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黑龙江哈尔滨2021-2022学年2021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1-2022学年2021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2021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乡土中国》中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几篇文章,讲的是家、国、天下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己”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心圆,这就是“差序格局”。无论是民间还是绅士,这条伦理道德秩序都是共通的。

“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是一条通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下之达道。”而且重要的是,“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他强调:“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线。”这意味着在他看来,这个“差序格局”中“家、国、天下”的层次差等在当代社会仍旧需要延续下来,不过相对应的转变是“国”从皇帝之家转为“民族”之家。对于这个转变费孝通在这里没有进一步延伸,不过,单纯从血缘的角度并不足以解释最基本的经验事实,就是任何社会的人群居处,总是得与“别人”交往,简单说就是得有联姻的基础;若只有“差序格局”,那么除非出了九族,不然没有婚姻的可能。近的如邻里,远的如不同民族,其中的关系要比这复杂得多。

(摘编自王铭铭、杨清媚《费孝通与(乡土中国》)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形塑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所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愈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用不同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的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但是局限于乡土社会的层面,在此书中的“差序格局”仅主要适用于亲属关系及其投影的地缘关系。这一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黄光国在其书《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继承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三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则分别适用着不同的交际法则——公平法则、人情法则以及需求法则,以此来分析中国人情关系中的游戏规则及其思考过程。这种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是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并延续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的一种很好的例证。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差序格局”,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衍出去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与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紧紧弥合在一起,二者相互影响,互为依存。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历史惯性,其内涵可以说一成不变。

D.梁治平与费孝通观点相似,他认为传统不只是曾经的过去,也是当下的存在,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B.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格局”概念的内涵,其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合理性。

D.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延续和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改变了差序格局”的旧有特质。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已”为中心的一项是(3分)

A.“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

4.如何有效避免“差序格局”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产生消极影响?请结合材料或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大敦煌

从兰州出发,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一千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沧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蕞尔小城,就敢取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但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

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了无尽的繁华与沧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现在,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俱增。

到达敦煌,暮色四合。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地清辉。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城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的壁画,让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

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目四望,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胸顿觉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

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月牙泉有版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

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是的,是瞻仰,不是参观。莫高窟,坐落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史。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状又告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的强盗,那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上镌刻着的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在沙漠的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篆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

面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掀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最先站出来的,是著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当他得知一批珍贵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洞遗书。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更有人远涉重洋,到日本、到欧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

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僻荒凉的大西北,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变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

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嘱托。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敦煌学已经回家了!

(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5.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特有的骄傲和自豪。

B.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着突出的文化价值。

C.虽然敦煌莫高窟里的佛像已经残破,但是前往瞻仰的人们依然能够平静面对,这让人顿生豁达之心。

D.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国并得到长足发展。

6.作品第五段引用“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6分)


7.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①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②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美髯公。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威震华夏。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注)①孟起:马超字孟起。②黥、彭:汉初名将英布、彭越。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B.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C.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D.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取名,成年取字,男子20岁、女子15岁取字,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

B.“假节钺”:“节”,符节;“钺”,斧钺。臣子拿着皇帝给予的节、钺,代表皇帝亲临。

C.“谥”:古代根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评价性的称号,被称为谥号,如苏东坡,东坡是苏轼的谥号。

D.“尚公主”:娶公主为妻。驸马娶了公主,住在公主府,公主府主人还是公主,类似“入赘”。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羽、张飞尽心辅佐刘备。汉末,刘备起兵乡里,关、张二人私下与刘备情如兄弟,公众场合则对刘备礼敬有加。

B.关羽颇受曹操欣赏。曹操擒获关羽后,极为钦佩关羽的英雄气概,对关羽的决意离去深感惋惜,阻止部下追击关羽。

C.孙权恼恨关羽。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对此愤怒。

D.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其后代深受朝廷器重,两个儿子关兴、关统先后继承壮缪侯的爵位,后来关统还娶了公主为妻。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5分)

(2)羽美须髯,故亮谓之美髯公。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

竹[注] 苏 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注】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写初秋时节南风吹起,为后文描写风中的竹子创设了具体的环境,也点出了写作缘起。

B.第二句以一个“乱”字写出竹子受风摆布、随风颠簸的情态,也反映了诗人此时的处境。 

C.五、六句不仅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还借物抒怀表现了诗人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

D.七、八句写风霁之后竹子安然自若,颇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心境。

1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2)有些同学在阅读经典时,只摘抄妙语警句,而不注重领会思想、汲取智慧。用俗话来说,这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用《师说》中的名句来说,可谓“”。

(3)在《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

15.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经过56天的顽强作战,新疆警方打掉一个境外极端组织直接指挥的暴恐团伙,除1人投降自首外,其余28名暴徒全部被歼灭。

