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进博会遇上“双碳”,擦出哪些奇妙火花?

交汇点讯 节水95%的牛仔裤、可持续的便利店、零碳建筑......今年的进博会,绿色、零碳与可持续的产品,绝对占据着一席之地。未来,它们将如何助力“双碳”目标达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记者前往各大展区一探究竟。

“买卖”不停,添“绿”不止

在消费品展区的资生堂展台,消费者热衷于排队领取最新产品的小样,但仔细瞅一眼便会看到展台的中心贴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今年,我们将旗下品牌怡丽丝尔的化妆水、乳液的替换装引入中国市场。在2025年前,怡丽丝尔主打商品将全部变更为可替换型产品。仅使用替换装这一小小的举措,可减少约85%的塑料使用量。”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茵芙莎品牌在全国94家线下店铺设立空瓶回收箱,覆盖近90%的店铺。”

不止是“替换装”“空瓶回收”,全球500强食品企业达能位于食品与农产品展区,展台上的“智能塑料瓶回收机”引起观众的好奇。投入回收箱的饮料瓶子如何实现“脱胎换骨”?记者了解到,首先会对塑料瓶进行分拣和粉碎,粉碎后被清洗后从而去掉更多的杂质,在高温中塑料将变成再生塑料粒子,然后纺成纱线织成布料,16个塑料瓶便可做一件外套。

那么在市场上是否可以买到用塑料等回收品制作的衣服这些产品吗?镜头再回到消费品展区,答案是肯定的。在优衣库展台有一件摇粒绒外套,是不少消费者喜爱的秋冬单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所有在售的摇粒绒系列添加了30%的可回收原料制作而成。由消费品组成的绿色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宜家展台用回收原料制作而成的产品更是随处可觅,比如由回收材料制作的灯罩、三人沙发等。阿迪达斯今年带来首款碳足迹低于3千克的运动鞋,仅为常规跑鞋平均值的四分之一。

在联合利华的展区,有一款特殊的洗衣凝珠。“这款产品是全球市面上首款使用这种表面活性剂的清洁产品,它的表面活性剂采用了通过碳捕捉技术获得的碳,而非传统的来自化石燃料的碳,对推动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展区工作人员说。

“随着消费市场的创新与升级,新的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我们发现,中国消费者在注重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对绿色消费及可持续方面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Coach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葆焱说。

各类店铺也正在迈向“低碳”。记者看到了由罗森和松下联合打造的可持续便利店。“店铺在运营过程中,如何实现节能?24小时运营的便利店不同季节、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客流量是不同的,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我们将大量的运营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出客流量少的时段,在这一段时间将能耗大的设备降下来,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比如,饮料柜在人流量高时,开关次数也高,那这时就需要保冷的能耗高,那在人流量少时就可以将设备的能耗降低。此外,设备本身采用更环保的材料制作而成,采用双层风幕柜的设计,成本可能会略高,但是从运营长期来看,它能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和内部的空气交换,真正达到节能的目的。”松下电器事业开发中心李涂丞炳说。

实现“双碳”,这60家企业有办法

在中国“双碳”政策的推动下,以低碳之力赢高质之势已成为各行业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今年,技术装备展区节能环保专区更名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展区设置了绿色能源、建筑节能、环境治理三个领域。包含近60家企业。

全球建筑行业碳排放量约占碳排放总量的40%,建筑行业的碳减排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目前,建筑行业迈向“碳中和”之路的一大难点是测量碳排放数据,尤其是如何从多个来源汇总数据。针对这一需求,江森自控推出的零碳建筑解决方案是中国首发。

啥叫零碳建筑解决方案?“在建筑从设计、运营到改造更新的全生命周期中, 采用最高效的设备,来控制它的能效水平。例如,通过各种余热回收来降低本身的能源供给方式,采用自然通风、光伏发电等方式降低建筑的能量需求。”江森自控的邓伟鹏博士介绍,“我们这个解决方案可自动收集和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源、用水、材料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并验证碳减排、可再生能源应用和效率提升成果。现在已有不少零碳建筑的案例, 如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和环境学院第四教学楼,是新加坡的首个零碳建筑,我们的实验室就在这个教学楼里面。”

