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杨成志|本地、福佬、客家的由来与发展

广东人是由“本地”、“福佬”、“客家”说三种不同方言的地域集团混合融化而成。他们的由来、发展、分布、性格特点和方言,在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各方面,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探讨。要明确其全貌和底蕴,不仅须调查研究,而且应参证文献资料。因此 ,我想概括地、摘要地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错鄙之处,尚望读者指正。现分别简介如下 :

考广东之名虽起于元,而广州则早见于三国两晋。至“羊城”并可追溯到周代“五羊传说”(见岑仲勉:《五羊故事与广州语系民族》 ,广州《民族学刊》22期,1984.10.18)。兹所谓“广府”者,盖指古代南越国南海郡的首都及历代省会首府周围诸县属而言。 换言之,生长于这些县属而讲广州话的居民都称为广府人广府既为广东军政的中心,又为全省交通最便、物产最富饶的地区,东西北三江河流交错于此,形成广阔的平原三角洲。番禺南海佛山、兰水、鹤山、东莞、四会、台山、中山、新会、开平、江门、恩平、宝安、广宁、封川、化县、从化、增城、开远、高明、清远、罗定、高要等40多个人口密布的县市,俱属其范围 。

历代由中原南下的汉人,必先占据这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为繁殖地带。如秦发卒50 万特以南海为中锋。汉会师岭南又以番禹为聚点。两千多年前秦皇汉武相继南征,当有不少岭外官兵、滴客、罪犯及商人留落不返,就地生殖,逐渐与当地土著通婚混合,结果形成为土汉结合的广东人祖先。这是民族移殖与混血的必然趋势。因此,广府人之文明,非一朝一夕所能促成,实由于悠久文化传统的熏陶,社会历史的孕育和自然环境所培养而逐步地演进促成的。广府入最先入粤,能够混化土著,广布于肥沃的平原地带,这是千百年前的移民事迹。到了近代,他们又善于经营商业,所谓“无广不成市”。不仅开设各省市城镇市场,且沪、摧、港、澳的各大百货公司,无一不由粤商创办经理。海外华侨不仅分布世界各国,建立“唐人街”或“唐人镇”,每年汇回千百万外币支援侨乡和沮国建设,且出现了许多象贝幸铭、王安这样的著名科技专家,享誉世界。至于政治改革和革命运动方面,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运动 ,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创立中华民国,这些壮烈史实,实因广东人具有勤劳智慧、勇敢竞胜的民族性格和爱国精神所使然。

至广州方言的形成和出处,有人曾把其特点和模式加以论列。既有《广州语英语词典》的出版,又有本国专家的论述。他们已揭开其风格与底蕴:无需赘言。兹择普通话与广州话一些常用语的不同声调作比较,或许可窥见其差距的一般格式。举例如下(表见67 页):


“福”指福建,“佬”指土佬。所谓“福建佬”,盖言迁移入粤境的福建土著人集团(今日福州话与厦门话虽稍差异,但系统大抵相同)。考福建名称始于唐代,故福建佬南移当在唐代以后。当时广府本地人已繁殖于广东中心地带,因此福建佬南移的路线不得不避开广府人生殖的平原聚居区。因闽粤接壤,迁移方便,起初他们或许分布于韩江流域一带及东南沿海诸县属。一部分渡过海峡进入台湾,开疆辟土,人口日增,形成今日全岛绝大多数居民 ( 除高山族外) 都以厦门话为主要语言。大部分移民由东至西直到雷州半岛诸县属,同时又南下渡海登上海南岛沿海各县属 ( 除生殖于 中部山区数十万黎、苗少数民族外) 以为生殖地带。他们分布范围广达潮安、潮阳、澄海、普宁、饶平、揭阳、惠来、陆丰、 海丰、海康、徐闻、北海、湛江、阳江、电白、南澳和海南岛的海口、琼山、定安、文昌、 澄迈、陵水、崖县、临高、澹县、万宁、乐会、琼东、感恩、昌化等30余县市。自唐经宋、元,尤其是明末清初,是福佬大量南移的时代。除史乘记载外,尚有明代多数福佬的“家谱”或“族谱”阐述他们祖宗移粤的经过,记载颇详,可作佐证。

福佬系滨海而居,靠渔为业,既习惯在惊涛骇浪的海洋捕捞劳作,又常忍受台风暴雨的袭击。因而孕育成勇敢、苦干、奋进、刚直、富于冒险的精神和性格。仅举本世纪初叶海丰突出人物为例。一为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陈炯明,提倡“联省自治”反抗孙中山统一中国主张,致遭国人唾弃。但后来投身组成“中国致公党”,发扬华侨爱国爱乡精神,“洁身自处”,过着贫困生活,最后病死于香港,葬于惠州西湖,刻石树碑名“竞存之墓”。他可算做功罪双兼名人之一。一为地主家庭出身,反对封建剥削压迫,挺身首倡农民革命运动,创建“红场”、“小莫斯科”的彭湃,他的丰功伟绩,名列中国共产党建立元助之一。

