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新加坡拟发牌 BiKi抹茶备战

文|JX kin

编辑|文刀


继香港证监会之后,新加坡金融局也开始向经营数字货币相关业务的平台招手。


12月20日,新加坡金管局(MAS)在官网宣布将于2020年1月28日起正式实施《支付服务法案》(以下简称《法案》),该《法案》规定,经营业务涉及BTC、ETH支付型数字资产相关的交易所、钱包服务商以及OTC平台都必须满足反洗钱规定,并申请相应的合规化运营牌照。


这一次新加坡金融局将发放的牌照包括货币兑换牌照(Money-Changing)、标准支付机构牌照(Standard Payment Institution)以及大型支付机构牌照(MajorPayment Institution)三类,企业可以根据具体业务及涉及到的资金量申请不同的牌照。有业内人士称,从目前交易所的业务形态和体量看,多数平台需要要申请大型支付机构牌照。


由于其金融、经济发达,政策相对宽松,新加坡成了数字货币交易所及区块链项目的注册集中地,量子链、唯链等知名项目的基金会均称在新加坡注册,交易所中,华语用户较多的BiKi、MXC、ZBG等注册地也在新加坡,币安等头部交易所同样在新加坡有办公地。


新加坡“发牌”消息发出后, BiKi、MXC已经第一时间递交了材料,欲申请合规牌照。


BTC交易服务平台可申请支付牌照


“超级利好,新加坡的牌照含金量很高。”12月20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公布将于2020年1月28日正式实施《支付服务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后,节点资本创始人杜均在朋友圈如此评论。


今年的第四季度正值加密货币行业低迷期,中国对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摸排整治趋严,比特币的价格也跌破了7000美元。如此局面,各国监管层面的每个动作都会拨动从业者紧绷的心弦。此时,新加坡向数字货币相关企业抛出橄榄枝。


新加坡的《法案》内容主要面向传统货币支付领域,7项业务中,有一项与“支付型数字货币服务”与加密货币相关。在新加坡,BTC、ETH等数字资产被定义为支付型数字货币。《法案》显示,与BTC、ETH相关的交易所、钱包服务商、OTC平台,从明年1月28日起均需满足反洗钱规定,可申请持有合规牌照运营。


《法案》规定数字支付通证服务企业也需申请牌照


《法案》中共列出 3 种牌照类型,包括货币兑换牌照(Money-Changing)、标准支付机构牌照(Standard Payment Institution)以及大型支付机构牌照(MajorPayment Institution)。申请者根据不同的业务以及涉及资金量,可以申请不同的牌照。


按照规定,满足以下条件中任意一项的企业,都需要申请大型机构支付牌照:从事一种业务类型且月交易量大于 300 万新币;从事两种或以上业务类型,且月交易量大于 600 万新币;从事电子货币发行业务,且平均每天偿付电子货币大于 500 万新币。若以上条件均不满足,则仅申请标准支付机构牌照即可。货币兑换牌照主要是针对提供货币兑换业务的企业,涉及资金量较小。


在费用方面,标准支付机构牌照的费用为10万新币,大型支付机构牌照为25 万新币。此外,申请牌照后还需向 MAS 缴纳担保金,如果申请者的任意一个支付业务在月平均交易量少于600万新币,需缴纳担保金 10 万新币,其他情况需缴纳担保金 20 万新币。


提供BTC、ETH等交易服务的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业务情况申请不同类型的牌照。按照当前的汇率算,1新币约等于5.16元人民币,对于BiKi、MXC等注册在新加坡且有一定规模的交易所来说,他们的日交易额动辄几十亿、上百亿元,如若申请牌照,皆需申请大型支付机构牌照。


可见,涉及的金额越大,承担的风险更高,在新的牌照审批要求也更为严格,受监管的范围也更广。


有新加坡籍高管是门槛


新加坡要发牌,但并非所有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或服务商都可申请,《法案》显示,申请牌照的公司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少。


