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东西文化融会贯通的新加坡是怎么一路走来的?

我对新加坡的印象从下南洋这个词开始,明末清初,大量华人因战乱动荡背景离乡迁徙海外,其中条件较差,最能吃苦的一批先辈选择了下南洋,他们大量聚居在新加坡,并在这个地方定居并找到了认同感,如今新加坡的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华人占多数的国家,他们依旧是很拼搏自强的一个团体。


新加坡的名字由来

新加坡古称淡马锡(爪哇语“海市”的意思),在公元14世纪,室利佛逝王朝王子在登录淡马锡时看见一只怪兽,误以为是狮子,王子开心就把淡马锡称它为“狮城”或“新加坡拉”(Singapura),这个名字源于梵文中的“simha”(狮子)和“pura”(城)二字。


莱弗士开埠200年

此后,另外一个对新加坡影响比较重大的历史阶段是19世纪初莱弗士时期,这是新加坡从一个大树林小渔村发展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要转折。

当时,大英帝国正在东南亚寻找港口,作为对抗荷兰势力,政治家Raffles(莱弗士)登录新加坡,意识到新加坡的的发展潜力,于是和当地统治者签订条约,在新加坡开埠设立自由贸易港,吸引周边的商人来经商,让新加坡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世界大商港之一。

Raffles


新加坡有着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它地处马六甲海峡南口,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际水道。马六甲海峡全长2000公里,西部印度尼西亚沿海有着大量的暗礁浅滩,大船无法靠近;东部马来西虽然有港阔水深,但海峡过宽很少船舶停泊。唯独新加坡部分有港口优势且终年少风,是条件最好的港口,更是马六甲海峡的咽喉要道。


莱弗士还把启蒙运动的思想带到新加坡,并对新加坡进行市区规划,划分华人区(牛车水 (Chinatown) 以及新加坡河 (Singapore River) 东南部),马来人和阿拉伯人区(甘榜格南 Kampong Gelam),印度人区(珠烈甘榜 Chulia Kampong)、欧洲人(European Town)。让这个多民族多宗教的殖民地,融合成一个共同政体启动基础作用。

英式的传统文化加上多民族宗教的融合,形成了如今东西融会贯通的新加波,你在这里可以找到充满华人特色的“牛车水”,印度人文化特色的“实岗路”和马来文化特色的“亚拉街”。同时,这里又是你印象中的国际大金融都市,不乏光鲜摩登大楼,还有精英白领。

2019年是新加坡开埠200年,这段英殖民历史是一个比较争议的话题,很多当地人并不喜欢这个日子,但莱弗士领导的那段时期却是新加坡成为国际大都会的关键历史转折点。在此之后,现代新加坡则由另外一个新加坡人心中的伟大领导者李光耀继续引导前行。


李光耀带领下新加坡独立

1954年11月新政党,人民行动党成立,这个党派在此之后一直由李光耀领导,现任总理李显龙是李光耀的儿子,在人民行动党的带领之下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但长期的执政也有被指责专政统治。

1959年李光耀担任新加坡总理, 他认为要新加坡独立就得和北方庞大的邻国马来建立政治联盟合并,通过谈判,在1963年两国合并成新国家,Malyasia诞生,他由Singapore 的s和i 插入马来亚中组成。

但政治的联盟没有带来统一,反而造成了新加坡史上最严重的种族暴动后来还是发生分裂。最终在1965年马来西亚提出让新加坡退出,以此终止更多的冲突。

当时独立对于新加坡来说像是灾难,一直以来,新加坡与马来半岛两者经济密不可分,新加坡没有工业和工厂,以前在马来生成的橡胶会运到新加坡再送往全世界,分裂使新加坡整体失业严重,雪上加霜的是英国也在此时关闭军事基地,撤走当地驻军。就在整体局势让新加坡人们绝望的时候,彼岸的中国发生的文化大革命,让新加坡出现转机。

当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狂热,让外资不敢投资香港台湾,从而转向新加坡。新加坡开放的拥抱跨国公司,让他们自由经营,不受干涉。60年第一批西方电子公司在新加坡设厂,70年代生产集成电路和晶片,80年代新加坡已是亚洲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生产中心。

新加坡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创建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对外给予低税率的政策支持,对内灌输年轻人做事严谨求求精的想法,并免费培训谋生的能力,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这种吸引外资的能力持续到现在,新加坡是众多跨国公司的亚洲基地。

有了外资的基础的第一步,李光耀第二步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出资成立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加坡公司,其中最先尝试是国营新加坡航空公司,如今新航是全球最成功的航空公司之一。其实,新加坡6成的经济由国营公司掌控,几乎覆盖所有领域,从港口、电讯、制造业到重工业。 但一个城市的辉煌能持续多久?

