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补习班课间,校校趴在沙发上休息。
Tim、校校、朗朗和Lucas是四位北京中产家庭的孩子,年龄在8-11岁,分别就读于优质的公立学校和国际学校的三到五年级。
他们每个人去过三到五个国家。足球、游泳、棒球、骑马……是他们的基本运动方式。他们的父母是高知人群,供其读公立学校的教育投入每年8万-12万,读私立学校的每年要25万-30万。
有人认为,高昂的教育支出会给这些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而孩子一定会觉得累、不情愿,产生逆反心理。
一天24小时,从早到晚,我们用镜头记录下这四个孩子的假期安排,发现事实却是另一种答案。
在闹铃和妈妈的呼唤中,Tim使劲揉开惺忪的睡眼。
8月17日,距离开学还有一天,对Tim来说,这是整个暑假里最特别的日子。
头天晚上,他忙活到12点才睡,今天一早6:40就起床,匆忙洗漱。7点钟,司机已在小区门口等待,妈妈要带他到四十五公里外的怀柔参加一场围棋考级。
一上车,Tim就倒在了妈妈的腿上,接着睡。
前往考场的路上,妈妈抱着妹妹睡,Tim枕在妈妈腿上睡觉,夏日早起的一家三口睡在一起。
前一天上午,妈妈带Tim去了石景山的一家知名书院,打卡十家知名书院是Tim的暑假作业之一。下午的围棋课四点半结束,到晚上吃饭前,有一段难得的休闲时光:妈妈在给他煮拉面,妹妹自己看书,阿姨在打扫卫生,他抱着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窝在沙发上看皮卡丘。
前一天去上围棋课前,Tim闹起了情绪:“给我累瘫了,明天还要考试!”。
一旁的Tim妈妈一边故意用着孩子的口吻说着“我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么苦啊?”一边上前把Tim搂在自己怀里:“我就知道你可以完成考验,肯定可以的啦……”
为了第二天的考试,Tim还是乖乖地去上课了。
2019年8月17日,Tim和妈妈在围棋级位赛现场。
8:30开考,Tim一家8:11抵达考场。
因北京市内名额有限,三百多名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和家长从四面八方赶来六环外的怀柔考区,考场外已汇集成一团不大不小的漩涡,Tim和妈妈一下车就被卷入其中,排队、填表、领证……
Tim没来得及吃早餐,直接进场。一边走,妈妈一边安抚着Tim:“你肯定可以考好的,知道吗?没关系的,因为你这几天都很努力”。
校校换好鞋子,等妈妈一起出发。
11岁的校校在海淀区一所公立学校念五年级,对他来说,暑假期间每天7点起床,能比平日上学的时候多睡上半个小时,就是一件幸福的事了。
■ 2019年7月22日,校校在补习班上书法和数学课。
<<滑动翻看图片>>
补习班离家四公里,一般是爸爸开车或妈妈打车送他去上课,早饭就在补习班楼下的便利店解决,寿司饭团、炸鸡腿和一瓶牛奶,配上闷热的天气,满满当当的一天又开始了。
校校上午有数学、英语、书法课,傍晚有足球课。而这些课程并不是他全部任务,学校的暑假作业也不少。
古诗打卡24首,英文游记,还要读书写读书笔记等等。校校读的是《林肯传》。假期作文写了《我的外公》,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调查笔记、列采访提纲,再去找外公访谈、听录音,再在电脑上修改,像个专业的小记者。
2019年8月20日,校校正在采访姥爷(受访者供图)。
校校最喜欢编程,他从四岁开始学乐高拼插,十岁接触python语言编程,三年级暑假参加了三四个比赛,在WER2016世界锦标赛的积木机器人赛获得小学级一等奖。那个假期爸爸带着校校全国跑着打比赛,“两个人都累得爬不起来了!”
今年暑假,校校和妈妈协商,7月抓紧学习,各种课程集中排在7月,8月真正放假、旅游,自己安排时间。
朗朗的一对一编程网课开始,持续两个小时。
2019年7月27日,朗朗在卧室内玩自己编程的小游戏。
八岁的朗朗在一所公立小学,开学念三年级,他刚刚结束从长春到俄罗斯的短期旅行,妈妈留在了长春,朗朗通过“无成人陪伴”航空托运,独自回到北京。
面对陌生人,朗朗并没有表现出不安和怯懦,而是像小主人一样,带我们到开着空调的房间,笑眯眯地坐定,“这里凉快,我们坐这里吧!”
