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的简介
高甲戏,福建省泉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发祥地为福建泉州,发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高甲戏的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而演出剧目则分为“大气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
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高甲戏的表演艺术来自梨园戏、木偶戏、弋阳腔、徽戏和京剧;高甲戏的音乐唱腔以南曲为主,兼用“傀儡调”和民间小调;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
高甲戏的历史渊源
高甲戏前身是“宋江戏”。据老艺人陈坪(1884-1957年)称,听其师傅代代相传说:明末清初,闽南沿海农、渔村庄,每逢迎神赛会喜庆节日,村民们有装扮梁山好汉游行于村里的,间或就地作简短表演。由此出现儿童演出宋江故事,时称为“宋江仔”。清道光(1821-1850年)以后,由成年人扮演的戏班,群众称为“宋江戏”。
南安岭兜村的“宋江戏”艺人与漳州来的竹马戏艺人及一名归侨合办一戏班,班名“三合兴”。它突破专演宋江故事的局限,演出半文半武戏,剧目有《郭子仪拜寿》、《困河东》、《斩黄袍》、《逼宫》等。合兴戏出现后,很受群众欢迎,戏班也增多了。
“合兴戏”在发展过程中,“宋江戏”仍然存在,二者除剧目可以互演外,基本功和表演程式也互相吸收。当时有规定,进合兴戏的艺人,必须能演“桶内戏”(即宋江戏的定型剧目)才能入合兴班演“桶外戏”(即合兴戏的幕表戏),二戏逐渐融合,至清末,宋江戏与合兴戏统称高甲戏。
至于高甲戏的称谓,据传是因为演出时搭高台,穿战甲,拿戈枪,故观众叫做“戈甲戏”(“戈”与“高”闽南语音同)。另有一说法是因为戏班到海外演出,侨胞称家乡来的戏是高等甲等戏,戏班回来就自称为“高甲戏”。还有一说,是高甲戏有九个角色故称“九角戏”。闽南观众则称之为“大班”、“土班”。
20世纪20至40年代,高甲戏发展很快,在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就有400多个戏班,年年都有戏班到菲律宾、新加坡、印尼等国演出。各班竞技激烈,先后涌现出“十大虎班”:“前五虎”为“福庆成”、“旧大福”、“福胜兴”、“福金升”、“金秀春”;“后五虎”为“新秀春”、“大祥春”、“金成兴”、“新大福”、“福联兴”。最好的称“龙班”,即“金莲升”,故有“一龙破五虎”之说。
高甲戏的艺术特点
一、音乐
高甲戏的音乐唱腔兼用“南曲”、“傀儡调”和民间小调,以南曲为主,兼收木偶调和民间小调,并在旋律节奏上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使之适合舞台上表演各种人物性格的需要,具有浓郁的地方韵味。唱工用本嗓,唱字行腔雄浑高昂,也有清婉细腻的音韵。
二、乐队乐器
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乐和武乐。文乐以唢呐为主,配以洞箫、三弦、二弦,后来又加入琵琶、杨琴、二胡、中胡、小提琴和大提琴;武乐有百鼓、小鼓、通鼓、铎板、大小锣、大小钹、特别是响盏和小叫,有浓厚地方特色,是丑旦戏或轻松场面不可缺少的打击乐。
三、表演风格
高甲戏的表演艺术,一部分来自梨园戏和木偶戏,一部分来自弋阳腔、徽戏和京剧。
高甲戏前身是“宋江戏”,宋江戏以武打为主,其套数多采用民间的“刣狮”(即由艺人装扮成武士,手执各种武器,分别与雄狮搏斗),现存舞台上的武打套数“冷煎盘”、“大碰场”、“凤摆尾”等保留着“刣狮”的传统表演,也吸收了提线木偶的武打,称为“嘉礼打”。
四、行当脚色
高甲戏的脚色行当原只有生、旦、丑三个行当,后来陆续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等。这些行当中,以丑最为突出。丑行有男丑、女丑之分,男丑又分文、武丑。文丑有长衫丑和短衫丑,武丑有师爷丑和捆身丑。女丑则有夫人丑、媒人丑、老婆丑、婢丑等几十种。
高甲戏的传承人物
一、赖宗卯
福建泉州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赖宗卯13岁考入晋江县高甲戏剧团演员训练班,师从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创始人柯贤溪,深得柯派真传,擅演男丑,尤以男扮女丑独树一帜。他的表演火爆、热烈、夸张、幽默,富有浓郁的山野气息。代表作品有:《金魁星》《大闹花府》《骑驴探亲》《鸳鸯扇》《唐二别妻》等。
二、曾文杰
福建晋江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晋江市高甲戏剧团团长。曾文杰1978年考入晋江县高甲戏剧团演员训练班,师从高甲戏柯派丑行表演艺术创始人柯贤溪,结业后一直留在晋江高甲戏剧团担任演员,深得柯派真传,戏路较广,善演女丑,更以公子丑、傀儡丑见长。他的表演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特别是傀儡丑表演模仿逼真,活灵活现,尤重人物刻画,入骨三分。代表作品有:《金魁星》《闹茶馆》《追鱼》《妗婆打》《探牢》等。
三、颜佩琼
1944年生,2012年去世,福建安溪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甲戏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颜佩琼13岁入泉州高甲戏训练班,师承肖迪频、蔡秀英,主工青衣、闺门旦。自1972年起,颜佩琼先后就职于泉州市高甲剧团、福建省艺术学校、泉州艺术学校等单位,致力于高甲戏演出及传承。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姐妹剧种的表演特点,丰富高甲戏旦脚表演艺术,特别是念、唱。代表作品有:《珍珠塔》《陈翠娥》《南海明珠》《昭君出塞》等。
你还知道高甲戏的哪些小知识点呢?欢迎分享留言哦(本文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