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精通中英德三国语言,这个金发碧眼的上海姑娘准备去牛津读法律

冬奥会越来越好看了。

这届00后运动员不仅追求卓越,还能保持谦卑,既具备国际视野,又有充分的民族自信,敢于挑战极限突破边界,也能享受竞技体育的乐趣。

更难得的是他们普遍头脑清醒,不随波逐流,无论面对掌声还是批评都能有自己的判断,对未来也有着清晰笃定的思考,再加上抗打的颜值和溢出屏幕的青春气息,让人不仅感叹,这才是高质量人类该有的样子。

不久前,我也认识了一位同样“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00后:德国出生,中国长大,即将赴牛津求学,学习“法律与德国法”专业。金发碧眼,176的个头,内心里却是一个爱吃小笼包的地道上海姑娘。

在和她的交谈中,我听到了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所谓‘梦校’,应该是能够满足一个人兴趣和发展的地方,依据不应该是排名。”

“我没有过dream job,或者思考太多未来的事情,我只是相信我的未来可以由我自己决定,去做任何我喜欢的事情。”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解决看不见、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是牛津大学更看重的品质,也是我学习的出发点。”

“法律的作用,不仅在于最后的审判,更在于之后的实施,以及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

她的名字叫苏慧雅(Sophia),12年来就读于老牌国际学校上海耀中(浦西校区)

熟悉国际教育的读者对耀中耀华的名字一定不陌生。

耀中教育机构创立于1932年的香港,90年来向外扩展到了上海、北京、重庆、青岛以及美国矽谷和英国萨摩赛特,为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国际教育。

1992年,为了服务大量迁入上海的外籍家庭,耀中教育机构受邀在上海创办一所国际学校。次年,上海耀中虹桥校舍落成,成为了中国政府注册认可的第一所独立办学的国际学校。

无独有偶,苏慧雅的父母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到访中国,父亲曾以外事人员的身份在上海工作8年,母亲则是波恩大学毕业的汉学博士,曾将老舍的小说《正红旗下》翻译成德文出版。

父亲退休后,这对夫妻依然选择留在上海。从徐汇区的一条老弄堂开始,他们和耀中一起见证了上海的国际化发展,多元文化的融合,女儿苏慧雅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融合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国际公民。

#01

从襁褓时起就跟着妈妈做慈善

苏慧雅出生7周大的时候就随父母来到了上海,那时候人们总能在各种赈灾捐款现场看到一位将宝宝放在婴儿提篮里的外国女性,她就是苏慧雅的妈妈。

乐善好施是这个家庭的传统,在一篇报道中,苏慧雅的妈妈提到“我出生在德国北方一个小城,妈妈从没说过‘慈善’两个字,却一直不断地帮助着别人,她经常送东西给需要帮助的朋友,有时还带着我一起前往,那时的妈妈可真快乐,带得我也很快乐。”女儿苏慧雅所受的“慈善”启蒙无疑更早。

8岁那年,校苏慧雅家里就也有妈妈帮助的的曾经患有白血病如今已经痊愈的孩子来玩。懵懵懂懂之间,苏慧雅感受到,对他人哪怕再小的一点善意,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这种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教育理念也与耀中不谋而合。

“耀中耀华格外注重学生的品德塑造。回看耀中耀华的‘使命、理念与实践’(Miss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第一条便是: ‘我们相信,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品格培养’,它意味着教育者要帮助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有道德、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耀中耀华国际教育行政副总裁(K12教育)陈昕生博士在爸爸真棒之前的采访中说。

为此,耀中鼓励学生在校内,利用自己的智识与才能,为课堂贡献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思考。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培养同理心、慈善仪式和对未来思考的过程。

对于拥有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外籍学生来说,这段学习经历不仅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也能帮助他们在不久的未来,更好地搭建起国与国之间合作交流的桥梁,共同组建真正的世界命运共同体。

苏慧雅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的。

12岁那年,她第一次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模拟联合国和模拟法庭,看到了高年级学长们,挥斥方遒探寻法律正义,帮扶弱者的风采,这也给年幼的她埋下了对法律最初的热爱。

学习之余,她阅读了大量与法律有关的书籍,其中一本名为《Eve Was Framed》的书给她带来了许多思考,这是一本关于英国法庭系统的书,探讨英国审判系统如何因为沿循固有的传统,对女性产生了偏见。

而另一篇法律期刊中,探讨人权条约该如何实施的文章,也让苏慧雅开始关注法庭审判之后,具体执行者要如何正确实施的问题。“在模联,我们总是在探讨如何让国家签署人权条约,但从未思考过签署之后的实施问题。”

由此,苏慧雅产生了想要在国际组织、国际法领域工作的想法。她希望自己从事的工作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同时也要从实处真正帮助到他人。

