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一年2840万件,比口罩还难抢的螺蛳粉,有学校要开7个相关专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今年以来,螺蛳粉因为一度比口罩还难买成为焦点。它因缺货而遭到全民呼唤,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螺蛳粉怎么还不发货”“螺蛳粉自由”“为了吃螺蛳粉有多拼”等相关话题累计超过16亿次阅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5月28日,螺蛳粉再次登上热搜。据中国日报,当天,全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在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揭牌,这是中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计划每届培养学生约500名。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2019淘宝吃货大数据报告》显示,袋装螺蛳粉在2018年卖出了2840万件,击败烤冷面、热干面、擀面皮等名小吃,成为最受欢迎的美食。

中国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成立

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5月28日在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据了解,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由政府、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及行业企业三方共同组建,拟开设7个特色专业,包含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螺蛳粉方向)、连锁经营管理(螺蛳粉方向)、电子商务(螺蛳粉方向)等,学生毕业经企业考核后安排或推荐到企业就业。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此外,三方还将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及培训教材、打造师资团队,联合进行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制培养,共建技术研发应用中心、实践培训基地、螺蛳粉大数据技术服务中心,共同开展螺蛳粉文化建设等。

据中共柳州市委副书记梁旭辉介绍,2015年螺蛳粉产业产值约5亿元(人民币,下同),2019年螺蛳粉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30亿元,其中袋装螺蛳粉产值超6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25万个。

随着螺蛳粉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品牌结构体系建设有待完善;产品创新能力较弱,中高端人才匮乏;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关键技术相对落后等。因此,螺蛳粉产业需要更多技术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支持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

柳州螺蛳粉协会会长倪铫阳受访时表示,螺蛳粉产业学院开设的相关专业,与螺蛳粉行业现在紧缺的人才相匹配。2020年袋装螺蛳粉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当产值进入到200亿、300亿时,需要更多人才支撑。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多所高校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依据,创建了如小龙虾学院、脐橙学院、热干面研究院等,为地方特色经济培养产业链的各类人才。

螺蛳粉出口井喷

据中新网,今年疫情期间,包括螺蛳粉在内的速食食品获海内外食客追捧。数据显示,1至4月,柳州海关监管出口螺蛳粉10批次,出口额达31.1万美元,较去年全年增长了141.68%。

“受疫情影响,螺蛳粉海外销量出现井喷。”柳州市得华食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颜晶晶表示,该公司3至4月,共出口螺蛳粉6批次、近20万袋至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5月将出口4批次共23万袋。

海外销量激增的不仅这一家,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全汇食品有限公司等螺蛳粉企业今年海外订单不断。“4月出口2批螺蛳粉,5月将出口4批。”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外贸主管陈梓豪介绍,目前该公司海外订单已排至7月份。

那么疫情过后,螺蛳粉出口能否持续景气?

颜晶晶看好未来的螺蛳粉出口。“疫情期间,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疫情防控向好后,订单仍持续暴增,电商平台依旧采取40天预售模式。”颜晶晶介绍,该公司海外订单已排至7月份,受产能限制,很多海外订单只能拒绝。“这段时间我们产品在海外站稳脚跟,疫情过后销量不会下降”。

陈梓豪也有着同样的看法。“除了美国、新加坡、加拿大,我们还将出口至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陈梓豪说,英国、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在接洽中,“疫情期间销量增加,提高了螺蛳粉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相信疫情过后还会保持增长势头”。

已成为柳州的城市名片

螺蛳粉爆红背后,离不开柳州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大步走向规模化的螺蛳粉产业,也为柳州当地带来了新百亿产业的希望。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从2015年柳州螺蛳粉产业初成规模时起,柳州市政府就成了当地螺蛳粉产业发展的最大助力器。2015年,柳州市政府为螺蛳粉申请了地理标志保护。如今,柳州螺蛳粉已正式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意味着,今后“柳州螺蛳粉”只能在柳州辖区生产,对维护柳州螺蛳粉产品的品质、声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年,柳州市开始建设一个功能完善、上下游产业齐全螺蛳粉产业园,并从工业旅游角度将其打造成为4A级景区。同时,柳州市政府还开始加强螺蛳粉的对外宣传:定期举办螺蛳粉比赛,发起螺蛳粉保护协会,把约定俗成的螺蛳粉配方在纸面上定了型。

为控制螺蛳粉产业中投机取巧和假冒伪劣的情况,柳州市还出台了专门的地方标准文件来规范螺蛳粉的生产。

据中国新闻周刊,柳州市商务局商贸与流通业发展科副科长赵嬉林表示,“自2016年1月发布了《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后,柳州市就开始对螺蛳粉企业进行持续监管和整顿,不达标的全部关停整改。”赵嬉林称,柳州螺蛳粉已经是柳州市的一张城市名片,必须要保证食品标准和质量安全,“不允许个别企业影响产业口碑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