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何斯路村:给你想要的乡间美好!

何斯路村

给你想要的乡间美好!

村支书记脑袋很逆天!

这是在建设共产主义么?

读读这个故事,你就知道怎么建设美丽乡村了

01

薰衣草马鞭草把何斯路村装扮得很青春。

何斯路,浙江义乌一座村庄,名字让人云里雾里。就是这个我们不知啥意思的村庄名字,江湖上越传越响。

听说这个村里的薰衣草成一景,我想去看看。更吸引我的,是有人讲村支部书记个人魅力不一般,很会搞事,策划美丽乡村活动有一套。超逆天的是,他到清华北大等高校去讲课,是平常事。

这个农民让我好奇,起敬!颇想去结识一下,取取经。

机会来了。周六,常驻伟丰古玩城的童颜老师要去义乌交流书法,计划住在何斯路村,我肯请他捎上我。

一拍即合,童老师正缺一个长途驾驶员,于是,我们出发!

童老师是我的忘年交,七十多岁了,还拿着一管笔,南征北战,广结书缘,精力比我还旺盛。他的书风,越老越狂放。古稀之年,有人连拿笔都发抖了,他居然由行入草。有趣,服了。

何斯路老宅

02

这么有诗意的地方,得先来一首以开篇,哈:

何斯路一夜

古古

村曰何斯路,此路何煌煌。

苍樟云霭霭,志湖水泱泱。

千山相拱卫,万紫斗芬芳。

创举惊天下,老屋出新妆。

地高喧嚣远,桃源日月长。

不慕崔卢宅,心安即吾乡。

眼下正是薰衣草盛开的季节,何斯路果然一片浪漫。我穿越村中核心生态景点—龙溪香谷,拍了一组照片。

薰衣草和马鞭草,都是高贵的紫,我傻傻地分不清楚,只拣开得最旺的胡乱拍。发到朋友圈,行家一看,全是马鞭草,薰衣草一根都没拍,哦耶!

03

何斯路村九成村民都姓何,这种情况很特别,只有那种过去与世隔绝,鲜与外界相往来的村子,才会这么一姓独大。这个村子,群山叠叠,小路极狭,恰如世外桃源。

何斯路村的古屋都是石头垒就,很艺术。听说,有好两部电影到这里来取景过。有好几处,藤蔓缠绕老宅,如绿野仙踪!

在村里转悠时,我看到几个老农在整理族谱,顺手翻翻,发现这里的何氏家族,与绍兴有缘。回家后,看张元忭的《云门志略》,也得到印证。

何氏祖上本姓韩,是战国时期韩国人。秦灭韩后,这个家族流落江淮一带。因为这族人一直强调耕读传家,所以在盛世,出了不少人物,四处做官。而在乱世,又要四处躲壁。南北朝时,有一支在绍兴居住繁衍。宋朝时,迁龙泉,最后辗转迁徙,直到今天的何斯路村。绍兴云门寺旁边,有座山叫何山,就是因这支何氏在那儿居住过而得名。当时,在绍兴隐居的何氏有三兄弟,皆有高风亮节,遂被称为“何氏三高”。

据说,何斯路村要再投入一个亿,搞古宅保护开发和环境改造。一场更牛的蜕变,不远了啊!

村民在挖掘村史

何斯路村是新四军东河抗日游击总队驻地,当是就驻扎在祠堂。

中国汽车制造第一人何乃民故居

04

何斯路村的支部书记叫何允辉, 1965年出生,地道农民,脑子活,有情怀,特别能“吹牛”。

年轻时,何允辉闯荡经商,主做物流,赚了不少钱。之后,他突然觉得人这一辈子,不能有点钱就算了,生命难得,得搞点既有意义又出名的事情。想来想去,觉得回老家那个穷村,把那里搞漂亮搞富有了,符合这个选项。于是,他回家竞选了村里带头人。

何允辉,最有自信的农民

何斯路村家家酿红曲酒,千百年来传承不绝,酒是好酒,但村没名气,酒没名气,价很低都卖不出去。

何允辉想了个招。快过年时,村里杀牛,免费请义乌人们来喝牛血,吃牛肉。听说可以免费吃喝,人山人海地来了。吃着吃着,大家发现没酒喝,很不够隐,于是嚷着要上酒。何允辉说,不提供酒水,谁要喝,自己向村民买去。结果,村里只花了七万元钱请客。客人却自掏20多万元钱,高价买酒。村里就这样,把钱给挣了。

