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莆田人陈江和:1975年成就亿万富豪,2006年问鼎印尼首富宝座

印尼前首富、创始人及董事局主席陈江和先生一步一个脚印,在拼搏与创新中积累阅历,积累经验,用一部自己的“奋斗史”证明了只有不断创新,敢于拼搏,企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笑傲风云。

陈江和先生

陈江和先生,1949年出生在印尼的棉兰市,说起来还跟新中国是同龄人。其父亲陈金荣是从福建莆田到印尼打工的华侨,在当地经营一家小店铺,靠卖零配件和汽油为生。陈江和是家中的长子,在他下面还有8个弟弟妹妹。因为孩子太多,家里日子就一个字:穷。陈江和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八个弟弟妹妹,所以为了分担父母的压力,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陈江和,早早就辍学经商,开始了传奇而辉煌的创业之旅。陈江和凭借超高的智商,和敏锐的思维,从17岁辍学开始,仅仅用了9年时间,到26岁就成了亿万富豪,震惊了整个东南亚。到2006年《福布斯》首次公布的印尼十大富豪排行榜中,陈江和以28亿美元高居榜首。(同年的中国内地首富是黄光裕,只有180亿人民币,相当于23亿美元。)

陈江和先生从一间10来平米的小店店主,到一家拥有120亿美元资产、5万多员工的世界级多元化跨国工业集团的掌门人;从经营一家零配件小铺子,到坐拥世界最大规模纸浆厂、世界级造纸厂和世界林业组织中最大的再造林区;从石油零件业、夹板业,到造纸业、棕榈种植业、粘胶纤维业,再到清洁能源业;曾多次问鼎印尼首富宝座的陈江河以40多年的只争朝夕,想他人之不曾想,为他人之不敢为,成他人之不能成,徒手写下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

上百年来,一代接一代的华商已成为东南亚的财富引擎。他们为东南亚的繁荣起着关键作用,也在诸多领域掌握着当地的经济命脉。说到除了大陆以外的华人富豪,我们可能就会想到李嘉诚、何鸿燊、李兆基、郑裕彤、霍英东这些具有神奇创业故事的人,但说到为祖国捐的最多的华人富豪,你可能不知道。同样是白手起家,也同样有一段神奇的创业经历,虽然他出生和创业都在海外,但他心中却永远装着一颗中国心,在华人华侨当中算是捐的最多的一个,因此也获得了“2008年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荣誉称号。

问鼎世界资源之巅

没有一帆风顺的道路,而强者之所以是强者,就在于当弱者面对风浪溃不成军时,他则能瞄准势头,一跃龙门。把危机转化成机会,是陈江和从万千华商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1972年,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大幅提高原油价格,石油从2美元多涨到12美元的现实促使全球石油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而在苏哈托总统大力开发石油资源战略背景下的印尼就更是如此。陈江和的设备工程生意也随之水涨船高,很短时间内就赚到了1000万美金,而这一年,他刚刚26岁。1973年,经营了6年的金鹰公司升级成了金鹰集团。

“政局动乱不安,政权是军队在掌握,国家有七成收入是靠石油外汇。”陈江和没有沉浸在赚到第一桶金的欣喜里,而是立刻沉下心来,总结出做生意一定要紧跟时代和政局的变化。随即,他居安思危:“如果只埋头于某一种行业,即使做得再大,都不能保证不会被变动的时局所打败。做生意,不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多元化发展才能分散风险、转危为机,成为企业长久生存的道路。”除了后天的踏实勤恳,陈江和天赋中那种对于数字和局势的敏感性,让他在不同的行业中能做出正确抉择,积累起财富。正如他的员工所说:“陈主席有远见,也善实践。能把远见付诸实践。”

在调查和思考中,陈江和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印尼出产的原木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加工成夹板后再返销到印尼,中间经过两个环节,而厂家依然能够取得丰厚的利润。如果用印尼出产的原木直接加工夹板,既可将加工附加值留在国内,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也可增加就业,创造利润,何乐而不为?陈江和立刻着手筹办自己的第一间工厂——三夹板厂。

不到13个月,陈江和就建好了一个投资1000万美金、用工2000人的厂子,而这样的工程量在一般人做来至少需要两年。如此效率连总统都为之动容,1975年8月7日,总统带领7位部长来为陈江和的新厂剪彩,并问了陈江和很多问题,包括为什么做这个行业,夹板成本是多少,卖出去价钱多少,获利多少,能给多少人解决工作问题,并拿一张纸让他慢慢写下来。他跟陈江和一起算,算完了,他说:“印尼应多制造夹板,应禁止原木出口,这样可增加就业机会,多赚外汇。”夹板生意为陈江和在印尼商界赢得了尊重,他不仅改变了印尼单纯出口原材料木材的局面,还为印尼开发了一个可以带来附加值的加工业。

