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海外抢购厕纸,多少有点恐慌的味道
最近全球疫情扩散,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地超市的厕纸都被抢购一空;有在美华人发朋友圈表示,自己在国内的电商网站上买到厕纸后,他的外国邻居也找他帮忙代买。(3月18日《微博热议话题》)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每遇突发性事件,尤其是灾难性突发事件,往往在瞬间就会给百姓生活甚至社会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这次新冠肺炎病毒,由于传染性强,而且持续爆发时间长,已经蔓延至全球,对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想观念、信心信念,甚至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带来无法比拟的影响。
有人分析,这场灾难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对所有人的素质、阅历、良知、勇气、思想、灵魂、三观等等,都是一场“赤裸裸”的筛选。我在《处理因疫情被困偷食物小伙,东阳警察有温度》一文中就曾写道,抗疫期间,网络上各色人等竞相登场,一篇文章、一句留言,也反映出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估计会有一些多年的好朋友,为了一个网帖而争论到“割席”,甚至有夫妻为了一个观点而离婚。
在这次“世纪性灾难”面前,人们自私和残酷的一面也尽情地暴露了出来。比如一个多月前中国口罩紧缺,就有一帮骗子在网上声称有口罩可卖,骗取他人钱财;还有见财忘义的玩意儿,借机制造假冒伪劣口罩赚取不义之财;还有一些奸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发起了“国难财”。而在消费者这一方,也有很多人在自己口罩很充裕的情况下,还和那些因为没有口罩而不能出门购买口罩的人争口罩。
很多中国人不明白,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老百姓不抢口罩而抢卫生纸,这究竟是为了什么?首先我想说的是,一方面,很有可能这些国家平时没有佩戴口罩的习惯,即使在疫情相当严重的今天,他们还是不太习惯戴口罩。另一方面,或许因为口罩确实买不到。早上看到一位侨居法国的中国人,在收到家人给他寄来的口罩后,将口罩分拆成每五片一小包,然后效仿“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写上几句话,分送给小镇上的邻居。我看到法国人拿到这五片口罩时,都很激动。而他们因为买不到口罩,也就彻底失去了“抢口罩”的基础。
那么,为何出现“抢购厕纸”现象呢?新闻显示:2月份至今,海外消费者购买卷筒纸同比增长631%,湿厕纸更是暴涨1807%。从全球范围来看,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和加拿大消费者的购买量涨幅最大。
这无疑也存在“恐慌性购买”问题。上了年纪的人应该还记得中国发生在1988年的“抢购生活用品潮”。如果那时“抢购”的物品还能使用,我相信很多人家还有那时候“抢购”到的肥皂、洗衣粉等物品。当然,那次“抢购”是因为通货膨胀过于离谱,但参与“抢购”的人显然又吃亏了。
伴随着突发性事件的而来的,是民众往往很快会因产生恐慌而出现“抢购”风潮。大家记忆犹新的前一次“抢购”,是因为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有人造谣海水被污染,因此食盐被“抢购”一空。我当时就分析,这些“抢购”的人也真是没脑子,即使海盐都不能吃了,中国还有那么多陆地盐矿,足够确保你生活用盐啊。这种群体性的“抢购”行为,主要源于因灾难性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恐慌心理。
这种“抢购”其实毫无理性可言。当然,此次西方部分国家就厕纸出现的“恐慌性购买”现象,或许也和其产品的特性有关。因为厕纸在超市、购物篮里占用的空间大,而且一般还放在显眼的位置,如果有几个人买,就会引起更多的人注意。此外,因为卫生纸需要大空间堆放,一旦理货员没有及时填充货架,就会让人产生被“抢空”的印象,进而带动其他人一起“抢购”,产生连锁效应,催生恐慌心理。
而“美国邻居拜托华人帮买厕纸”之所以会发生,也应该与这种恐慌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世界上,越卖不出去的东西就越没人买,而即使是过剩的东西,只要发生“抢购”就会很快断货。比如此次疫情期间,双黄连口服液一夜间扫清库存,就是一起成功营销的结果。而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多年“买涨不买跌”现象,也多少与购买者的恐慌心理有关。
此外,卫生纸这种东西不像食物、口罩那样,必须要在一个特定的保质期内使用,过期就报废,就会造成财物损失。卫生纸这东西便于储存,多买点也不会坏。
写到这里,我想奉劝那些“抢购”者,真的没有必要。我相信这些国家不可能让老百姓买不上厕纸。你今天“抢购”得过多,就会令他人不能及时购买到所需的厕纸,这种行为是自私的,是不该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