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重庆记忆——盘点各个区县的传统美食,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是万物生灵都不可回避的话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历久弥香的味道,可能街边吃过的一块豆腐、一个饼,这是人情的味道、也是故乡的味道。

人们关于食物的记忆总是绵长的。美食的灵魂传承,往往来自于家乡文化和情感的寄托。这些历经岁月沉淀下来的美味,成就了今日的“非遗”美食地图。

上周介绍了关于周边区县的非遗美食(重庆记忆非遗美食区县篇①​),今天我们接着往下看。

涪陵油醪糟

油醪糟,是涪陵的美食名片,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在古代,它是地主人家的奢侈饮品,现在,它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最温暖涪陵人的家的味道。

图源网络

主要做法是用糯米制成醪糟坯,下油锅,加芝麻、桔饼、核桃仁、油酥花生仁、蜜枣、白糖等稍煎,然后放入沸开水中煮沸即成。

熬煮出来后的油醪糟更加香醇可口,香气满怀,一层漂浮的猪油下边,黑芝麻碎、花生碎、核桃碎等隐约可见,黑白相间,秀色可餐。

图源网络

涪陵榨菜

这段时间,涪陵榨菜可谓出尽了风头,吃榨菜变成了一种炫富行为。

事实上,涪陵榨菜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

正宗的榨菜制作还是很繁琐的,首先洗干净晒过的青菜头,然后经过3次盐腌后的压榨,再加盐和十多种香料及调料和白酒,装坛密封,在阴凉处存放。经酒精发酵,再经乳酸发酵,会产生特殊酸味与香味,所以嫩、脆、鲜、香。

图/图虫

大足冬菜

大足冬菜是巴渝特产,被列为“中国传统名腌菜之一”,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冬菜装坛蕴藏,密封发酵,三年酿制方可开坛。撬开陶坛的密封层,浓郁的腌制味道扑鼻而来,往坛里一瞧,被压得密密实实的冬菜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累积,看似黑黝黝的卖相,经过与其他食物碰撞相融,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儿,味道浓厚淳鲜。

图源网络 腌制的大足冬菜

据了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足冬菜才1.2元一斤,现在是平均40元一斤,要是出口国外,价格更是过百了。产品更是远销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潼南太安鱼

太安鱼俗称“坨坨鱼”,出自潼南区太安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太安鱼就成为了重庆一大名菜。

太安鱼重味轻型,具有浓烈的渝菜特点。人们给它总结了六个字:“麻、辣、烫;细、嫩、鲜”。前三字言其风味,后三字指其口感。砍去鱼头熬汤,宰来鱼肉烹菜,汤菜俱备,荤素双全。

最后食剩的鱼汤佐料还可回锅,烧上一份“鱼煮豆腐”、“鱼烧魔芋”什么的,又是一道美味佳肴。

图源网络

奉节竹园盬子鸡

“盬(gǔ)子鸡”是奉节县世代相传的传统美食。这一锅极有“内涵”的汤,起源于奉节县竹园镇,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

它以高山松柴熏制的老腊肉和农家土鸡再辅以陈年“大头菜”用特制盬子汽蒸而成,合着土鸡的鲜、腊肉的香,特别是混合了陈年大头菜独有腌香味,就蒸成了一锅鲜美的盬子鸡。

汽熟的土鸡和老腊肉少了许多油腻,其形态仍然保持着原样,吃到嘴里却已烂熟。

图源网络

江津米花糖

在很多重庆人的儿时记忆中,香甜酥脆、甜而不腻、爽口化渣的江津米花糖是最好吃的零食。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山城的街头巷尾就常常能听到“炒米糖开水”的叫卖声。炒米糖是米花糖的前身。

江津米花糖是以优质糯米、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白糖、动植物油、饴糖、玫瑰糖等为原料,经10余道工序精工制成。产品洁白晶莹,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腻,营养丰富,有滋阴补肾等功效。

图源网络

荣昌卤白鹅

“卤鹅卤鹅,盯一眼走不脱”。在荣昌的大街小巷,卤鹅店随处可见。

据县志记载,早在清光绪年间,荣昌白鹅被列入国家级保护鹅种,2009年荣昌卤白鹅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

在荣昌,白鹅除了毛之外,全身上下皆可卤,卤鹅肉、卤鹅翅、卤鹅肝等等,每一样都有特别味道。

卤鹅儿须选肉质好的白鹅,去毛取出内脏洗净,再将陈年老卤水烧开放入鹅儿,加入老姜、胡椒等香料,卤至20分钟后翻面,一般1小时卤成,成品超级香。

图源网络

城口老腊肉

城口老腊肉制作传统工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2007年,“城口老腊肉”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集体商标。2009年,城口老腊肉制作工艺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源网络

城口老腊肉沿用五百多年的民间加工秘方精制而成,一般要喂养、宰杀、选肉、晾干、腌制、烘烤等多个阶段。

熏烤师傅用温松柏枝、橘皮、柚子壳等燃烧烟熏,使腊肉吸收果木的香味。制作完成的腊肉肉质精良、香味纯正、营养丰富。

目前,城口老腊肉不但在重庆市内外享有盛誉,还远销俄罗斯及东南亚。

图源网络

对于老重庆人来说,这些美食是一种舌尖记忆,它反映着巴渝市井风情,蕴含着平民百姓人生的无穷乐趣,寄托着无限怀旧情思。

非遗系列,不仅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庆,更是希望让重庆人不忘我们的文化传承,在这个快节奏的大时代,一口熟悉的味道,值得一辈子去守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