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庆幸我曾看过谢霆锋吴彦祖这「烂片」

上周末,刚刚结束的香港金像奖颁奖礼,谢霆锋、冯德伦、李灿森和吴彦祖合体登台。

好一波回忆杀。

——现场撩的就是二十年前的港片记忆。

这四人很懂,还当场问观众,想不想看《特警新人类3》。

不是说说而已。

谢霆锋事后证实,原班人马确实有意再拍一部电影,就等陈木胜剧本。




1999年,陈木胜导演作品《特警新人类》面世,谢霆锋19岁,冯德伦25岁,吴彦祖25岁,李灿森24岁。

如今……

有些细节依然暴露当年“狗样的气息”:

谢霆锋白T直接套着黑西服,戴着黑框眼镜,脖子上戴着尖锥吊坠的项链。吉他是没有再砸在台上了,可rock范儿不能丢。

吴彦祖抿着嘴,梗着脖子,比出两根手指。

趁着一股唏嘘劲儿,Sir又把电影翻出来看了一遍。

它蒙上一层时间的灰烬,再去擦拭,生出不少新感触,有些隐藏的脉络反而发亮了。

还等什么,让我们回到二十年前的香港影坛。

《特警新人类》




说1999年,却要从1997年说起。

香港回归前后,香港影坛出现一大批伤感主题的港片。

其中,有四部作品,走出四个新人。

分别是《半支烟》的谢霆锋;《美少年之恋》的吴彦祖、冯德伦;《玻璃之城》的吴彦祖;《香港制造》的李灿森。

他们是影坛旧秩序里滚出来的“青苹果”,万众瞩目。

他们的角色,都有一种自恋自爱的“末世情绪”。



而他们的第一部电影,也都入围过香港金像奖。

在Sir看,这四人分别,代表港人社会的四种生态,组合在一起,就是“香港”二字。

谢霆锋,谢贤与狄波拉的儿子,出生一周后就登上娱乐杂志封面,是“太子”。

冯德伦,邵氏女星石燕的公子,是“世家子”。

吴彦祖,美国中产家庭出身,曾在北京什刹海武术队习武,李连杰,吴京都是同门长辈,是“练家子”。

李灿森,出身香港蓝田公屋区,尖嘴猴腮、吊儿郎当,是“逆子”。

《特警新人类》是这四子合作的巅峰。

电影一开场就“含着金钥匙”,寰亚电影与成龙联合打造(成龙也的确在片尾惊鸿一瞥客串救生员)。



表面上,这寄托着成龙大哥捧新人的急切心态——

毕竟,会打是香港演员的传统。

深层次的创作动机,是在千禧年到来之前,为持续低迷的香港影视刮一起新气象。

所以电影里,无不表现出对传统、旧的元素毫不掩饰的diss心态。

“新人类”四子在进组时已经毫不陌生。

四人之间的默契至今看也是不掉色的。

比如谢霆锋、冯德伦和李灿森三人第一场戏就是在警校,即将被开除。

警官黎耀祥呵斥他们干尽“坏事”。

简单一场戏面,就高效地为角色确定画像:

谢霆锋谁也不diao,教官不轨行为也敢曝光;

冯德伦,警校女警花泡了一个遍;

李灿森呢,有市井的鸡贼,见风使舵,瞅准黎耀祥的话头寻找漏洞。

三个人的神情栩栩如生,分别对应的是:

正视,嘴角浮出不屑的浅笑。

习惯性放电,连男人都不放过。

左右打探,贼眉鼠眼



而第一个出场的吴彦祖,套着皮西装,露着巧克力质感的胸肌、腹肌,扣子就从来没扣上,把青春期亟待发泄的荷尔蒙完全泼撒出来。



一炮而红。

这四个稚嫩而眼睛有火的“古惑仔”,联手把《特警新人类》送进1999年港片票房第六名。

榜单之外,不乏成龙、周星驰、刘德华这样的“老家伙”。

更别说今天的影坛“劳模” 古天乐还没有从TVB过档,张家辉只是王晶喜剧里的“小弟”,至于刘青云、吴镇宇、黄秋生等戏骨,其实,一直都算不上巨星。

“干掉老家伙”,从票房表现来说,他们做到了。



那电影自身呢?

