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惊!大马禁止出口!新加坡过年菜肉鱼虾都会涨价

咱们平常小岛民

平时最关心的事情

莫过于——我们生活中的菜篮子

尤其是年关将至

赶上圣诞节,跨年夜...

谁家不是大鱼大肉

做一桌子好吃的饭菜?

然而,大马政府却传来官宣

六种鱼虾禁止出口

那,新加坡是不是要涨价了?!

今天,一起来看看~

大马:禁止出口这些海鲜!

大马政府官宣

春节期间:2020年1月1日-2月28日

斋月期间:4月15日至6月15日

有六种新鲜及冷冻海产

全面禁止出口

理由非常简单粗暴

确保大马本地居民在节日期间

有足量、便宜的鱼虾吃

图源:Todayonline

这波操作让小岛居民

习惯性“瑟瑟发抖”

毕竟,这场景是如此的熟悉

一过节,大马就“涨价”

尤记得今年年初时

也是临近春节

赶上印尼海啸、泰国热带风暴

再加上大马鱼虾出口限制

新加坡海鲜就猛涨了

当时,红斑、斗鲳一公斤已经

飙到了50多新币

今年初,大马禁止出口鱼虾

对新加坡影响很大

当时,新加坡有30%-40%的小鱼

都是从马来西亚进口

本地市场几乎都涨价了

你说,听到这明年大马又双叒叕

限制出口鱼虾了

而且和往年情况类似

*往年=过去7年

从2013年开始年年限制

大马限制出口的也是

甘望鱼(kembong)、甘文鱼(pelaling)

色拉鱼(selar)、巴宋鱼(Salayang)

以及所有品种的鲳鱼和虾

新加坡椰友们

能不瑟瑟发抖吗?

别怕,今年不一样了!

不过,大家先别担心

今年不一样了

大马限制出口的时间

还有鱼虾类型和往年差不多

然而,新加坡变了

之前,这些限制出口的小鱼还占了

新加坡市场的三、四成分额

最近,却减少到了一成

咱也不知道是不是

这大马年年限制

新加坡,已经转从印尼进口海鲜

so,明年大马限制出口鱼虾

对新加坡貌似

影响不大了

至少不会像今年初那样飙升

过年:菜肉仍然涨价!

不过。。。过年肉和菜

还是貌似会涨价

雨季,菜价上涨

最近几天阴雨绵绵

在小岛几乎每天都下雨

大马也是如此

12月进入雨季

这马来西亚的收成减了不少

新加坡菜价也跟着涨

小白菜和菜心各涨了80%!

还有各种菜都涨价

涨幅各不相同

不过,青葱不太一样

不是因为收成不好

而是大马的农民伯伯

觉得青葱不赚钱,都不种了

供不应求,开始涨价

猪肉涨价了

其实,从10月份开始新加坡猪肉价格

就开始涨了

一个月就涨了2新币

上个月还是4.2新币/斤

现在6.2新币/斤

而且,这掐指一算发现

是要一路涨到2020年

图源:海峡时报

鲍鱼微涨

鲍鱼,那可是新加坡

海味四宝

本地人年夜饭的“硬通货”

野生鲍鱼价格

因产量下滑而贵了一丢丢

日本干贝大降价

10年来最低

海参和鱼鳔价格不变

过年跟平时差不多

新加坡:90%食物靠进口

新加坡这菜篮子

也太不稳定了

主要还是因为不是自己提在手里

新加坡90%的食物都是靠进口

其中,大部分食品进口

来自于马来西亚,澳洲,巴西等地

为了不被某一国家“断粮”

新加坡食物进口来源广泛

来自全球 180个国家

*点击图片可放大,图源:CNA亚洲新闻台

进口来源

中国

鱼,水果,蔬菜

和食用油

澳洲

牛肉,食用油,水果

牛奶,羊肉,猪肉,糖

蔬菜和鱼

新西兰

牛肉,水果

牛奶和羊肉

菲律宾

水果

越南

鱼,水果,米

蔬菜和糖

马来西亚

鸡肉,食用油,鸭肉,鸡蛋,鱼

水果,牛奶,糖和蔬菜

美国

牛肉,鸡肉,水果

牛奶,猪肉,大米和蔬菜

巴西

牛肉,鸡肉和猪肉

泰国

鱼,水果,牛奶,米

糖和蔬菜

印度

牛奶,米,糖和蔬菜

印尼

食用油,鱼

牛奶,糖和蔬菜

那么,这些日常

经常吃的菜肉蛋等

主要来源哪些国家地区呢?

蔬菜

新加坡从马来西亚

进口的蔬菜占本地市场

近一半货源

新加坡从中国进口的蔬菜总额

占总进口蔬菜额20%以上

成为仅次于马来西亚的

新加坡第二大蔬菜来源地

鸡蛋

新加坡超过90%以上的鸭肉

还有超过70%的鸡蛋

都是从马来西亚进口的

肉类

除了印尼和大马之外

大家可能比较意外

新加坡鸡肉,猪肉主要来源

还有巴西

大米

印度和泰国是新加坡

大米的主要供应者

想说小坡人都喜欢吃泰国香米吗

真的不考虑下东北大米?

又软又香又糯

海鲜

印尼和越南是主要提供国

还有其他77个国家

是另外一半的占比

不过,这菜篮子提在别人手里

始终觉得 没有安全感

倒不是怕食品不安全

新加坡可以保证90%进口的食品

99%的安全

这种不安全感来自于

别人雨季,新加坡涨价

被人禁止出口,新加坡涨价

...

so,新加坡成立的新加坡食品局

将负责落实“30·30愿景”

到了2030年,本地出产的

农产品将能满足新加坡人30%的需求

科技兴农,增加产量和质量

减少对进口食品的依赖

这下子大家是不是安心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