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各卷席
诗中的赣水,是赣江;闽山,是武夷山。一道巨大的武夷山脉,隔开了江西与福建,也几乎隔开了两种方言区。
今天,我们就要说说,福建人说的话——福建话,在语言学上,它的名字叫闽语。当然,闽语的分布,跟福建省界,并不重合。
武夷山
【闽语—福建话的地区分布】
闽语为“汉语族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于闽西外的福建绝大多数地区,以及海南、浙江南部、广东东南部和南部、台湾省,以及海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闽人活动地区也有分布。
【汉语方言分布地图】闽语为官话、晋、赣、闽、粤、客家、吴(也有人将徽语从吴语中单独列出)七大方言之一。
【闽语—福建话的片区分布】闽语覆盖了福建省大部分区域,但闽西南客家地区除外。同时,广东潮汕、雷州半岛,浙江温州部分地区,以及台湾,都有闽语的分布。可见“福建人未必说福建话,不是福建人未必不说福建话”。不少广东人、海南人、浙江人、台湾人,也说福建话。
【福建省的各种方言分布】福建人主要说闽语,但周边又有吴语、赣语、客家话的分布,这些方言一定程度也影响了闽语。闽北、闽中、邵将片区的闽语,受到周边影响尤其大,有学者据此,将这些受到周边影响并深居陆地的闽语,称为沿山闽语。沿山闽语称呼“猪”为“豨”来自古代南楚方言,而闽南、闽东、莆仙、琼雷等沿海地区的闽语支系,则被称为沿海闽语。
【闽南语与其他方言声、韵母对比】同为闽语,但其内部沟通其实并不顺畅。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大支系构成闽语,但其内部差异巨大,各语言之间基本上无法相互通话。
【福建省内部方言划分】1963年,学者潘茂鼎、李如龙、梁玉璋、张盛裕、陈章太在论文《福建汉语方言分区略说》中,提出将闽语更细地拆分为五个区。“闽北方言”被拆分为闽东区(闽东语)和闽北区(闽北语);“闽南方言”被拆分为莆仙区(莆仙语)、闽中区(闽中语)和闽南区(闽南语)。
这种分区法不久后被中国大陆学术界采纳。后来,又将邵武、将乐一带的方言从闽北语中拆分出来设置邵将区(邵将语)。这种分区法后来也得到国际学界的普遍认可。
【语言影响了民居分区】建筑学者根据方言片区划分的建筑区划。
【中国地形鸟瞰图】在中国地形图上,东部地区海拔较低,但东南沿海的福建特别突出。
【地形图上的福建】福建地形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遍地是山,山环水绕,几乎没有平地。这种环境让这里自古以来成为难以被征服的区域。福建也因此赢得了“闽在海中”“东南山国”的称号。
【战国时期楚国疆域界限】相比周边江西、浙江,福建更晚接受外来文化,这与其多山的环境密不可分。春秋战国,楚国向南拓展的步伐,被巍峨的武夷山阻挡。
【浙闽丘陵,福建区域更为崎岖】福建、浙江所在的浙闽丘陵地理单元,与江南丘陵、两广丘陵组成了东南丘陵。从地形图可以看到,福建地区的山最为密集、破碎。这种环境对语言产生了两种影响:一、外界方言很难渗透进入 二、内部交流也有了障碍。这就造成了,闽语古老,进化慢,保留了很多古汉语或当地土著古老的词汇。破碎的山地环境,又让内部分化成不同单元,闽语分支又有了不同发展,因为沟通困难而有了“十里不同音”现象。
【福建的流域区划】闽语支主要通行的福建地区多山,交通不便,因此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称。除了山的阻隔,还有水的切割。河流在山地环境中,来回曲折蜿蜒,形成了复杂的流域环境。东南地区河流本来就短小,而福建的河流,在山的阻隔下,又有更多小、微流域。方言也几乎因流域而分割成不同的文化空间。
【福建周边要塞分布图】尽管很难被外界进入,但四周的山体还是留下了不少隘口。这些关口,成为邻近地区文化进入的窗口。汉武帝灭闽越后驻军多为吴人和楚人,他们将母语带入福建,形成了原始闽语。西晋末年中原汉人入福建,带来了中原汉语音素。吴语使浦城吴语化;赣、客家语使用者让邵将地区客、赣化;闽南人与客家人迁入沙溪闽中语;兴化地区(今莆田)与闽东交流形成莆仙话。不同时空的交流,形成了不同方言分支,这是闽语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