因为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理科硕士,家人比较重视,朗朗从四五岁就开始接触编程。“这些课程早晚都要学的,如果现在不学的话,将来要花更多时间,不如现在学呢。”
九岁的软萌男孩说出这样的话,着实让人吃了一惊。
2019年7月27日,朗朗展示他在科学课上做的“光隧道”。
朗朗家的客厅有一列橱柜,上面全是朗朗自己拼的模型,还有编程课做的小玩具。
其中用光学原理做的“光隧道”是他的得意之作,“这个是个透明的镜子,然后一直反射反射……就变成了这样子”。打开电源,灯珠变亮,经过镜子的多重反射后,贴在眼睛上看像是进入了隧道。
这是他寒假时在科学教室的一个小作业,虽然最终作品比较简陋,整个过程却让他体验到了科学的严谨和魅力。
朗朗家客厅的沙发上靠着一幅油画,是他在美术课上的作品。“审美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
这个暑假,朗朗又报了个故宫摄影课。钢琴也曾是朗朗的必修课。朗朗4岁学琴,但是在7岁左右彻底放弃,如今被打入冷宫的钢琴还在妈妈的书房。
回忆起当初买琴的情景,妈妈自嘲:“站在钢琴店里哭,仿佛看到了一颗音乐之星的陨落,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我儿子!”
Lucas来到朝阳公园。
七月的白天室外温度基本保持在36-40度,朝阳公园足球场上的塑料草坪从早上八点就开始烫屁股。但每周日上午的足球训练依然是Lucas这个暑假最期待的课程。
2019年7月29日,Lucas上场前妈妈又给他图了一层防晒。
Lucas家距离训练场4.5公里,每周日上午九点父母开车把他送到球场后离开,训练结束时再接他回家。上场前妈妈又在他脸上涂了厚厚的一层防晒霜。
Lucas今年九岁,在一所国际学校读三年级,足球是他最热爱的运动。这个假期每周两节,他没缺过一次,总是准时到场。足球教练是外教,要求严格,训练以比赛的形式进行,Lucas踢后卫,在场上毫不含糊。
2019年7月29日,Lucas的足球外教正在纯英语授课。
因报名失误,Lucas进入了高年级的训练团队。虽然在队员中年龄和个头都最小,但他看起来像个老球员一样,眼神锁定在足球上,全神贯注寻找对手的每一个破绽,逮到机会就左冲右突。
去年Lucas所在的球队参加其他足球俱乐部的比赛,踢了第三名。
2018年10月2日,Lucas在棒球赛上获得冠军戒指(受访者供图)。
棒球也是他的长项,Lucas从六岁就开始练棒球。2018年10月份,在由棒童俱乐部举办的传统赛中,Lucas所在团队赢得了冠军戒指。这个暑假Lucas训练过一周棒球,后来因为父母太忙就停掉了,为此Lucas还有些小意见。
2019年6月25日,Lucas在丽都夏令营参加卡丁车赛(受访者供图)。
夏天伊始,Lucas曾上过两周卡丁车夏令营,家里担心给Lucas的压力太大,想要取消课程,Lucas知道后很紧张,跟妈妈力争,说这些课都是他喜欢的,要继续上。
Lucas的妈妈也表示无奈,“我们去院子里玩儿,很难找到不报课的小朋友,只有去课上,才有小伙伴一起玩儿”。
朗朗在练习德语发音。
2019年寒假,朗朗被报了十个兴趣班,并且全部完成。由于课程密度太大,最后让全家都有点吃不消。到了暑假,朗朗只报了三个兴趣班,还有一个为期三周的英国夏令营。
2019年7月27日,朗朗正熟练地使用电脑上网课。
每天上午十点半到十一点半,朗朗开始一对一的德语网课。
因为工作原因,家人计划把朗朗送到德国学习。德语老师不好找,课时费也更贵,但朗朗还是从这个暑假起开始学习德语。妈妈也在自学德语,希望对孩子是一个鼓励。
整个暑期,朗朗几乎每天都有网课,上课期间几个邻居家的小朋友在旁边玩耍、打闹嬉笑,但他仍端坐书桌,沉浸在自己的学习当中。
2018年7月10日,妈妈陪着朗朗上编程课。
这个家庭里,妈妈无疑占据孩子生活和教育的主导地位。因为在某大使馆做商务工作,妈妈受犹太人的教育理念影响很大,对“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培养人格的完善”很在意。
从长春回京第二天,朗朗将独自跟着游学团队,飞行13个小时,参加英国的夏令营。
Tim的围棋晋级赛上午场结束。
这次围棋考级要赛7轮,胜4次就可以晋级,上午5局,Tim三胜两负。
饥饿、困乏和下午两场胜负未知的压力,让他在午饭的漫长等待中焦灼不安。
