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三个月股价翻倍!小米雷军背后的牛人:四次为一个人收购一家公司


这一周,小米是当之无愧的股市明星,一方面其股价扶摇而上,收在22.5港币,实现了三个月内翻倍;另一方面借10周年之际,宣布了诸如透明电视等酷炫产品的计划,一下激活了市场对小米的情绪。


其实、更值得关注的是,雷军在其后发布全员信,宣布小米将实行合伙人计划和新十年创业者计划。


雷军表示,此次小米新增四名合伙人,分别是:王翔(小米集团总裁)、周受资(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国际部总裁)、张峰(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参谋长、集团采购委员会主席)、卢伟冰(小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


根据公开资料,小米目前创始合伙人有五人:雷军(集团董事长兼CEO)、林斌(集团副董事长、集团战略委员会副主席)、洪锋(高级副总裁、小米金融董事长兼CEO)、王川(高级副总裁、首席战略官、集团战略委员会副主席)、刘德(高级副总裁、集团组织部部长),此次合伙人团队扩大至九人。



人们喜欢胜者为王的故事,回顾小米十年,对于雷军的成功,有各种各样的复盘和推演,这其中,离不开雷军几十年的积累。


但始终无法避开的就是,雷军在创业的路上,任何一个时间点,任何一个位置上,都找到了合适的人。


卢伟冰的加盟:为了一个人收购一家公司


去年1月2日,雷军在微博公开欢迎卢伟冰,一度曾引发全网热议,而当时流传了大半个月的传言也最终被证实——金立集团前总裁卢伟冰加盟了小米公司。


实际上,卢伟冰和雷军其实很早就认识了。


2012年9月25日这一天,雷军委托他的好友、科技行业的明星分析师孙昌旭,在深圳欢乐海岸的一家茶楼里组了一个“手机局”。


那天来的人中,就有金立手机总裁卢伟冰。


当时小米手机2刚刚发布,它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在场的人相谈甚欢,雷军和大家讲述了小米的商业模式,而传统手机行业的管理者也向雷军讲述了供应链管理的难度。


聚会结束后,雷军要去机场,卢伟冰惊讶地发现知名企业家雷军竟然没有助理,也没有司机,就让自己的司机去给雷军送机。


在那场聚会上,除了卢伟冰,还有OPPO CEO陈明永、传音CEO竺兆江、康佳手机CEO李宏韬等,在这些人中,小米手机还是刚刚进入市场不久的一个新选手。


但仅仅两年之后,市场格局就已经天翻地覆。


小米用实力夺取了市场的绝对中心。


2014年,小米手机全年出货量达到6112万部,增长227%。这意味着,小米手机自带的MIUI系统,已经天然地形成6000万用户的流量入口,它也有了固定的1.5亿成熟活跃的用户。


也就是这一年,雷军萌生了邀请卢伟冰加盟小米的想法,但彼时的卢伟冰还在金立,直到五年之后,卢伟冰才正式加入小米。


最终打动卢伟冰的,是雷军和他在2018年8月31日深夜的一次长谈。


那个时候,卢伟冰离开金立创立的诚壹科技已经成立一年多了,这是一家专注于海外市场的硬件公司。在自己创业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卢伟冰终于体会到作为创业者的最深刻的痛苦。


当时,雷军在常州出差,他拉着卢伟冰在下榻的酒店大堂聊到凌晨三点。


对于诚壹科技面临的困境,雷军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直言不讳地对卢伟冰说:“我觉得你不应该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继续浪费时间了,还是加入小米吧。你的公司,我来收购。”


雷军的真诚打动了卢伟冰。


那晚之后,小米负责了诚壹科技所有的解散事宜,这相当于一次变相收购,而卢伟冰也正式加盟小米。


卢伟冰并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战场是什么,一直到2019年1月2日那天晚上,雷军告诉卢伟冰,他将负责一个全新的品牌的操盘和打造,而这个品牌,就是从小米独立出来的Redmi(红米)。


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以10%的市场份额险居中国第五大智能手机品牌。然而,2017年第四季度它的排名还是第四,一年间小米的市场份额跌去了3.49%。


