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媒体CNBC9月25日报道,大宗商品咨询公司伍德·麦肯齐(Wood Mackenzie)在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对全球商品市场的影响力无与伦比。”
外媒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在短短40年中,中国已成长为世界上许多商品的最大购买国。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的多个领域的繁荣以及其14亿人口的强大购买力需求所驱动的。以下四张图表就可以说明问题。
在石油等能源大宗商品领域,外媒称,中国这个亚洲巨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在2018年约占全球消费量的14%。
数据来源BP
在钢铁领域,外媒称,在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过去40年来,中国对钢铁的需求激增。
数据来源WSA
在铜领域,外媒称,随着中国建筑业及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对铜的需求迅速增长,这也通常被视为全球经济健康的可靠指标。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占世界铜需求的一半,比1980年代的不足10%大幅增加。
数据来源ICSG
在农业领域,以大豆为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过去的40多年中,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增长了12倍以上。占世界需求的百分比,中国现在占全球大豆消费量的30%。
数据来源USDA
而在大规模市场需求的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天平正在向中国市场倾斜。这在中国在大宗商品交易方面所取得的多项突破上就可以说明问题。我们以原油期货为例,人民币原油期货以自去年3月面世以来每日成交量稳步走升,日交易量表现强劲,衡量机构买兴的未平仓合约也飙升,并取得了全球前三的成绩,就连美国交易员都在频繁紧盯夜盘,而以往亚洲时段却非常冷清。
路透社称,原油人民币期货在全球油市中占比达到6%。另有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人民币原油期货成交量已经达到了单边交易14万手,最新成交量更是迪拜的49倍,但较第一名的美国原油期货WTI(124万手)仍有一定的差距,排在第二名的是布伦特的85万手。外媒称,中国原油期货做到了迪拜没有做到的事。
不仅如此,去年二季度,中国一家炼油巨头中国石化也已经签署了首笔以人民币原油期货计价的中东原油进口协议,并且计划签署更多此类合约。这都表明,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也正扩大用人民币购买原油的定价能力、从而绕开美元在石油结算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数周前就认为,原油人民币期货正在全球商品交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上海期货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等较成熟的交易所也已在海外开展业务,销售原油期货和其他商品。新加坡亚太交易所(APEX)是中国首家走出国门自主创办的国际化交易所,外媒称,作为中国第一家离岸交易所,它于去年在新加坡推出,提供了可以实物结算的燃料油和棕榈精油(或棕榈油的液体成分)的新商品期货合约。该所首席执行官尤金·朱(Eugene Zhu)称,该交易所旨在提供更好的价格发现,使中国人可以成为价格制定者,而不是各种商品的价格接受者。
上述迹象都表明,中国正在离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越来越近。而事情还远不止于此,近期中国在黄金交易和定价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比如,稍早前,俄央行第一副行长谢尔盖·什韦佐夫已经证实,中国、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正在商讨,在做一件打破世界实物黄金货币交易的事,以建立自己的黄金交易系统和和东方的黄金定价权基准,并将“叫停”现在亚洲的黄金市场由美元定价权主导的局面。
我们知道,过去数十年间,全球拥有国际黄金定价权的只有纽约黄金交易所和伦敦黄金交易所两家,不过,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称,上海黄金交易所(SGE)正走在取得国际黄金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的路上。
再比如,据最新行业市场数据表示,目前,中国的黄金期货合约自上市以来累计成交量已突破17.1万吨(单边),年成交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已成为中国黄金远期市场主要定价依据之一,这更意味着,人民币正在扩大对黄金市场的定价能力,而一个期货体系是否有国外投资者的积极参与,则体现了定价能力。
不仅如此,据第十六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数周前的消息显示,中国商品期货及期权市场未来将迎来更多新品种,据悉,中国正在进行黄金期权等期货品种的上市准备工作,并将以原油期货平稳运行为抓手,提高境外投资者参与度,进一步提升包括黄金期权在内的重点品种的国际定价权影响力。
这些迹象进一步表明,包括石油等多种大宗商品定价权,以及黄金定价权都正在向中国市场倾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