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印度不飞饼

在国内的大街小巷,乃至各大火锅店,都能见到“印度飞饼”的踪影。穿着洁白厨师服的小哥将面饼高高抛起,又将其如扭秧歌的花布高速旋转。面饼越转越大,直至薄如蝉翼,再配上丰富馅料,切割装盘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飞饼外脆里韧。这或许是不少人对于印度的第一印象。

国内街巷上的“印度飞饼”

然而不少去过印度的朋友大呼:印度根本没有飞饼!印度飞饼,到底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国内杜撰的异域传说呢?

印度吃饼说

印度人确实喜欢吃饼。除了米饭,饼是印度最常见的主食。印度饼的种类丰富、造型各异,根据饼的形状、烘烤方式、软硬程度分,少说也有几十种!

印度街头的各色饼(吐槽卫生...)

Roti 是一种是一种圆圆扁扁、未经发酵的薄饼。它虽产自印度,但只在东南亚流行,且在进入新马一带后逐渐变得松软潮湿。Roti有两种吃法,可以蘸着咖喱、酸辣酱一起吃,也可以夹着菜一起吃。实际上,Roti常被当做餐具,用来盛舀其它食物。在追求多元化口感的今天,Roti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内包洋葱、鸡蛋都是小意思,咖啡粉或巧克力粉也来者不拒,甚至有餐厅在饼里塞入香肠、奶酪、意大利腌肉片等,烤成印度“披萨”。

ROTI通常蘸酱或卷菜食用

而最有名的印度饼是Chapati,它也是最常见的印度饼,从巴基斯坦到新加坡,任何国家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它是十分干燥的饼,容易携带,易于保存,是古代印度人行军打仗之必备粮食。餐馆里一般会将刚做好的Chapati高耸起立在盘子上,便于散热,口感也更加酥脆。

刚出锅的CHAPATI饼里充满蒸汽

还有一种中空的油饼Poori,口感也和北京的油炸果子类似。加热时,饼会因为里面的空气膨胀而像气球一样鼓起来,戳个洞又迅速瘪下去,往里面加上馅或蘸糊糊吃,外酥里嫩,唇齿留香。

POORI饼

让饼子飞一会儿

前门提到的几种饼看起来都脚踏实地的,那么印度饼是怎么一点点“脱离地心引力”,飞起来的呢?

第一阶段是印度甩饼。最早有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厨师将印度饼做了口味方面的改良,加上水果奶油、芝麻花生等适合大陆人的口味。但甩饼的范围也仅限于胸前,相当于手作为擀面杖,让面团成为饼状。

厨师们渐渐不满足于饼的形状和口感,第二阶段的抛饼就诞生了。他们改良了面团的配方,使甩饼面筋更具延展性,更薄更大的饼里就能装入更丰富的馅料,展现更有层次的口感。这时候制作方式使用了过头抛饼的方式,饼转得更高更久,离心力更强,也就更加薄且酥脆。

印度“抛”饼

一飞高就降落不了了,大约在21世纪后,有厨师将配方更进一步,在面团里加入鸡蛋等更具延展性的物料,使口味更加酥脆。表演性质也在这时加入。大批的从业者出现,酒家大厅里开始能看到表演飞饼的身影,街头巷尾也开起了一家家“印度飞饼”。面饼在腕间翻飞,直白的名字也逐渐构成了国人对于印度的初印象。

印度飞饼里可加碎牛肉、蛋片、洋葱,配有咖哩酱。可选加蛋或不加蛋的,根据各人喜好选择不同的咖喱(或白糖)蘸着吃,让人爱不释口。还可以用最传统的吃法——用手抓来吃。印度飞饼的点缀小食吃印度飞饼还要配印度拉茶,香浓可口。印度拉茶和飞饼类似,利用两个杯子把茶“拉“来”拉“去,拉得高高的以制造出泡沫。之所以要”拉“茶,乃因为他们相信有助于完美地混合炼乳于茶中,从而带出奶茶浓郁的茶香与淡约的茶味。

飞起来的印度饼

其实,食物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经历本土化的过程,飞起来的面饼更薄更脆,也减少了油炸等带来的热量。重口的香料相对减少,口味更加多样,口感也更易被国人接受。只是,若表演性质大于了食物的本质,真把飞饼甩成了秧歌的花帕,倒也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