管理层开始反思,小米的创新还不具有稳定性。


一系列思考反思后,小米创始人一致认为,小米和红米品牌进行拆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这可以让红米继续承担极致性价比的使命,直接对标那些以性价比为目标的品牌。而小米则再次创业,摆脱价格的束缚,走极致体验和探索黑科技的道路。


卢伟冰没有辜负雷军的慧眼识人,他打赢了这场红米的“独立战争”。


独立运营不到一年,Redmi Note 7全球销量11个月达2600万部,后续的Redmi Note 7 Pro用时3个月全球销量达到1000万部。Redmi K20系列的推出,帮助Redmi完成了从入门级到高端的全线产品布局。


雷军对人才,一向秉承着真诚的态度,而在小米的历史上,类似卢伟冰这样,为了一个人而直接收购一家公司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


第一次是收购多看阅读,王川成为小米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第二次是收购瓦力科技,尚进成为小米互娱的总经理;第三次是收购RIGO Design工作室,朱印成为MIUI和手机工业设计部的负责人。


这也是雷军对于人才的一贯思路,如果看中了,就不惜一切代价。


王川——滑雪场结下的友谊


和卢伟冰一样,王川也是雷军凭借真诚打动,最后为了他加盟小米,收购了多看阅读。


2012年6月,小米宣布完成C轮融资2.16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40亿美元。这一估值已接近当时生产黑莓手机的RIM移动研究公司47亿美元的市值,约为诺基亚市值的一半。


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在40亿美元融资结束的庆功宴上,雷军想到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再次邀请他的朋友王川正式加入小米公司。


在两年多的创业过程当中,雷军始终认为,创始人一定要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短板,而在小米的整个版图中,硬件依然是他个人的最短板。


王川恰恰是雷军当时的朋友当中最懂硬件的一个人。


他们2006年相识于北京南山滑雪场,一见如故。


后来,两家人经常在不同的滑雪场一起度假。有一年春节,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滑雪天堂,王川第一次见识了雷军的“疯狂”。


“那时雷军刚刚学会滑雪,我让他自己在绿道练习,他却非要和我们一起上红道。要知道阿尔卑斯山红道的那个难度,在国内基本算是黑道级别了。他就那样跟在我们后面一起滑,速度快极了。我买不到护臀,只给了他几个暖宝宝护腰,那可能是他有生以来摔跤最多的一次吧。一些陡坡下面就是悬崖,简直是在玩命。”


在滑雪场上结下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了雷军创办小米公司时。在小米正式创办的两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其实王川一直都在雷军身边,提供着各种支持和帮助。


在和雷军认识的2006年,王川是中国最大的点歌系统和设备公司——雷石科技的创始人。在雷石获得成功之后,他出于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又做了多看电子阅读器,这个产品类似于亚马逊的Kindle,但是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而且外观也非常简单美观。


这个产品的第一版也得到了雷军的喜爱。在雷军的帮助下,王川的“多看”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融资,从此正式进入硬件制造领域。


但2012年6月,多看阅读因为苹果平板电脑iPad的面世,被迫做出战略转型。


当时,小米的40亿美元融资的庆功宴结束后,宾朋们都红光满面地散去了。雷军把王川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微醺中又开了一瓶红酒。他提出的问题还是那个已经持续将近一年的问题:“王川,你要不要过来?”


雷军提议收购多看阅读,估值可以给到市场价格的两倍,条件是王川加盟小米。


“如果现在你还不来,就只能说明一点了,你可能看不起我们小米。”说完,雷军将自己手中的红酒一饮而尽。


这次谈话让王川感觉到雷军力邀他加入的决心,也让他感觉有一丝不好意思。他之前拒绝加入小米,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喜欢和朋友一起创业。将朋友和生意这两件事分开,曾经是他严肃的生活哲学,他知道创业对亲情和友情的那种巨大的杀伤力。而雷军是他最重视的一个朋友,王川不想失去他。


而今天的谈话,让王川感受到了雷军对他的需要。那种感觉,就像站在阿尔卑斯山凶险的红道上,你可以看到,你的同道中人还在。通过这番谈话,他也感觉到雷军让他加入的那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就在那个夜晚,王川也把杯中的红酒一饮而尽,他最终决定打破自己的禁忌和疆界,加盟小米公司。


