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香港,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来到了病入膏肓的姨妈身旁。经过病痛的折磨,姨妈已经很难讲出一句完整的话了,小伙看了很是心痛。
在病床前的小伙看着姨妈的嘴巴蠕动了两下,眼里闪动着的光芒好像在诉说没有完成的心愿。
小伙趴在姨妈的嘴边,只听见姨妈艰难地说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姨妈家的庄园里面掩藏着一大批中国的文物,要守护这些文物的重担即将落在他的身上。
姨妈说完这些话以后,好像是了却了一生的心愿。在病床前安静地闭上了双眼,只留下了一脸惊诧的小伙。
在姨妈的嘴里这一批中国文物是从八国联军的时候传承得来的,追溯到自己的先辈,小伙就发现了自己的先辈中有一个著名的人物——伍廷芳。
这个在姨妈弥留之际继承六万件文物的小伙名字叫赵泰来,如果不是姨妈临终前的这段话,或许赵泰来依然会过着平凡的生活,而不会承担起这样沉重的历史责任。
代代相传的文物
提起伍廷芳,研究过近代史的人就会发现。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法学博士。在动荡年代,能够专心学业还做出成就的人少之又少,在当时博士这个称号很是厉害。
谈及学法的原由,对于伍廷芳来说出发点真的很简单,对于国力衰微的中国,伍廷芳当时想的就是学法救国。当他看到中国被迫签订的屈辱条约时,他想到的就是要通过努力学习来改变国家的命运。
1842年伍廷芳出生在新加坡,他的家境富有。不久后,家里人就带着年幼的伍廷芳移居到了广州。
从小受到的爱国教育对伍廷芳来说意义深远。上学的时候他刻苦好学,大学的时候更是考到了英国的法学院。毕业以后的伍廷芳放弃了在英国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中国。
回到中国后的伍廷芳来到了法务局出任议员,在当时洋人当道的法务局里,这张亚洲面孔显得很是新奇。
不久后爆发的洋务运动,清政府和法国和日本相继都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一时间在国内,爱国志士们群情激昂。在百姓们愤慨的呼声中,清政府依然做出了割地赔款的行为。
正是因为这次屈辱让伍廷芳暗下决心要改变这种敌来我降的局面。1896年《中莫通商条约》的签订,正是伍廷芳力争平等的最好体现。
好景不长,八国联军的铁蹄很快就席卷了北京,在大肆的烧伤抢掠以后,很多中国的宝贵文物都流入了国外。
当时出任外交总长的伍廷芳看到这样的局面夜不能寐,他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那些散落在国外的文物宝藏。后来每次伍廷芳在去外国学习交流的时候他都会想尽方法将这些文物收集起来。
为了这些文物的安全着想,伍廷芳甚至购置了英国的一处宅子,将这些文物安置好。
伍廷芳的一生都在爱护着这些珍贵的国家文物,他将国家文物当成了这一辈子到死才能松口的秘密,在一代代子子孙孙那里,都是在生命的弥留之际才会将这个秘密说给后辈的。
就这样文物在一代代的伍廷芳后人们手里传承着,直到传承到赵泰来的父母这一辈。赵泰来的父亲是一位医生,自小在严谨的书香门第成长的赵泰来,对家里的古玩书画爱不释手。
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赵泰来的爱国之心十分热忱,自小就喜欢与家里的父辈们谈论国家发生的大小事件。
直到1969年,赵泰来的父母因为车祸不幸丧生。举目无亲的赵泰来就想到了去投奔远在英国的姨妈。
姨妈是一位很独立的女性,膝下无子,见到赵泰来以后感受到了来自血亲的关怀。久而久之,姨妈也慢慢的接受了赵泰来,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一般的去抚养。
得到文物慷慨捐赠
姨妈在临去世前嘱托给赵泰来的那批文物,赵泰来在办理好姨妈的身份证后才去英国的宅院清点。当他来到姨妈所说的地址时,眼前的景象瞬间让他惊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找到姨妈藏宝图里面所标记的文物后,赵泰来每天都需要清点出这批文物的数量和价值。直到清点完毕,这些文物的数量竟然高达6万件,价值达到了8亿。
在姨妈去世以后,赵泰来时常会想自己的姨妈为何终生未娶。当他看到这一屋子价值不菲的文物后,他才明白姨妈的良苦用心。为了守护这些文物,姨妈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终身幸福。
在清算完这些文物以后,赵泰来立马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他要将这些本该属于中国的文物带回属于他们的地方去。
但是文物数量实在是太为庞大了,赵泰来不得不开始分批次地将文物带回祖国。
由于文物的数量实在是太大了,赵泰来对这些文物的去处一直拿不定主意。在一次闲聊中,他的好友便给他提了一个建议:捐赠给国家。
于是赵泰来立马筹办起捐赠的事项。在做出捐赠决定以后,赵泰来的亲戚们立马跳出来阻止赵泰来的行为,甚至不惜用家族的势力来逼迫他。
好在是知书达理的妻子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不仅言语支持,还联系了博物馆。
赵泰来看待这些文物的时候,透过文物看到的是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不屈抗争。赵泰来的祖祖辈辈们都在用生命守护着这一批文物,作为慈善家,他无疑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