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史策牛仔衬衫、红色皮质短裤 DONDUP
银色短靴 Salvatore Ferragamo
右 王皓
牛仔套装 華人青年
幽默是一种俏皮的人生智慧,它让生命“叮”地一声点亮。然而任何的幽默都需要铺垫,需要背景知识,需要共鸣点。《时尚先生 Esquire》邀您一起解读喜剧领域的年轻血液是如何理解“幽默”、表达“幽默”的。
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王皓与史策。他们二人组成了“皓史成双”组合。王皓和史策不光在舞台上走完关于剧中人的爱情,现实中也形成了一对好搭档的默契,皓史再成双,实属众望所归。
中间值
史策
28岁,黑龙江人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年度喜剧搭档
在舞台上,最难得的是全情投入
作为拍摄当天唯一的女演员,史策走进来 的时候感觉全场都“亮堂”了,这当然不全是源 于天生皮肤白,她身上有股子能迅速和人拉近 距离的气质。因为瘦,170厘米的她夹在现场工作人员里还是显得娇弱了些,和伙伴们打了招呼, 她乖巧落座,摘掉眼镜,投入拍摄准备。
采访过程和搭档王皓你来我往的言语争锋里,能感受到两人之间某种有把握不崩盘的熟络,王皓开玩笑用“这个伟大的女人”来形容她, 这当然是褒奖,褒奖她的聪明和清醒,褒奖她能 让人平稳下来的魔力。
史策是喜剧大赛上当之无愧的爱情女主角,但她没想过自己能靠谈恋爱在喜剧舞台上出圈。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在摸索属于自己的演员定位,在所有面对困境找出路的女演员里,她突围了吗?
做梦和造梦者
史策说,其实到半决赛,她与王皓的组合皓史成双就封箱了。
这个封箱对喜欢他们的人来说无异于拆出了盲盒隐藏款,你不是猜不到,但是你没办法控 制内心的欢喜。皓史成双把此前舞台上的恋情故事做了终极盘点,至此,爱情六部曲终结,这段横跨秋冬的爱情故事画上了句号,圆满的,不舍的。
#皓史成双爱情六部曲#即冲上热搜,粉丝们流着泪说“我的 CP 圆满地完结了”。
和张弛一样,史策也收到了节目组的邀约私信。不同的是,她主观上抗拒比赛这个形式,当时她参与录制的另一档综艺里的其他演员也收到了一样的邀请,“不想和人竞争”,拥有创作自 由和被看见的诉求最终说服了她。
在旁人看来,史策和搭档王皓在喜剧大赛迅速找到了适合“皓史成双”的路线,爱情六部曲被粉丝们不断拿出来温习,社交网络站上有很多他们台前的“爱情”混剪,当有人听说两 个人私底下不是真情侣的时候又失望又震惊, “真的情侣也不会这么般配默契”。
故事里的史策无疑成为很多女孩子梦寐以 求的人,她是梦中人,也是造梦者。和所有参加喜剧大赛的人一样,她没料想过自己会拥有“出圈”的结局,惊喜当然有,随时做好被淘汰准备的 她也觉得确实超出预期了。
“我们本来是来找工作的。”她和王皓几乎异口同声地“坦白”了。
在史策眼里,演员是一个被动的职业,一直处于被选择的状态。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之后, 她没有按照预期去演音乐剧,而是选择了机会更多的话剧。“音乐剧”到现在都是表演里的小众门类,受众不多所以市场也不大,史策毕业的时候这个领域几乎被有经验的老演员们填满了,新人没什么机会。
“我其实不了解音乐剧,大学学音乐剧是因为没考上想考的专业。”原本被父母送到北京读书的史策,因为户口问题只能选择私立学校和艺校。随着父母搬家,上了新家附近的艺校后,又因为自身条件好去学跳舞,然后去考中国舞,没考上,考上了歌舞专业。现在的她再想起自己当初不喜欢的“音乐剧专业”反而心存感激。学音乐剧,专业表演之外,声台形表需要面面俱到,“唱”和“形体”这样的专业能力也要过硬,史策觉得自己综合素质比起单纯的演员应该会有一定优势。
这个综合素质在喜剧大赛的舞台上帮助她了吗?