据古籍记载,雷州半岛有在闻名的珠池中潜入深水捞蚌取珠的“蜓民”。“合浦还珠”的汉代故事名谈曾引起国际上的瞩目。据振荣《名冠天下的合浦珍珠》略说,历代帝王龙袍玉衣,鸯驾凤荤上镶嵌的珍珠,皆出自被迫以采珠为业的贫苦饥民之手。他们以珠换米,这种情况一 直维持到唐代。追至明代,珠场巡检司监采大臣以及太监驻所,“ 每次费舟筏兵夫以万计”, 横征暴效,凶恶昭彰!

沿海渔民在海上开疆辟土,谋取生活资料,表现了可歌可颂的伟绩。如海南岛南端居民常乘小帆船出发到距海岸线很远的辽阔海洋,找寻“西沙群岛”,搜集各种海产品载回原籍发卖。汕尾沙港和捷胜港的渔民不畏狂风暴雨,驾着小帆船,乘季风,破恶浪,勇往直前,俗称“撞东沙群岛”。他们采集鲍鱼、海参、燕窝等上品海味,满载归来,但在当地渔霸的残酷剥削下,自己所得无几,过着贫困的生活。至说到史前时代,因香港、海丰县汕尾和文昌县等处新石器时代各类型石陶的发现,更说明在五六千年前沿海移迁先民就有能力创造他们自己的日常用物和生产工具。石器有石斧、石刀、石剑、石凿、石褪、石磨、石犁、石锚等,陶器有娜、瓮、缸、壶、碗、碟、匙等。品质精粗不一,且刻划有各种各样几何花纹图案。中国考古学家通过比较研究证实,中国大陆与亚太地区之间的古石陶器有显明联系。至福佬人讲话与读书声音为何相同,我认为主要由于中原文风向南广播所致。史籍记载,唐代韩昌黎贬居潮州,注重办学,宋代苏东坡任滴吏于惠州和海南岛循县,致力宣教,明代丘琼山在海南岛分设学校。这三位著名南方大文豪相继专力宣扬文教,提倡学术,一举一动深入地影响了当地知识界,丢开土话,读书识字均采用中原正音,即所谓“孔子正 ”,终于形成了普遍的社会风气和传统惯俗。兹将普通话与福佬话的不同声调对照如下:


客家入粤最迟。考其名有两说 ,一为对来宾表示礼貌的尊称:一为“本地人”为主,外来人为宾,互相对称的名号。客家最先分布于闽、赣、湘三省交界的山区,时间颇久远,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联婚混化。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曾详谈其异同。客家是逐步移迁入粤东北山区聚集群居的。因为入粤较迟,为避免外来的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区营生,非刻苦耐劳无以自给。又因土著“本地人”势力强大,非聚族而居,筑起围城,建立碉堡,不能抵抗外力压迫。他们的祖先长期在闽、赣、粤交界山区,辗转流离,历经变乱,建立起许多纯客家的城镇,如嘉应、梅县、大埔、兴宁、五华、平远、惠阳、丰顺、和平、龙川、河源、连平、始兴、仁化、龙门、增城、化县等。客家居山,正如福佬靠海一样。所谓“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谚语,标帜着他们披荆斩棘、刀耕火种、饱尝辛劳、奋斗进取的精神。

上世纪以来,在客家中产生了不少突出人物。据专家研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领袖洪秀全、创建中华民国的孙中山的祖先,都是客家人。中国共产党建立元勋之一、军事家叶剑英,也是客家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以讲客家话闻名。在文化学术界尚有客家血缘的名人 ,如著《日本国志》等书的黄遵宪( 1848一1905),幻是清季著名的外交家、史学家、民族学家和民俗学家。曾在台湾从政,竭力宣传抗日救国的丘逢甲,返回大陆后,义愤填胸,口诛笔伐,唤醒国人,著作鼎新,有《岭云海日楼诗钞》传世,是突出的爱国大文豪和诗人。还有英籍华裔韩素音女士,她发表过《客家人的起源及其迁徙经过》的专论和《慕情》的小说,抒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不愧为当代文化英才之一。兹将普通话与客家话的不同声调举例如下:

本期通讯员 : 云南民族大学2015级硕士生 曹彩转

编辑说明: 本文是杨成志先生发表在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