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远村古落茶韵浓——云南少数民族风情录之布朗族篇

这里地处大山腹地,民风淳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以茶养命,天然的山岭滋养了山民的厚道。

落后贫瘠的板房,深厚的人文底蕴,让外界的人们,逐渐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浓浓的原始风,切切的影像记录,面对仅有九万人的布朗族儿女,心底,满是虔诚......

我从未对一个民族有如此敬仰之心:叩拜、敬重!

守在拉祜族村寨的日子是短暂的,但我格外珍惜这些时光,它会带给我美好的回忆!无论多好的美酒,永远无法留住这颗躁动的心。前方未知的、急需了解的,又催促着我远行。


在生活中我没啥爱好,除了工作就是喜欢下厨房,还有嗜茶如命,既然来到了普洱茶的故乡,景迈山,就是我心中的圣地!就如玩摩托车的人,哈利•戴维森、宝马摩托车才是情结的最佳归宿与向往。

这种原始的、活化石般的拉祜寨子,离开时内心十分的不舍——无污无染,人性纯朴,这是我梦中的理想生态居住地,久久凝望却又无可奈何!走吧!企盼下次来时,用我的哈利•戴维森摩托车的嘶吼,唤醒拉祜兄弟姐妹们经济上的腾飞!祝福他们:不再贫穷!

到惠民的五十公里柏油路,是连接版纳的国道,路况极佳,车少人稀,跑起来超级爽。下午五点,找好旅馆,决定对铃木GN250摩托车进行保养。一路上,GN太累了,翻山越岭,任劳任怨,这是一张全进口的250摩托车,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常叹:鬼子货,真不错!

借居在惠民修车的湖南小伙很是认真,他也爱摩托车,和我很聊得来,完全没有代沟。他热心的给我介绍了这个季节上景迈山的情况及拍云海的最佳时间......可惜的,以拉祜为主的这条街并没有让我喜欢的食物。每到一处可以没有美景,但一定要有特殊的人文和美食,没有美食的旅行是不完美的,心底,自然有些失落。


我进山还是太早了,一出发就遭遇了云南乡村特色——弹石路。时值春节,山中大雾弥漫,改装过的大灯在城里“光芒万丈”,此时显得那样微弱,看不清路况,路上湿漉漉的一片,油门大点就左右侧滑,弄得我十分紧张。最担心的还是这套摄影装备,生怕有点闪失。

我仔细观察天气:如大雾散,必定天晴,如雾锁四周,散不去,拍云海必成泡影......

景迈山与缅甸隔山相望,惠民距之不过数十公里、所以在山口设置了检查站,而且昼夜相巡,边检人员就是由当地青年组建而成。我说明来意,他们热情相邀进站喝茶,小伙摇摇头:进山拍云海太早了!后来才知道,边检站主要检查出山的车辆,禁止木材外运,也就杜绝了砍伐,也就保住了景迈大茶山的绿色!天迟迟不见亮,我实在受不了木碳的烟熏味,便在公路对面的平地上活动手脚。年青小伙见了惊奇的叫道:这是形意拳!并相告,去年有从昆明下来之人在此露宿,练的也是差不多的东西。我说,从省城下来练此拳者必为沙、何二位大家的传人......思绪便飞扬起来:我这点小玩意乃尚云祥先人这支,当年尚老先生半步崩拳打天下,我仅得皮毛而已!恰恰是因为这形意拳,让我凛性收敛了太多,遥想数年前,寻至武馆,沙先生小女正授形意拳(她乃形意拳全国冠军),开门见山:我想尝尝您家传形意拳的劲力,我们比拳吧!她彬彬有礼,颇有老先生当年的风韵:我力气不济,实在要比,你去找我的弟弟吧......谦恭礼数有加,我顿觉汗颜,论形意门的资历她应为师姑,我冒犯了,我如此好斗,是对老先生的不敬,面对遗像,我鞠躬自责:人家传武授艺一辈子积淀的名声不易,纵使我崩拳连珠又如何?纵使我的虎扑、蛇出洞刚猛爆裂又如何?我已经有悖先贤们的教诲了,看着师姑瘦小的身影,常以此自律,也改了我好斗的陋习,人,活在天地间,真的不易啊!赢了又如何,输了又如何?!人改变自己是最难的,但我基本做到了,养我浩然之气至纯至真方为正理!