她觉得没有,《浪漫泄漏》里一顿乱舞自然不算,王皓调侃她那段“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也被她视为是胡乱唱的。但多年的舞蹈学习和音乐剧、话剧底子确实让她身上具有某种脱俗的气质,即便在见组的时候会被直接告知她不是主角脸,但她在一档综艺里让喜剧和爱情同时成立了。
搭档王皓说史策能够快速让人建立信任感,张弛说是史策帮自己建立了自信心。史策自己却并不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从话剧舞台转入影视剧表演之后,曾经邀约不断的她开始碰壁、遇冷,虽然能在大银幕亮相,却都是一些一闪而过 的小角色,观众不注意,连熟人都要特别留心才 能发现她。
即便录制结束,演员史策还是觉得自己没出圈。不过来自网络上的关注明显变多了,不仅仅是爱情六部曲,《走花路》和《谁杀死了周日》的反馈也很好,她收到了很多私信,有些真情实感的小作文让她感慨自己何德何能被这样喜欢着。最惊喜的是其中的一些人关注了她很多年,有的问她经历了什么瘦那么多,史策会一一回复,像和朋友聊天一样。从这些私信和关注里,她觉得喜剧大赛为自己带来了某种事业上的转折。
喜剧大赛毕业大戏那天,她和搭档王皓双双拿到了入职新戏的 offer,这对大家眼中的 “情侣档”目标达成。
始料未及
来喜剧大赛之前,史策不乏表演经验。《灰烬重生》《无名之辈》《你好,李焕英》《第二次也很美》里的配角们为她提供了和话剧舞台不一样的自我审视视角。演话剧让她觉得很爽, 但是影视作品会放大某些表演细节;和话剧舞台不同,拍影视剧可以回放,你马上就能看到自己的表演,然后发现问题。从演话剧到演影视剧,史策发现自己的表演不够细腻,表演里都是 “点”和“块儿”,影视剧参演经验让她学会了要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这种习惯被她带到了喜 剧大赛的创排里。
组 CP 和走爱情路线是顺势而为,她没有太多的算计在作品里。第一部作品就被粉丝们磕到了是她始料未及的,那分明是个温情戏码。之后的作品也一样,皓史成双最终走向爱情代言更像是“神之一手”,没刻意,但所有的巧合都稳稳地压在命运线上,为了成就一个28岁的女演员。和男演员不同,28岁对女演员来说像个坎儿,这个坎儿在史策眼里意味着“要老了,要被淘汰了”。
史策分析过自己的年龄焦虑,演青春偶像是不行了,演职场又拿不到太好的选择,再成熟一些的角色自己又缺乏年龄质感,28岁是个挺尴尬的年纪,离中年女演员的标签越来越近,但她觉得自己还欠缺阅历、经验、知识和应对这个年龄所应该具备的一切。来到喜剧大赛之后,被伙伴们调侃不熟悉网络话题的史策开始尝鲜,她抱着手机电脑刷短视频、看新闻,迅速跟上5G 脚步的她还是觉得自己作为演员缺口气儿,演员这个被动的职业和她有着某种契合,她本身就是被动的人,即便投入自由创作也没有真正找到迫切想要呈现的角色,类似张弛的十年功,或是蒋龙的丧尸26号那种。
初次见到史策的人都会觉得她清秀漂亮,精致的五官,上镜的巴掌脸,高挑纤细的身材。史策这种十分抢眼的优势,放进娱乐圈,会变成 一个不好不坏的中间值; 而回到喜剧大赛舞台,出挑的颜值对喜剧女演员 来说似乎也暗藏了某种 “美的限制”。
马上进入28岁,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喜欢竞争的史策选择进入“备战”状态,她担心再不做点什么就 “晚了”,对自我和市场环境的清醒认知帮她规避过一些风险,也让她错失了一些机会,她决定不再 “被动”下去。那就先让更多人看到自己。
