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让人一眼难忘的印度风情都在他的照片中

印度地大物博,各地风光、文化、生活方式、食物、信仰、语言各不相同,多姿多彩,相隔几百公里就是另一个世界,仿佛是把许多独特的国家圈在了一个国界里。

《印度传统斗牛》组照之一

由于印度各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生活方式和理念也不同,我们很少听到“印度摄影”的说法。不过,每年都有大量在印度各地拍摄的、有独特魅力的照片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今天要介绍来自南印度班加罗尔的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就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师,拍摄了许多极具本地特色的照片。

《印度传统斗牛》组照之一

他用当代摄影语言诠释本地文化,满足本地需要,充分利用南印风情和古老的宗教仪式,拍出富有文化传统的画面,吸引每个观众。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的照片大多是抓拍的,但既不像旅游摄影也不是新闻摄影,而是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象和文化色彩。焦躁的观众只要看一眼他的作品,就会安静下来;好奇而严肃的观众可以欣赏到更有深度的视觉内容。

《印度传统斗牛》组照之一

他温柔地引导观众,进入照片的核心,触摸灵魂,感受激情。无论是平静的画面或动感的场面,他的照片总能以构图和风格展现出澎湃的活力,观众不会被误导,只会沉醉于画面,欣赏那活灵活现的印度当代风情。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最早是摄影记者,很快就建立了声誉。慢慢地,他开始向艺术摄影发展,获得了不少国际奖项。2007 年,他获得了巴黎摄影奖,进入 TPW 换念工作室(TPW Changing Idea Workshop)学习。2008 年,他赢得印度新闻摄影奖(Indian Press Photo Award)。

《乱流中的生活》组照之一

其作品在 2008 年世界新闻摄影节(World Photojournalism Festival)、2008 年新加坡国际摄影节、2010 年吴哥摄影节、2011 年德里摄影节等多个摄影活动上展出,还获得过 2011-2012 年的印度国家基金会媒体奖在内的众多奖项,作品也在《时代周刊》(The New York Times)、《摄影杂志》(NYT Lens Blog)、《前景旅行者》(Outlook Traveler)、《亚洲地理》(AsianGeo)等国际期刊及若干著名印度报纸、杂志上发表。

对话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

请介绍一下你自己。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我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Tamilnadu state)的一个小城蒂鲁内尔维利(Tirunelveli)长大,从小就有拆东西的爱好。我父亲有一台很便宜的相机,从来不让我碰,怕我拆成零件。

我上学的时候,很崇拜一个叫纳比尔·法赞(NabeelFarzan)的长辈,是他培养了我的摄影兴趣。我的几张照片被收入了学校的期刊,对我鼓励很大,于是我买了一台普及型胶片单反相机,开始拍摄周围我感兴趣的一切东西。

垃圾场里的研究者

那时,我的梦想是拍电影,可惜我的理科成绩不好,梦想破灭了。最后,我攻读了大众传播的硕士学位,但对艺术的兴趣始终不减。

后来你又怎么继续拍照片了?是什么激励了你?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我们那里一个叫克里斯娜普瑞亚(Krishnapriya)的女摄影师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一个摄影奖,这可是个大新闻。我深受鼓舞,开始梦想成为专业摄影师,坚信自己能成功。

《乱流中的生活》组照之一

你做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我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一家当地报社的摄影记者,开始循规蹈矩地工作。我经常看一本叫《更佳摄影》的著名摄影杂志,从里面学习各种摄影题材的技术和经验,尤其喜欢看漂亮的广告图片。

后来,我搬到了印度商业摄影的圣地孟买(Mumbai),借住在亲戚家里。我开始试验不同的摄影方法,也开始用反转片拍照。

我很幸运,受邀在一个视觉传播培训班当老师,我开始学传统胶片暗房工艺,不过我当时不知道,那时数码摄影已经开始普及,化学药物冲洗工艺已经走下坡路了。

后来,我回到了班加罗尔(Banglore),又在一家报社找到了摄影记者的工作,也第二次下决心做摄影工作。

跳远

你是怎么在普通的摄影记者岗位上提高自己的?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我那时候学了很多东西,浏览重要网站,通过互联网了解国际摄影动态。

大部分摄影记者喜欢拍单张图片,而我喜欢拍系列照,我觉得用图片故事能更好地表达主题。我当时一个人,住在自己家破旧的老院子里,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的事。

《消失的部落》组照之一

怎么找到最适合你的方向?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2007 年,我参加了柬埔寨吴哥摄影节,一下子开阔了眼界,第一次了解了当代摄影的概念。

那时,我的新闻摄影已经遇到了一些瓶颈,开始向芮妮 · C. 拜尔(Renee C Byer,1958年出生于纽约州的美国女摄影记者,2007 年曾获普利策奖)、安托万 · D.阿格塔(Antoine d’Agata,1961 年出生于法国马赛,后在美国学习摄影,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以拍摄性和暴力著名)等导师请教,收获极大。

