刻有小森林般的感觉。
”
一枝也才18元,而且是顺丰包邮。
(想买的话复制下面这段话进淘宝:
4.0¥bIWUcvoTFWw¥👉淘bἀo👈 https://douc.cc/4sZogt【insfeng进口火焰南天竹鲜切水养枝条ins风室内绿植超长马醉木顺丰】)
虽然系统思考务求缜密和复杂,但我觉得,关于“想要的生活”的逻辑,其实很简单:
慢慢剔除不想要的,吸纳想要的,按自己的想法,打造生活的模样。
为了上述目的,努力增强自己的能力,该有的技能体系,不能缺,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外包,选择越多越自由。
有取舍,有担当,不能什么都想要。
每天给想要的生活做点事,添砖加瓦。
不能太懒,该勤奋的时候一定要勤奋。我的确有些时候看上去很懒,但一定是在保证主要任务完成的情况下。
现在我要容许自己懒一会儿,因为我感冒了,而且明天还有个人品牌营的一场在线分享,需要认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