儿时的史策并不是顺势而为的人,学了不到一年半的舞蹈,直接跳级读初二都让她陷入某种吃力的生活里,这迫使12岁的她好胜又要强。年纪小所以在班级里被忽视,身体柔软度不 够导致舞蹈专业能力也不出众,史策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往死里压往死里练”。这种好胜心并非出自一定要取得成绩,她只是希望自己变得 “大众化”,克服因为年纪小、学舞晚和身体柔韧度不够的难题之后,她追上了平均水准,大学之后她形容自己“松懈”下来了。
跨过小时候眼里难度很高的基本功门槛,大学的一切都变得不难了,一学就会。这样的状态持续到大三,史策开始演话剧,尽管很多都是 “二手戏”(首演名单里的演员无法参演,需要替补出演的剧目),她一样演得很开心。多实践是史策做演员的方法论,比起一部戏反复演个上百次,她希望进入不同的故事和角色里。
想回到话剧舞台,也希望在影视剧里继续打磨,前者能带给她真实的愉悦,后者则具有多重意义:能被更多人看到,能磨砺更接地气的表演可能,做演员,还是要被看到的。而半年的喜剧大赛经历,一次性满足了她对两者的渴求。最重要的,缓解了她的年龄焦虑,史策觉得自己“变幼稚了”,这特别好。
印花衬衫 Alice+Olivia
讲故事的人
“故事”是史策表演创作的根基,这些“故事”大部分来自生活里,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 先定好故事,再做任务和创作方面的延展。“我和王皓都不是可以从人物出发的创作者,要先有个事儿。”这样的创排习惯导致她和王皓大部分时间都是双人创作模式。她尝试过在创排和展演的时候听听别人的意见,但即便是单纯的爱情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志胜一 击》,团队里的女孩们更倾向于她应该和徐志胜在一起,哪怕这会拆官配也没关系,“和对自己好的人在一起”是大部分女孩梦寐以求的事;也有人觉得王皓“太可怜了”,皓史的前作为王皓铺陈了“非他不可”的观众情感基础。
后来编剧的加入,第一次演编剧给的本子, 和“皓史成双”组合之前的风格不太一样,“爱情戏码”本来是他们的安全牌,她觉得爱情本身没有对错,而且是非常能引发大众共情的题材, 但是需要通过生活化的处理方式展现才能将 这种共情力很好地传达给观众 。编剧的介入让他们原本故事里的爱情结构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点怪”,这种怪会破坏他们已经在观众心里加固的“爱情印象”,最坏的情况是可能把之前辛苦搭建的好感颠覆掉。
史策和王皓都是“特别听劝”的人,这个特质导致他们在《浪漫泄漏》阶段的创作陷入了时间短任务重的困境。爱情本子和编剧的磨合不理想,他们自己要重新创排,脑力不足的同时体力也跟不上了,回忆起那个阶段,史策说自己体力不足,打字都觉得累。
干脆不要那些专业名词和喜剧“束缚”,还是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推进,其他的尝试可以放在群戏里。随着比赛逐渐白热化,史策对作品的考量倾向于帮助三板大斧子稳住胜局,她擅长从生活里找灵感,擅长讲动人爱情,那就继续用爱情故事来打动更多人。所以到《披星戴月的想你》,观众被皓史成双的爱情链路死死套牢。决赛现场,皓史成双拿到了“年度喜剧搭档 TOP 3”,如果为喜剧加个爱情的前缀,他们或许会成为冠军 。
史策已经很满足了,接下来的一部影视作品中,搭档王皓还在自己身边,属于这对年轻人的更多未来的机会也来了。
Q&A
Esquire:有比较不好的见组经历吗?