B.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C.近10年来,新加坡成为中国留学生选择出国深造的热门之地,毕业后也选择留在新加坡,成为中新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

D.俄罗斯总统令要求俄政府采取措施,禁止土耳其包机往来于俄土航线,禁止土耳其的任何船只不准在俄罗斯海港水域逗留或者航行。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关于枫桥,我不但读过张继的诗,还看过好些刺绣和绘画的《枫桥夜泊图》。我想象________;我想象________;更想象着________。假如在月落乌啼的寒夜,霜风如削,江上闪烁着星星的渔火:________。我仿佛都似曾相识,自己且俨然是客舟中独对孤灯、辗转不寐的旅人。

①寒山寺的梵宇,矗立在丛树之间,钟楼高耸天际

②那枫桥高耸的弓影,流水潺潺,有一二客船在桥畔停泊

③钟声如缕,悠然从水上飘来,会叩醒舟人的客梦,唤起他在人生旅途上的漂泊的悲哀

④那云水苍茫、烟波浩渺的秋江,沿江的红树沉醉在夕阳影里

A.①④②③ 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18.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直绳:合乎 势五岳掩赤城:超出

B.道有先后:知道、懂得 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C.正襟坐:端正 知不可乎得:一下子,很轻易地

D.明天南:烛火 崖当道者:像门槛一样

19.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0.请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头,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6分)

要做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联合国名录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就有6项,包括中国活字印刷术、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羌年。对于这些急需保护的非遗,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做好保护抢救工作。在保存方面,可以考虑用纪录片的方式进行抢救式记录。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3000多人,但该群体大多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传承人年龄断层,意味着非遗有失传的风险。因此,要鼓励和支持非遗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大力培养青年传承人。

21.阅读下面相关文字,然后按要求答题。(5分)

湖南岳阳楼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它屹立于岳阳古城之上,背靠岳阳城,俯瞰洞庭湖,遥对君山岛,北依长江,南通湘江,登楼远眺,一碧无垠,船帆点点,云影波光,气象万千。但岳阳楼的出名,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不朽名作《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文情并茂,读之感人肺腑。文中许多警句已经成为后人处世待人的格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更为后人传诵。

(1)岳阳楼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四面湖山来眼底”,下联是“万家________到心头”,请根据以上材料内容在空缺处填上两个恰当的字。(2分)

(2)请为下面的对联补拟下联。(3分)

上联:岳阳楼上范希文作文记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C【解析】“其内涵可以说一成不变”错误,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并非“一成不变”,如文中说“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愈小”“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予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

2.A【解析】B.“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错误,并非“新特点”,如材料二最后一段说“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予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

C.“其目的都是印证费孝通理论的合理性”理解有误,材料二中说“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可见材料二是对费孝通理论的拓展

D.“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的旧有特质”错误,由材料二可知,应该是“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

3.D【解析】文中提到“以’已’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在家族中,以‘已’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愈小”“离‘已’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根据这些即可理解“差序格局”以“已”为中心的内涵。A.由“身”到“家”到“国”到“天下”,这是以“已”为中心向外推衍。B.“众星共之”展现的就是以“己”为中心。C.由“一人”到“鸡犬”,也是以“己”为中心。D.“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体现的是一种公正精神。

4.①推进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确保司法公正,杜绝人情对司法的干扰;②建立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避免因血缘、地缘、友缘、学缘、业缘等关系造成社会不公;③加强个体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公民的公德意识和集体意识,增强团体凝聚力,改变缺乏公德心和大局意识的公民思维习惯。(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5.C

6.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鸣沙山的描写,为下文讲述月牙泉作铺垫;②引用增添了鸣沙山、月牙泉的传奇色彩;③反映出敦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貌所具有的影响。

7.①“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

②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曾经是文化重镇;

③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

④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

⑤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

⑥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每点2分,答出三点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8.D

9.C

10.D

11.(1)曹操抓住关羽回来后,授予关羽偏将军的职位,相当礼重他。

(2)关羽长着漂亮的长须,所以诸葛亮称他美髯公。关羽看了诸葛亮的回信非常高兴,把信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

【解析】

8、“于万众之中”为“刺”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两项;

“白马围”为“解”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且“表封羽为汉寿亭侯”的主语是“曹公”,排除C项。

句意:策马上前刺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将其首级割下返回,袁绍军中的将领们没人敢出阵阻挡,于是解除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候。

故选D。

9.C

10.D.“两个儿子关兴、关统”错误,“嗣”是继承的意思,末段介绍关羽被追谥的壮缪侯爵位在后代中的继承情况,上文“数岁卒”,下文“子统嗣”,关统是关兴之子,关羽之孙。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1)“禽”,抓住;“拜”,授予官职;“礼”,礼遇,礼待;

