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我的“黑白”之路(九)

围棋是一门高雅又高深的的艺术,尤其在外行看来,它是这样的。我的一位不懂棋的朋友觉得下棋的感觉应该是像这样的--背景是深蓝色的夜幕,一轮皎洁的明月当空而悬。在高高的山崖之上,二人对坐,穿着汉服,白衣飘飘。两位棋手神情高深莫测,苦苦沉思。一阵竹笛悠扬的声音从远处飘来。


冲着这一幕似乎马上能“羽化而登仙”的风雅境界,他很渴望学棋。我不得不给他泼盆冷水,向他解释,现实更多的时候是这样的--一个人捧着或厚或薄的棋书,默默地学习、思考,然后再向高手挑战,复盘学习。如果没有师长的鼓励和同伴的互相促进很难坚持下去。小朋友有师长的陪伴可能会好一些;成人诸事繁杂,学会基本的规则、吃子,能摆上一局倒是不难,如果想不断精进却不是特别容易。


后来我跳槽找了份新的工作。试用期结束,工作稳定下来之后,父母来看我,他们对我业余时间的安排很是担忧。我过的是朝九晚六的打工人生活,有时候晚上和周末还得加班,休息的日子就想一个人静静,除了购物,不太愿意出门。这种“深度宅”的生活方式让妈妈不满。她经常对我有意无意旁敲侧击,催我谈朋友、结婚,我却并不在意。可是催得急了,我也烦,会和她吵起来。这时候父亲就来劝我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你现在长大成人了,不是催你结婚,你也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有困难可以和你的朋友们互相帮助。


看着父母日渐老去的脸,听着他们苦口婆心的话语,我心下不忍。可是“建立朋友圈”,这真的是个大难题!生性腼腆的我,在他乡异地,见到生人说话都困难,更别提建朋友圈了。怎么结识朋友呢?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的老朋友“围棋”。除了它,别的爱好我也不会。并且手谈之人无需语言交流,省了多少尴尬?如果下棋能认识几个好朋友,也算给父母一个交代了。再说,这么多年来,我棋力止步不前,下下说不定能有提高呢。然而,问题来了,哪里可以下围棋呢?


本世纪之初几年,智能手机还是遥不可及的未来产物,也没有Wifi、XG等移动网络。搜索弈所只有靠我自己发现了。在我的住处,上海世纪公园附近,活动半径3公里处,我留意了下,并没有什么棋社、茶馆、围棋角、棋摊。


公司附近也没有。只记得,公司组织过一次去西塘的秋游,在大巴上,我发现有一位别的部门的同事和副总在下棋。我凑过去看了两眼,想下次参加他们的对弈,没想到,就没有“下次”了。可能是身处通信IT行业,大家都长时间对着电脑和机器设备工作的缘故吧,公司高层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倒是组织过乒乓球、羽毛球、旅游等活动,却并没有组织过围棋活动。


在哪里可以找到下棋的地方呢?我想起我们学校的虎踞龙盘bbs,同是理工科学校的上海交大也有个类似的bbs,名字叫饮水思源,里面一定聚集着不少高手。我不忙的时候,蹭公司的网,注册进去,果然发现里面有个围棋板块。进去一看,各种帖子、话题讨论起来还挺热闹的。受到鼓舞,我发了我的第一贴,介绍了我的基本情况,希望在这里能结交一些爱好围棋的朋友,业余时间能下点棋,有所进步。


记得那时的围棋版主叫Ajax,中科大少年班出身,目前在读博士,后来听说是搞深奥的天体物理学的。他很热情的欢迎了我加入。听说他是合肥人,我倍感亲切,勾起了我对合肥下棋经历的记忆。接着就是一堆棋友在后面点赞欢迎,我瞬间有了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这里的气氛是热烈而欢快的,里面有大一刚入学的本科新生,也有硕士、博士,还有已经参加工作的社会青年,像我一样。他们的网络昵称五花八门,有叫斧头的、也有叫冷湖、环保、狗剩、小龙女的。他们大多是交大的学生或者是交大毕业的,也有父亲是交大的,或者男女朋友是交大的,等等。


看他们在那里谈论围棋,聊天,嬉笑怒骂,非常好玩。后来得知这些棋友中有分帮派的,各自称师父、徒儿......宛如武侠小说中的情景,我也心动了,想拜一个师父,向他学习。


当我发出这样的请求贴时,一个叫“香辣蟹”peppercrab的人出现了,他要做我的师父,还说为了诚意,先发一张照片过来。我点开一看,是他在新加坡游泳的照片,端正的脸庞略显瘦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好像是在外企工作,经常出国,水平在业余五段左右。就这样,我和我的螃蟹师父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