后来王川带领的团队拿出了小米迈向手机之外第二块屏幕的首个产品——小米电视,而王川则成为小米公司的第八位创始人。


2012年11月,小米科技发布电视机顶盒产品——小米盒子,同时宣布全资收购开发小米盒子的多看科技,多看的投资方将退让出少数股份,其他股份都转换为小米股权,多看创业团队的期权也全部转换为小米期权。


洪锋:看到对的女孩就不犹豫了 只想跟她结婚


洪锋是另一位早期加入的创始人。


他是林斌在谷歌期间的下属,是谷歌中国的高级产品经理,他们曾经一同打造了谷歌音乐这个产品。林斌认为洪锋具有相当不错的产品思维,所以邀请他加入小米公司。


当雷军通过林斌见到这位沉默寡言的工程师时,雷军的本意是面试一下未来的创始合伙人,可没有想到的是,平日里少言寡语的洪锋这次竟然一反常态地说了很多话。


他准备了上百个问题来问雷军,而这些问题甚至比雷军给自己提的问题都要细致。与其说,当天是雷军在面试洪锋,不如说是洪锋在面试自己将来的老板。


最后,洪锋依然用他总结陈词一般的风格总结了这次交流:“可以说,这件事情足够好玩,梦想足够大,从逻辑上讲,足够靠谱,因此可以挑战一下。也可以说,这件事情足够不靠谱,从规模和疯狂程度上来说,是绝对的不靠谱。但是这很有挑战性,我决定来挑战一下。”


很多年后,被问及当初为何选择加入小米,洪锋并没有给出精确的理由:“能说出来的,其实都是事后杜撰,能说清楚就意味着你在计算,计算就说明这件事没真正打动你。”


他觉得这好比结婚,若还在纠结选择哪个伴侣,或许就意味着都不喜欢。


“看到对的女孩就不犹豫了,只想跟她结婚。”


而从理性角度出发,对雷军本人的认同是其加入小米的重要因素。两人第一次见面就聊了很多产品细节问题,发现彼此很有“频率上的共振”。在洪锋看来,创业团队的价值观必须一致,“大家觉得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是一致的,我觉得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显然,雷军是洪锋看到对的人。


当时,离职手续还在办理当中,洪锋就已经来到新的办公室开始工作。


他还给雷军引荐了他在美国读书时的好友——刘德,这是为未来的手机工业设计挑选的顶级人才,就是刘德,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接管了小米的供应链,帮小米谈下最后一家还有希望的代工厂——位于南京的英华达。


洪锋加入小米后,等待他的是重重挑战。


2013年下半年起,互联网手机的跟随者和搅局者纷纷粉墨登场。以演讲和理想主义著称的前新东方英语教师、牛博网创始人罗永浩,于2012年5月创办锤子科技,宣布进军互联网手机这个战场。


带领MIUI团队在前线打仗的洪锋在给整个团队开会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绝对不能让老罗给‘秒’了,我们的产品如果不能成为碾压级的,我们就会成为笑柄,那我们在业界就不要混了。”


那段时间MIUI团队正在研发MIUI5,洪锋说:“大家都是本着延长自己职业生涯的原则来做这件事情的。


2014年对于小米来说绝对是巅峰的一年。小米秉持自己先锋的理念,在手机市场上一骑绝尘,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冲到了市场份额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位置。


这一成绩把三星、联想、华为、酷派都甩在了身后,小米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


到了2014年8月16日,MIUI用户总数突破了7000万,洪锋带领的云服务团队让这个系统的便捷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那时候,小米云服务的用户已接近6800万,小米云上存储了241亿张照片和2.47亿段视频,而且这些数字每天都还在增加。


而等到小米上市的时候,洪锋已经将MIUI的活跃用户带到了1.9亿。


周受资:未来一年,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2015年的小米,正经历内外焦灼的一年,此时的雷军,正在寻找一个真正懂财务、懂投资的人来帮他给公司把关。


同年7月,他把在DST尤里·米纳尔身边帮其看项目的年轻人周受资招致麾下,任命他为小米集团首席财务官。


这个决定让相当多的人跌破眼镜,毕竟,这个新加坡年轻人当时只有32岁。


在很多人质疑周受资过于年轻的时候,雷军却用自己的判断认准了周受资的潜力。


雷军说,周受资是世界级的投资家,年轻、聪明,而且有一种对世界复仇一般的勤奋。


他知道,周受资在DST工作期间,为了研究创业项目并观察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每年会约见350个创业者。从2010年开始,他每天都在思考一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什么地方。


