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录取通知书快一年了,终于可以去学校上课了!”经历了近一年昼夜颠倒、焦灼不安的“线上”学习后,终于等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开放校园的通知,南京姑娘程缘心里的“靴子”终于落了下来。
根据省教育厅调查统计,去年,全省约有1.5万人获得国外学校录取、计划出国学习,其中计划赴国外大学留学本科的约1万人。受疫情影响,当年实际出国学习的约5400人,其中赴国外大学留学本科的约3900人,较上一年度下降70%左右。很多留学生以及留学“预备队”在慌忙中调整“航向”——回国“留学”、“就近、就地留学”成为普遍现象。
当下,随着全球疫苗接种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和程缘一样,陆续收到了国外高校即将恢复开学的消息。但关于留学的话题远未结束,问题也依然存在——留学之路还将面临哪些“梗阻”?未来海外留学趋势如何?……这些问号,还将持久地牵动着相关各方的目光。
告别屏幕,他们踏上不同求学路
4月的伦敦,阳光穿过浓雾,公园里的鲜花次第开放……研究生一年级程缘的“日常”,应该是就着一杯下午茶和同学们讨论课业,或是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顺便体验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
然而,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拿到录取通知书近一年后,程缘依旧坐在南京家中的书房里,每天顶着8小时的时差,在电脑屏幕前苦修学分。
“网络延时卡顿、老师语速稍快,作业来不及做……但凡有一点不如意,都会放大焦虑感,纠结、慌张,还要硬着头皮上网课。”程缘回忆说,最让人抓狂的不仅是眼前的困难,还有对未来的未知和迷茫,不知何时开学,不知能不能毕业……直到最近,英国政府宣布,5月17日起,英国所有的大学生均可返回校园参加面授课,即英国大学恢复线下授课。
很多人和程缘一样,捱过艰难而又漫长的网课,即将迎来国外高校的秋季开学。这些天,他们正忙着接种疫苗、准备行李,调适状态,迎接留学生活。
“网课再这样上下去,我宁愿放弃国外学籍。”江阴的留学生石子怡代表着另一种选择——不再等了,转向国内高校。去年3月15日,刚到新南威尔士大学就读的她,赶在澳大利亚“封国”前,辗转踏上回国的最后一趟航班。当时想着暂时回国,待澳洲疫情平稳后再去念书。走得匆忙,连行李都没拿,没承想这一飞竟彻底改变了“求学航向”。
“去年2月入学、3月离校,短短一个月的留学生活对我来说,像坐了一趟过山车,体验到的只有惊险和慌乱。”石子怡说,澳洲的疫情形势让她充满不安,回国后的心态也很焦灼,一边日夜颠倒上网课,一边每天密切关注国外疫情动态。眼看着海外疫情迟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又考虑到签证政策的变化,她做出放弃学籍的决定。
“求学航向”调转向国内并不容易。很多人跟石子怡一样,高中三年在国际学校就读,就是为了给出国留学做准备。国际高中的教材、学习模式和普通高中都不一样,如果重新参加高考,简直“难如登天”。
放弃学籍后,石子怡每天狂刷国内各个高校网站,直到去年9月,看到西交利物浦大学自主招生的简章,她就像突然抓住了一根上岸“稻草”——“学校考察了我的英语语言成绩、原录取大学的世界排名情况,然后,我被西交利物浦顺利‘接收’了!”石子怡欣喜地说。
进退两难,终于盼来“阳光雨露”
实际上,西交利物浦大学并不是唯一选项。在江苏,已有不少中外合作大学发布了增额录取招生简章,积极接收进退维谷的优秀留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就学选择。
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介绍,去年9月,江苏启动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临时扩招。对因疫情影响未能出国留学的应届毕业生,可凭国外大学录取通知、成绩单等材料申请国内就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扩招录取的学生,完成学业后达到毕业要求的,可获得外方合作大学学位证书,并可获教育部海外学位认证。
用国外大学的offer作为“敲门砖”,申请中外合作大学,成为不少“准名校生”的求学新路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副院长郭栋介绍,学院协调校内办学资源,与英方合作高校沟通,面向遇阻的原计划出国读书的中国学生制定招生章程。先后收到入学申请142份,经过审核择优录取,最终报到43人,生源中持有US News、QS等体系世界前100强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学生有9人,占报到人数的21%。被录取并入学的学生需放弃原留学资格,从大一年级读起,经雷丁大学审核通过,获得雷丁大学学籍。在达到雷丁大学相关学业要求后,可以获得雷丁大学相关专业的学位。
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四川小伙白凯瑞接受着和国外高校一样的全英文授课教学,教授课程也契合他在国际高中学习的课程。“所幸还有这种变通的招生方式,不然像我这样无法按预期出国学习的,真是学途堪忧了。”白凯瑞说,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心态,快速回到学习状态中,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
“虽是自主招生,但学校对他们的培养模式和要求与国内高考统招生一致,并没有放低要求。”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事务中心主任、招生办公室主任解启健介绍,学校招录的留学生有不少来自世界TOP50名校,综合能力较强,特别是在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势。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目前,针对疫情原因未能出国的留学生群体,学业安排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学生留在国内参与线上教学;二是部分国外大学依托其在中国的合作高校,安排其录取的学生在国内合作高校修读部分课程,国外大学认可其学分;三是部分学生可向国外大学申请延迟半年至一年入学。