(2)“美须髯”,长着漂亮的长须;“省书”,看(诸葛亮的)回信;“以示宾客”,省略句,把信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人。因战乱逃亡到涿郡。刘备在家乡招集兵马,关羽和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刘备与关、张二人连睡觉都同一张床,亲如同胞兄弟。关、张二人在大庭广众之中,整日侍立在刘备身旁,跟随刘备对敌作战,从不惧避艰险。

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徐州,刘备投奔袁绍。曹操抓住关羽回来后,授予关羽偏将军的职位,相当礼重他。袁绍派大将颜良在白马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进击颜良。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帅旗车盖,策马上前刺杀颜良于万马军中,将其首级割下返回,袁绍军中的将领们没人敢出阵阻挡,于是解除白马之围。曹操当即上奏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候。

起初,曹操钦佩关羽的勇猛气概,后来察言观色,发现关羽并无久留曹营之意,于是对张辽说:“你利用与关羽的交情设法去探探他。”不久,张辽借机向关羽问起此事,关羽感慨地说:“我深知曹公对我情深意厚,但我深受刘将军的厚恩,发誓与他同生共死,我决不会背叛他。我最终不会留在此地,我一定要立下大功报答曹公的恩情后再离去。”张辽将关羽的话回报给曹操,曹操认为他是义士。待关羽斩杀颜良后,曹操知道关羽一定要离开自己,对其赏赐更为厚重。关羽将曹操赏赐的钱物全部封裹好,留下书信告辞曹操而去,径直赶往袁绍军营投奔刘备。曹操手下人想将他追回来,曹操说:“大家各为其主,不必追了。”

后来刘备西进平定益州,授权关羽督掌荆州大政。关羽听说马超归降刘备,他过去与马超毫不相识,于是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武艺才干与谁人可以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气傲心高,于是回信答道:“马孟起文武兼备,勇猛超群,不愧一代人杰,是英布、彭越一类的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不及美髯公超凡出众、卓尔不群。”关羽蓄着一副漂亮的长须,所以诸葛亮称他美髯公。看了诸葛亮的回信,关羽十分高兴,把它交给宾客幕僚们传阅。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官封关羽为前将军,并授予符节和斧钺。同年,关羽率军在樊城攻打曹仁。曹操派于禁领兵救援曹仁。当年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泛滥,于禁督率的七军全被淹没。于禁投降关羽,关羽又斩杀魏国将军庞德,关羽声威震动中原。起先,孙权曾派人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关羽辱骂来使,拒绝结亲,孙权十分恼恨。……这时孙权已占据江陵,将关羽及其将士的妻儿老小全部俘获,关羽军队于是全部溃散。孙权派部将堵击关羽,在临沮斩杀关羽及其子关平。

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侯”。他的儿子关兴继承了爵位。关兴字安国,年少时就有声名,丞相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且认为他不同常人。关兴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几年后去世。儿子关统继承爵位,娶公主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


12. (3分)C (C.“描写了当时风雪交加的自然环境”错)

13. (6分)①菊与竹互相映衬,表现诗人坚守气节的情怀。②对故乡“篱菊”荒废的担心,表达故园之思。③用陶渊明的典故,流露出归隐的思绪。(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4(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3)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5答案:D A 项中“走马观花”比喻粗略的观察事物,含有贬义。B 项中“春意阑珊”是说春天就要过去,和句中“初春”的语境不相吻合。C 相中“七手八脚”的意思是人多忙乱,动作不一,“我”一个人显然不能这样。D 项中“头角峥嵘”是指年轻有为才华出众,使用是正确的。

16. A【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力度”。C项,偷换主语,可在“毕业后”前加“这些留学生”。D项,“禁止……不准……”否定混乱,可删去“不准”。】

17解析:选C。本题是对张继《枫桥夜泊》意境的再现,只要考生对原诗较为熟悉,注意语句之间的过渡与照应,就能很容易选出答案。首先根据最后“自己且俨然是客舟中独对孤灯、辗转不寐的旅人”可判断出第四空应填第③句;再由“梵宇”在“丛树之间”,而“红树”又在“沿江”的岸上,可判断出第④句应在第①句之前;最后对照原诗,枫桥应是画面的主体,所以第②句应在最前面。

18.D.