好久没走弹子石路了,心中多少有些抱怨:如此大的景迈山,如此恢弘的大茶山,为何不修泊油路、水泥路?他们,生意做得如此宏大,绝对不差这点钱的,仔细思索,不禁为普洱人保留弹子石路或土路叫好,他们是为了保护这里百余年史的古茶树而放弃的舒适!沥青铺路,夏天高温时散发的味道和化学物质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会使茶叶的味道发生质变而没有了原生态环境下的醇香!水泥路也是如此。心底,自然佩服大茶山少数民族的智慧。

全是螺旋式的山路,GN作为巡航系列,跑起来不占优,但也能对付。山不算高,一路山谷缠绕,或者说山路是绕着山谷走,这样修的目的就是尽量避开或侵占茶园,皮卡车才是用武之地。清晨沿途的大山树林已露出了轮廓,白色的浓雾翻滚着已遍布了山峦之间,天空一片青灰,宛若仙境般的迷幻,大口呼吸着这纯净清新的空气显得气爽十足。站立木制的观景台上,仅我一个过客,虽然冷清但不用抢占拍摄地势......东方的鱼肚白渐渐的变红了,太阳冉冉而出,跃出云层,霎时朝霞万丈,金黄一片。朝霞、云海、山林,好一幅水墨丹青。这里的日出似乎与他处不同,当太阳露出半个脸时,刹那间就通红一片片,追着光影,我的图片还是较为满意的。在云南,观看云蒸霞蔚的最佳处就是眼前的景迈山,还有就是西盟的阿佤山。

景迈山的腹地,山路曲曲弯弯,凹凸不平,大茶山由景迈、芒景、芒洪等布朗、傣族、哈尼等九个村寨组成。随山路而建,一派古村落的景象,但有一个特点:村子距茶树地相距较远,依我愚见,或许怕人、牲畜的日常生活影响茶树茶林的自然生长。

摩托车的速度很慢,眼睛四处搜寻,大同小异的建筑,不同装束的民族服饰,各民族的语言混搭交流,这就是景迈山的和谐,乡民们相敬如宾,从不问你来自何处,也不分贵贱,用一颗颗平常心,守护着大茶山的施赐,珍爱着满山遍野的绿色......


傣家的寨子我看得太多了,哈尼的村落好不陌生,拉祜的歌声仍在耳畔悠扬,彝家的弦子清脆过人......整个大茶山,就是民族的大观园!心中,最为牵挂、钟情的乃是大茶山人口仅有三百人的布朗族人,他们,是云南最早种茶树的民族之一,是当之无愧的千年茶农......对于这个民族,我历经千辛万苦从省城赶来,我可以放弃城里的收入,但必须再次花时间走进他们。

从中国的古籍《尚书•牧誓》中便有记载:现在的布朗源自古老的“百濮”族群,他们中最早居住在红河岸的哀牢山和保山周围,很早就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一带活动了,其中操孟高棉语系的一支才是今天真正的布朗先民。随着南迁,他们移至了镇康、凤庆、双江、普洱一带,主要以耕种和狩猎为主。狩猎也有尽时,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基本以农事为主(含种茶),并且代代相传,所以说布朗族是纯粹的农耕民族。

布朗族的分居较广也较散,在迁移中或留或走,全凭当时所想,主要聚居在版纳、普洱两地,大都和云南各地的民族混居在一个寨子或一个村落,各民族对布朗的叫法可谓五花八门。纵观整个云南,布朗族的称谓可谓是最为繁多、最为特别的一个民族,居住在版纳的布朗山、西定、巴达一支称为“闷”或“巴朗”,临沧保山的自称为“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的称为“瓦”,生活在思茅(普洱)的自称“本族”......其他地方的称为更为奇特:翁拱、乌人、腊、卡帕、卡普、阿博、阿别、蒲满、朴子、孟......大大小小计有十五、六个称谓,解放后,政府尊重本族的意愿,统称布朗族。我长年游走云南各民族村寨,光是布朗的称谓,就已经让我非常好奇了!

