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万捐款,对于一家知名企业来说,算不上一个大数目,但显然鸿星尔克不在此列。
在郑州暴雨之前,当人们提到鸿星尔克,脑子里蹦出来的唯一想法或许是:这家企业居然还在?
确实,这几年鸿星尔克过得一直很挣扎,2020年公司亏了2.2亿,今年一季度又亏了6000万。鸿星尔克拿出的5000万,甚至可以说关乎公司的“身家性命”。
但也正是因为这5000万捐款,鸿星尔克火了,还不是一般得火。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全国各地引发了鸿星尔克的抢购热潮,甚至因此诞生了一个新词汇——野性消费。
或许下面这张图,能更直观地显示鸿星尔克火得有多夸张:
7月20日晚间,在百度的运动品牌搜索指数榜上,鸿星尔克还是垫底的存在,然而仅仅过去两天,鸿星尔克便蹿到了榜首,并将对手压缩至“无法显示”……
这家成立了二十余年的福建企业,终于第一次兑现了自己广告的品牌口号——to be no.1,但摆在眼前的问题依旧现实,鸿星尔克能借此撑下去吗?
曾经的世界前三
鸿星尔克,2000年成立于福建晋江,但凡能在品牌众多的“鞋都”被叫得上名号的,都说明其曾经辉煌过。
和大多数晋江的运动品牌一样,鸿星尔克的“做大之路”可以分为两步走。
第一步,打广告。
当时,电影《古惑仔》风靡全国,鸿星尔克花大价钱找来“山鸡哥”的扮演者陈小春做代言,一起的还有当时在国内混的风生水起的韩国女星张娜拉。
随后,鸿星尔克瞄准了更大的宣传平台——央视,“TO BE No. 1”每天在电视里循环地播,让消费者彻底记住了这个品牌。
凭借着暴增的知名度,2005年鸿星尔克在新加坡上市了,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运动品牌。
上市之后有了钱,也为第二步——圈定位打好了基础。
当时,鸿星尔克的竞争对手们都找到了一个品类作为突破口,比如有的找跑步,有的找篮球,而鸿星尔克选择的则是比较小众的网球。
运动虽小众,但曝光量却不低,包括当时的上海ATP 1000大师赛、中国网球公开赛、WTA伊斯坦布尔年终总决赛上,都能看到鸿星尔克的身影。
砸钱还是有效果的,在当年“最受欢迎的网球运动鞋”评比中,鸿星尔克高居其三,与耐克、阿迪达斯并驾齐驱。
营销有效果,销售也不错,2006年14亿,2007年20亿元。
而这也是鸿星尔克最高光的时刻。
做假账,被退市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于任意一个运动品牌来说,都是一个可以预见的“盛宴”。鸿星尔克选择成为朝鲜体育代表团的赞助商,摩拳擦掌。
这一段时间里,线上比砸钱,拼广告,线下则是24小时日夜不停得生产,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消费狂潮”。
然而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先来的,竟然是金融危机。
这一年,无论是海外品牌还是李宁安踏鸿星尔克等中国品牌,全都遭遇了库存危机——晋江鞋停产,还能再卖3年。
这样的库存量,已经不是随手就能消化得了得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年,几乎所有的品牌都陷入了打折促销的旋涡,鸿星尔克也不例外。但是即便是舍得打折止损,也要有销售渠道,当时电商还未兴起,鸿星尔克想到的办法就是开店。于是最多的时候,鸿星尔克全国门店高达7000多家。
而为了激发这些线下门店的积极性,鸿星尔克甚至主动提供了大量的无息贷款和补贴,通过几年发展肥大起来的“钱包”,开始快速地干瘪,到2010年银行存款就只剩2亿出头了。
这不还有钱么?别忘了,鸿星尔克是上市公司,是要披露数据的,现金大幅缩水让股民看到,股价不得爆炸?
为了让财报好看,鸿星尔克选择了最“方便”的路——造假,足足将现金虚增了10多亿元。
只不过仅仅一年后,造假就被查出来了,鸿星尔克不得不陷入长期的停牌,直到2020年正式从新加坡退市。
“绝命”的火灾
可老天并没有打算就这么“放过”鸿星尔克,2015年,一场火灾几乎断了鸿星尔克的“命脉”。
当时这场大火经过11小时才被扑灭,烧毁了鸿星尔克近一半的生产设备,导致工厂生产停滞,资金量一度断裂。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鸿星尔克破产的传闻不绝于耳。
如若不是这次捐款,人们似乎只有偶尔在各大商超看到促销的大棚时,才能想起鸿星尔克这个品牌。
但事实是,鸿星尔克确实一直都在。数据显示,虽然去年净亏损2.2亿,但鸿星尔克基本面并没有沦落到“濒临倒闭”那么窘迫。
虽然鸿星尔克全年营收仅为28.43亿,还不到安踏的1/10,李宁的1/5,但福建百强企业,且营业额连续增长。鸿星尔克在中国的体育运动市场的地位,可以用“小富有安”形容,这也鸿星尔克敢于承诺捐款5000万的底气。
在这背后,是鸿星尔克的转型。总裁吴荣照提出,继续聚焦运动市场,同时品牌转型,做大做强“县级和地级”经销商渠道,“农村包围城市”,瞄准低线城市,以较低定位打开三四线城市市场。
至于这次因捐款而爆红,毕竟野性消费的规模和可持续性是存疑的,想借此恢复往日的荣光并不显示。或许对于鸿星尔克来说,安安静静地做一个“县城小王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