谁说只有城里人套路深?这个何氏曲酒节一战成名,从此每年都搞,现在全村曲酒销售额一年已超300万元。

何允辉2008年上任时,村里一穷二白,还带着赤字,有人从贵州花钱买来老婆,也留不住人家。怎么办呢?必须搞产业策划。

何允辉在一次饭桌上,曾偶然听一位台湾老师说,若在义乌的高速公路两旁种上大片薰衣草,会有什么感觉?听者有意,何允辉回家就查薰衣草资料,立志开种。折腾好两年,闹了不少笑话后,终于种成功了。

有了薰衣草,何斯路一举成名。何允辉八字刚写好一撇,就赶紧注册了一百多个薰衣草产品商标,包括精油、香皂、枕头等门类。大家看不懂,一没土地二没机器,你哪来的产品?书记却这么出招:新疆租地,请人种草;广州上海找厂,请人生产;何斯路村干什么呢,就种一片草装点门面,然后是输出标准和品牌。产业就这么做大了,热钱涌入何斯路,大城市人给农民打工了。

为给村民造福,何允辉还开始 “卖空气”。这是什么故事呢?游客多了,商机就来了,村里计划建一个民宿酒店,股份制,众筹,投资3800万。其中有个亮点,就是全村的空气、山水环境等生态资源,要算村民资产,也折算入股。该算多少股份呢?好些中介机构来帮助折算,结果都没谱,弄不成。何允辉与村民商量说,算25%股份吧。就这么创出了“卖空气”的新举措。村民因此很受益,年收入大涨。

村里曾经缺水,建起功德井。如今,引水蓄湖,谓之志成湖。井,成为湖中景了。

何斯路村民现在很有尊严。十年前,全村集体经济为赤字,如今,超亿元。 农民有退休工资拿,女的每月1600多元,男的1800多元,上了七十岁,每月可拿两千多。我在村堂长椅上,碰到一个老阿婆,96岁了,穿得喜气洋洋,见我给她拍照,笑得一脸幸福。这个鼓励人长寿的村庄,不知给她多少钱一月?

这个老阿婆,有气象。

村里最有名的民宿叫“斯路何庄”,总经理助理陈芯芯十年前刚嫁入村里时,亲戚朋友都惋惜,觉得不应该嫁到这种穷地方去。她爷爷都哭了,心疼孙女。现在,乾坤大挪移,人人羡慕她。

最让那些想创业却苦缺资金之人羡慕的是,何斯路村民,只要掏出身份证,不用任何抵押,就可以到银行贷款60万元。额,这让我们的公务员身份都矮了一截。

何斯路出名了,来采记的中外记者也越来越多。幽默的是,记者来推荐何斯路村,村里不但不给记者好处,还要向记者收费。媒体要采访何允辉,得先预约,并且给他钱。新加坡电视台到村里拍了七天的片子,就出了六千块钱给村里,谓之取景费。何允辉说,一个乡村不用靠政府来强推,这应算是为国家争光了。

当天,我与何允辉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分文未收。如此看来,很给面子哈。

何斯路村还有个创举,就是建立“功德银行”。村民做好事,事无大小,只要有正能量,孝顺父母、捡个垃圾、指个路,甚至说句好听的话,都算是功德,给你记起来,每户建个账号,靠做好事存积分,积分越高,奖励越多。村风,就这么治和谐了。

如今,模仿何斯村建设的功德银行,全国有6000多个。

为做好表率,把村庄建设得更和谐,五年前,何允辉把自己在村合作社的股份都捐给村集体。他的精神,让村民折服。一次,他生阑尾炎住院,村心排队来看望,焦急得很,以为他要死了。这也让何允辉很感动,更加拼命工作,要建设一个“小型共产主义社会”,造福乡亲。

何斯路发展模式,为中国乡村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村里一年要接待600多批取经队伍。何允辉灵机一动,要把何斯路建成中国乡村振兴的信息交流平台,这样下去,估计离召开全国村委书记论坛也不远了。

据统计,何允辉已为全国不同级别四万多名干部讲过课,到北大清华这些著名高校去讲课,也是平常事。因为是农民,一般情况下,论资排辈,主办方总会把他的课排到最后。但何允辉讲课,理念先进,又接地气,而且风趣幽默。所以,他总能给自己赚足面子,把尾声变为高潮。他跟我聊天时,充满底气地说:跨省讲乡村振兴,我出场费不得低于两万元!

这个农民,牛的!

何斯路村口的雕塑小品,就是牛!

古古阁 生命如此美好,我们有情有义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