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述三个普通家庭培养孩子的故事:
让女儿在散打场上锤炼,女儿不仅成为学霸,还从未生病住过一次院,缺过一次课;
让儿子去户外登山磨炼意志,凭借丰富登山经历,“搞定”国际面试官,获得新加坡政府全额奖学金,入读维多利亚男校;
鼓励患病男孩“站起来”,坚持自学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成为我市某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
故事一 让女儿在散打场上锤炼
“娇女”邵云格: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好!动作要快。”根据散打教练的指示,7岁的女孩邵云格,戴着拳击手套快速出拳,双腿轮流踢出,看上去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在有些家长眼中,散打、跆拳道等格斗类运动项目是男孩的专属,女孩从小要学钢琴、跳舞和画画。而格格的父亲邵常斌,却送她学了散打。
“想让孩子走得更远,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学散打,最初只是为了让她锻炼身体。”邵常斌说,没想到,散打场上的锤打,让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健康,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尽管带着拳击手套和护具,最初,格格也害怕,也会哭,尤其是在错位对抗时,对手都是比自己年长,身材高一大截的哥哥姐姐,格格也被打哭过。每每此时,邵常斌只是默默地陪伴。在他看来,孩子的成长不能替代,如果父母太急于帮助他们,或者要求他们一出手就是正确的,就剥夺了孩子发现的机会,扼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打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待格格情绪稳定下来,邵常斌再问她“还要不要去?”倔强的格格总是肯定地回答说“去”,转头就开始想办法如何赢得比赛,抓紧练习。第二天的赛场上,依然精力充沛。
每天一点的小进步,让格格尝到了甜头,就这样坚持了下来。一年的时间里,格格的个子长高了,身体结实了,从未因生病住过一次院,也没缺过一次课。当身边的同学,为作业所困时,她却能早早地完成作业,留出时间预习和复习知识,总透着一股爱学习的劲儿,对每门功课都有着极大的兴趣。
“最优秀的父母,是最会带着孩子玩的父母。”邵常斌说,除了周二,每天下午5点半放学后,先游泳1小时再写作业,每周六、日,下午1点半练散打,5点半去游泳,其他业余时间和暑假,骑自行车和轮滑,冬天去滑雪。而这所有的运动必须家人陪着,“她有一辆自行车,我也有一辆;她有轮滑鞋,我也有一双;她有拳击手套,我也有;现在我俩又都有了滑雪板……但我能做的只是陪伴,碰到挫折时,是坚持还是放弃,由她自己决定。”
接受采访时,同班同学刘斯墨的家长告诉记者,格格各方面的表现都很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这些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故事二 让儿子去户外登山磨炼意志
“书生”张行思:无论多大困难,他都能扛得住
因可能面临生命危险,户外登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张行思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把他带进户外圈,通过登山来锻炼意志品质。
当时,只有14岁的行思,是六十九中初三七班的英语课代表,尤其擅长数学,爱好广泛:唱歌、足球、羽毛球、魔方均有涉猎。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2014FLL机器人世锦赛东北区亚军,代表东三省参加了全国总决赛,获得三等奖……
“我们对于他的学习成绩很满意,但感觉他过于书生气,想通过户外活动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多一些阳刚之气。”这是父母把行思带入户外圈的初衷。
最初,对于登山,行思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去了几次后,他渐渐爱上了这种运动方式,先后登上了“龙江第一峰”大秃顶子山、海拔5038米的四姑娘山大峰、“怒江72拐”平顶山,还有恒山、五台山、玉龙雪山……
这期间,他也经历了不少“磨难”。2014年冬天,穿越平顶山时,行进到最后五公里,天色已晚,只能靠着头灯的微弱灯光照亮。此时,一些大人都放弃了,连领队都走不动了,躺在地上不动。行思虽然是队里年龄最小的,出行次数不算多,但他这头“小驴”却表现得格外坚韧,坚持着向前走。最后,用了11小时,终于成功完成28公里的雪山穿越。这让见多识广的领队,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还特意发信息给行思的父母,“你们的儿子表现得太棒了!”
“和其他父母一样,我也会担心。”行思妈妈坦言,当时,四川屡屡出现山体滑坡事件,15岁的儿子提出要去挑战四姑娘山(海拔5038米),她是坚决反对的,然而却没能拗过儿子,“看他说一天走了20多公里,脚都起泡了。穿越成功后,两只手被严重晒伤,红肿、变黑、蜕皮,我们也特别心疼,但孩子总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总要学会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们能做的,就是放开手。”
当年,凭借丰富的登山经历、看待世界的独特见解,行思“搞定”国际面试官,获得新加坡政府70万元人民币全额奖学金,入学维多利亚男校。
“虽然儿子看起来还是有些书卷气,但内心无比的坚强。登山带给他的,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行思妈妈告诉记者,因为儿子的英语短板,新加坡求学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但却从没听他抱怨过一句,更没说过放弃,“我们很放心,无论多大的困难,他都能扛得住!”