南迁的布朗,主要居住在云南的高山区,地势陡峭,有的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山区的地理条件复杂,建房时首要考虑合理性,更要方便下地干活。云南少数民族的建房不是依山就是傍水,讲究的自然而成,但错落有致。布朗大都以傣家为邻,受傣家影响较深,采用的也是干栏式竹楼(条件好的为木板房),一般以地居式和竹楼两种建造方法,分上下两层,上住人,下关牲畜。布朗的族群观念最强,建房时选择由三、五个或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即把房屋建在一起,生产、生活均可相互照应。干栏式竹木结构的楼层,已成了云南山区少数民族最喜欢的建筑方式,从采光、通风等面面俱到,正堂、耳房、晒台功能极细。生生不息的是正屋的土塘,吃饭、煮茶、待客,十分宽敞,受长期的烟熏,所有的木制品已是乌黑......


在布朗山寨,也见着了一、两家正盖砖房的人家,我替他们高兴,希望全寨子都能改善他们的住宿条件。心中的祝福是真实的,但这种十分鲜明的、特点独特的建筑特色,以后还能看到吗?他们的后人,还有谁知道干栏式建筑风格?我最为忧心的,在现代化的冲击下,那些具有传统生活空间和还是呢过方式的古村落,到底离消逝的命运还有多久?我很悲观,古村落永远的消逝应该比我想象还要快!因为古村落的生态本来就很脆弱!我最理想的生活景观就是:门前有河,屋后观山,半亩地种瓜点豆,几棵树春来花开......这是每个中国人理想中的家园,可如今,家园依稀,早已化做梦中的浮光掠影......写到这里,说个相关的话题,尽管我们在市里有房,但我老家的住房几乎是按我心中的理想家园思维,我画图我请人施工,在儿子庞大热闹的婚礼现场(老家举办)。当各位宾客见到我乡村作品时,他们没有不羡慕惊讶的!唯一的遗憾,家中的健身房太现代了,似乎与这偌大的家园格格不入。

我真的希望当地的政府人员,在一个清风照月之夜,伫立古村落前,恍然间顿悟前世今生。想象着云薄风暖的四月晨草的气息,将一直初生的小鸡捧再手中的触感。那是中国百姓企盼的一种祥和......


布朗族的建房绝不侵占良田,他们宁愿爬坡上坎,累软了双脚,也要保证平坝中的良田能够很好的耕种,那一片片绿色,那一垄垄金黄,收获的是喜悦,迎来的是盼头。自耕自种,才有了丰衣足食的保障。

布朗族以种稻为主,尤擅在山坡间种茶,横纵间的排列,间距的走向,那是几何学完美的诠释。他们有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大米为主食,玉米、荞麦、豆、暑为辅粮。米饭最爱蒸,竹筒饭最为拿手,早年的竹筒饭极简但极为清香,大米焖熟即可。如今,随着外来的人们进入村寨,布朗山民的头脑更加灵活了,他们在竹筒里加入了木耳、山笋、肉类,当劈开竹筒时,香气扑鼻,谁也禁不住这诱惑,保你胃口大开。记得,时近中午,我看着满屋的山含,特地要求布朗阿嫂按我的要求定制竹筒饭(我也参与),说,价格你要。当抬上桌时,邻桌的男男女女闻香走近,以品尝为名,将我的竹筒饭一扫而光,我无奈的摇摇头,一群“土匪”。


由于居住山区,布朗人劳作量极大,他们对肉类的摄取量也是惊人的。肉类以猪牛羊鸡为主,烹制方法有煮、炖炒、腌(以生吃为主)、炸,他们最让人迷恋的就是烧食品,将鱼、肉、菌、野菜生拌调料,然后用芭蕉叶包成小包,放至火塘里烧,打开叶子,这种清香味,你有语言能形容?布朗族最有名气的有包烧鲜鱼、包烧鲜笋、包烧螃蟹等。日常的蔬菜以白菜、青菜、萝卜、茄子为主,自种自摘,新鲜而生态。上山采的菌、木耳、山笋平时都舍不得吃,晒干藕或卖外来入村的人或留着冬季食用。