《乱流中的生活》组照之一

后来你又做了什么?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我去了一个海边小镇拉梅斯瓦拉姆(Rameswaram,位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一个小镇,与斯里兰卡的一个岛仅相距 40 公里)拍摄。那里的渔民经常去斯里兰卡水域捕鱼,与斯里兰卡渔民和海警经常发生冲突。

这是严重的问题。我仔细调查了双方冲突的历史,拍摄了许多照片,编辑成了一个组照《乱流中的生活》,获得了“国家基金会媒体奖”,并有幸得到了新闻摄影前辈普拉尚·班贾亚尔(Prashant Panjiar,1957 年出生,印度著名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的点评和指导。

《乱流中的生活》组照之一

他说:“你的素材很不错,但照片欠缺美感。”我仔细琢磨他的话,受益匪浅。我想这是我的另一个转折点。

有一段时间我受大师的影响很大,比如雷蒙·德帕东(Raymond Depardon,1942年出生于法国的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纪录片摄影师)就给了我许多启发,初步建立了超现实的概念。当然,那时也有许多困惑。

你有什么困惑?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显然,传统的记录式摄影没问题,但它需要更多东西。我经常在拍摄中加入超现实的内容。比如我的组照《树桩》就是为《超时》杂志拍摄的项目。拍摄的都是被伐倒的树。

我没有按常规在白天拍摄这些倒下的、被砍断的死树,而是在晚上用不同色彩的灯照明,长时间曝光拍摄。照片看起来很独特,有诡异和超现实感觉,给人印象深刻。我很幸运,遇到的图片编辑也是感性、敏感的摄影师,允许我自由试验。

《树根》组照之一

所以你发现了更有趣、更吸引人的表现方法?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没错。每种表达方法都需要独特的想法和技术,没有固定套路,可能是单刀直入,也可能曲径通幽。但重要的是有效,能使人印象深刻。

你拍摄的许多当地活动或节日都很有名。比如寺庙里的大象、传统斗牛(Jallikattu)等。这些活动很平常,经常举行。你是怎么拍出精彩照片的?有什么秘诀?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像旅游者那样随手拍个几个小时,拍出的必然是以前早就见过的毫无新意的照片。每个活动都有多种不同的角度和背后的故事。找出没人用过的角度和故事,你就会拍出好照片。我总是不断钻研,花很长时间去学习,整日整夜地泡在那里,观察生活细节,感受节奏,反复拍摄。实际上,这是个极其耗费时间的工作。

《乱流中的生活》组照之一

你用什么器材?为什么这么配置?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我用佳能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 EOS 5D MarkⅤ。镜头首选 24-70mm F2.8,其次是 70-200mm F2.8,闪光灯也会带一只。我喜欢广角镜头。

除了拍摄角度大、景深大外,它还有不错的空间感。近处的景物大,远处的景物被压缩,这样我就能控制观众的视野。当然,我经常贴近主体拍摄,这样观众才有现场感。

我一只眼睛会观察周围的背景,把它们也拍进画面,因为我认为每张照片,无论单张还是组照,必须完整。我还喜欢用离机闪光,有助手的时候这种方法效果很棒,一是可以突出重点,二是可以创造幻影,三是可以创造神秘感,关键是能调动观众的好奇心。

做这行有没有什么风险?与客户、编辑产生过矛盾吗?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既然做商业拍摄,肯定是顾客第一。我只问顾客的要求,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内尽力完成。

如果时间够长,我会尝试不同角度,尽量多拍一些片子。与编辑沟通的时候有时会有问题,这就靠双方的沟通和理解了。好在我当新闻记者时候学了不少沟通的原则和技巧,帮我解决了绝大部分问题。

《农村流民》组照之一

你拍摄的照片如何后期处理?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通常我只用 Lightroom 或 Photoshop 做简单处理。我不需要改变主题内容,反之,我总是根据主题合理地修饰画面,只修必须要修的部分。照片里最重要的部分在我脑海里已经成型了,相机只是把它记录下来。

如果让你选, 你愿意去哪里拍摄?

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没有特别喜欢的地方。从摄影的角度说,印度西部更好一点,冬天不冷,光线也比较柔和。在印度,白天太长,阳光也太强烈。

在热带国家拍摄总是很麻烦,我打算雨季去加尔各答附近的孙大班(Sunderban,印度西孟加拉邦南部的一个岛)待上几个月,除此以外没有外出的打算。待在家里也不错,我喜欢独处。

图/赛尔维普拉卡什·拉克什曼男

文/苏瓦莫·米特拉

责任编辑 / 李毅刚

编译/李毅刚

编辑 / 张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