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常言道:不会放松就打不好乒乓球,那如何做到放松呢?

本文中,我们讨论的是乒乓球,其实任何竞技体育项目,若想让自己的水平和成绩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就要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学会放松。

一、关于放松的意义

毋庸多言,其实大家都有切身体会,在打乒乓球过程中,没有放松,就没有节奏,没有节奏,就打不好乒乓球。

被誉为“三角进攻之父”的篮球传奇教练温特曾说:“要想成为冠军,必须在高水平比赛的压力下也能保持放松。”

前几年,在国乒直通杜塞尔多夫世乒赛的队内赛中,樊振东在比赛的前三轮输了两场球,但随后,樊振东取得了8连胜,并在最后一场关键比赛中战胜了马龙,夺得国乒直通杜塞尔多夫世乒赛第一张门票。

赛后,有人问小胖樊振东,是怎么神奇转折的?樊振东表示:这次三局两胜的赛制使得自己过于紧张,在输掉了两场球以后,心情反而放松下来,(随后的比赛中)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这个例子,足以说明放松在乒乓球比赛中的作用和意义。

那么,在乒乓球比赛中如何做到放松呢?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说说什么是放松,以及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在运动时过度紧张。

二、什么是放松?

与放松相对应的,就是紧张,这两个词我们不难理解。教练常说,不要紧张,要放松,其实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精神心理放松,二是神经肌肉放松。也就是说,放松和紧张,是涉及心理学和生理学的问题,而它们在很多情况下是综合表现出来的,精神过度紧张往往会引起生理反应。

适当的心理紧张可以让我们专注,但是过度紧张则会降低动作的协调性,引起运动技能的混乱,尤其像乒乓球这种讲究细微手感的运动项目。

有学者研究后发现,不管是精神心理还是神经肌肉的过度紧张,其中总是会有生理过程的发生。一场比赛,运动员一旦紧张,运动中枢神经一旦兴奋过度,肌肉组织会出现保护性抑制,从而导致收缩能力下降,往往会出现肌肉僵直、自控能力差,本来可以拉上台的球,因为手臂僵硬而失误。

三、什么原因导致运动员的过度紧张?

其实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比赛级别高,成败得失对自己的影响重大。

比如之前举的那个例子,小胖樊振东对参加杜塞尔多夫世乒赛非常渴望,这是自己职业生涯中关键的一次国际赛事,队内选拔,马虎大意不得,于是,头两场比赛,樊振东感到紧张了,输给了林高远和刘丁硕。后来放下包袱,反而发挥正常了。

第二、把对手看得过重。

比如对手是自己过去曾经输过的老对手,再次交锋,回想起过往烟云,难免会紧张。其实这也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第三、自己的亲朋好友观战。

有亲友团观战,对有些运动员来说,会感觉很踏实,但对于有些运动员来书,会紧张。

2019年世乒赛上,女单决赛,刘诗雯战胜陈梦而夺冠,拿到了渴望已久的世锦赛女单金牌。赛后,她还收获了一个“惊喜”,原来她的父母一直偷偷地在现场观战。刘诗雯的父亲母亲之所以之前没有告诉她前来观战,就是怕影响了刘诗雯的发挥,避免让她产生压力,导致紧张,无法放松地投入到比赛当中去。

第四、首次参加高级别大赛,心情激动,求胜心切。

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女团比赛决赛中,由于首次亮相此项目的决赛,丁宁和刘诗雯比赛中由于心理过度紧张而相继输球,从而导致了女乒在莫斯科世乒赛的惨败。

第五、不适应观众多的大场面。

观众多,运动员头一次经历大场面,难免会紧张,有些选手可以克服,而有些选手每次遇到大场面都会显得很紧张。其实这时候运动员可以这么想,我紧张,对手也紧张。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场景,那就是对手的啦啦队的干扰。

面对干扰,有一部分运动员会很不适应,从而紧张。中国乒乓球队在每次集训时有一项内容是让运动员在嘈杂的干扰声中训练,目的就是让队员们提前适应这种比赛环境。

第六、关键比分会紧张。

目前乒乓球竞赛规则采取的是11分制,每当打到9:9、10:10或者9:10的时候,某一方有时候会出现紧张的情绪,从而动作变形。所以,我们国家队在平时的训练中,还有一项内容是让运动员从9:9或者10:10开始打,目的就是让运动员提前适应。