周受资认为投资是一种技术活,需要大量的累积,这样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2015年雷军找到他时,他已经深入研究过1000家企业。


2017年下半年,小米的创始团队开始探讨上市。


2018年1月13日,周受资发了一条微博:


“我特别喜欢我们内部一张特别红的图。”下面的配图上有一句话:“未来一年,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这句话毫无疑问就是周受资未来365天的真实写照,相当于小米正式官宣开启上市之路。


就在一个月之前,香港证券交易所刚刚宣布,港交所将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


这也促成小米选择了在香港上市。


当时,周受资带领小米IPO团队举办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启动仪式,来自财务、法务、公关等部门的成员终于聚在了一起,他们为这个项目拟定了一个朴实的代号——Milestone(里程碑)。


那段时间,小米经常见诸于媒体报道,关于估值的种种猜测,市场各种声音都有,证监会又通过券商找到了小米公司,希望小米参与CDR创新试点。小米成为了首批CDR试点公司。


周受资对于那段时间的记忆只有四个字——昏天黑地,很多记忆变成了模糊的片段。


他只记得,为了确认招股说明书上的一个数字,他晚上12点半给同事耿帅打电话,而耿帅毫无怨言地帮他计算推演了两个小时,然后告诉他准确的答案。


他只记得,他在证监会附近的酒店租了一个房间,但是每次都忙到只能去洗个澡就折返回来。


他只记得,他每个周六周日都在办公室里,和财务、法务、公关团队以及一众投行、律所等机构一起反复修改招股说明书,写完中文的再写英文的,并和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一个人看中文,另一个人看英文,做文本校准。


周受资说:“招股书里的每一个字,我都想过好几遍。”要知道,那份港交所H股版本的招股说明书,足足有600页。


这个曾经不被外界看好的年轻人,最终证明了自己,也证明雷军的眼光。


2018年5月3日,周受资和团队成员终于完成了第一个版本的招股说明书。这一天,一行人穿上西装,来到香港证券交易所,正式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港交所的工作人员递给周受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字——恭喜你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已经被港交所受理。


7月6日,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了发行价和6月24——28日的散户认购情况以及基石投资者的认购情况。小米将香港IPO价格定在了每股17港元,净筹资239.75亿港元;共收到约10.35亿股认购申请,相当于超额认购约9.5倍。


以定价估算,小米上市估值为539亿美元。


时间终于走到了2018年7月9日。


早上10点,平时仅容纳几十人的香港联交所大厅里挤进了大约600人,小米的上市仪式在这里正式举行。


港交所专门为小米上市定制了一面重达200公斤的大铜锣,雷军亲手敲响了它,现场欢声雷动。


这个时刻,如同雷军在内部员工公开信里所说的那样:


“在如此动荡的市场中,小米的上市已经创造了巨大成功,它跻身全球科技公司前三大IPO,并成为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小米已经创造了历史。”


这段历史的创造,周受资无疑作为主角之一,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峰:出于对雷军的感恩加入小米


2013年,正是物联网风口崛起的时候。


这年年末,雷军果断做出一个重要的决断——用投资的方式孵化生产智能硬件的硬件公司。


雷军觉得,当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时,手机耗电量会越来越大,对于充电的需求也会直线上升。因此,雷军第一个想做的硬件就是移动电源,而他第一个想到能做这件事的人就是张峰。


张峰与小米结识于2011年,小米为了寻找代工厂四处奔波的时候,是张峰所在的英华达帮助了小米。


2011年2月的这天上午,坐在南京英华达总经理办公室的张峰,正在等待一个叫刘德的人前来拜访。刘德来自一家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名字的公司——小米。


当时的小米,可以说是背水一战,刘德是抱着一种背水一战的心态来拜访英华达公司的。其他的代工厂全都拒绝了他们,英华达是小米唯一的希望了。


好在,最后这场谈话非常愉快,生意谈成的同时,张峰也与小米结缘。


2013年,雷军想到这个老朋友时,张峰已经不在英华达了。力主承接小米手机的生产后,张峰便离开了英华达开始自主创业,做手机的通信模块业务,他的主要客户是日本夏普。张峰的这家公司后来还获得了雷军的投资。


