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个称心如意的菜市场才是这个城市的幸福枢纽

对菜市场我似乎从小就情有独钟,记得儿时每年冬储大白菜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帮父母往自家菜窖里搬白菜的活儿别家的小孩子是能躲就躲,而我恨不得一个人把活儿全包圆了,没有原因,就是喜欢。

冬储大白菜的老照片

那时候菜市场还不叫菜市场,大概叫供销社或合作社的居多吧。日常,帮父母打个醋换瓶酱油来几分钱黄酱之类跑腿的事也是我极爱的,只要与吃相关,我就爱干,每次还能从父母那得到一两分钱“小费”,买2块话梅糖吃,简直棒棒哒。

合作社玻璃橱柜里的糖果是儿时难以忘怀的记忆

后来做厨师工作,我觉得这都是天注定的。作为一个有厨师经历的人,菜市场于我,虽不能说如一日三餐每天必不可少,但隔三差五若不去一趟的话,就如同喝了大酒之后没能找补上一碗疙瘩汤那样,肠胃里总觉得缺少了一点儿暖意。

从学厨那会开始,北京稍大一点的菜市场就几乎被我逛了个遍,直到今天,出差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目的地城市的菜市场亦是我行程里的必到之处。在我看来,菜市场已经不单纯是其本身的功能了,它所带给我的除了能洞察这个城市的茶米油盐之外,也会有这个地方的人文情怀在里面。

菜市场绝对是自带温度属性的,这个温度或许并不与体感温度成正比,它的温度是直指心灵的,瓜果生鲜,调料主食等,每一样食材的背后,都会有一种微妙的感应在里面,需要慢慢的去发现和体会。

我相信,每一座城市的人都会有自己心仪的一两家菜市场,无论你是否喜欢美食和烹饪,如果在你家附近的几步之内能有一个牛X的菜市场,那对于生活而言,无疑是令人万分愉悦的。

北京的菜市场很多,但走遍四九城,我最常逛的,唯有被誉为北京逼格最高的菜市场——三源里菜市场。

三源里菜市场在新源里 所以很多人也会叫成“新源里”菜市场

究其原因,干净、整洁已不足以形容这个菜市场的面貌了,更多方面是,在这里只要与吃相关的食材,只有你想不到,几乎没有你买不到的。有人说,在三源里菜市场你可以买到全世界,乍听起来貌似有点夸张,但当你跨入菜市场的那一刻,就会发现,这里真的就是全世界了。

如果你对一般菜市场还存有“脏乱差”的印象的话,那么在这绝对是一种颠覆,无论售卖何种食材、都会被规律且整齐美观地摆放在摊位上,保准让“强迫症患者”和处女座们挑不出毛病,即便是售卖海鲜的摊位,也没有一般海鲜市场的那股腥气……最关键的是,这里的摊主都友善得很,不管你买不买东西,笑脸相迎,你好、哈喽声不绝于耳。如果你买了东西不知道怎么烹饪的话,摊主说不定还会有食谱奉送呢。

老外们是新源里菜市场的购买中坚力量

据说有无数商贩削尖脑袋都想入驻三源里菜市场,但无奈摊位有限,只能有人撤摊才会有空位,就我了解,这里的摊贩最少的都呆了7、8年了,这要搁我也是能不走就不走啊,有没有感情先不说,顶着“三源里菜市场”这个金字招牌,不愁没生意。据说有几个售卖国外奶酪的摊位,每年大使馆有活动,人家都是座上宾。

总之,我认为三源里菜市场至少目前在北京的菜市场里是具有标杆性的存在着。

实,之前四惠附近的东郊市场也是不错的,比三源里菜市场还要大很多,现在搬到了王四营桥附近,也改名叫“新东郊商城”了,售卖蔬菜、水果以及农副食品的区域在旁边,很多人都认为是一体的,其实它的的名字叫“盛华宏林”市场。

但这些市场都有一点不足,就是和国外的一些著名菜市场相比,没有供人歇脚吃饭的设施。即便“盛华宏林”的外场区域有一个餐饮区,但实在是没什么特色,以简单的盖浇饭、盒饭、面条为主,在我看来仅仅能满足果腹,连拍照晒一下朋友圈的欲望都没有。

相比较,譬如我超喜欢的新加坡的中峇鲁市场就很令人想念,这座市场大约有60余年的历史了,也是处于繁华地区,市场分两层,一层是标准意义的农副食品市场,二层则是被称为“熟食中心”的类似于大排档的美食广场。

著名的中峇鲁市场

说这里是新加坡的美食天堂我看一点也不为过,大约30几个摊位基本上都会排很长的队,如果你不知道选什么吃,那么你跟着排队就好了,没有不好吃的。水粿、卤面、鸡饭、炒粉、鱼圆、酿豆腐、红豆冰……一个个尝过来,绝对不会失望。

这种集采买食材和品尝美食于一体的菜市场,最终会让逛菜市场延伸成舌尖上的一顿饕餮大餐,想想都过瘾。不知道北京或者其他城市会不会有这样的一座菜市场腾跃到我面前,期待着。

记得一个哥们儿说,早餐是一座城市的良心,夜宵则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引申开来,我觉得,菜市场应该就是这个城市的幸福枢纽。

每天清晨或是任意一个时分,从菜市场走出来的人们装着满满的幸福,奔向城市的各个角落,这种感觉生成的画面感温馨又从容?嗯,这就是我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