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高大上的一个名字,不知道的还以为它是古代名人的名字!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是“清洁工”。
它原产于南美洲,被一些好事者带入国内。
并被一些的爱心人士放生后,或者养殖场逃出后,从而在泛滥。
作为外来物种,为了净化水族箱内的水质而引进,但是在国内它没有天敌,成为成功的生物入侵者。
它们通常喜欢在水底层活动,或者依靠自己的吸盘吸附在岩石或者其他坚硬的物体上。
然而清道夫浑身全是骨头,没有多少肉,也没有那么美味,被人们所嫌弃。
那么清道夫有没有价值?它的价值与它的危害相比哪个更高?
最后那么多入侵物种,清道夫为什么那么成功?
以上几个问题,了解后,相信对于清道夫会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咱们详细分析分析:
巴西亚马逊河流航拍
清道夫的原产地在哪里?
南美洲是“清道夫”的老家,清道夫的名字在1855年才被正式命名。
随后清道夫被带往世界各地,有些个体逃出养殖环境,或者被一些人放生,进入野生水域。
在野外环境适宜的情况下逐渐扩大种群,目前主要入侵国家有墨西哥、危地马拉、美国、波多黎各、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孟加拉、印尼、印度、日本和中国等地。
上世纪80-90年代进入我国,短短几十年,已经南方大部分地区泛滥。
另外,清道夫在国内的境遇也不一样,在南方泛滥,北方却要花钱买,并且还不便宜。
喜欢养殖金鱼或者热带鱼的朋友,会购买清道夫清理鱼缸内的咋子或者藻类,这这里也劝各位养金鱼的朋友,入侵物种不要放生,因为它们的危害太大了,具体往下看。
清道夫鱼外观
为什么叫清道夫?
那么清道夫为什么叫做清道夫呢?主要和它的食性有关系,这是根据它的食性取的名字。
清道夫因喜食水底残羹剩饭、水底垃圾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故而得名,又名吸盘鱼、吸口鲶,学名叫甲鲶
清道夫是甲鲶科,下口鲶亚科的多辐翼甲鲶、下口鲶的通俗名,在部分地区俗称壮腰龙、壮腰鱼、腰宝鱼等。
清道夫体型呈半圆筒形,尾鳍呈浅叉形,喜欢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2 0℃以上,为热带鱼,在寒冷的冬季不能自然越冬,成鱼体长20-30厘米左右。
清道夫原来是指:城市的清洁工,现在是指南美洲一种鱼类,由于它以垃圾、水藻等为主食。能够达到清洁、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它被称为是水族箱中的“清洁工”,因此也有了清道夫这个名字。
清道夫,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体表粗糙有盾鳞,头部扁平,背鳍高耸,尾部侧扁,吻圆钝,口下位,有吸盘,胸腹棘刺能在陆地上支撑身体和爬行。鱼体呈暗褐色,体上布满黑色斑点。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会有所惊讶,原来它是“清洁工”啊,怪不得叫它清道夫,原来可以清理垃圾,那么为什么它会泛滥呢?
鱼缸里的清道夫
清道夫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清道夫在水域内泛滥的原因有主要和他是食性,以及它的体型,它的天敌有关。
①、什么都吃
清道夫的食谱很广泛,水底的垃圾、青苔、藻类、残羹剩饭、各种鱼类的排泄物等。
由于清道夫一般和其他鱼类混养,成年清道夫食量巨大,但是不要以为它只是吃垃圾。
清道夫可以说什么都吃,有美味食物的时候一样也会挑食。
试想一下假如有美味的食物,谁还会去吃残羹剩饭?
它们白天休息晚上活动,晚上觅食,另外,如果鱼类生病,它们在夜晚的时候吸附在鱼类身体的伤口上撕咬鱼类。
清道夫鱼趴在石头上
②、没有天敌
清道夫在它的原产地是有天敌的,鳄鱼、短吻鳄、大嘴鲈鱼等都是它们的天敌,(在亚马逊河流内它的天敌更多)但是它们在国内是没有天敌。
有拍摄爱好者拍摄到水獭捕捉清道夫,并且津津有味的啃食它,但是在国内它们的天敌很少,甚至没有天敌。
由于清道夫全身布满铠甲,就像一个坚硬的外壳和鱼鳍保护自己,不被被其它动物捕食,像鸬鹚、鹈鹕,白鹭等,吞食大个体清道夫的时候很容易被卡住,从而无法进食被饿死。
说到这里,你还会觉得它是软弱的鱼类吗?正因为清道夫无所顾忌,它们才会泛滥,更可气的还在后面。
水獭在啃食清道夫
影响清道夫的温度以及环境
不管什么鱼类,在温度合适、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能生存,清道夫也不例外。
①、影响清道夫生长的温度
鱼类都是变温动物,也就是冷血动物,清道夫也不例外,它身体的温度也是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上面提到,清道夫为热带鱼,不太适合低温,在水温低于10℃以下就有可能死亡。
所以说在南方水域内清道夫比较多,但是在北方清道夫就比较稀少,需要花钱购买。
养热带鱼的水族箱需要加温,加温后适合清道夫的生长,要不然它们根本承受不了低温。
南方冬季水温低的情况下,清道夫会成群游到深水区,聚在一起取暖,本土鲫鱼、鲤鱼也有这个习惯,都是很聪明的鱼类。
清道夫鱼对于温度要求比较高
②、适合清道夫生长的环境
适合清道夫生长的环境不关键,关键的是水温,只要水温合适它就能生存。
如果弱酸性软水它们生长更好,其他水域内也能生长,非常容易存活。
这时候清道夫能够适应环境的本领发挥的“淋漓尽致”,为什么?