19.B

20.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对急需保护的非遗需要进行保护抢救,用纪录片的方式保存非遗,培养非遗青年传承人。

21(1)忧乐 (2)洞庭湖畔杜子美感时伤怀/醉翁亭中欧阳修借景放歌(饮酒抒怀) 

【解析】对联的基本原则是:上下联要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断句一致,做到仄起平落,遣字用词避免同位重字、避免生造词语。(1)上联“湖山”是名词,下联填名词“忧乐”相对;(2)上联“岳阳楼上范希文作文记事”,下联“洞庭湖畔杜子美感时伤怀”,做到了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同位没出现相同字。

22.【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感受。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如何界定“英雄”这一概念,如何展现个人的价值。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借助古诗词来阐释“英雄”这一概念,第二部分是联系当下,思考当下到底有没有英雄的存在。解答本题需要厘清在当今时代洪流中英雄的概念。为国奉献是英雄,见义勇为是英雄,科研专家是英雄,大国工匠是英雄,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只要怀揣一颗积极追求、不断超越的心,只要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这样,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当今的时代当然还有英雄!但要注意,英雄是一个大写的“我”,英雄必须头顶道义、肩杠民族、手托家国,英雄必须具有担当精神,这也正是英雄和偶像的一个区别之处。另外,还需要思考英雄的情怀与价值,反思当前人们对英雄的看法和态度,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英雄,用纯洁的心灵敬仰英雄,不要被吃青春饭的偶像遮望眼,从而看不清自己奋斗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材料极具现实意义,今天确实应该高举英雄大旗,弘扬英雄精神,促进社会发展。本次作文的命题方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健康生活——健全人格;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同时,考生还要注意

审题的限制性:

其一,“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材料要求考生厘清“英雄”和“偶像”两个概念,并针对当前人们对英雄和偶像的认识来发表见解,针对性强。

其二,材料引用杜甫和辛弃疾的诗句,暗中界定了“英雄”一词的内涵:立足大我,胸有家国,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为考生论证今天英雄的内涵和标准限定了方向。

其三,“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材料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说理能力,暗中将文体指向了议论文。

同时,还要注意所给材料的开放性:

其一,“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考生认同哪一种观点都可以,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其二,“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今天在各行各业中建功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可以成为论证的事例,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劳动模范、身边爱岗敬业的榜样都可以写,这就给了考生选材的自由度和开放性。


【参考立意】

1.勿为偶像遮望眼,认清英雄才是真;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

3.英雄是时代的脊梁,英雄是国家的财富;

4.新时代更需要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5.民族大业的复兴靠的是各行各业的英雄;

6.和平年代的英雄同样值得尊敬。


【例文】

时代呼唤“年份英雄”

岁月流金。一句“酒是陈的香”,道出了人们对白酒价值的认知标准——年份。

年份,是时间沉淀的味道,是跨越时空的优雅。在中国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仰望星空的执着,脚踏实地的苦干,诠释“年份”的终极奥义。

有人用生命去回答。20多年来,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魂”文朝荣领着海雀人向荒山要绿地,让瘦土出效益,苦干实干吃上饱饭,把极贫村建成了山清水秀、林茂粮丰的美好家园。他笔记里写着:“幸福不是天上来,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有人用心灵去感悟。30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西营镇农民王秀芝,克服了失去右小臂的创伤,自主创业、帮扶他人,用勤劳奋斗铺就乡亲们的致富之路。她说:“我的能力有限,但是只要我有一分热就会发一分光,尽我的能力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有人用信仰去诠释。40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厅级退休干部高德荣,走遍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被亲切地称为“老县长”。如今,高德荣退而不休,不顾年岁已高,继续驻扎在独龙江河谷,全力以赴督战独龙江帮扶项目工程。他说:我是独龙族的儿子,共产党才是我们独龙族的头人。

20年、30年、40年,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年份英雄。年份之于他们,是为改变贫困面貌而坚如磐石的宝贵品质,是为大家舍小家而感动岁月的赤子情怀。

时代呼唤“年份英雄”。领袖曾说,“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更加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来帮助我们提振精气神。只要将“年份英雄”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前进中攻坚克难的奋斗源泉,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样的奇迹都能创造。

做“年份英雄”要甘于平凡。英雄干的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定是为民谋利益的事。他们的伟大渗透在身体力行中,渗透在日常的工作、平凡的坚守中。行之愈深,其进愈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于农村还有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做成同样的事情,往往需要付出比以往多得多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苦干实干,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一步一个脚印朝前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

“年份英雄”人人可为。新年的钟声敲响,到2020年,一个百年魂牵的梦想就要实现。3年多辛勤耕耘,酿造的是一坛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乐的美酒,是一坛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佳酿。攻坚拔寨,同步小康,人人都是“年份英雄”,矢志奋斗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会让这坛美酒愈加甘醇厚重。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当“年份英雄”成为各级党员干部队伍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支队伍焕发出的蓬勃的发展激情,一定能撕掉贫困的标签,成就这个时代的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