好看吗?

不算难看。

节奏明快,场面火爆。

一开场,《特警新人类》就煞有介事地用纪录片画面营造出末世情绪,一场北约、俄罗斯、南斯拉夫均纷纷卷入的军事行动,预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但也诚如你所料,香港电影,拍不了反恐大片。

一套花拳绣腿的招式耍出来后,最终回到弹丸之地(香港),回到警察抓贼的类型里。

背景知识大概如下。

反派,林家栋和他的弟弟吴彦祖。

林家栋被叛徒出卖,军火被日本恐怖组织头目赤虎盯上,不得不跑路。

路上,林家栋不忘训斥弟弟没用,讽刺他一口香蕉人(外黄内白)的口音。

——这,是为ABC吴彦祖最终的“翻身为王”铺路。



路上,林家栋(果然)还是被赤虎拦截。

一番突突突,林家栋死于弟弟的枪下,与此同时,一个警察卧底也在行动牺牲。

这让患有躁郁症的警官曾志伟大发雷霆。

他发誓,要抓住赤虎。

办法是——

去警校挑选合适人选去继续卧底,接近吴彦祖。

后来,曾志伟亲见谢霆锋等三人的diao样子,很满意,还觉得他们“坏”得还不够。

为了显得更坏,有一场戏就是三人在镜头前变身,发型统统变成“杀马特”。



而后就是一些香港警匪片的常用套路了。

什么纳投名状杀人,什么美人计套磁,什么二五仔上位……

香港电影有一个毛病,一个题材火了之后就马上搭台,扎堆儿拍,正传野史无一不渗透,直到把这个题材拍滥为止。

1999年, 刘伟强手里的“古惑仔”正传都拍到第五集“龙争虎斗”。

而《特警新人类》的文戏又有什么突破呢?

最大的突破或许是……动作戏。

因为陈木胜和成龙经过《我是谁》的成功合作,明显更青睐国际背景的大制作,更重视动作场面,最终,更有决心推动“动作”成为压倒叙事,刺激观众入戏的主角。

《特警新人类》当年最大的动作卖点就是“跳伞”

有两个跳伞场面,一个从飞机跳下,另一个则从大厦跳下。

这是因为在香港回归之前,陈木胜曾经亲见前驻港英军每逢周六、日的跳伞训练,觉得很有趣。

回归后,因为新机场的兴建,他再也看不到训练,怅然若失。

于是,拍片时,他拉着剧组去美国拍飞机跳伞这一场戏,“大厦跳”在选在新加坡。



可惜,虽然打出成龙制造的名号,但谢霆锋等人并没有亲自上阵,都是用替身。

与大哥的卖命程度还有一定距离。



说白了,与当年那些火爆的香港商业片也一样,《特警新人类》也是一部急就章的电影。

年轻帅哥有看头,动作场面让人嗨,可是冷静一想,故事肤浅,人物幼稚。

比如,为了考验新人的忠诚,吴彦祖让“卧底”谢霆锋等人去杀兄弟吴镇宇。

在这,陈木胜接过吴镇宇《古惑仔》“靓坤”的梗。

在过去,靓坤视忠义为粪土,只认钱。

而这一次,吴镇宇却是江湖情义的化身。

结果呢,他被群嘲,电影借吴彦祖、谢霆锋之口说了两遍台词,你过时了。



“忠义”过时了吗?

“新人类”的新,体现在哪里?发型?言谈举止?