《法案》对公司主体与管理人员结构方面有明确要求。


申请者必须是新加坡注册公司或海外公司的新加坡分支,即该法案的监管范围适用于所有在新加坡市场实际开展业务和运营的相关机构,而非仅限注册地在新加坡的机构。


新加坡本地企业或外企新加坡分公司均受监管


公司管理人员中申请企业至少一名执行董事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以下条件中必须满足一条,至少一名执行董事为新加坡雇佣签证持有者,且至少一名非执行董事为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此外,申请企业必须确保其董事,首席执行官,股东和雇员,以及申请人本身符合《“适当”标准准则》。包括申请公司、集团不应有金融犯罪记录,以及不良声誉;公司核心人员需有足够行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员构成申请公司的执行董事以及 CEO ,需要在支付服务行业或者金融服务行业的其他相关领域具有足够的运营经验;核心人员还需具备管理中到大型团队的经验和影响力,确保能够有效监管公司业务;核心人员的学历与专业资质证书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此外,申请企业须有一个固定的营业地点或注册办事处(可为长期租用),办公室必须封闭、独立、私密,以安全保存所有重要帐簿和商业记录,还必须至少任命一名人员长期在办公区域待命,以实时解决客户的任何疑问或投诉。

这样一来,那些主体注册在新加坡,但实际运营团队均不在当地的企业则无法申请合规牌照。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政策较为开放,法律体系较为完善,是目前全球最热门的ICO项目落户地,也是数字货币交易所的注册聚居地。唯链(Vechain)、量子链(QTUM)等知名项目的基金会都在新加坡;交易所中,BIKI、MXC、ZBG等注册地也在新加坡,币安、火币等在新加坡也有办公地。

此《法案》的规则主要还是包含在支付服务体系内,并未特别针对加密货币交易所。因此,满足其条件的交易所是否可以顺利申请《法案》中的合规牌照,目前还充满不确定性。

核科技Bluehelix创始人兼CEO巨建华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一支付牌照实际上是“DPT交易平台”(Digital payment token,仅包括BTC和ETH)合规牌照,新加坡政府将BTC、ETH义为支付型货币,这里的“交易所”是指允许用户兑换加密货币的平台,但目前并不确定支付牌照是不是包含交易所需要的“资产托管+撮合交易许可”。

根据新加坡金融局MAS的要求,相关企业申请时间有限,需在12月18日起截至2020年1月28日期间需向MAS提供相关材料。需要注意的是,MAS 明确表示将不会接受任何逾期申请;申请备案之后, MAS 会相应提供 3-6 个月的备案审核期限。


BiKi和抹茶均已着手申牌


尽管满足申请条件的交易平台是否在《支付服务法案》的监管范围内还未可知,但《法案》公布后,MXC和BiKi等注册地在新加坡的交易平台都在积极的准备中。


MXC向蜂巢财经表示,新加坡《法案》颁布后,MXC团队第一时间就着手准备申请合规牌照。据悉除新加坡外,其做合规的团队还在其他多个国家做合规化运营工作,目前已经拿下了爱沙尼亚的合规经营牌照。


BiKi创始人Winter 告诉蜂巢财经,BiKi在新加坡有深厚的运营基础,目前已经着手准备申请新加坡支付牌照。


此前BiKi方面表示,其正在大力探索全球化路径,业务已经开展到了越南、韩国、日本、俄罗斯等6个国家,即将在南美、澳洲等地拓展增量市场。注册在新加坡的BiKi若能抓住机会拿到新加坡的合规运营牌照,对于其拓展合规及全球化路径来说,无疑多了一份保障。


新加坡《法案》将行的消息公布后,业内有一种声音认为,这个金融之国已开始和同样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展开监管创新的竞赛。


11月6日,香港证监会发布《立场书:监管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和《有关虚拟资产期货合约警告》。两个文书显示,将提供证券型代币交易服务的平台纳入监管;用户端方面,只有合格投资者可以参与。


两者相较,香港的监管针对性更强,明确对满足KYC、AML及其他条件的证券型代币交易平台发放合规牌照;新加坡的监管则不仅包含交易平台,还把提供BTC、ETH钱包及OTC服务的平台也将被纳入范围。


不过,一个月已过,香港方面依然未公开发牌进展。新加坡则给出了明确的申请备案及审核周期。


全球范围内看,多数国家和地区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暧昧不清”,香港、新加坡这些具有区域意义的金融中心成了排头兵,开始积极探索将加密货币相关业务纳入监管,也给提供加密货币服务的企业们指明了方向——想要长远发展,合规都将是大势所趋。


互动时间


你认为,拿到海外牌照的平台更值得信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