围绕氢能等新能源的展示和应用是整个专区的一大主角。美国企业空气产品公司展位现场一台加氢站的模拟装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氢气生产者,将为2022北京冬奥提供首个70兆帕加氢项目。“这个是我们为中国市场特别设计的加氢机。加氢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要把这个加氢机枪和车进行对接,就能完成自动加注。”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业务运营经理李海容说。据悉,本届进博会上,中通快递与空气产品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快递业的运营场景中推进氢燃料电池车辆的示范运营,并基于中通转运中心布局和空气产品公司加氢站点布局,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低碳绿色物流示范运营场景。

11月8日,德国TÜV莱茵集团携检测检验认证行业首个“碳排放智能仿真运算模型”进行全球首发。“比如都是眼镜框,不同的材质碳排放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我们这个方案就是让企业在设计阶段,通过不同的模型就可以计算出最优的碳排放的一个设计方案。”TÜV莱茵大中华区产品服务事业群副总裁夏波说,碳排放智能仿真运算模型的推出,一反检测检验认证行业的传统操作流程,从研发阶段就介入产品设计,避免在大规模生产阶段发现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不得不返工,有助于节省研发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产品出口海外市场的效率。

此次进博会,霍尼韦尔携30余项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 “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集中展示公司在航空、智能制造、智慧楼宇、仓储物流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应用成果。“今年4月,霍尼韦尔宣布承诺于2035年前实现所有业务运营和设施的碳中和目标,这一承诺契合中国的碳减排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方向。”霍尼韦尔中国总裁林世伟说。

出行,更要“双碳”

电动车、氢燃料汽车……今年参展车企不约而同地聚集于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减排。

在特斯拉展台,首次亮相的白色车身可以看到内部“骨骼”与“肌肉”,引来不少观众观摩与拍照。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次首发的白色车身秘密在于一体化压铸成型的后底板,这样将70多个零件减少到1个零件,使重量减轻13%,更由此减少了后底板焊装生产线1000余次焊接工序的工时及成本,节省制造成本20%,节约工厂用地面积30%。”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在构建以太阳能发电、存储、输出和使用的完整能源产品闭环。该工作人员说,“目前上海超级工厂本土化零部件率达到90%,这个工厂在设计之初就制定了最优的厂区流程管控,包括让运载生产材料的卡车直接在生产线所需部件的道口卸料,以减少运输产生的排放;提升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再利用率至94%以上,将报废电池全部移交至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进行再生利用,叉车、员工班车采用锂电池等各项举措,实现对92%的电池原材料金属再利用,对96%的废弃物回收,100%无害化处理。”

本届进博会宝马集团带来的6款车型中有一半是新能源车,其中宝马iX、宝马i4两款车深受消费者关注。据介绍,宝马iX使用水力发电生产的,其开发和生产中不再使用稀土材料,再生铝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电池阴极材料中原料钴的比例已可降至10%以下。

记者了解到,到2030年,纯电动车型有望占据宝马集团全球销量的一半;到2030年,MINI全系车型将实现纯电动化。通过全产业链的协同合作,宝马计划到2030年平均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减碳总额达2亿吨,其中生产层面单车减少碳排放80%,供应链端单车碳排放至少减少20%。

此次参展的丰田氢能源汽车同样引人瞩目,其中展出的七人座氢燃料电池车将服务于北京冬奥会。“汽车产业实现碳中和必须要从车辆生产、使用到回收的各个环节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现场工作人员说,“丰田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努力降低制造、储存、使用、回收再利用、废弃处理等环节的二氧化碳排放。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例,在存储环节,提升储氢罐的存储性能,实现轻量化;在回收再利用环节,与中国企业开始合作研究报废车辆的妥善处置方法及核心零部件的资源循环利用;在废弃处理,通过二氧化碳循环设施,回收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用于燃料生产。”

交汇点记者 丁茜茜 宋晓华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