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寻找“不孤独”,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

《给孩子的美文美绘》[新加坡]阿果著 现代出版社
  该系列共四本——《寻找》《来时宇宙,去时宇宙》《玫瑰与荆棘》《一日一年一生》,是新加坡绘本大师阿果的图文代表作。其中《寻找》为绘本,曾获新加坡图书奖(最佳儿童图书奖),其余三本为图文合集,精选作者对生活、生命、时间、理想等话题的深度思考,亦是对寻找所包含思想的具象化展示。
  书中一文一图均为作者亲自创作,文字与图画浑然一体。绚丽多姿的画面,饱含细节的巧思,能吸引孩子专注阅读,激发无限想象空间,提升自主发散思考的能力;充满哲思的文章,讲述关于理想、生活、时间等话题的思考。整套图书作者用简洁的文字、丰富的画面,引领孩子正面认知世界,感受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于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孩子的美育启发。
  关于孤独,古往今来有太多的讨论。从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到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从余秋雨的“孤独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到席慕蓉的“在这人世间,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的”,每个人的眼中孤独都有不同的姿态与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在面对孤独时为自己找到了出路,有人则学会了与孤独和解,然而更多的人却是被孤独困住。对此,素有“新加坡幾米”之称的知名绘本画家阿果,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解读,他的新作《寻找》一书,讲述的便是一个寻找“不孤独”的故事。
  同幾米的作品一样,《寻找》原本是一本为成人创作的绘本作品,然而本书初次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新加坡展台亮相时,却引来了不少家长与孩子在场共读。而它之所以会拥有如此广泛的受众,得益于作者实现了画面与内涵、人物与背景的双重平衡。
  一方面,由于这本书最终所要阐述的主题相对抽象,因而作者选择了充满童趣的绘本方式进行表达,这种童趣不仅体现在画风上,还同时运用在了故事的编排上,这样巧妙的处理使得读者既不会因为内容的深奥望而却步,也不会因为画面单调而感到乏善可陈。
  另一方面,作者虽然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选择了简单明快的画风,使之更接近于简笔画;但是对于人物周围的场景,却进行了细致的描摹,色彩层次分明又不乏细节。而水彩这一绘画方式,则是令这一简一繁实现统一的绝佳途径——由于景色更多采用弱化线条的色块进行描绘,因而弱化细节的简笔画人物与之更加相得益彰,呈现出一种和谐感。
  不过《寻找》最让人感到惊艳的,还是作者借由画笔创造了亦真亦幻的奇幻世界。本书是作者旅居韩国原州土地文化馆期间完成的,书中的景色多来源于文化馆周围的自然风光,但作者在对其进行“复刻”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很多想法,使之展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全新风貌。
  譬如故事开篇的跨页,便是“巨人化”的主人公行走于山峦间的场景,其中更是不乏顶着橡子的松鼠、举着荷叶的青蛙以及大眼呆萌的蜘蛛,然而相较于画面正中央的房屋,他们却没有一个处于正常比例之下,加之近景的花草修饰,使得原本高大的山峦,瞬间有一种绵延草地的奇妙错觉。
  而作为小男孩临时伙伴的蓝色企鹅,同样让整个作品充满了奇幻感。无论是这位企鹅导游本身,还是路旁走过的一群企鹅旅行团,都让人不禁想起了森见登美彦笔下的《企鹅公路》,加之那对行走的白色小杯子的参与,使得现实场景与幻想人物巧妙融合在了一起,十分有趣。
  当然,若是细细品味,你便会发现,即便是简笔画般的小男孩,也同样暗含深意。作者有意将其描绘成了一个小丑的形象:宛若倒扣甜筒般的帽子,红彤彤的圆鼻子以及脸蛋,都使得他显得异常可爱,非常具有亲和力。但同时,这也像现实中的我们——表面上看和善又快乐,仿佛没有忧愁,然而那不过是掩藏真实情感的表象罢了,所有的孤独唯有自己知晓。
  将抽象的人物感情具象化,则是本书的另一大特点,同时这也是作者创造这片奇幻山野风物的真正目的。
  相比文字,画面在展现抽象感情方面往往更具优势。譬如作者为了展现“孤独感”这一抽象概念,采用了将主角困在沙漏中的场景,“与世界隔离”的状态可以视为孤独的表象,而“时间感的丧失”以及“无法逃脱的窘境”则是孤独所带来的主观体验,二者借由画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实现了对孤独的具象化,同时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至于核心剧情“寻物游戏”的设计亦是如此。
  作者将小男孩探索何为“不孤独”的过程,具象化为一个孩子喜闻乐见的寻宝游戏,于是原本令人苦恼的哲思,瞬间变成了一场充满冒险和新奇感的旅程。而在整个找寻的过程中,作者继续践行着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思路,用一个个场景,向读者解释何为渺小,何为永恒,何为自由与流浪,以及何为信任与温暖。
  从某种角度说,跟随小男孩一同上山寻找的企鹅,并没有帮助对方找到“不孤独”,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小男孩却渐渐变得不再孤单。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他一路走来始终有企鹅陪伴;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想想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父母也会陪着孩子,甚至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努力工作,但是在物质方面得到极大丰富的孩子,却依旧会觉得孤独,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相比之下,身为临时伙伴的企鹅,既没有送给主人公昂贵的物品,也未曾做出过任何壮举,然而在他们之间,心的距离却因为这趟偶然的旅程变得更近。究其原因,这种亲密感的出现不在于陪伴这一行为本身,而在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分享彼此的想法,使得二人心意相通。
  譬如,企鹅将自己最喜欢的大树同小男孩分享,并让对方体会拥抱大树时“它也抱着我”的感觉;又如企鹅主动引导小男孩,感受蜻蜓点水时圆形波纹缓缓散开所带来的悸动;他们一同感受蒲公英的自由与翱翔,一同待在屋檐下静静等待大雨的结束,一同坐在护栏上感受田野的盎然春意。
  对于这些场景,作者并没有配太多的文字,然而读者却不难想象,畅聊的双方宛若多年不见的老友。
  何为孤独?不是没人可以说话,而是无人能懂。
  何为不孤独?有人与自己心意相连,便是不孤独。
  因而“不孤独”所强调的并非实际距离,当自己与他人的心意无法相通时,即便身处闹市之中,也会心生“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慨;而当你确信有人与自己心意相连之时,即便彼此相隔万里,也宛若近在身侧。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世界上有三种友谊。有的朋友能和你一起做愉快的事情,有的朋友既有益又有用。可是在他看来,这些人之中没有一个是你真正的朋友。他说,真正的朋友属于第三类——你能跟他们讨论什么是好的生活,以及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人。
  因而所谓真正的朋友,是那些你敢于和其分享一切的人——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令人激动的小秘密,抑或是生活的烦恼。
  所以无论是“不孤独”还是“真正的朋友”,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可是就算我们无法像小男孩一样找到“不孤独”又怎样?毕竟我们的生活本就拥有更多的色彩,就像是他在山中一路走来所遇见的那些体悟,倘若能在找寻的过程中学会发现生活的美好、学会与孤独和解,同样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郑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