普洱版纳的气候较为湿热,生活在那里的布朗最爱稀饭,鸡肉稀饭、狗肉稀饭,色香味俱佳。尤为珍贵的当属田鼠稀饭,主要用于招待贵客,如果无田鼠稀饭,便觉得无面子了。一碗田鼠稀饭,配上酸肉、酸鱼、酸笋(布朗嗜酸),一大碗米酒,顿觉飘飘欲仙了......布朗的经济并不好,平时过日子也是很节约,他们恨不得倾其所有招呼上门的客人,此时,你应上前阻止他们,说菜已经很丰富了,对客人热情的后面是极大的浪费和他们的艰辛!

布朗人那女都喜旱烟,当你在美食的意境中升腾时,他们会递上点好的烟卷,看你呛得咳嗽不止,他们会露出开心的笑脸,但这笑是非常纯朴的。


布朗人在生活中最喜酒,以大米、苞谷、荞麦自酿,以“翡翠酒”闻名整个大茶山,在出酒时他们采用山中的一种植物的叶子过滤后酒就呈绿色了,颜色像翡翠,因而得名。布朗人性格豪放,有朋友相聚,有酒必饮,饮之必醉的习惯,外地人到寨子里,可得小心了。

时值春节,布朗山寨寨门外的空地上,停满了大巴、中巴、轿车。这些,给古老的寨子注入了活力。当然还有这辆红色的GN摩托车,非常扎眼......伫立山头,抬眼望去,破败的住房间,那一抹抹的红色、绿色、黑色,竟是那般撩人,哦,我忘了,这是春节期间,游客多,布朗人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


这些年旅游,我到过太多少数民族的村村寨寨了,山高路不平,骑行中太辛苦了,但我特别享受和迷恋这个过程,它让我知道了做人的艰辛和不易,也一直督促和鞭策着我,回到城里,我会拼命的做事,只有这样,我才有玩的资本。在少数民族村寨游走中,除了饮食,相机记录的,就是村落、人文、民族服饰......它们,能给我更多的感动。

逛累了,便守在布朗阿妹玉帕英发织布店里,看她如何摆弄织布机,她手巧,一推一翻间,看得我眼花缭乱。她阿爸很健谈,和我聊得来。我尤其对布朗的姓氏特别感兴趣,他是村中能识字的人,承蒙他相告:布朗族的姓是根据出生时的月份定的,1-12月分别是:晚帕、晚苏、晚赛、晚尔、晚丙、晚章、晚地、晚骚、晚坎、晚俄、晚敢、晚尼,“晚在布朗语中叫天或月,如是1月生就姓帕。如果是男性就加上岩字,是女性就加上玉字......尽管帕英的父亲竭尽全力想解释清楚布朗的姓名给我听,我资质愚钝,想了几天才弄明白,但我天天去帕英额织布店找她父亲喝酒,这天,我带去了一路上舍不得喝的泸州老窖,借老岩子(帕英爹的绰号)炤房,我做了一道菜:红烧猪蹄(配上布朗的山珍),帕英停住了她的织布机,两个老男人让一瓶老窖见了底,醉得一塌糊涂。醒来时,见帕英守着我的摄影包,她有些腼腆,说:这东西很值钱,人多......我看着它的!我急忙打开我的摄影包,在里面翻找着,帕英很茫然的看着我,我找出了在红河边买的玛瑙石挂坠,送给了帕英,帕英笑了,我们三个都笑得很开心......在未来的几天里,老岩子见了人就念叨:那酒好喝,真的好喝......几百块一瓶的酒,能不好喝吗?我笑着对帕英说。你箱里还有一瓶,可别让他晓得了!帕英眼尖,这丫头鬼着呀!丫头,这酒就是临走我送给你爹的礼物!前年我在布朗游寨荡,银行卡突然失灵,联系省城银行,相告:银行卡出了状况......我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在老岩子家吃住半个月,我实在无现金支付,加油就很困难了,他们又不会用微信,怎么办?临走前夜,我去下我的腕表“浪琴”,心里酸痛,说,岩子兄弟,哪天你去县城,把这表当了吧!它能让你放心喝两年的酒,感谢你们爷俩好吃好喝的待我......老岩子突然泪流满面:我的阿丫(女儿)能有今天,全靠你出手相助,感谢你......当年帕英已定亲,村里的嘎子特喜欢帕英,天天带人相闹,致使织布店已无人上门,我听说了此事,拦住了这五个混小子,说:帕英已是我的干女儿,她不喜欢你,这事儿大爷告诉你,永远无门!接下来的场景是:他们五人全躺下了,我依然站立!后来回城里冲进银行,我性如烈火,两个保安上来了,我粗口大骂:老子要收拾你,就像打两个稻草人,你们知道在山区流浪,没现金取出来是什么滋味?他们没调查清楚犯案人的原因,错冻结我的资金。如果不是他们爷儿俩,我的日子又如何?想到他们的善举,我却是泪流满面......