史策:其实都还行,我听过对方说我不是主角脸的,但是这对我来说可接受,不是伤害。可能那种已经决定用你,我都准备进组了,突然说换人的情况会比较受伤,心里会不好过,不过两三天也就没事了。
Esquire:离开喜剧大赛之后,未来有怎样的职业规划?史策:就看谁给机会,其实还是在被选择的状态。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比赛到后期确实感觉枯竭了。多观察生活,多储备知识。
Esquire:在比赛结束后对自己说句话,会说什么?史策:很好,身体很好,很能扛,没想到有这么强的身体。
幸运儿
王皓
25岁,吉林人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年度喜剧搭档
感谢之前的默默无闻,才有皓史成双的成功
采访时,王皓习惯把主动权交给史策,然后在对方思考的时候见缝插针“抢答”,有点像是sketch里的怪人。皓史成双虽然不是按照直人和怪人进行作品创作,但王皓担当怪人角色的时候偏多,这可能也和他喜欢搞事情的气质有关。
要熟悉王皓的幽默感不能太慢热,还要先他一步建立信任,没有史策这种“天作之合的信任感”,两三轮就会笑得败下阵来。如果说张弛把自己聊成了段子,那么王皓是 plus 版,他是个“传奇”。
双向奔赴
王皓用四个字来形容自己和喜剧(大赛)的关系:双向奔赴。
报名参加喜剧大赛的时候,王皓正在话剧《奋不顾身的爱情》剧场候排中,随手翻朋友圈的他看到了喜剧大赛的招募海报,问了朋友,说可以试试 。于是他填好个人信息,发到指定邮箱。就在同一时间,喜剧大赛的选角导演在看他的戏,然后联系了他 ,如果不是巧合,就是真的缘分。
和搭档史策的缘分就没那么“准时”了,王皓说自己足足等了一个小时,但史策的说法是至多20分钟,这种历史不可考的各执一词没有影响两人迅速达成默契,那个初印象里摇晃着细脖子、顶着大大头发的女孩在未来半年时间里成了王皓的“贵人”。
皓史成双在所有采访里被问到有没有争执时,答案永远是很和谐、没吵过架。王皓补充说,只有单方面地指导。作为安抚者的史策不记得这码事,但那次指导对王皓很重要。节目第二期,王皓和史策开场,对手是被赖声川导演赞誉为“天生演喜剧”的宗俊涛和“默剧王子”王梓,第一期成绩垫底的王皓心态崩了。后来王皓时常自我安慰,比赛就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好的坏的,意外的惊喜的。比如他不知道自己会在喜剧大赛接近收官的时候和张弛争抢“哭包”荣誉,也不知道会在决赛现场和史策一起拿到《二十不惑2》的 offer。
喜剧大赛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极限之夜”,王皓曾在微博分享了2021年12月中旬的某个极限之夜里的自己、张弛和叶浏这样拼过的人都体味过的极限之夜的魅力:次日录制,准备离开的人会被突然叫回来对刚刚彩排过的内容进行重新一次的创排。
“拼的就是意志力和生命力,谁的意志力强,谁就能挺进下一轮。”
史策从侧面印证了这种磨砺,她委婉地说喜剧大赛让她惊喜发现了自己确实体格不赖。《我要当主唱》是王皓眼里典型的极限之夜,这是他和史策初期就很喜欢的作品,原本两个人计划在某个赛段完成它,结果被《浪漫泄漏》耽搁了,等到真正准备展演的时候发现文本还是存在问题,时间和精力都来不及了,演出结束后现场4900分一下子压在王皓心上,一天之内他哭了三次,“如果多排练两天会是很好的作品”他到现在还无法释怀。一样无法释怀的还有网友,很多人被他和蒋龙的怪口音感染,说笑到捶床;还有人说看懂了其中的讽喻,觉得至少应该超过7000分。
这次“失利”让王皓在之后的创排里铆足了劲儿,到比赛结束,他回望这半年时间觉得自己超出预期。遗憾当然有,但有缺陷的美好才更值得回味。“其实想挑战一下狗坨子(三狗风格)或者《父亲的葬礼》那种喜剧”。事实上,王皓在皓史成双之外的群像戏里表现得也很出彩,“演主角立得住,演配角不抢戏”是网友对他的评价,“劳模”是喜欢他的人盘点过他所有出演时间后给出的结论。
