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西教育深度体验者谈两种不同的教育:最有效率的阶级划分

前言:同样是谈教育,有的人会认为东方式的教育非常好,从小学分班开始,一路向上分流。还有一部分人会认为东方式的教育有严重的应试教育痕迹,书读的再好,排名再高,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创造力,还是无法和欧美相比。你要问我哪种说法比较正确,那我还真不确定。

教育是综合国力镜子的一面

我们不妨把高度拔高一些,不局限在一两个国家里。你想想一个小学生天都快黑了才下课回去做作业,要做到九十点,周末要上一天奥数,还有半天要去老师家里补课,而且所有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都是从中国出去,在美国受教育后才拿到的。对于欧美人来说他们对自己是有绝对的自信,自信这东西不光看自己有多强,还要看对手的水准。上个世纪对于欧美来说,亚洲就没有一个能打的,就算号称亚洲白种人的日本也是虚胖,一个广场协议到现在还没彻底缓过来,跟着美国后面叫爸爸叫了几十年。

到了最近三五年,我敏感的察觉到情况有了一些变化,原来的政治正确松动了一点点。亚洲四小龙里的韩国、新加坡在金融危机过后缓了过来变得越来越富有,在发达国家里的排名也一路上升,大龙中国就更不用说了,总体量上升到世界第二。和亚洲的生机勃勃不同,欧洲开始面临高福利导致的各种后遗症。美国到底好不好,我还说不准,但是他们的人民因为对政客的愤怒选了个奇葩的总统,整个欧美共同体已经快被他玩残了。

咱们本来要谈的是中西方教育的差别,但是结果我在说国家与地区的实力,而且也许听起来还蛮合理。这其实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常有的惰性,特别喜欢把问题简单化,线性的逻辑是最舒服的,比如因为美国战胜了苏联,所以民主必将战胜独裁,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为什么我要说这些呢?我是希望读者首先能把自己从自身的价值观里抽出来,不要因为自己的国家或者团体限制了自己思维的自由。

中西教育内容对比

回到中西方教育本身,我应该算是有幸能在比较小的时候同时接触到两种教育系统的人。东方教育的代表中国教育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对教育极度的重视。首先我们不去讨论东西方教育的严苛和宽松与否,主要来说美国的考试。AP课程对应中国的初高中学到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人文,甚至中国初高中提供的课程其实大多可以和AP 里的课程相对应,稍微特殊一点的可能是思想政治课,还有就是中国高中不能自由选课,而这边的AP课程可以从七十多门课程里选五到六门进行学习和考试,最后拿最优的三到四门的成绩去报考大学。AP的选课和将来你想去的心仪的大学或者专业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将来你想学商科,那么在读AP的时候就可以先读经济学。早些年的时候,中国的高中还是比较死板,只有到了高二才分文理科,主要学语数外、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这些。不过现在各地也有了一些改革开始向欧美的这种提前预选方向的学习方式靠拢,当然学到了几分,我要打一个问号。在课程内容上,我认为西方是更先进的,无疑是给那些特别有能力和主见的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隐患。对于父母眼光有限孩子又比较懵懂的家庭,万一上学的时候选了艺术,神学,到了报大学的时候发现生物、化学学的不好,但想要学医怎么办呢?在北美的话,大家可以发现虽然学校有非常多的课程可以选,但是真正的组合其实就那么几种。所以从为了上大学这个角度来看,东西两边的教学内容虽然有差距,但是并不是太大。


西方的课堂

那么东西方教育的差别在哪里?我觉得只有一个:那就是父母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你说的不对,东西方的差别在于我们东方的教育太僵化了,到处都在搞应试教育,出现了一堆高分低能的人。这个说法也没错,但是大家要知道教育僵化,应试教育不是原因而是结果。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东方的学生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你不要觉得美国的教学系统,高中生真的三点放学就解放了,你要看看他们回家又继续花了多少时间在学习上。

中式教育的零和博弈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事情可以用经济学解释,而经济学门外汉基本只要掌握两个理论就够了,就是博弈论和边际效应。它们运用到教育上一样可信,教育里的博弈论是什么呢?大学就这么多,如果人人都考一百分,我即使考九十九分也拿不到录取通知书。边际效应是什么呢?我每周花二十个小时学习,我也许能学会百分之九十老师教的内容花四十个小时学习,也许只能学会百分之九十五再多花二十个小时也许只能多百分之一了。而当这两者一旦结合,并且有足够多的竞争者的时候,一个非常辛苦的零和博弈就产生了。

