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深一度|高温“烤”验下的大白

7月13日,上蔡县人民医院驰援泌阳医疗队护士胡梦爽中暑晕倒。图据上蔡县人民医院

最近,全国多地频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气温甚至高达40℃。7月13日上午,河南省泌阳县一核酸采样点,22岁护士胡梦爽因长时间身穿防护服,加上高强度工作,在为居民采样时突然中暑晕倒昏迷,经紧急送医抢救现已无大碍。持续高温之下,身穿防护服的广大医护人员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经受着更严峻的“烤”验。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梳理发现,近期全国多地出现防疫人员核酸采样时中暑甚至患热射病事件。

一位核酸检测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高温天气下,穿上防护服不透气,里面的衣服在不知不觉中就湿透了。有调查研究显示,在约35℃的室温,穿着防护服一小时后,人体的体感温度将达到64℃。专家表示,防护服密不透风,人体热量难以散发,身着防护服时间不宜过长,高温下长时间穿将增加中暑风险。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31日,国家卫健委曾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的通知》。该指南表示,按照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高温危害造成的后果,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中暑先兆、中暑(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各级疫情防控组织部门应根据疫情防控人员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疫情防控人员作业岗位,高温天气时尽量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工作,选择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时段开展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一次性作业时间不超2小时。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面对高温天气,各地也采取了诸多措施做好防疫人员防暑降温。

高温下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江龙 摄

“大白”中暑

高温下的核酸采样现场

多地发生医护中暑甚至患热射病事件

“高温天气排队做核酸,要热晕过去了”……近期,全国多地高温,不少网友谈起在高温下做核酸检测的感受。然而,对核酸采样人员来说,身穿防护服在高温下工作更热。红星新闻采访和梳理发现,全国多省份都出现医护人员在高温下核酸采样中暑甚至患热射病案例。

7月13日上午9时,河南省泌阳县古城街道人民游园核酸采样现场,上蔡县人民医院驰援泌阳医疗队护士胡梦爽,因长时间身穿防护服,加上高强度工作,在为居民采样过程中突然中暑晕倒昏迷,被同事和工作人员现场紧急施救后送医。红星新闻记者从上蔡县人民医院了解到,今年22岁的胡梦爽是上蔡县人民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护士,刚刚参加工作2年的她已第三次参加外出支援任务,“经过一番抢救治疗,胡梦爽逐渐恢复正常,目前已无大碍。”

上蔡恒春医院驰援泌阳医疗队员刘亚媜,在核酸采集时突然中暑晕倒。图据上蔡恒春医院

就在上述事件发生第二天,7月14日,河南上蔡恒春医院驰援泌阳县医疗队员刘亚媜在核酸采集时,也突然中暑晕倒。刘亚媜说,事发当天,因天气炎热,穿着防护服的她感到异常闷热,加之等待采样的群众较多,工作量大,在她起身准备补充物资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瘫倒在地。同事随即拨打120将她送医救治,目前刘亚媜已脱离危险。

护士胡梦爽和同事穿的防护服。图据上蔡县人民医院

此外,7月8日,山东临沂市兰山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柴庆凯,穿上防护服在入村采样时出现中暑,抽搐不已。虽经降温处理,仍出现呼吸困难,腿部发紫等恶化情况。送医后经急救科确诊,她是重度中暑最严重的一类——热射病。经两个小时的抢救,她才脱离生命危险。7月14日,江西省南昌一名女护士在室外长期穿着防护服采集核酸时,因中暑晕倒抽搐,后经诊断为重度中暑……

7月14日,江西南昌一名女护士在室外长期穿着防护服采集核酸时因中暑晕倒抽搐

专家解读:

高温环境下穿防护服

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有中暑风险

相比在烈日下做核酸检测的群众,其实穿着防护服的“大白”们面临的“烤”验更为艰巨。近日,网上一段视频迅速走红受到广泛关注,一名“大白”将防护服从鞋子处剪开,里面的水一冲而出。视频中的主人公是杭州华东武林大药房核酸检测点的一线采样人员张远宁。每天下班后,张远宁都需要剪开防护服把水倒了才能顺利脱下。他说:“其实不止是我,只要是在采样一线的人员,大家都是一样的。”一名核酸检测人员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高温天气下,里面衣服在不知不觉中就湿透了。