东北少年往事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双重职业》里提到一个名词叫“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群体。以此推演,王皓的成长经历颇有些斜杠少年人的意味:学过武术、练过散打、组过乐队、跳过街舞、留过学,这些“身份”背后藏着他成长的秘密。
少年王皓的生活看似丰富多彩,实则很像侯孝贤眼里的聂隐娘,“一个人,没有同类”。十三四岁的王皓还没发育,身高和身材在同龄人里没什么优势,学习成绩也不好,但有个“危险”的毛病:嘴欠。“特别是东北的生存环境里,在团体里成绩不好,还嘴欠,你想想。”有段时间,王皓被霸凌,为了“防身”,他去学习了散打。但是他更多时间里会选择“讨好”那些看起来会对自己有危险的人,像所有被霸凌的孩子一样。打是打不过的,但可以想方法让对方“放过自己”。这段经历无疑影响了现在的王皓,他很难迅速和别人建立信任,史策是个例外。
再大一些的时候,王皓所在的地方开了个琴行,里面有教吉他的老师,这在十几岁的王皓眼里简直“太帅了”,于是跑去学习。这个技能在喜剧大赛期间被用在填补直播内容上,但仅限简单伴奏。在少年王皓看来,会弹吉他对小地方的男孩子来说是个加分项,“女孩啊老师啊都会高看你一眼。”这是一种无限趋向于可以展示音乐才华的能力。王皓还学了一些贝斯,读艺校时,机缘巧合下和隔壁音乐系的朋友组了乐队,平时一起排练,还会参加演出。学表演并不是王皓的第一选择,时间进入2000年后,正在读初中的王皓为了提升成绩,被送去投奔新加坡的姐姐,在那儿大概不到一年时间,成绩没提升,很多方面也觉得“不太对”,结果自然是没结果。
回国之后,希望继续读书的王皓选择了读艺校,当时的学校有美术系、戏剧系、音乐系和舞蹈系,他几乎是用排除法决定了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学美术?没有绘画天赋;学音乐?乐理和数学很像,他根本搞不定,考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学舞蹈?舞蹈系的专业舞种和他小时候为了帅气跳的街舞不同,压腿对发育完全的王皓是致命一击……排除法之后,王皓锁定了戏剧系。“当时觉得表演这事儿入门简单,只要会说话,能装模作样就没问题。”
这样的想法随着进入戏剧系被现实狠狠地“毒打”了,“上课的时候发现挺难的,但是大概上了一年表演专业课之后,我觉得这是我以后要从事的职业。”一路坚持下来,王皓发现自己过去“嘴贫”的缺点上了舞台反而成为善于表达和拉共情的“帮手”,以前一言不合就挨揍的语言底子摇身一变成了精准描述事物的“利器”,王皓才发现自己天生就有让人共情的能力,是块做演员的料子。
意识到自己属于舞台之后,王皓人生里的第一份运气出现了:他遇到了一个很好的表演老师,“在你十六七岁的时候,你的三观刚刚建立,对事物好坏的判断还没有健全,是这位老师一步步引导和帮助我,让我在生活和表演上好一些,再好一些。”老师成为影响他整个青春期的存在,他让王皓明白“要做艺,先做人”。至此,那个浑不吝的东北少年,找到了人生航向。
“无计划北漂”
狮子座的王皓多少有些冲动型人格。
艺校毕业后,他决定北漂。这样的选择并非拍脑门,演员这个职业在沈阳几乎没有发展空间,要想继续演戏,他必须到北上这种大城市试试。恰好北京有朋友,于是他选择了到北京闯闯看。
王皓的父母和大部分中国父母一样,对孩子的期待是找份稳定工作,结婚生子踏实过日子。这一定程度上让王皓觉得“现在不去北京,以后就去不了了”。奔赴北京的前一晚他才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妈妈问他去做什么,他回答不知道,先去再说。