有远见的人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脚步。当夹板厂建成、投产,而且产出效益远远超过预期时,1979年,30岁的陈江和进入了棕榈种植业,开始了多元化发展的下一步。

“当时不懂行,两年种不了4500亩。”他回忆说。因为收效甚微,陈江和甚至一度想将棕榈园卖掉,一个做汽车生意的商人表示想接手,陈江和看着这个没有经验却敢于尝试的汽车商,决心再试一试。

他到马来西亚找来了顶尖的种植专家,精心种植。一年后,种植面积即达3万亩,几年后达到几十万亩。“为了加大投入,我种棕榈14年没有拿分红,赚的钱全投到扩大种植面积上了。”陈江和说。

1983年,金鹰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资产近一亿美金的中型企业。为了把棕榈油项目做得更大,陈江和用诚意打动了当时的印尼首富——华人林绍良,携手合作开拓棕榈油项目。后来印尼富商黄奕聪也加入合作。短短5、6年间,棕榈油项目创造了印尼种植业的奇迹,赚到了10多亿美金,而这个项目也让陈江和更加坚定信念,“做成亚洲首屈一指的公司”。而现在,他的集团每年棕榈树的种植面积相当于1.3个新加坡。

面对金融风暴沉着应变

1992年,陈江和第一个10亿美元的投资在三年后取得2亿美元的可观回报,他对业务的前景充满信心。他决定乘胜追击,加码投资,把纸浆的年产量从70万吨增加到200万吨,进行的霸型扩展计划耗资高达20亿美元。

1996年,亚太资源集团在纽约上市,筹集到7亿美元新资金,集团另向银行融资13亿美元,第一期的扩展计划即告启动。可是万万没想到,来势汹汹的亚洲金融风暴随即而来,印尼和泰国是重灾区。印尼盾一夜之间大贬值,全球金融机构被吹得东倒西歪,开出的信用状如同废纸。而准备大展拳脚的亚太资源集团马上被卷进风暴中,第一批生产设备及机械运交随即出现资金周转问题,新的机器不来,运到的机器又无法安装,外国专家纷纷离职,集团连普通工人也无能力聘请,股价从6美元泻跌至一毛钱,种种迹象显示,集团看来难以生存。

其实,亚太资源集团的负债并不是很高,估计是14亿美元,当时印尼不少大企业的负债额往往超过百亿美元。面对种种压力的陈江和虽然一时不知何去何从,但还是保持冷静不慌乱,沉着思考全盘的应变对策。

“我的经商原则是有债必还,商场信用一定要坚持。我做出的第一个壮士断臂的决定,就是把中国的常熟工厂卖掉套现,这是个艰难且痛苦的决定,用远水来救近火,设法把印尼的工厂先盖好,工厂一动工生产,就会有收入,有收入就能慢慢还债。”

陈江和回忆当年的艰难日子时说:“我们的生产需要靠银行的融资转动,银行一抽去银根,我们就难以运作,也就无法偿还贷款。在大风大浪中,企业和银行是在同一条船上,船一沉下去,大家都会一起没顶,还好一些银行至少还了解其中的大是大非,大家互相配合共渡难关。”

在从商的近50年生涯中,危机总是与陈江和相伴相随,在他看来,危机中虽有危险,却也有更多机会。

陈江和出席金鹰集团向山东省日照市捐资3000万元建设图书馆仪式

堪称最慷慨的海外华商

上百年来,一代接一代的华商已成为东南亚的财富引擎。他们为东南亚的繁荣起着关键作用,也在诸多领域掌握着当地的经济命脉。说到除了大陆以外的华人富豪,我们可能就会想到李嘉诚、何鸿燊、李兆基、郑裕彤、霍英东这些具有神奇创业故事的人,但说到为祖国捐的最多的华人富豪,你可能不知道。同样是白手起家,也同样有一段神奇的创业经历,虽然他出生和创业都在海外,但他心中却永远装着一颗中国心,在华人华侨当中算是捐的最多的一个,因此也获得了“2008年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荣誉称号。

陈江和数额巨大的几笔捐款:

2003年,中国遭遇非典病毒,陈江和一个人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是当时捐款最多的个人;

2004年,陈江和捐款1000万元,用于改善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设施;

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遇罕见雨雪冰冻灾害,陈江和第一时间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陈江和又先后三次捐赠15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陈江和总计捐款500万美元;

2010年玉树大地震,陈江和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

2013年雅安大地震,陈江和再次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

2016年3月25日,陈江和捐赠一亿元人民币,用于中国“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项目;

……

这些年来,陈江和共向祖国捐赠超过四亿元人民币,绝对是所有华人华侨中捐赠数目最多的个人,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