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爹妈钱包“出血”孩子游而不学?

来源:南方日报

暑假又到,不少家长发现,“朋友圈摄影大赛”较平时增加了一个新项目——晒娃游学。近年来,游学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假期活动的一股潮流,甚至成为不少家长眼中的假期“标配”。

在家长看来,“旅游+教育”双结合的游学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但不少家长、学生表示,游学的效果和收获低于预期,“游”而不“学”、“游”多“学”少是突出问题。

不去怕落后?

今年暑假前,张女士正读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将一张海外游学报名表拿回家,征求她的意见。思考再三,张女士咬咬牙,为孩子报了名。孩子这趟为期2周的英国游学将花费超3万元。“我也觉得挺贵的,但是身边也有不少朋友给孩子报了游学,我也不能让孩子落后呀。”张女士说。

和张女士有同样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今年暑假,价格不菲的游学项目依然受追捧。记者向在广州市天河区办公的某留学培训机构了解游学项目。该机构李老师介绍,该机构游学项目的目的地一般是美国、英国等热门留学国家,也有新加坡、日本等亚洲国家,欧美游学费用约为5万元,亚洲游学费用约为3万元。通常由25人组成一团,老师带队在当地著名文化景点游玩两周左右。她介绍,今年暑假已有300多个孩子通过该机构参与游学活动。

此外,也有不少学校组织游学项目,供学生选择参加。记者了解到,今年暑假,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便组织学生到北京、厦门等地参加游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名校学习生活,学习历史文化。

游学火爆,孩子不参加是否就会落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理性选择是否让孩子参加游学活动,不可人云亦云,也不必过分焦虑。

去了没效果?

重金游学的效果如何?一些家长表示,送孩子去游学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体验当地文化生活,同时学习人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但是效果却让人颇为失望,“游”而不“学”、“游”多“学”少是突出问题。

“游学绝不是单纯的旅游享乐,而是让孩子在‘游’的同时‘学’,体验异域文化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教育的目的。”储朝晖说,游学不能只是到当地转转,而是要以有深度的“游”实现“学”的目的,让孩子在游学的过程中观察、体验、思考。但由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限制,游学效果很多时候并不如父母的预期。

广州一名校长坦言,“游”而不“学”是一个突出问题。她表示,导致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游学机构、导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导师将自己当成“导游”,而不是“教育者”,在带队过程中满足于带孩子看风景和购物,对文化和教育方面缺少深度的思考。另一方面,孩子重“游”不重“学”,不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所见所闻所感流于表面。

家长刘女士表示,虽然孩子在一定程度上体验了当地风土人情、提高了交际能力,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单纯的旅游实现的,她更期待游学能将游玩和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项目课程的含金量。

在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教师符伟平看来,学生参加游学活动,可以探索课堂之外的世界,同时深化自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感受到学有所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他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游学产品时,要特别重视游学的主题、地点、管理人员素质等。比如,在地点的选择上,要选择具有人文精神的地方,让孩子有物可看、有物可学,否则就不能实现游学的意义。(记者 马立敏 实习生 程楚瑶 林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