正是有了像帕英这种织布能手,才有了布朗族服饰的多样式,才有了千姿百态的民族特性。

布朗族男子的服饰极简,与彝族男子相近:上穿对襟无领短衣,下着黑色肥大的长裤,裹黑、白两色布包头,中年男子束发盘于头顶,爱纹身,刺各种花纹图案于四肢、腹部、背部,赤裸上身时,加上黝黑的皮肤,甚是威武。


布朗女子上穿紧身无领短衣,以黑和藏蓝色为主调相襟相掩,下着双层筒裙,腰系腰带,绑护腿,很是干净利落。头挽发髻,缠大包头,包头上常以银链、银铃作饰件,尤其是青年男女以红(或黄)绒线穗挂于耳垂、手镯、背包等处。她们的服装是自织自做,缝工十分讲究,成年女子的服饰上必有二十四扣纽扣,对应着二十四节气,时刻提醒着自己按二十四节气,该干什么了。

布朗成年女子的着装较为简朴,而青年女子则较为艳丽,爱穿镶花边的小背心,对襟处用不同的色布排满花条,订上五彩圆形金属片,亮光闪闪,体现着女子的美感。纵观整个布朗族服饰,大同小异,以粗布为主。比起居住在平坝、河谷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来说,在饰件上是无法比拟的,饰件图案越多,意味着在经济的投入就多。有的布朗女人一生仅有一套本族服饰,除了在“年节”、“祭寨神”等重要节日穿穿,一般都放于箱底。经济上的不宽裕,束缚了这个聪明的民族的灵性,不能更多的展现其服饰。


布朗族早年规定是:从恋爱到正式结婚,必须先要染齿,是走向婚姻生活的第一步。当男女孩到了十五六岁时,要举行染齿成年礼仪式,表明少男少女们可以公开参加村寨的各种活动,另有经历了染齿(布朗叫漆齿),男女双方才具有了恋爱的权力,否则会受到指责。

取山上红毛树的树枝,然后在铁锅处、瓦片上少去黑烟子,往牙齿上涂抹,这个过程极为简单。

当我看到青年男女的染齿行为时,我很是吃惊:远在新平嘎洒的花腰傣同样也染齿,两地相距数百公里,为何有如此相同的民俗?都以漆齿为美?而中国的汉人最望牙齿洁白,所以才有了明眸皓齿、唇红齿白的说法,而他们恰恰相反!现如今,他们开明多了,也并不强令子女须染齿,全由喜好而定。而,在一些大山里,这一传统规矩仍在继续,改变了就是大逆不道......

布朗族的恋爱与婚姻是极讲自由的,他们的恋爱方式是十分浪漫的:当月亮升起之时,小伙子们身着整洁,怀抱三弦,来到姑娘们的竹楼下,开口尽唱。而梳妆打扮的姑娘们早早地燃起了土塘,闻声开门,他们用对歌、递烟、敬茶等方式来试探自己心仪的人,悄悄观察对方的反应。这个过程叫“串姑娘”,一般以群试群探为主,也有单独夜访,这个过程十分活泼,欢声笑语响彻竹楼。