下午考试结束后,Tim走出考场,看到妈妈就开始哭,委屈和沮丧让旁人以为他未通过考级。“我是第六位,前五位会拿到金牌”,“我太想拿到金牌”,“没关系的,真没关系,哥哥。”妈妈安慰到。
Tim的爸爸是藤校海归,对成绩有要求。妈妈则认为兴趣更重要,她说就像学钢琴的不是为了考级,而是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小学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妈妈希望暑假是对他日常紧张上课的补偿,而不是弯道超车,所以这个暑假比较多的是兴趣班。“暑假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孩子跟家长亲情的连接特别重要,不是用分数来连接,是用爱来连接。”
2019年7月9日,Tim在足球课前热身。
对运动习惯的养成,Tim妈妈也非常重视,假期前两周每天都有一节足球课。Tim爸爸会陪着他一起跳绳,“这个假期从最初的一次跳五、六下,提高到了五、六十下。”
2019年7月22日,书法课休息期间,校校在玩儿老师的Ipad。
朗朗的数学,校校的书法,Lucas的足球都下课了,他们终于可以有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午休时间。打游戏、看视频是他们最热衷的消遣方式,除此之外一句话都不愿多说,好像所有的精气神儿都被吸进了面前的电子产品中。
Tim一边吃午餐,一面不时瞟两眼手中的一打A4纸。
Tim英文戏剧课的剧本。
Tim手中打印的是莎士比亚的作品《仲夏夜之梦》英文原文,老师说没有用简化版,所以里面的台词对他们来说有很大挑战。
英文戏剧班是在Tim的强烈要求之下报的,为期一周,这样他可以和小区内的两个伙伴一起玩耍。
2019年7月25日,戏剧课上Tim和同学练习表演。
夏日午后,蝉鸣四起,愈发让人感到燥热,小区一楼的上东书院掩映在葱茏的树木之中,室内温凉的空气让暑气尽散。教室传出流利的英文对话,Tim的英文戏剧表演课正在这里进行。
Tim的老师是美国新泽西大学教育学硕士,也是北京一所知名国际学校的老师,四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正在跟着她排练莎士比亚的原作。“Tim 记忆力好,让他扮演台词最多的Helena和King两个角色。”
2019年7月25日,戏剧课上Tim和老师对台词。
Tim和同学已经不舍昼夜地练习了三天,但是毕竟时间太短,还有一些段落背得不熟练。
Lucas换上了习武专用的黑色衣服。
2018年7月30日,Lucas在武术课上。
Lucas的武术课安排在足球课之后,精武会馆就在小区楼下的底商内,上课很方便,家里阿姨带着他就能来。
踢腿、翻滚,每个动作都有模有样。
今年暑假父母没时间带他旅行,又担心无事可干他会终日沉迷于电子产品,所以每天朝九晚六安排得井井有条。
五十天假期,课程表上排了110节课,分别是足球、游泳、精武、钢琴、艺术、数学……三分之二以上是运动类项目。武术课将陪伴Lucas的整个暑期。
因为Lucas上的是国际学校,暑假英文补习只安排了六节网课,反倒是汉语课上了两周的课程,对国际学校的孩子来说,汉语读写更让他们头疼。
Lucas的父母认为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钱,儿子从小身体比较弱,所以一直很注重培养他的运动习惯。每到暑假,除了带Lucas到国内外旅行之外,重头戏就是体育运动项目。
2018年12月28日,寒假期间Lucas在马来西亚乐高乐园(受访者供图)。
Lucas四岁开始学游泳,无论是蛙泳、蝶泳,还是自由泳,他都熟练掌握,在水里就像一条鱼。
这个假期他报了个一对一的私教,一节课两小时,对体式的要求更加严格。
“都快练残了!”Lucas说起游泳就直咧嘴,一副痛苦的表情,但他还是想继续游。
2019年6月27日,Lucas在丽都夏令营训练马术(受访者供图)。
2018年10月2日,Lucas在棒球赛上(受访者供图)。
■ 2019年6月17日,Lucas参加龙舟赛(受访者供图)。
<<滑动翻看图片>>
除了这些课程,Lucas的以往的假期里还会有赛车、划艇、骑马、剑术等活动。
父母也会带他去国外旅行,他到过五个国家,最喜欢的国家是新加坡,已经去了两次,因为那里有他最喜欢的动物园。新加坡动物园、河流生态园、夜行动物园……Lucas说起来如数家珍。
“那里有好多北京没有的动物,我最喜欢的科摩多巨蜥也在新加坡看到了!”