故事三 坚持活出精彩的“道路自信”
“不屈”王冠:不一样的烟火,不一样的人生赢家
“童年经历铸就了我克服困难的利器,也打造了摆渡人生的桨橹。”迪士尼CEO迈克尔·艾斯纳的童年经历,犹如时刻散发智慧光芒的灯塔,带给他人生、工作和家庭的智慧与技巧。
而我市某科技公司首席技术官王冠,儿时身患重疾,连正常走路都有困难,医生束手无策。父母始终没有放弃他,赋予他和正常孩子一样的人生,放开手,鼓励他,让他生活在阳光下,和其他孩子一样奔跑、逐梦。而这段童年经历,给予王冠异乎常人的力量和智慧,最终他将一副“烂牌”打成人生赢家。
“坚持道路自信!”王冠的父亲告诉记者,孩子生下来就要对他负责,为他规划人生方向,根据他的爱好,明确要干什么,要往哪里去,只要坚定了方向,不管多么艰难,都要认真走下去。
当年,刚出生二十多天的王冠,身上的黄疸一直褪不掉,反而加重,到后来又出现双眼呆滞,脸色青紫,呼吸急促,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诊断是黄疸综合症,在重症监护病房住了十多天。原本以为,黄疸退去便不会再有什么影响,然而,到了蹒跚学步的年龄,小王冠却迟迟没有站起来。
“这孩子,只能在床上躺一辈子了。”到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后,医生无奈地告知小王冠的父母,黄疸综合症导致小王冠的脑部受损,伴有肢体运动障碍。一纸诊断无疑是晴天霹雳,王冠的父母呆在原地。待回过神来,俩人决定,“就算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治病。”从此踏上了长达10年的求医路。
“我们始终坚信,病总能治好,只是还没有找到良方。”王冠的父亲说,父母尊重和珍惜生命,对孩子负责任、不放弃,无形中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韧劲儿,“不仅要活下去,还要活得精彩”。
二三十根灸针扎在后背上,同时还要烤电……终于,王冠迈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步”。上千个在医院里难熬的日日夜夜里,三四岁的小王冠,常常是伴着母亲的故事和读诗挨过去的。就是在那种痛苦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渴望,常常使小王冠弃泣屏息,紧攥小拳,如痴如醉地倾听母亲教的小诗,讲的故事,他的知识面不知不觉在延伸,也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五六岁时就能抑扬顿挫地背诵《满江红》,七岁时便写下了他的第一首小诗《观海》:
三百里大海
渺渺
观沧海
知小
观苍穹
知渺
怒涨一夜潮
水比山还高
动作的不协调,语言上的障碍,让王冠入学成为一大难关。尤其是上了三年级后,长期的身体不适,不知不觉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承载着无数次白眼与病痛的打击,王冠的话越来越少,与小朋友接触也不那么主动,更多的是独处,忍受着和年龄极不相称的孤独,只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
“我们始终给他传递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虽然很困难,节衣缩食也要给他买书,带他出去闯荡。”王冠的父亲告诉记者,为了帮他树立健康向上和博大的人生观念,先后四次带他去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校园里散步,在伟人的塑像前思考,倾听哲人的教诲,后来,发现儿子喜欢音乐,特意买了钢琴,引导他通过音乐加强对诗的鉴赏和理解力。
渐渐地,王冠变得开朗了、自信了。
“下雨了,没有伞的孩子,不是站在原地等雨淋,而是要更加努力奔跑。”王冠的父亲告诉记者,儿子经常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百倍的努力,比如,读西方哲学的时候,实在读不下去了,就揪着自己的头发读。
就这样,王冠顽强地坚持自学了中学、大学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还利用互联网联络到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从小爱好诗歌、音乐的他,曾做过北大诗社社长,担当嘉宾做讲座,和北大学子们分享了由古及今的音乐史观以及他透彻深入的影视音乐思索……如今的王冠,娶了漂亮的妻子,也有了健康的女儿,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成为人们眼中的人生赢家。
有人说,人生这场马拉松,决定孩子赛道的是原生家庭的教育。这三对父母的教育理念,你或褒,或贬,只希望能通过这三个故事,带给大家更多的思索,让每个孩子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获得多样的发展的机会,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
非常喜欢才女赵婕说过的一段话:“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许多时候都应该懂得进退。”
大庆日报记者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