男子向女子求婚的方式很简洁,上山采摘鲜花给姑娘,当姑娘确认男子是真心喜欢自己时,会在花束中挑上最美的一朵戴在头上,表示同意婚事。看见姑娘戴着花,寨子里的小伙是不能插足的,否则视为不懂礼数,不遵族规。


布朗的婚礼是最为独特的,一对新人要举行2至3次婚典,定亲后第一次把姑娘接到男方家举行拴线礼(拿川中土话讲:就是把她套起了,跑不脱了之意)。然后各自回家,谓之初婚。但从此日起新郎必须每夜宿在女方,白天会自己家生活。在挑好的日子里举行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男方做儿媳,第三次是在婴儿出生后,杀猪宰羊喝喜酒,全村热闹异常,家家出动,场面极大,到此时才真正成亲了。

布朗大都早婚,但人口在云南民族中 仅排在第15位,为九万余人。在此祝福他们:生活美满,人丁大兴!

一个民族的存在,展现的是一种气魄,呈现给世人的是其别具一格的特色,歌舞就是其灵魂之一。舞蹈虽然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人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但在我眼里,传递的是一种激情,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在云南,舞之圣者有刀美兰(傣族)、杨丽萍(白族)等,她们,用肢体诠释着人类的极美,那是一种境界,似我等凡人望尘莫及,高山仰止......布朗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几乎老少皆会跳舞,而他们对舞蹈的叫法各异:版纳称为“摇摆”,保山临沧谓之“打歌”,普洱唤做“跳歌”,古汉书称“踏歌”......

布朗是把歌、舞结合得最为紧密的民族之一,每逢节日,他们围圈而跳,由最善舞的小伙子在圈中领舞,击锣者、敲象脚鼓者绕其身旁,舞鼓同步,随后大家轻盈起舞,向逆时针方向整体移动......场面甚是壮观,与彝族、纳西、藏族之舞有异曲同工之妙。


布朗最典型的就是独舞和双人舞,独舞主要是模仿动物之态呈现的肢体语言形式,但稍显单调。双人舞就活泼多了,一人击鼓一人敲钹,舞步强健,铿锵有力,看得人热血沸腾。无论各种舞蹈,在“宰蹦”(布朗的一种曲调)的伴奏下,舞蹈时而粗狂有力,时而轻柔悠缓,尤其是群舞,激情四溢,自己的心早已融入其中,这种观赏的刺激,会让人欲罢不能。

布朗是一个好武的民族,传承很是久远,从长到舞、甩棍舞、拳术舞中能看出这个民族的舞武结合的特点。休息时,我几乎以乞求的姿态请他们表演布朗武术——遇到一个好武的民族,我是异常兴奋!所以低三下四了!看完演练,“今天哭,明天笑,我一身孤傲”的本性露了出来:这不是真武术,还是找你们的先辈好好继承吧!话音刚落,被他们围了起来。嘎子认出了我,用布朗话和伙伴们交流了起来......布朗小伙子们的态度缓和了起来,为了镇住他们,借着酒精的作用,我表演了一段“少林疯魔棍”法:劈扎、拦、挑、扫、点、盖......动作朴实、古拙、简洁、实用,引来喝彩一片!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就像一个“三流明星”,天天被嘎子他们请去喝酒,问拳问棍问摄影......我用心指点,他们用功学,可惜,我们不能长期在一起,他们之中,有的真有天赋!

乐器与歌历来是孪生兄弟,相互不分家的。布朗最爱的乐器有:长鼓、短鼓、钹、唢呐、竹管、洞箫、葫芦笙、二胡、叶笛等,乐器不同,发音各异。长短相和,如诉如泣,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大河奔流,或如水波荡漾,或如和风细雨,又如阳春三月,又似寒风凛冽,人世间的世态炎凉,自然界的虫鸣虎啸,全在这些乐器里了......布朗的歌分为民歌、山歌、打歌、灯调四类,风格各异,叙事不一,主要涵盖劳动生产,红白喜事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群唱、对唱、单唱中以简短轻快的特点见长,很有节奏感,旋律轻松.....在生活中,我极好音乐,尤其十分欣赏云南各民族在歌唱时那种发音和声调:哀婉、激情、欢快、舒缓等集一腔,令人长叹!对于歌与舞,我更钟情于舞,因为少数民族的语言令人难懂,而舞能让我产生共鸣,肢体动作展现的是一种意境。


