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偷珠宝,有人偷钞票;
有人偷WIFI,有人偷胸罩…
总之,这个世界无奇不有,偷什么的都有。
今天,香玉就来介绍一个小偷,偷走了一部电影——
《逃避者》
Shirkers
香玉非常喜欢这部影片的海报,和汤浅政明的《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有相似味道。
很少女,充满青春和能量。
《春宵苦短》海报
事实上,这确实是关于一群青春期少女寻梦的故事,至少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
1992年,3个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新加坡少女,桑迪、锦佳、苏菲共同拍摄了一部名为《逃避者》的公路电影。
桑迪撰写了剧本,锦佳负责剪辑,苏菲担任制片。
而指导她们完成拍摄、担任导演一职的,是一位名叫乔治的美国人;
他是桑迪等人电影制作课的导师。
这部片子对整个新加坡电影界,意义非凡。
当年,新加坡管制极为严厉,一心专注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市民甚至连嚼口香糖都属于非法行为;
倡导自由和叛逆的独立电影和地下文化更是毫无发展空间。
但由于怀揣着对电影的无限热爱,一群年轻人在极有限的经济条件下,用了两个半月的暑假时间,终于还是完成了整部影片的拍摄工作。
这将载入史册,成为新加坡本土第一部独立电影。
前提是,这部电影真的存在的话。
因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当大家都在期盼成片出炉的时候,导师乔治和70多盒胶卷,共同消失了!
在此后的23年,都无影无踪,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逃避者》成了一部时常被人谈起,却不曾真正存在过的作品。
这件事成为了三位少女内心的疮疤,她们奉献所有激情的作品,就这么被无耻地偷走了。
期间,乔治曾寄来满满一箱的录像带,大家以为是他终于良心发现;
播放后,竟然只有满屏的雪花。
大家出离愤怒了,这种行为根本就是插了别人一刀,担心伤口结痂,又跑来补一刀。
不是简单的盗窃,而是一种羞辱。
苏菲回忆时说,她觉得自己灵魂的一部分丢失了。
乔治偷走的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在三个年轻人最具创作欲望、对未来充满无限幻想的时候,抹杀了她们对世界的信任。
但极富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某天桑迪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告诉她:
乔治死了,在他的遗物里发现了70多盒保存完好的胶卷。
那正是消失了23年的《逃避者》。
为了找寻《逃避者》二十多年来的踪迹,为了调查乔治偷走电影的真相,更是为了追忆青葱年少的浪漫岁月,桑迪踏上了采访的旅途。
这部纪录片因此而诞生。
在前不久刚公布的哥谭独立电影奖提名名单中,这部影片提名了最佳纪录片。
一向苛刻的影评人在MTC上给出了 88 的高分。
由于比较冷门,豆瓣上评分人数尚不过百,目前均分也有 8.5。
无疑是今年不可错过的纪录片之一。
总体来说,整部纪录片的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
上半部聚焦于公路电影《逃避者》的拍摄过程,节奏轻快,以怀旧为主;
下半部则偏向悬疑片风格,将乔治的真面目一层层剥露出来。
时隔二十年再看,电影《逃避者》的制作青涩且幼稚,但正如片中的影评人所说:
这恰恰影片的可爱之处。
那些专属少女的小心思,中二又诡异的思维逻辑,是少年时代才有的恣意洒脱的个人表达。
在这一点上,《逃避者》和去年的日本青春短片《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用最可爱的无聊挥霍最美好的青春。
香玉真羡慕她们啊,能用电影记录下自己18岁的模样。
而纪录片《逃避者》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将前半段的幼稚感和后半段找寻真相的严肃感相互消解、相互平衡。
同时又穿插了大量经典电影片段,让一部以拍电影为主题的电影,充满了迷影质感。
毕竟,从头到尾,这都是关于一群影迷的故事。
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乔治为什么要偷走电影?
很明确的前提是,他是爱电影的,是骨灰级影迷。
他是最初鼓励桑迪写剧本的人,也是积极促成电影开拍的人,最后却又为何如此冷漠地扼杀了一个本应降临的作品。
原因说出来就变得简单,他以「毁人梦想」为趣。
桑迪等人事后回忆才意识到,早有种种迹象透露出乔治「心怀鬼胎」:
比如有场保龄球馆的戏,大家当天的表演都非常投入,忙活了一整天;
然而当大家问乔治拍得效果如何时,他竟说,从第一条开拍的时候机子就卡住了,所以一个镜头都没拍。
因此第二天,所有人不得不重新再拍一次。
又比如最后一场戏结束后,乔治拉着大家又去建了个高架,声称想拍个空中飞行的镜头——这个镜头在剧本中是没有的。
乔治说是临时想出的创意,指使大家又忙活了一下午。
可惜他不小心露了马脚,让人发现他摄影机里其实压根就没有装胶卷。
后来采访到乔治的旧友,才知道原来他过去就时常干一些偷藏配乐或弄坏机器的行为。
都是专门挑作品即将完成时下手。
他说自己母亲法国人、父亲德国人的身世是假的,实际上是出生于美国某山区小镇;
他声称的出生年月日、年龄也都是假的。
可以说,他所自我认知的乔治这号人物,其实从头到尾全部都是谎言编织起来的。
桑迪后来有一个精辟的总结:
当我把乔治的真面目一层层剥开后才发现,这个人其实除了电影,只有电影。
他的言行举止,他自以为原创的创意和想法,全部都剽窃于电影。
而又因为极度自卑和极端妒忌的心理,看不得别人的优秀和成功,所以会表面鼓励你追求梦想,然后在最后一刻毁掉一切。
你可以从乔治身上找到很多电影角色的影子,但他最像的是诺斯费拉图。
企图通过「吸食年轻人的梦想」来获得永生。
他就像一个阴魂不散的幽灵,在你未来每次想要全力以赴的时候,都畏首畏尾。
《逃避者》曾是桑迪挥不去的执念,她太恨那个夺走她梦想的男人了。
但二十年后,当她重新再看到这部影片,想到的不会是镜头后的乔治,而是镜头里青涩稚气的自己,和那段回不去的青春。
那份执念和怨恨,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沉重。
就像苏菲说的,这场长达23年的战斗,对她而言是把双刃剑,因为遗憾和不完美,反而牢牢绑住了桑迪、苏菲和锦佳之间的感情。
而锦佳也说,这件事情中真正让人失望和疲惫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电影本身。
这么多年来,锦佳一直活跃在电影行业,苏菲也是电影学院的主任,她们不曾减少对电影的热爱。
漫漫人生路,我们难免会遇到人渣,这种感觉就像吃进口苍蝇一样,每次想起都会作恶。
但再反胃,也并不会真的阻挡你下一次对美食的追求。
等岁月沉淀,我们深深牢记的,依然会是那些美好。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