21世纪,新加坡面临中国、印度人口红利崛起的挑战,产业重心转型高科技和金融,全面改革教育制度,培养新一代年轻人创新能力,从依赖廉价劳动力到发展创新创意。


新加坡的多元文化融合

作为英联邦国家,新加坡受英式风格影响很大,英语是他们官方语言,用于日常工作交流,但他又是一个中西东南亚文化的集合体。

从新加坡公布的《2019年人口简报》来看,截至2019年6月,新加坡总人口达570万人,华人占常住人口的74.4%。马来人13.4%和印度人9.0%。

数据及图片来源:2019年人口简报


数据及图片来源:2019年人口简报

所谓的华人,只是长着华人面孔的外国人,他们自豪并认可自己是新加坡人,与此同时,他们传承了海南福建广东潮汕的传统和文化,私下里也会用普通话交流,只是不纯正,常掺杂着英文和方言,特别是老一辈,多数讲福建话、闽南话,马来人则直接则用马来语交流。

多元文化的国家,工作和教育上用英语与国际保持同步,增强了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但生活习惯上也尊重和保留了各自的特色,促进了种族多元文化的融合。


在新加坡生活是种什么体验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新加坡是连续三年上榜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在2019年更是居榜首。

在外人看来新加坡的生活成本很高,其实他的物价和北京上海差不多。但这里的人却不用一辈子只为房子而努力。在李光耀时期,政府就大批新建组屋,并鼓励人们购买,如今约82%的人口都能够住上新加坡政府建造的私有组屋,这些租屋配套设施齐全,周边有学校、图书馆、商场配套。

租屋不仅实现了个人房产,也照顾了多元文化的平等,租屋的分配还根据新加坡的人口比例,比如100户的租屋,华人家庭只能占74,其余的留给马来和印度人。租屋的投建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不少人可以努力购买自己的一套租屋,然后再买私人公寓,实现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是一个如此西化的国家,但社会主义的作风却非常明显,除了租屋的新建,政府还制定了非常严厉的罚款制度来保证公共环境的整洁,如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公测不冲水等。但这种严格的管制也提升了整体的国民素质,这不也是所有国家在为之努力的吗?


新加坡人的狠劲成就了新鲜摩登的新加坡

新加坡人口老龄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在2019年新加坡国庆当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国庆演讲,宣布将国民退休年龄和重新雇佣年龄分别延长3年。即在2030前实现62岁的退休年龄调高到65岁,67岁重新雇佣年龄调高到70岁。

似乎对于我们很多国内年轻人而言,现在的努力和辛苦是为了以后能够早点退休环游世界,而新加坡拥有全亚洲最好的养老制度,调查却发现几乎所有满62岁的员工都没有退休,这除了人口老龄化外,还有跟民族的本性相关,在早期下南洋的华人都是特别吃苦的一批,他们继承了祖辈拼命的习惯,他们也怕被社会淘汰太早,做惯了的人是停不下来的了,背后的狠劲成就了新鲜摩登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路边摊文化

食物是联络感情和认同感的重要形式,华人见面常以“吃了吗”互相打招呼,出国在外的游子心底里也总会藏着一两个自己心心念念的食物味道。

早在19世纪英殖民时期,大批移民前来谋生,也把家乡的美食带到了南洋,街头小巷挤满了一排排的小贩摊位,为大家带来价格廉宜的美食佳肴,这些路边摊成为了现代新加坡的传统,并保留了下来。

新加坡独立后,政府严厉管制路边摊,将大街上的路边摊迁到后巷、空地,后来建立了专门的小贩中心,目前共有110个小贩中心,如新加坡摩天轮下的复古路边摊、老巴刹、旧机场路熟食中心、纽顿熟食中心、武吉知马熟食中心、牛车水大厦熟食中心等,糅杂了潮汕口味、马来西亚口味、娘惹风味,印度口味。

在《新加坡米其林指南》中也不乏小摊贩位,在这里你可以体验价格最实惠的米其林餐厅。当地人钟爱的海南鸡饭,肉骨茶,沙爹、辣椒蟹。

最后想说,虽然有着同祖同源的一面,但是新加坡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他们的国民、政府的出发点自然是以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优先,我们也应当予以尊重。


参考文献:

新加坡开埠200年:检视新加坡的三种价值观 BBC

新加坡一百多年的路边摊文化

2020 新加坡Singapore美食攻略(菜系分布/特色美食/热门餐馆/路边摊)

《新加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