另外,每到大赛前,国家队教练组会想出各种预案,比如五场三胜的比赛,当我方落后两场的时候,第三名出场的队员该怎么打,都考虑到了。

这些都是为了让运动员消除紧张情绪,比赛中做到放松。

四、不能做到比赛中的放松,不仅仅是因为精神紧张

其实比赛中动作变形失控,除了紧张,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平时训练中不注意培养身体的放松能力,因而长期形成了错误的技术动作定型

这点在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很多业余球友以为自己打球很放松,其实往往不然。如何判断一名乒乓球选手在比赛或者训练时做到了放松呢?方法是观察他发力击球后的收拍,不会放松的选手,收拍是紧急制动,好似立刻刹车;而会放松的选手,收拍则是自然的静止。

我们观察国手的动作,他们发力很足,但收拍时很自然,很流畅,静止是顺势的。

前文中我们提到,精神紧张往往会引起肌肉紧张,其实导致比赛中肌肉紧张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比赛中疲劳了

2019年乒乓球德国公开赛,陈梦在女单1/8决赛中被33岁的新加坡老将冯天薇4:0零封,女双比赛中她和队友顾玉婷2:3输给了日本的木原美悠和长崎美柚。

赛后,国乒体能教练透露,陈梦是“带着极度疲劳连续作战,身体的确出了问题”。的确,那段时间陈梦一直处于连轴转状态,比赛密集,有时甚至吃完一碗泡面就要进行拉伸训练,所有负面因素夹杂到了一起,陈梦紧绷的神经终于失控,技术发挥失常,导致惨败。

五、如何在乒乓球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做到放松?

前面分析了几个导致肌肉紧张的因素,有些因素中,我们给出了一些对策,比如我们在大赛前感到紧张的时候,想想对手也很紧张,这样就会释然很多;如果因为亲朋好友观战而导致的紧张,不妨学学刘诗雯父母的做法;面对比赛中的压力,不妨学学樊振东在队内选拔赛输掉前两场比赛后的心理调节,多做一些自我暗示。

专业教练常说:“放松也是要专门练习的”,对于业余乒乓球爱好者,还有这些建议供参考:

首先,赛前做好准备。

其实业余比赛,我们不必刻意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放松上阵即可,就当是一场游戏。

如果你认为这场比赛比较重要,有几个小提示:

1.提前熟悉竞赛规则,比如:是五局三胜还是七局四胜?种子选手如何确定?比赛时间如何安排?了解了这些,做好有备无患,一定程度可以避免因准备不足所引起的紧张情绪;

2.尽快设法了解一下对手的情况,比如,对手是什么打法?对手在和其他人交手时的长处和短处是什么,等等;

3.提前适应下场地,不同的场地,不同的灯光,对乒乓球这种项目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很多球友熟悉了地胶场馆,换到木质地板的场地,就有些不太适应。如果提前掌握了这些信息,条件许可情况下,赛前可以稍微做一些适应性的训练。

第二,调整好呼吸。

很多朋友在一些比赛前,紧张得气都喘不过来了,这样无疑会大概率导致你的肌肉紧张,影响发挥。

这给大家提供一个调节的呼吸方法来缓解紧张情绪,这个方法很简单: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这样做可以把柔和的气体吸入体内,然后尽可能地把肺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从而保持身心愉悦。多重复几次,自己的情绪自然会放松下来。

第三,对持拍手和腿脚要放松。

可以采用抖动手腕和腿的方式来放松。乒乓球比赛,手法重要,步法也重要。我们看大型比赛,运动员在比赛中,总是会两脚来回左右交替摆跳,这样做就是为了缓解腿部肌肉,让自己的步法灵活一些。

提到持拍手,马凯旋教练曾提醒过业余乒乓球爱好者:不管是直板还是横板,都不能把球拍握得太死了,否则动作肯定是僵硬的。

上面这几个方面,主要针对比赛。前文我们提到,很多球友平时训练中不太注意培养身体的放松能力,因而长期形成了错误的技术动作定型,这样比赛中就会肌肉紧张,从而造成失误。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平时训练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四,要注重体能训练。

相对而言,乒乓球运动对体能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很多业余爱好者平时也就忽略了对体能的训练,一有空,到了球馆以后拿起拍子就打,虽然也出了不少汗,但仍无法和真正的体能训练的强度相比。