我脚下站立的土地,是一片片可以点燃激情的神秘地方,琴弦悠扬,如醉如痴,原生态的植被景观,天然的绿色氧吧......所有这一切,皆源自于中国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精神图腾——守护山川呵护家园!布朗族崇拜自然神灵、山川树木、水火雷电......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灵,不得随意破坏,否则会造神灵的惩罚。千百年的族规:任何人不得砍伐寨子周围的大树,它能护佑村民的平安,能为寨子带来福气,每年的“祭树”是十分隆重的,正因为有他们的保护,才有景迈山的绿树成荫。总之,他们与寨子周围的山山水水和谐相处,敬畏土地上的一切......

布朗山寨建在半坡,除了良田就是山坡,他们在山坡开荒种茶,和其他少数民族一道,造就了享誉中国的名茶——普洱茶。喜欢普洱茶的茶友都知道这句话:景迈甜、易武柔、斑章干、冰岛活。名誉四海的景迈山古茶树,最典型的就是“甜”,这种甜有别于糖类的甜腻,不同于江南的甘甜,它是混合了醇厚饱满口感的甜......茶汤一入口,清凉甜感即来,而后,便是绵绵不绝自然的甜味在舌尖上绽放。据专家考证,景迈山古茶的多糖类与氨基酸含量相对于其他茶树较高,景迈山茶的另一特点就是香,它有别于乌龙红茶的香,完全是靠天然的品质发挥而来,是大自然的馈赠,其香丰满,悠长而回味。


布朗人说,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生活中更是离不开茶,围塘而坐,便是热气腾腾的普洱茶。陈香纯正,汤色红浓,口感醇厚......为此,我常常呆坐数小时,享受的,就是这浓浓的香椿味!

漫山遍野否认茶,无污无染,纯天然的制作工艺,束之高阁实在可惜,这才有了西南独特的组织——马帮,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村民很多组成了马帮,走起了茶马古道,将茶叶运往各地,然后换回了他们生活中的所需物品。茶马古道,路漫漫、险重重,沿途经历万千困难,布朗儿女及周边兄弟族们,靠着惊人的毅力,他们把普洱画成了一个圆圈,做成了一个茶叶的中心,向国内外辐射的五条“茶马古道”,是他们傲人的战绩:一是冠道。由普洱经昆明转至北京,这就是普洱贡茶。另一方面由普洱走景洪、勐海、打洛而至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此为古道之重中之重。二是关藏茶马大道,由普洱走下关、丽江、中甸进入拉萨,由拉萨转入尼泊尔等国。三是由普洱过江城,入越史莱州,由此转欧洲等地。四是由普洱过澜沧江,进入孟连出口缅甸。五是走勐腊道,转销老挝等地。

山石道上的马蹄印清晰可见,耳畔仿佛传来零落的马蹄声,声声入耳,恰是这铃声,让世界认知、接受、喜爱普洱茶。如今,马帮已退出舞台,闻香品茗,不能忘却马帮,他们,留下了传奇、浪漫、凄惨的故事......


景迈山依旧,看着人们陆续返城上班已多日,这里,突然冷清了,耳畔传来的是几乎听不懂的土话。每天,我骑车穿行在景迈山的九个村寨,随便找户人家,坐在整木的大板旁,主人便会为你沏上原生态的古树茶,笑脸相迎,这里似乎就是我的家了。


我很想在这里定居,并疯疯癫癫的四处询问古寨中何人卖房.....醉眼中,山道里传来木鼓山,飘逸的长发甩了起来,云蒸雾绕的阿佤山不住的、叠化在眼前......我猛然惊醒,是佤族兄弟姐妹们在招盼着我的前行,就此别过,铺金叠翠的景迈山。

作者简介

刘智远:云南人,摩信网专栏作家。上世纪90年代结缘《摩托车信息》至今,在其发表散文、随笔、游记等数十万字,其游记多以骑行云南为主,足迹遍布彩云之南,笔下山水、美食、奇观、民风等极具生活气息,文字朴实有趣,滇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