这些都不够。

现在看,他们四个人的“新”明显缺乏更有说服力的价值观底座,KPI是干掉老家伙,但为什么呢?几乎都没想明白。

新,就成了无本之木。

相比之下,“反派”吴彦祖反而是四人中唯一有性格脉络的。

我们能知道他为什么坏,但又同时按到,他坏底下的怂和傻。

他是一个被哥哥林家栋气焰一直压抑的小弟,忍气吞声,所以,最想搬开头顶的大石头,自己做主。

他没有第一时间杀掉谢霆锋等人,还想考验他们,原因就是:

一个人偷了我的东西,一个泡我的马子,还有一个砸了我的场子,anyway,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青春期就是充满了错误,这一点是不分正邪,我们都是坏孩子。



在这里,是扣题了。

坏孩子为什么一直在,就是他们的坏常常被轻视,被原谅。

而杀兄弑父,也是青春期里最不可言说却又最经典的“叛逆精神”。

重看“新人类”,就会发现它的观感就像跳伞一样,调子起得很高,以为是国际反恐题材。

其实骨子里还是一部古惑仔青春片。

各种元素的杂糅,是香港电影惯用的伎俩,目的是尽可能让各类观众进戏院都有自己能看的地方。

《特警新人类》豆瓣刚及格,说明了剧本的粗糙。

后来,陈木胜还拍了第二部,冯德伦、李灿森沦为配角,力捧又一个新人王陈冠希,片子质量就更不行了。



回到一开始是问题,二十年过去,“新人类”四子到底扛起继往开来的大旗没有?

其实是没有的。

几乎无一人挺过来,站稳。

2011年,31岁的谢霆锋凭《线人》中细鬼一角拿下金像奖影帝,算是三十而立的贺礼。

但当年提名的情况实力寡淡。

一个例子足以说明:

周润发提名的是胡玫指导的《孔子:决战春秋》。

四子加上《无间道》力捧的余文乐、陈冠希,已然分流。

有的做老板以及大厨,有的在好莱坞大片里演配角,有的参加内地综艺,有的做潮牌生意……

结果,兜兜转转,还是那班被他们的嘲笑的“老家伙”硬挺着。



今年,香港国际电影展公布的新项目,放眼望去,还是刘德华、刘青云、郭富城等几个“老人”。

古天乐算是跑出来了。

——但一个古天乐,已经“统治”了香港接下来四分之一新片。



当然不能把锅甩到年轻人身上。

港片缺乏远见,低效复制。

生长的土壤酸碱度长期失衡,就别怪结出都是“恶果”。

今天,很多香港导演北上后,风光无限,比如陈可辛,比如林超贤,他们都获得了更大更高的主流认可。

但严格意义上,他们拍的电影已经不能称之为港片,是内地题材的华语片。

在香港,人才链早就断层,除了极个别导演在本土文艺题材上延续港味。

近年来的香港金像奖,不就越来越像尴尬的家庭聚会,又要给自己打气,还要迎接内地同行为座上宾。

男主人(影帝候选人)平均年龄都达到57岁,女主人都缺乏,好几年的影后都给了内地女演员。

更别说,一家里的后生仔。

4月16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中央相关部委颁布的五项措施,希望是振兴香港影业的强心剂。

第一、香港人士参与内地电影业制作,不再作数量限制;

第二、是对于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在演员比例上及内地元素上,不作限制;

第三、是取消收取香港与内地合拍片纳项申报费用;

第四、是香港电影及电影人可以报名参评内地电影奖项;

第五、是香港电影企业在港澳地区及海外,发行推广优秀内地电影及合拍片,可申请内地的奖励。

这是对港片的利好么?

是。

但对纯正港产片的“利好”空间,也是有限。

以前,港片以合拍片身份更容易争取到内地院线上映机会,内地演员的名额要有一定比例。

现在政策放开,并不意味着内地演员全面退出。

考虑到内地市场喜好,这些港产片依然还会更倾像于内地演员。

毕竟本埠能选的更少。

区别在于,一个是政策行为,一个是市场行为。

1997年的新人类,可以说就是一次青春期的冲动叛逆,一股并不具有持续性的少年气。

四子没有一个人扛起港片的大旗,是可以预见的结局。

说没有遗憾当然是假的。

对看着港片长大的一代人来说。

永远不会有下一个东方好莱坞了。

唯一可以告慰的是,我们至少曾经拥有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