“丁香园”公号发布的科普文章截图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7月13日,“丁香园”在科普文章中写道,“早在2021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对3658名医务人员的问卷调查就显示,在穿着防护服后,80%的医务人员出现大量出汗,55.2%的医务人员存在呼吸困难,还有46.8%的医务人员反映过度脱水。”而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数据同样指出:在约35℃的室温,穿着防护服一个小时后,人体的体感温度将达到64℃。如此高的体感温度将让医务人员出现身体不适,长时间可能导致中暑。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急诊科主任李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防护服密不透风,人体热量难以散发,“大白”身着防护服的时间不宜过长,间隔一两个小时必须休息一下,否则中暑概率大大提高。

四川某市中心医院的一名急诊科主任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热射病是最危险、最严重的中暑,具有很高的病死率。热射病重在预防,一是在高温天气要尽量减少户外作业,二是在必须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做好防护,做好降温等防护措施,及时补充水分及盐分或者是含电解质的运动型饮料,同时要注意休息。

这位急诊科主任表示,他也看到了外地医务工作者高温下核酸采样中暑晕倒的报道,“防护服本身不透气,在高温天气长时间工作,容易导致中暑。”他说,在高温环境中,穿防护服时间不宜过长,“为应对高温天气,各地都采取了防暑措施,例如有的地方室外采样人员不再穿防护服采样。”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的通知》

权威指南

防控人员应避开高温时段

高温下一次连续作业不超2小时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为保护疫情防控人员的职业健康权益,防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今年5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防暑降温工作指南的通知》(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表示,按照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高温危害造成的后果,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中暑先兆、中暑(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同时,对临床表现一一做了相关解释,其中对热射病这样解释道:在高温作业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或体力活动,出现以体温明显增高及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谵妄、昏迷等;可伴有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横纹肌溶解、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指南》指出,各级疫情防控组织部门应根据疫情防控人员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疫情防控人员作业岗位;合理安排核酸采样及疫苗接种时间,高温天气时尽量避开日光强烈、气温较高的时段工作(如11时~15时),选择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时段开展工作;降低劳动强度、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高温环境下缩短到2小时以内)。

《指南》还提出,高温工作场所或高温天气户外工作场所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设施,如防晒遮阳棚、移动式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固定式空气淋浴设备等;根据工作需要为疫情防控人员提供防护服内可穿戴的风冷马甲、散热背心等个人防护用品;提供防暑降温饮品、食品等。

7月15日,江苏省连云港市新东街道文昌社区工作人员将大冰块送到检测点。图据中国江苏网

各地措施

多地调整核酸采样点工作时间

有些地方改穿液冷服和一次性隔离衣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面对高温天气,多地针对防疫人员也采取了防暑降温措施,防范高温中暑事件发生,保障疫情防控工作——

在北京,入夏以来已有400多位核酸采样“大白”穿上石墨烯技术加持的液冷服,预防中暑;上海、杭州等地配备了装有空调的移动式便携核酸检测亭。

7月12日,上海市马陆镇盘古园府小区内,社区为核酸采样志愿者准备了冰宝贴、冰马甲、冰饮料等防暑降温物资;7月15日,江苏连云港市新东街道文昌社区工作人员将冰块送到检测点,同时还准备了许多小冰袋,方便工作人员降温;7月17日,在四川成都的一个核酸检测点,记者看到大冰块、空调扇等各种防暑降温措施齐上阵。

与此同时,多地纷纷调整核酸采样点工作时间,或提前上午检测时间或延迟晚间检测时间,避开高温时段。7月15日,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决定:7月16日起,全市开展新一轮区域免费核酸检测,采样时间为6:00-10:00、17:00-21:00,午间时段休息;安徽肥西县7月14日发布通告称,鉴于近期高温酷暑,为保障前来采样群众的身体健康,即日起,调整为每天上午06:00-09:30,下午17:00-20:30;7月11日杭州日报报道,杭州市卫健委表示“主动应对高温降雨等特殊天气,延长早晚采样时间,确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酸采样服务开放到晚上23点。”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还有地方室外核酸采样员不再穿防护服,改穿一次性隔离衣。

医护人员用冰袋降温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编辑 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