省教育厅对外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补充谈到,上述三种方式均为过渡性安排。待疫情好转、出入境政策恢复正常后,这些学生仍将继续出国留学,实施线上教学的国外大学,将按标准采取线上方式实施学习考核。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但可以确定的是,树立积极心态,永远是学习成长的要诀。”对于准备留学或正在留学的学生,解启健认为无需过于焦虑。如果今年乃至明年,还是无法申请国外高校的,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依旧会按照教育部要求积极接收留学生。对于目前已身在国外的留学生,他特别建议要保持良好心态,做好自我防护。
格局生变,留学市场催生新“热门地”
尽管一些国家和地区已逐渐开启校门,但留学之路依然面临诸多“梗阻”和挑战——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明显增加的不确定性因素叠加,未来的留学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一项调查显示,约73%的机构表示“去年的留学咨询人数减少”。去年英国文化协会对上万名中国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成为中国留学申请者最担心的事情。他们对这两项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留学花费、申请难度和距离因素等。
“去年一年,机构服务的学生数从400人跌至200人左右,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放弃了国外留学的计划,不少本来要申请国外研究生的,突然转向国内读研。”留学机构思辰佰得负责人高天昊明显感受到变化和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转向国内学习,此前在国外求学的也做好了回国工作的准备。当前,他和同事们已经调整业务方向,在不放弃英国、日本等留学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考研辅导领域。
“做北美留学申请线的同行相继离职转行,但我手上的单子反而增多了,不少学生来找我办英国、新加坡等地的留学申请。”下一站留学机构主管李雪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北美留学恐怕盛况难再,但从中长期来看,海外留学市场还会逐渐“回暖”。
一直以来,北美因拥有更多世界名校,备受留学市场青睐。但如果疫情、签证以及其他政策难以恢复正常,不少学生会选择更换“赛道”。新东方的调研数据显示,英国以42%的占比,首次超越美国37%的占比,成了中国学生心目中的“首选留学目的国”。业内分析,英国重新开放了PSW签证,同时三年制本科、一年制硕士的短学制也具有时间优势。
除英国外,新加坡、日本等地也相继成为热门留学地,“就近”留学日益走俏。李雪认为,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环境、相近的地理距离,留学成本仅是欧美等地的1/3左右,将成为更具安全感、性价比更高的留学目的地。
现在说疫情导致留学市场“遇冷”,或许还为时过早,但疫情对国际教育的影响,可能又比外界想象的更加持久和深远。
“安全和健康成为留学首要考量因素,我们对留学生的服务就不止于帮助他们‘走进学校’那么简单了,可能会转变为全程式服务。”南京朗通留学CEO 刘丰表示,当前公司工作人员已遍布留学“热门地”,及时为留学生的安全健康、生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在南京壹学教育负责人李润森看来,家长和学生对留学配套服务有了更高的需求,这恰恰也是机遇。今年以来,留学市场已在缓慢“回温”。一个重要原因是,去年延期的留学生与今年正常申请的学生产生叠加效应。据他判断,未来留学市场总体仍将呈上升趋势,市场迫切需要的签证办理、学校申请、宿舍入住以及配套的留学“全程式”服务,将会给留学辅导机构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甚至引发“洗牌”。
着眼未来,国际化教育将更多元
出国留学,还是留在国内——已经成了摆在“意向留学”群体面前的现实问题。
“其实不单是疫情影响,现在出国的人多了,回国的人也多了,对于普通学生来说,‘镀金价值’的缩水,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学意愿。”扬州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程倩云分析,当前一段时期,留学意愿下降是多重因素造成的,但总体上的趋势不会有改变。她谈到一个现象——近年来,国内兴起很多国际学校,中小学中“意向留学”群体在壮大,体现出这些学生家长对于国际教育理念的认可,国际学校毕业的孩子普遍倾向于选择未来出国留学。
市场人士分析,随着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增加,“小留学生”的可替代选择将越来越多。而对成绩中等、曾经希望出国“镀金”的学生,在后疫情时代,有可能放弃留学计划,转向国内高校。至于那些准备去全球顶尖高校的优秀学生,大概率不会改变留学计划。
“短期内我国留学意愿可能会有所下降,家庭对于留学的选择会更加理性和谨慎。但疫情总会结束,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大方向不会变。”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宏建议,当前应更加关心留学生面临的实际困难,可以尝试推动国内高校开展积分、学籍互认等工作,为有意愿转学回国的留学生提供多平台支持。长期来看,应进一步加大公共教育的投入,建设好世界一流大学。
“破解疫情形势下教育对外开放难题,既要积极推动面向世界的国际教育,也要着力加强立足本土的国际教育。”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段时期,江苏将加大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新增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在省内接受优质国际高等教育的机会和选择。此外,江苏将启动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特色专业、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高校中外校群合作平台建设等项目,引导支持高校国际教育合作内涵式发展。(本报记者 孙庆 王梦然 张宣 王世停)
来源: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