在水温合适的情况下,主要它的食物,它什么都吃怎么会不适应环境?
不管是藻类,还是水底垃圾都是它的食物,碰到什么吃什么。
碰到不好吃的食物少吃点,碰到美食就多吃点,没有天敌、温度合适的情况下,它怎么不会泛滥?
清道夫鱼在南方的野外已经非常多
讨厌清道夫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讨厌清道夫的原因是什么?它会食用其他鱼类的鱼卵,它会撕咬受伤的鱼类,它的味道太差,它太难看。
①、食用其他鱼类的鱼卵
虽然清道夫能够净化水质,食用水底的垃圾,水藻等食物。
但是有美味食物的时候,它哪里还会吃这些东西,美食才是它的最爱。
它除了吃这些垃圾外,它还会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
根据统计,清道夫根据个体的大小,每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
这可是鱼卵啊,等于说每天吃掉几千只鱼苗,在加上自身没有天敌,大量繁殖,有多少鱼卵够它吃的?它的种群扩大造成本土鱼类越来越少。
清道夫鱼嘴的形态
②、撕咬受伤的鱼类
撕咬受伤的鱼类是指,水域内也不是风平浪静,有些鱼类在自然情况下受伤很正常。
鱼类都有自己的免疫系统,通过自己免疫系统的抵抗力自然修复。
鱼类受伤后会分泌一种物质修复伤口,从而慢慢恢复伤口。
但是清道夫对于鱼类伤口的味道很敏感,它会追逐受伤的鱼类,并且用嘴上的吸盘吸附鱼类的伤口,撕咬鱼类。
鱼类的伤口不能愈合,造成受伤后成活率大大降低。
清道夫一般昼伏夜出,白天的时候趴在岩石上,或者鱼缸的缸壁上、或者水底,我们很少发现它的活动,也就不知道它造成的危害。
清道夫吸食受伤的鱼类
③、它的味道太差
清道夫虽说它的食谱比较杂,但它是没有毒性的,所以理论上来说它们是可以使用。
清道夫种外骨骼鱼类,它们的身体凹陷并覆盖在骨板中,因而骨头远远比肉要多,摘鱼的时候很麻烦。
它的肉质比较柴,没有其他鱼类的肉质鲜美味道,食性杂,它的肉质腥味很重。
清道夫如果比较美味的话也不会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了。
中国这么多吃货,为什么很少有人吃它,就是因为太难吃。
如果肉质美味的话,也就和其他入侵物种一样成为了餐桌的美食。
清道夫味道太差,难掩腥味
④、它太难看
太难看,也限制了清道夫的发展,在这个看脸的年代,一副好的皮囊不管做什么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光头大概在2006年左右第一次见清道夫,灰白色相间的外壳,扁平的头部,但是就在想,怎么会有这么难看的鱼类?
后来钓鱼的时候才发现,它不仅仅是难看,还贪吃,关键把它钓上来后还不能食用,每次都可以钓甚
多!
这就尴尬了,要他有什么用?放生是不可能的,入侵物种不要放生,只能丢弃。
它不是本土鱼类的鱼苗;吞食鱼卵;撕咬受伤的鱼类;味道比较差食用价值低;十分丑陋,这几种原因造成人们对它越来越讨厌。
你觉得清道夫鱼好看吗?
清道夫的好处和坏处哪个更大?
不管什么物种能够生存都有它的理由,清道夫也不例外,那么清道夫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呢?
①、清道夫好处
清道夫的好处是净化水质,为清理鱼缸省去了很多麻烦,节约了人们清理鱼缸的时间,主要可以买卖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另外一个好处是当做鱼饲料,有些养殖场用清道夫养殖鳄鱼等水产品,但是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②、清道夫的坏处
清道夫的坏处是吞食大量鱼卵,造成本土鱼类越来越少,在南方一些地方水域内本土鱼类大量减少。
它也没有天敌,可以无限制的发展,种群无限制扩大,长久下去造成一些鱼类越来越少。食用价值太低,也不能作为经济鱼类,养殖的意义不大。
光头觉得清道夫的好处远远小于它的坏处,生态链是稳定的,任何一种生物的加入或者退出,对于生态都有破坏,这种破坏是致命的。
水鸟根本吃不下清道夫
综合:清道夫相对于其他入侵物种为什么它那么成功?
物种入侵能够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对环境的适应程度,能够适应环境才能成功,清道夫就是对于环境很适应
- ①、不挑食、食物多的时候吃好的,食物少的时候就啃青苔、吃垃圾,它不挑食什么都吃,这是它入侵成功的一个条件。
- ②、没有天敌、它的原产地都有天敌存在,天敌抑制了它的群落壮大,但是入侵以后没有天敌,在加上它有厚厚的外骨骼保护,天敌更少,这是它入侵成功的一个条件。
- ③、有人喜欢、在一些养鱼爱好者眼里,清道夫可以清理鱼缸垃圾,清理鱼缸青苔,但是远远忽视了它带来的危害,只能说请不要随意放生。
- ③、味道很差、清道夫腥味很重,肉很柴,很少有人使用,假如味道稍微好一点,也达不到泛滥的地步,自有我们天朝吃货收拾它。
光头呼吁,不管是清道夫还是其他外来物种,还是本地没有的物种,都不要放生。放生的话可能你只是一时心软,但是杜宇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是光头对于为什么清道夫入侵这么成功,而中国吃货们无动于衷的理解。不对之处各位兄弟多多指出,光头一一改正,希望对钓友有所启发,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可以收藏,点赞,转发了解更多关注头条号《光头鱼司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