“不知道一个蜥蜴有什么好看的。”妈妈无奈地笑了,虽然不理解,但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儿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对Lucas的学习并没有特别要求,他们尊重Lucas的选择,力所能及提供各种可能,给与他自由思考的空间,看重他的心理感受和学习体验。
Lucas妈妈对孩子课程的学习不是特别在意,“因为不在体制内的学校上学,没有周围环境对我们的要求。我觉得男孩在小学阶段基本还没开窍,我们也不打算强行给他灌输什么,就让他自然而然,感兴趣了,想学了,自然会学”。
在墨尔本博物馆,校校正津津有味地观察着恐龙化石。
2019年8月12日,校校在墨尔本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校校到每个国家或城市都会去参观当地博物馆,墨尔本博物馆里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让校校大开眼界。
他还去了位于墨尔本市外的淘金小镇,当年有很多中国劳工在这里开采金矿,他们的故事也给校校留下深刻的记忆。
2019年8月6日,校校在快要消失的大堡礁畅游(受访者供图)。
除了博物馆,蓝绿相间的大海也给了他很多欢乐。
还有袋鼠。“袋鼠在澳大利亚已经泛滥成灾了,在房子旁边跳来跳去。”校校开心地比划着。
为了开阔孩子的视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带校校外出旅行。
这也是几乎所有北京中产家庭的必修课:他们根据时间制定行程,远到天边,近到郊野,用旅行填满长长短短的节假日。到目前为止,校校已经去过三个国家,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他已经数不过来了。
朗朗在米尔菲尔德夏校。
2019年7月31日,英国夏令营,每天上午英语课间,孩子们在操场上喝果汁休息(受访者供图)。
飞行十个小时后,朗朗期待已久的英国夏令营生活终于开始。
来自世界各地十几个国家的一百多个孩子聚集在伦敦,最小的孩子还在幼儿园大班,最大的十一二岁。这一百多位参与的孩子中,中国学生占比最高。
这个为期21天的夏营费用五万多人民币,去年朗朗已经跟着妈妈参加了一次,今年家里本来不打算再报,但朗朗强烈要求,父母还是同意了。
■ 2019年8月,朗朗在英国夏令营(受访者供图)。
<<滑动翻看图片>>
夏校每天的课程安排得紧凑又丰富。上午是通用英语、剑桥英语课程及全球青年领袖课,这些课程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提供。下午一节自选课,一节预选课,晚上是社团活动。
这期间每周还会安排两次出游。朗朗参观了牛津大学、卡迪夫城堡,有一次还徒步到格拉斯顿伯里岩。
在整个夏校总结颁奖会上,朗朗得到Mr.Happy的称号,他的宿舍还获得了本周最佳宿舍,收获当晚可吃冰淇淋的特殊待遇。
至此,三周夏营完美落幕,朗朗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伦敦。
离开学十天,朗朗还有些任务需要完成:十节网球课,四十篇被落下的日记和一些零碎小作业。但是没关系,网球课算是上体育,最难搞的日记也早早被妈妈计划好了,提前买了一台写字机器人,朗朗只要口述就可以把作文写在纸上,效率大大提高。
回家的第二天朗朗就写了四篇。其中有一篇写道:“在新闻上看到南极冰川的融化对地球的危害太大了,我要爱护环境,节约用水……”
说到玩儿,朗朗有些沮丧,“小区四个要好的伙伴,两个去了欧洲,一个去了日本,还有一个去了云南,其他人也都泡在各种学习活动课上,还没上学有意思。”
Lucas和妈妈离开了草场地一家文化创意园。
2019年8月16日,私立学校八月中旬开学,假期倒数第二天,Lucas在创意园VR体验馆体验了很多好玩儿的项目。
在这个夏天,关于暑期孩子开销的文章不断见诸媒体:“中产到破产之间只有一个暑假”、“我养的不是娃,是碎钞机”。
随着教育消费在中国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显示,中国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20%以上。其中高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收入较低比例,而年收入3.6万到7.2万的家庭,其平均教育支出占比最高,为37%。30%的家长愿意支付超出消费能力的学费。
“这些都是爸爸的钱,妈妈的爱。”说起孩子们精彩丰富的暑假生活,一位爸爸如此自嘲。
这个假期,四个家庭给孩子的教育投资最低4万,最高8万。
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子女教育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无论是财力还是学养素质,中产家庭也不例外。
妈妈们对自己承担这一天职的自我要求很高,育儿书是一定要读的,培训课、讲座只要有空也是要听的。各种各样传授育儿知识,分享经验的妈妈群必须要加入几个。有的妈妈甚至会预先一到两年做相应阶段的知识储备,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做个合格的妈妈。
2019年7月11日,妈妈带朗朗去看电影的路上。
不同阶层的家庭,能够提供的资源不同。
高知中产家庭不仅为孩子在财力上有着大量的投入,更在知识面、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言传身教。这些孩子虽然在具体兴趣选择上是自由的,但是大方向已经定下,四个孩子三个必然要早早出国念书。
这是他们每个人切切实实的人生。
图文:焦冬子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
投稿/合作邮箱:istory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