而为什么东方的学生普遍要比西方更加辛苦呢?这里要谈到东方的一个独特文化,就是孝道,我可能会解释的客观一些,觉得不舒服的朋友可以跳过这段。养儿防老的逻辑,这就造成了父母认为孩子是生命的延续,多数父母愿意倾全家之力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将教育视为一项投资。将来孩子功成名就,一来可以光宗耀祖,二来晚年也有保障。而欧美人都是认为孩子十八岁后就成年了,以后虽然依旧是一家人,但是大家各过各的有花在孩子身上的钱,还不如改善改善自己的生活,只要能给孩子提供基本的教育就可以了。当然现实应该没有这么绝对,还是有很多欧美的父母比较重视教育的,但是这就造成了中西在教育上竞争平均力度的差别。很多时候孩子们之间的竞争就是家长之间的竞争,在竞争不太激烈的时候,学生也许就不需要未来的百分之一的考试项目花二十个小时,而可以花在一些自己感兴趣但不需要考试的地方。而事实上,真正顶尖的西方教育也仅仅是相比于亚洲稍微轻松了一些而已。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的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的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可能会情不自禁的觉得在西方读书太简单了。许多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对西方教育的印象作为他们与朋友之间闲聊时的重要谈资,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故事。

西方教育的另一面

在美国有公立和私立学校之分,公立学校近乎免费,学生根据家庭住址可以就近入学,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替学生们完成义务教育,虽然也有一些不错的公立学校,但那都是看运气。私立学校就不太一样了,高昂的学费是一个门槛,入学考试、面试甚至父母的社会地位,对学校的捐款都是考量的因素,越是好的私立学校就能请得起越好的老师。有些私立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能请到硕士博士来做老师。学校不但教学质量高,还会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孩子更为多元化的能力,比如领导力、社交能力等等,课外的教育也是一大战场。我的好几个现在在美国的同学都告诉我现在在美国即使是在公立学校小学的孩子,下午放学后一般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而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曲去各种辅导班。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比较高,很多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进入较好的大学,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公立中小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他们能顺利毕业。在西方的确有许多中小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坦率来讲,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成为医生,律师,投行家这样的社会精英,你需要更多的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益教育之外,还要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当然也有一些人会对此质疑,没错,西方的教育缺失会导致一部分不太自觉的人被淘汰。

韩日的教育能创新吗?

但是这种宽松的教育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我记得BBC曾经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纪录片,他们从中国的一所很不错的高中,找来了一些很优秀的老师,去英国一间公立学校,上课过程很曲折,最后孩子们的考试成绩确实提高了,但是结论非常有意思,虽然BBC没有直接道出他们的看法,但是他们很巧妙的引用了一些不知道哪里来的中文评论,放在了文章的最后:应试教育等于无法创新。

那么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瞩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的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的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再看看韩国的考试院,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么他们的应试教育就没有妨碍创新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严格的基础教育不是阻碍创新的原因,扎实的基础教育和创新没有冲突。如果说在中国上了学,就变成了个死板的缺乏创新能力的人,那么理论上来说,中国人应该守规矩的很,不会有什么坑蒙拐骗的情况发生,也不会有那么多商人每天仔细研读法律就看看哪有漏洞能赚钱了。

最好的阶级划分途径:教育

许多人对西方教育的理解来自于别人的口述,或者一些欧美的电视剧电影,就误以为西方的孩子都活得非常的幸福。其实只要是为了升学都需要考试,只要是有选拔,意味着考试就不存在快乐的考试。只是在西方,如果你的智商一百五啊,你可以很轻松的考上一所好大学,如果智商只有九十,但是父母很有钱,很有地位,也可以通过学习外来一些特殊技能进好学校。而作为一个普通家庭,普通智商上着普通高中的普通人,也许就要一辈子普通了。与东方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是通过一个看似宽松的过程偷偷的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底层的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被淘汰了。为什么亚裔经常会受到打压呢?有时候就是因为其他族群的不服气,大家都是普通人,凭什么你的孩子就能这么优秀啊?

说到底,这就是东西方普通人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东方的普通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也许和西方的上流阶层差不多。当然这也是东西方政府对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数百年前的西方还会因为几百平方公里的领地过于庞大,无法精确管理而使用贵族分封制,为了维持稳定,又提出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一直到近代。而在中国,贵族分封制在唐朝之后用的就不太多了,最多一些王族被分封,为什么不需要像西方一样分封呢?那就是因为科举制度的存在,科举给了底层人一个改变自己阶级的机会,与其冒着生命风险造反,还不如好好上学混个官。科举制度又从中国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这些国家可以被统称为现在的儒家文化圈,但凡是这个圈子的应试能力都不弱。

东方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这么简单,它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是社会资源再分配的工具,也许不完全公平,但起码提供给普通人一个机会。平民子弟想要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学校既是压榨你潜力的地方,也是给你提供这个机会的场所。东方的教育将刻苦也视为一种天赋。许多时候东方人被嘲讽缺乏创造力,其实这说的没有一点问题,因为这个东方人可能本来就没有什么创造力而是他花了十倍于一个西方人的时间达到了同样的高度啊,如果他在西方也许只能靠送外卖为生。

总结

西方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但藏在这后面的精英教育与平民却有着一道极难跨越的鸿沟。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也恰恰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一旦东方开始彻底的贯彻西方的宽松教育文化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我作为一个非特权非精英阶层,认为东方的严格教育更适合平民的孩子,当然如果有一天我的视频开始鼓吹西方的基础教育了,那请对我说一声恭喜,因为那说明我已经成为了一个富人。

如果你觉得此文对你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