当刘德在南京再次找到张峰时,张峰已经是一个拥有十几名员工,每年能赚几百万元的中小企业家了。


和力主英华达接下小米的手机业务一样,这一次,听到刘德的诉求,张峰依旧没有丝毫犹豫。他把自己公司所有的业务都停掉了,把技术资料和核心代码整理好,把综合测试的设备打包,以最低价格卖给了夏普。同时,他成立了一家叫作紫米科技的公司,准备开始着手做移动电源。


接手这个业务,准备二次创业,张峰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和小米的渊源和对雷军的感恩。


答应下来了,但是后面的挑战接连重重。


因为一个工艺问题无法解决,张峰那段时间自己开着车游荡在江浙一带,在各个城市寻找做铝外壳成型的工厂。奔走了将近30个城市,开了将近200套模具,终于,三个月后,这个工艺问题被一家叫作广东和胜的工厂解决了。


在看到成功样品的那一刻,张峰说:“这么多年,虽然经历过无数商战和残酷的竞争,但那一刻还是激动得想流下眼泪。”


2013年12月3日,小米移动电源开始在小米网上发售。


10000mAh,一体成型的铝合金外壳,表面进行了磨砂处理,整体设计简洁,仅在电源的正面最下方中间的位置有一个“MI”标志。先锋的工业设计和超高的配置,价格却只要69元。它一登场,全场惊艳。


“那一天,整个移动电源产业一夜无眠。”张峰回忆道。


小米电源一经发布,第一个月就在小米网出货了60万块,第二个月出货量达到150万块,第三个月出货量飙升到300万块。


半年以后,移动电源的出货量达到了雷军最初对这款产品的设想——中国的移动电源市场上只有两种移动电源,一种叫作小米,一种叫作其他。


小米电源稳稳地站在了品类第一的位置,而且是全球第一。


2015年,小米供应链出现问题后,雷军一度亲自接管供应链体系,但他很快发现,同时管理手机研发和供应链体系,他的时间已经不够分配了!必须有一个可靠的人来帮他打理这一切。


面试供应链的负责人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但雷军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此时刘德提出了一个建议——为什么不干脆直接让张峰来干这个事儿呢?


张峰和小米的缘分始于英华达,浓厚于紫米,当时还在帮助生态链的兄弟企业做打通供应链的顾问,他应该就是这个职位最合适的人选了。


而雷军的本能反应是,他怎么可能会过来呢?此时,张峰的紫米科技蒸蒸日上,移动电源业务也已经稳居市场第一,他怎么会来吃“这份苦”呢?刘德自告奋勇,说:“我去问一问张峰。”


出乎意料的是,在刘德和张峰表明来意之后,张峰认为这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随后,雷军安排了和张峰的见面。


他们见面的那一天是2016年8月28日,张峰对雷军说:“给我三天时间,我去和股东们交代一下,然后任命一个新的CEO,三天之后,9月1日早上9点,我准时去小米报到。”


2016年9月1日早上,小米的老朋友张峰,准时出现在了小米公司五彩城的雷军办公室里,他对雷军这样保证:“至少会帮助小米的供应链三年时间。”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小米的供应链管理逐步进入良性健康的轨道。


冒险去日本争取夏普机会


雷军待人的这种真诚,这种不惜一切代价,不仅仅体现在对待人才上,还体现在对小米的合作伙伴上。


小米创始之初,在手机屏幕方面,最终锁定了当时全球顶级的屏幕供应商夏普。


夏普作为液晶技术之父,是全球久负盛名的供应商之一,也是iPhone的主要供应商,对于全面对标iPhone的小米而言,这是必须拿下的合作伙伴。


但是小米通过各种渠道提出的见面请求,都被夏普公司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


当时的小米还只是一家初创公司,出去洽谈很多人连名字都不知道,最终,雷军通过金山日本分公司的负责人沈海寅找到了夏普方面的负责人,在夏普中国销售总监陈基伟的帮助下,小米和日本的三井商社取得了联系。


在这家日本财团的帮助下,小米终于和夏普约好了见面的时间,他们将在2011年3月24日15点,在位于大阪的夏普总部进行第一次商谈。


然而,就在3月11日下午,一个突发的大事件震惊了世界——日本仙台港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连同其引发的海啸共造成超过15000人死亡。福岛第一核电站遭到破坏,核泄漏让原本热闹的街道变得空无一人。整个日本已经变成了灾区。