他是真的不知道,到了北京,他在通州土桥找了住的地方,当时他对这个位于北京东六环的地方毫无概念,“根本不知道那么远。”安顿之后,王皓开始望着天花板发呆:“干点什么呢?”他开始上网搜找工作,给各种影视剧、话剧项目投简历,也投过一些艺考培训机构。后者先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犹豫再三王皓拒绝了。没多久,他接到一家话剧公司的面试通知,然后一头扎进北京西城的繁星戏剧村演起话剧。海淘 casting、四处投简历的行为如果放在张弛身上,怕是要担心被骗一万次,王皓觉得不会,“没啥好骗的。”
无论是演员梦还是北漂行在他眼里都能归结为“幸运”两个字。没住过地下室,没饿过肚子,没有过长的演员空窗期在他看来都是好运的一部分,这也符合他形容自己容易满足的性格。他也会像其他人一样不停地见组,机会毕竟不会在你打开窗户的时候就被一阵风迎面刮过来,对见组失败他能欣然接受,“坐三小时车聊五分钟就走”的面试在他看来是做演员的家常便饭。佛系和好心态都是在这个阶段磨出来的,接着他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喜剧大赛。
节目组委会会长徐峥在自己的银幕新作《爱情神话》上戏交流活动上提出了“实力派演员”的学习空间,他说:我从来不认为演员只是一个活色生香的动物,长得好看所以别人找你演。演员不应该是这样的,演员本身也应该是知识分子,他只不过是因为有更好的条件,所以才去做演员。在喜剧大赛坚持自己编创作品,王皓不是没有遇到过瓶颈和难题。他没有史策那种对爱情的敏感度,但是一圈作品下来,他开始在采访里用自己从网上看到的各种“爱情小妙招”来制造笑料。
在采访里,王皓和蒋龙一样喜欢形容自己是“幸运儿”。他的幸运多少和他习惯性“多想”有关,比如刚毕业时,有个机会是让他演一个在年龄和职业方面和自己都有不小差距的角色,当时的王皓根本拿捏不好。这种对自己和角色适配度的想法被带到了喜剧大赛,他为自己创造的角色都和自己有些许相像,嘴上功夫厉害,看上去不算机灵,他驾轻就熟。
喜剧大赛确实成为他演员生涯的转折点,那些曾经综艺助演、话剧舞台上积累的功力被很好地通过喜剧大赛消化释放,他也在这个舞台为未来做着准备。被更多人看到,获得更多机会,拥有了千载难逢的搭档和不离不弃的伙伴,现在他没多停留,向下一站出发了。
Q&A
Esquire:第一次看到网上说你俩CP感强的时候什么感觉?王皓:没什么特别感觉,就觉得大家都挺喜欢你,所以通过哪种形式喜欢并不重要。存在即合理,你不能干涉观众以什么形式喜欢你。
Esquire:喜剧大赛对你的演员生涯来说意味着什么?王皓:是未来演员生涯的一个转折,是很好的平台和机会。通过喜剧大赛被更多人看到了,也拥有了更多工作机会,算事业上的转折吧。
Esquire:在比赛结束后对自己说句话,会说什么?王皓:你辛苦了,谢谢你。
或多或少,王皓有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质。他身体里的语言天赋像是某种埋伏在暗处的动物,总伺机而动。他自己直白地形容这是“嘴欠”。但换个角度看,“嘴上功夫厉害”意味着反应快,语言节奏好,能造梗也能接梗。这种天赋放在喜剧表演里,掌握好分寸和火候,能妙语生花,精准触达观众情绪点。对王皓来说,这个从小困扰他的“毛病”,如今却成就了他。
摄影:张亮(HowCan Studio)采访、撰文:小肆、三河策划、统筹:暖小团
妆发:巴特、SHAILEN
服装造型:傲寒
造型助理:沐浴鹿、耀耀灯光助理:xiaoyu
特别鸣谢:成果场地鸣谢:放肆娱乐演绎剧本杀美术编辑:孙毅、翘楚新媒体编辑:Neil新媒体执行:高畅、贾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