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中国汽车需要“亚”健康


中国市场汽车销量暴跌、经销商库存居高不下、产业链环节中断、全球原材料暴涨、芯片组件供应受阻……似乎对于中国汽车行业而言,连月来没有一个好消息。


曾经经济学家用“口红经济”来映射社会经济的低迷,其实还有一个“汽车经济”能够透析社会信心的不足。因为汽车几乎是除房产外每个家庭的最大的一次性支出,且汽车的平均使用年限主要集中在十年上下,当人们对汽车消费变得紧缩,也意味着对未来十年经济及个人收入的保守。


但汽车工业于一个国家而言又十分特殊,所具备的经济拉动力仅次于房产和政府基建,被誉为拉动市场经济的第三引擎。


同时,事实上,在过去一百年里,世界范围内凡是成功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都无一例外的依靠的是汽车工业。如二战后的日本、德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韩国……就算是彼时美国汽车之城底特律宣布破产,随后几年渐渐将美国拖出阴霾的仍是汽车——那抹作为新兴力量的特斯拉。


只不过,它们靠的是“汽车出口”


一 中国车企的欧洲幻觉


在抗疫失利中招致满屏骂声的上海,曾因打算为特斯拉兴建第二工厂而被一些人嘲讽为“舔狗”。


虽然特斯拉近两年在国内备受争议,也因“外资身份”常常被某些爱国情绪所不忍。


但不可否认的是,特斯拉全年近百万的全球销量,超过一半都来自中国出口,且主要涵盖欧洲、日本等对汽车进口严防死守的核心经济体。


血统纯粹的国产品牌当然也连年远销欧洲,但从体量上,除了比亚迪在内的个别车企外,其他的基本是营销价值远远大于实际价值。我们经常听到某车企或某新势力登陆挪威,但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营销返销”,把在海外的装腔作势,放大成国内的营销声势


其实包括造车新势力在内的绝大多数车企都心知肚明,要在二三十年内彻底攻陷美、日、欧等主要汽车市场的可能性肯定为零,但从营销故事上这都是国内消费者最喜闻乐见的策源地,因此很多车企所谓的重金登陆海外,实际上是重金在海外玩了一场给国内消费者表演的营销策划。


而这种营销角逐所带来的用户买单,也让很多车企陷入一种“欧洲陷阱”,即将幻觉当真相,说谎说到把自己都骗相信了,真将欧洲市场当成自己呼风唤雨的主场。


且不知,2008年金融危机呼啸而来,拯救韩国车企的并不是欧美那些遥远的救世主,而是近在咫尺的中国市场。


是的,中国车企的出海之路乃至存亡之路在亚洲,而非莱茵河与东海岸。


二 中国车企的“亚”当


2021年中国汽车的海外出口中,占比最高的是客车,其次是电动车,再而才是仍是市场主流的燃油车。


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突飞猛进,也在另一方面体现了车企出口能力的格局演化。


在全年201.5万的整车出口中,上汽+特斯拉则将近占据半壁江山,而考虑到上汽的产品线的多元化,若以单一的“纯电”和车型为维度,那么特斯拉则是为主要拉动中国电动车海外出口的核心动力。剔除这部分,这也表明了看似逆势暴涨的中国车企出口量,仍处于一种虚胖状态。


而我们又知道,特斯拉在上海建厂的承诺,是实现百分百的国产化,同时,多云君曾经说过,电动车与燃油车最大的不同是在于,电动车是集互联网工业、制造工业与半导体工业于一身,而传统燃油车只主要聚集在制造工业。这也就意味着,在海外的出口格局中,特斯拉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对中国产业的以一拉三,从这份投资回报比来看,无论是当年的特斯拉落户上海,还是如今的扩建工厂,都是一项明智的正确决定。


多云君曾在其他文章里也提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大与否屈居于供应链产业的强大与否,而新势力叠加在一起的几十万销量,根本无法养活数以万计的供应链企业,因此,就算特斯拉如很多人抨击的那般未必给中国带来鲶鱼效应,但一定带来了奶牛效应。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让奶牛来为我们产更多的奶,而不是杀了奶牛。


特斯拉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其在电动车领域,尽管是从美国起步,但早已成为了日、欧等市场的“硬通货”。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我们相信我们的电动产品力不逊于日、欧,但在品牌、文化及贸易等相关因素上,我们尚不能做到一蹴而成。


反观被众多车企奉为楷模的丰田,其实在欧洲市场一直比较边缘化,左右手真正握住的市场其实就是北美与亚洲。


无论是考虑中国的地缘政治还是全亚洲的经济体系,抑或文化连接,乃至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亚洲,才应该是中国车企要首要攻克的市场腹地。当然,这其中也存在诸多的复杂性与博弈点,但可以仿照日韩车企,一切先从东南亚市场做起。


这不单单是说把市场聚焦点放在亚洲,更要把营销的策源地放在亚洲。一个在亚洲都踢不好球的国足,就算硬推上世界杯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在传统上似乎过于迷恋中国的亚洲中心论,总是不屑于向邻居学习,总相信在大洋彼岸的欧美才有真正的成功密码,所以我们的很多品牌从一诞生就壮怀激烈的要赶欧超美。


但能够助力中国车企的亚当,并不在基督教世界的欧美,反而在亚洲。


从这一点上,相比较消费者,那些口口声声国货之光的中国车企反倒更加崇洋媚外。


反观,日韩从汽车到手机、再从游戏到美妆,以及电影到综艺、乃至从娱乐到明星,都把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研究的透透的。而我们却丝毫不想关心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在想什么、在需要什么,而是费尽心思的想去欧美市场上,捞一点能回国讲故事的资本。


我们要厘清两项事实:第一,汽车是中国居民非食品类商品消费占比最高的支出项;第二,从投入产出关系来看,汽车整车制造拉动产值超过180亿元的行业有72个,仅次于房地产投资(房屋建筑)和基建投资(土木工程建筑),是总量经济拉动能力最强的第三支柱


而如今,房产行业是什么情况我们心知肚明,基建动态我们也略有所闻。因此,汽车产业已经从事实上已然“补位”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位。


因此,社会经济想要破解世界困局,可能也得如历史经验那般,同德、日、美一样靠汽车出口来转危为机。同时也要如它们一般,与其多点开花,不如先重点攻克,大众就算失去世界仍有欧洲,福特已然失去世界但仍有北美,而中国车企远比想象中的更需要亚洲。


我们要聚焦邻乡,而非执迷下乡。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