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米娜 摄影 王函
“我回乡创业,开办公司,就是想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西街村的任强看来,不仅是让村民更富裕,让家乡的生活环境大大改善,还能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工作,让一家人在一起。
15到500,年产值一亿元
任强是一名“85后”,土生土长的西街村人。西街村,位于枣庄市市中区西王庄镇,是个人多地少的村落,村里400多户,有2000多人,人均只有2分地。如果只靠种地,根本“吃不饱”,西街村本土没有什么企业,许多村民外出打工。然而一户四五口人家只靠一个壮年外出打工,家庭收入依旧很少。
长大后的任强在外打拼一段时日,决定回乡创业。2006年,任强看好服装制造,决定开个服装厂。从无到有,何其困难,那时的任强不过20岁出头,用他的话说,没有设备,没有资金,没有客户。然而抵不过任强的决心,为筹到创业的启动资金,家境普通的任强在父母和亲戚们的帮助下,从银行贷款筹集了40万。
“那时候真的多亏了亲戚们帮忙,每个人从当时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帮我,所以那时全村人都知道我要创业,开厂子了。”任强回想,在开业的头一天,他还在琢磨人员的问题,会做这方面的熟练工人肯定都有固定的工作了,在其他工厂里干着,“我还在想明天能来几个人,我们当时只有15台缝纫机,加上其他,需要20来个人,我没想到,那一天来了60多个人,大部分都是我们村和附近村镇的人,我很感谢当时过来跟我干的父老乡亲们,当时我刚起步,他们却毅然选择了来我这儿。”
就这样,任强创办的超越制衣一步步发展壮大,在西街村扎下根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山东超越制衣股份有限公司已拥有设备500余台,年产值一亿元,产品远销日本、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不仅如此,超越制衣带动本村及周边500余人就业,村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
0到12万,一个企业带动一方经济
500多人,背后是500多个家庭。
西街村第一书记孟现成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超越制衣的员工平均工资在四五千左右,多的能拿到六七千,这在之前是不能想象的。
在很多乡村,有的夫妻二人双双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就算男人外出务工,女人留在家中照顾老小,一家人也是聚少离多,收入还不多。
任强说,这也是他想回乡创业的原因之一,让更多村里的年轻人留下来,在家门口就能工作。
孟现成书记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原来西街村村集体收入为零,自从超越制衣在西街村建厂以来,村容、村貌、村集体收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村集体收入达到12万,绝大部分都是超越制衣作出的贡献。”孟现成说,“还有村子修路、美化亮化,‘超越’都投入很多。”
连续十年,每逢过年过节,任强都去走访村里的老党员和低保户。说起任强,父老乡亲都竖起大拇指,“小伙子真是太好了,现在是市中区人大代表,我们都很骄傲。”
自办“四点半学堂”和小饭桌,免费供员工使用
超越制衣绝大部分员工是女工。“自从超越制衣在西街村建厂,村里很多家庭妇女来这里上班,单这一项就给家庭带来四五千的收入。”孟现成说,“超越制衣不光给员工提供免费的员工餐,连员工子女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原来,考虑到家长上班,不一定有时间接送孩子,从2013年开始,任强就在工厂旁边开办了“四点半学堂”,解决家长们的后顾之忧。“我们考虑一些比较小的孩子,下午会饿得比较早,还会加牛奶、饼干之类的。”任强说,还有孩子们中午的小餐桌,也不需要员工掏钱,都是公司来出,“我们每年投入20万,就是希望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这一点,在超越制衣工作11年的龙子莹深有感触。“孩子中午可以去吃小餐桌,不花钱,下午放学去‘四点半学堂’,做做功课,还有老师进行辅导,真是太好了。”龙子莹说,她家老大就是这么过来的,目前已在读初二,老二现在也要开始上学了。“我们特别感激,这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了,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
龙子莹
龙子莹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厂子里以女工为主,年龄多在30-45岁之间,“我们很多原来是家庭妇女,现在能在家门口工作,太好了!”龙子莹笑道。
无论是为村修路、改善居住环境,还是办“四点半学堂”,任强认为这都是他为家乡应该做的,“作为这里土生土长的年轻人,我很荣幸能为村民们、员工们作出一些贡献,我想让我们村的人在福利上、待遇上,每年都能有提升,让大家获得更强的幸福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