是否按照约定的日期去参加会议?是否需要和夏普讨论一下延期?几位创始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几轮讨论。但是地震和核辐射已经是小米在这个时期所遭遇的最小危害了,最终,几个人决定按期前往。


那一天,从北京飞往大阪的飞机上,只有雷军、林斌和刘德三个人。


那天的夏普总部大楼冷冷清清,在日本夏普总部VIP第一会议室里,雷军、林斌、刘德经过几个月的波折,终于见到了夏普公司的大桥康博部长。


后来他们知道,他们是那天夏普大楼里唯一的一拨访客。


洽谈的气氛非常友好,几位创始人按照事先的安排,把小米手机的商业模式讲述了一遍,并恳请夏普成为小米的屏幕供应商。


原定一个小时的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大桥康博显示出特有的严谨认真,他叫来夏普的工程师,现场研究起修改电路的可行性,两个小时之后,大桥康博给出了一个正式结论:“可做!”


在晚宴上,大桥康博说出了愿意和小米合作的几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三井商社的背书,而另外一个原因是小米的创始人们在大地震之后不久冒险按期来访,让他们有些出乎意料,而所有交易的达成都必须依靠面谈。


与夏普的成功合作给小米接下来的供应链合作带来了福音,夏普给小米带来了背书效应。从这个时候开始,小米的整个供应链体系慢慢地开始跑通了。


雷军与供应商之间维持着良好的鱼水之交,他找来的张峰,同样深谙与供应商沟通之道,和雷军一样,张峰与合作伙伴的关系,都是建立在真诚和信任的基础之上。


张峰会把那种变通的柔性运用于和供应商的关系当中。比如,有时供应商的生产线会有两个月的过剩,希望能和小米多做一些业务,张峰就会把订单提前一个月给到供应商,但是要求供应商下一个月再发货。


这样既让供应商暂时空转的生产线运转了起来,也不影响小米的日常运营。毕竟,付款时间是按照发货时间来确定的。张峰知道,供应链需要可以变通的做事方法。


张峰甚至会关心供应商个人的感受和命运,在能提供一臂之力的时候尽量帮助他们。有一次,某个供应商的中层告诉他,公司要求要和小米达成2亿元的采购额,他的股票激励和升职才有保障,而到了年底他一计算,公司和小米订单的成交额还差500万元。


张峰认为,这件事情对小米来说其实不大,但是对这个中层个人的影响巨大。他在小米内部发起了讨论,是否在订单中给这家供应商倾斜500万元。这个内部讨论最后得到了通过。


通过这样的微调,小米和供应商结下了情谊,这样在小米有产能困难的时候,对方也愿意在他的公司内部帮助小米努力争取资源。在甲乙双方随时发生换位的供应链行业,平日里建立起的深厚感情,在一些关键时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雷军的战友们


回顾雷军一路走来,几十年打下的良好人缘,建立起的信任关系,为小米组建了一批精兵良将。


新加入的合伙人中,王翔曾经是曾任高通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总裁,他于2015年7月离开这家知名外企,加入了小米。


周受资之前是DST前合伙人,投资过“京东”、“阿里巴巴”、“滴滴打车”,还有小米,投资着投资着,就跑小米来当CFO了。


张峰更是历经了英业达总经理、自己创业后,最后在2015~2016年小米供应链崩溃的那阵子,专门来负责小米的供应链。


这些人来到小米前,或多或少都与小米有过接触,最终,他们被这家公司和他的创始人吸引,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加入了小米。


雷军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人。


他说,创业不仅仅只有高歌猛进,也时常泥沙俱下,他承认,能够诚实才是强大的基础。


而诚实,也最终帮助雷军聚拢了这些强大的人,一起缔造了小米的这十年。


参考资料:《一往无前》


延伸阅读:


TOP30 | 易方达张坤:历史持仓盈亏比在9:1,1000亿市值以上公司会越来越多|聪明投资者


聪明投资者-私募严选2020年7月月报|聪明投资者


2小时完整版译文 | 芒格2020年Daily Journal年会问答:很多原因都让我对中国持乐观态度|聪明投资者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