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闻“全欧了”:欧莱雅“去白”反遭抵制,政治正确错了吗?

【欧洲时报网】近日,全球各地反歧视反种族主义示威活动愈演愈烈,许多行业都宣布做出改变,为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贡献力量。比如,知名动画《辛普森一家》宣布未来将不再由白人演员为非白人角色配音,将机会留给少数族裔。再比如,著名服装品牌CK邀请了黑人大码变性模特Jari Jones作为海报主角,作为该品牌“少数群体”系列广告的一部分,这幅海报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讨论狂潮。而法国化妆品牌欧莱雅也将停用“美白”“清透”“提亮肤色”等“旨在标准化皮肤颜色”的宣传用语。

Jari Jones在本人的海报前庆祝。(图片来源:Jari Jones推特)

欧莱雅“去白”引争议

这股风潮也刮到了化妆品界。6月27日,全球第一大化妆品巨头,法国欧莱雅集团宣布旗下产品将停用“美白”“清透”“提亮肤色”等“旨在标准化皮肤颜色”的宣传用语。

巴黎欧莱雅总部集团外LOGO。(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该决定却在法国引发巨大争议。社交网络上迅速出现#JeboycotteLOréal(我抵制欧莱雅)和#JarreteLOréal(我停用欧莱雅)等反对标签,有法国网民讽刺地表示:“今后我还有权长白头发吗?”

“我有一个小问题……我今后还有权长白头发吗?”(图片来源:推特)

其实,美容护肤品行业中采取行动反对种族歧视观念的不止欧莱雅一家。早些时候联合利华也宣布将更改“白皙和可爱”(Fair&Lovely)系列护肤品的名称,“因为联合利华致力于推崇所有肤色之美”。其他决定“去白”的还有强生、玛氏等品牌。

欧莱雅为何这样做?

面对争议,欧莱雅方面在法国《费加罗报》的采访中表示,该决定与法国市场无关,主要针对的亚洲市场。他们称,使用之后能够抵御紫外线,减少黑斑的“美白”产品明显含有“白皙肤色其实更美”的审美价值宣传,欧莱雅并不打算停用这类产品,但会调整宣传上的策略。因为在几个月的观察中,他们发现亚洲“新一代消费者对于‘美白’这个点感到不舒服。”

许多网民都对这种主动“去白”作法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欧莱雅是只做表面文章的机会主义者。有网民贴出欧莱雅董事会的名单,并表示,你们先在去一下白怎么样?

“就是这些人决定‘去白’的。”(图片来源:推特截图)

还有很多人指出,欧莱雅该删除的不止是美白广告,而是这类产品。因为许多美白产品中含有苯二酚等在法国被禁止使用的化学品,实际上对人的皮肤乃至身体健康都有害。

网民把欧莱雅产品扔进垃圾桶。(图片来源:推特)

但是,欧莱雅可能放弃美白产品吗?法国电视台Franceinfo指出,欧莱雅更改宣传词汇并不代表它会改变市场战略,美白产品也难以从市场消失。在亚洲国家,无论是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还是新加坡,美白系列产品都在急剧扩张。在非洲,美白产品也有巨大市场。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1/4的塞内加尔妇女使用美白产品。在尼日利亚,这一比例更是上升至77%。总之,2018年美白市场在的全球销售额就达到183亿欧元。

网民贴出欧莱雅和其竞争对手的品牌,呼吁人们抵制。(图片来源:推特

法国电视二台认为,欧莱雅如今是迫于压力删除“美白”字眼,并暗示它之后定将找其他办法进行“包装”,让美白产品卷土重来。

美白产品,殖民主义的糟粕?

抛开产品的成分不谈,欧莱雅此次的决定究竟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还是有其现实意义?

有一种观点是,欧美公司为了销售美白产品,通过营销广告助推了以白为美的审美观。赫芬顿邮报法国版报道,法国非裔心理学家兼作家弗朗茨·法农(Frantz Fanon)在其著作中就提出,殖民地人们普遍会因为自卑,想要看起来像殖民者,甚至鄙视自己的文化、语言与人民。这种情况下,美白产品就代表了“白皙皮肤更优秀”的种族主义刻板印象。

欧莱雅集团总部。(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有殖民地历史的国家,比如印度,印度人追求白皙的肤色,与其说是以白为美,不如说是以白为尊,确实可能涉及种族歧视。

而《天下网商》杂志指出,在美白市场最大的东亚地区,这种观点可能并不成立。中日韩三国女性自古以来都是以白为美,崇尚“一白遮三丑”,这背后的原因与本国文化历史相连,并不能完全归于种族歧视。

(编辑:秋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