许多业余比赛,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比赛进度安排得往往很紧张,平时体能不太好的朋友,可能就会感到比赛进程越往后越感觉到力不从心,从而造成肌肉紧张,发挥不出应有水平。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两点:1.多跑步(也可以用跳绳来替代,每次要有一定的量);2.适当加强力量训练,比如手腕,手臂。

第五,解决好重心交换问题。

这是练习乒乓球时保持放松的前提和重中之重,而且也是被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容易忽略的。

很多球友认为,我打球是为了快乐乒乓,出出汗就好了,怎么舒服怎么打。其实,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在一位专业的乒乓球教练指导下系统练习下基本功。(记住,是专业的乒乓球教练,而不是那种半路出家的野路子教练。)

我们以正反手攻球为例,开始练习时注意不要图快,不要急于求成,尽量以腰带手击球和还原,发力时注意脚、腿、腰、手臂和手腕(甚至手指)之间的协调,重心不要压在一条腿上,击球时不要光甩动手臂。

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击球时动作变形和僵硬,往往是因为发力过早造成的,而发力过早,就是因为没有掌握好重心交换的问题。

马凯旋教练曾提过,我们在训练时,其实不必刻意想着“我要放松”,而是要考虑把这个动作做成循环往复的连续动作,在重心交换的前提下,每次都有一个完整的挥拍过程,速度不用快,不要间断。

解决好重心交换问题,像正反手拉球、正手挑打、反手弹击、反手快撕、正反手反带弧圈球、反手拧拉,正反手搓球、摆短、劈长等等这些常用的技术动作,掌握起来就快了。

我们在专业教练指导下科学训练、熟练掌握,练习到一定的数量,肌肉形成记忆,你的感觉才能出来。这样才能缓解因错误的动作定型所导致的肌肉紧张不够放松的问题。

第六,发球环节的放松。

关于发球环节,奥运冠军马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发球,肘以下是的,沾球的时候我发力,但是我身体其他地方都适度紧张,都要吃住点劲,沾球的一刹那,手、重心也是同一时间同一方向点一下。”

大家可以结合发球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来仔细体会马琳的这句话。

第七,接发球环节的放松。

许多业余球友喜欢模仿顶级运动员的接发球的准备动作:两腿叉开,双膝弯曲,收腹含胸身体弯曲成弓状,上半身极度前倾,持拍在身前,在反手位侧对着球台。乍一看他们的准备动作,仿佛是张继科、马龙,显得很专业。

但是,当对方球一过来,再看他们的步法、身法和手法,立即就显得不那么专业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放松。

其实,通过慢动作解析世界级选手的接发球动作,其实包含三个环节:

1.对方球未发出时,准备姿势略显紧,保持专注,提前预判;

2.对方球拍触球一刹那,脚下要动起来,放松,身体上部做好回球动作;

3.当球弹到适当的高度,发力击球,触球完成后身体保持放松。

这是一个完整的接发球环节,需要大家在实践中多体会如何放松。

第八,注意松和紧的关系。

上面我们说了很多,这里还是要纠正一个误区,那就是:放松并不意味着不要紧张了。

很多球友,你让他放松,他果真很放松,但却是那种掉以轻心的放松,整个人的身体松松垮垮的,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不能专注于比赛。

上面我们谈到的接发球环节,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你太放松,在准备阶段和击球的那一刹那,是完成不好的。

关于松和紧的关系,有位教练这么总结:身体紧,是为了松,松是为了紧,松了才能紧,紧了才能松。站时静(紧),动时如风(放松),最理想的状态,是球未到,人已到。

关于放松,其实涉及到乒乓球技术的每个环节,身体的每个部位,包括手指;不仅击球的时候要学会“放松”,击完球以后动作还原也要放松,限于文章篇幅,这些细节问题不展开来讨论。

第九,注意训练完以后的放松。

许多球友在球馆里一打完球,就匆匆离开了。从运动学的角度来讲,这样做是不科学的。还记得我们做广播体操吗?最后一节就是放松运动。

训练完之后如何放松呢?其实做一些拉伸训练就可以了,主要是上肢和腿部。

运动完以后的放松,不是可有可无的,打完球之后,不进行适当的放松练习很容易引起身体的不适和导致损伤。这一点我们要向专业运动员学习。

好了,关于放松这个话题,我们就谈这么多,你学会放松了吗?

有问题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