为此苏慧雅还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活动,10年级进入学生会,12年级开始便担任学生会主席(school Co-Captain),组织全校集会、参与校园建设和行政工作,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制服……

△2019年,苏慧雅(前排右一)与上海耀中同学一起赴海牙参加国际模拟联合国会议

校外,她跟随学校前往菲律宾,在当地妇产科医院协助大夫为孕妇做检查,同时也参加了新加坡、荷兰等地的模拟联合国会议。

此外苏慧雅还在上海德尔格(Draeger)医疗器械公司的法律和财务部门实习,深入了解在华外国公司面临的法律处境,希望像父亲一样,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帮助德国企业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去年12月,即将毕业的苏慧雅把学生会的领导工作传给了下一届学生,她将这一时刻视为自己在学生会生涯中最骄傲的时刻,“通过努力,我兑现了自己最初的承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也将耀中的信念妥善地传递给了下一代学生们。”

#02

不当学霸,没有“梦校”,

人间清醒是如何炼成的

能够获得牛津大学的垂青,一定从小就是学霸吧?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苏慧雅笑了。

她说,虽然自己成绩一直都不错,但从来都不是最顶尖的。她从小都很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也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刻,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在很挣扎的时候,如何快速重拾自信(Pick myself back up)。

和中国父母很像,苏慧雅的爸爸妈妈对她的学业要求也很严格,但他们关注的重点不是成绩的好坏,而是如何在遇到挫折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从正确的人那里得到及时的帮助。

中学时,苏慧雅曾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妈妈建议她和数学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并通过家庭作业和考试反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耀中的个性化定制教学(personalized customized teaching)也让苏慧雅有了在学习上不惧怕任何困难的底气,“据我所知,牛津大学在教学上也是这样做的。”苏慧雅补充说到。

事实上,这种个性定制化教学体现在方方面面,为了帮助外籍学生熟练掌握中英文。从2年级到6年级,苏慧雅每年都会登上各种活动的舞台,担任主持人。

她记得有一次在校园里偶遇耀中学校的创始人陈保琼女士,她不仅能够叫出苏慧雅的名字,同时还夸赞她的主持技巧和中文水平都非常好,这样的鼓励让苏慧雅终身难忘。

除了校内活动,苏慧雅还经常参加上海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

8年级时,她参加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写作和摄影比赛,写了一篇讲述地铁员工帮助她救助小猫的故事,获得了三等奖。

在全市朗诵比赛中,她选择了自己最爱的《木兰辞》,耀中的中文老师不仅单独辅导她理解文本,传达情绪,还帮她定制了参赛的服装甚至发型。

这些经历不仅练就了苏慧雅流利的中英文表达,同时也推动着她走出舒适区,成为了一个更自信、更有力量的个体。

“无论何时,只要你希望苏慧雅说点什么,她都会马上自信地接过话筒,妥善地安排好一切。”苏慧雅的升学老师对于她的沟通能力给予了充分的认可。

采访当天,苏慧雅不仅有一整天的课要上,还要抽时间给低年级的学生分享申请经验,在过去三天她都在打校际的篮球锦标赛,和队友一起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要知道,我压根不是擅长体育的人,只是因为个子高就被选进篮球队,刚开始玩的时候,还做过把球投到自家篮筐里的糗事。”苏慧雅笑着说。

和奥林匹克精神一样,耀中鼓励学生勇敢尝试,突破自我,经过几年的锤炼,苏慧雅在篮球运动中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在高中最后一场篮球比赛的最后几秒,她以一记漂亮的罚球得分赢得了全队的欢呼。

相类似的还有艺术培养,在耀中,1到3年级,小提琴是必修课,各种音乐演出贯穿着每个学年,原本不擅长艺术的苏慧雅也从小提琴开始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这些挑战和经历,让苏慧雅有了精彩充盈的成长,也锻炼了她的信心。在她看来,人生的主动权永远都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必为了排名而选择大学,也不必过早地设立dream job,大学应该满足个人发展的兴趣,工作应该能够实现人的价值。

“我相信未来可以由自己决定,一切皆有可能。”

#03

多元文化交融下形成的国际视野

因为是外籍子女学校,苏慧雅的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因为父母工作等原因,她也从小就知道了离别的概念。

“很多同学随父母去了不同的国家,这很让人伤心,但也有奇妙之处,因为大家始终都在社交媒体上有来往,你能看到不同地区的生活体验。”

更精彩的是,很多久别的朋友又将在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里重逢。这种特殊的连接,正是这一代人独具的多元文化交融和国际视野。

在耀中的模拟法庭上,苏慧雅通过一则案例思考为何有人会参与摧毁十五世纪廷巴克图西迪·叶海亚清真寺,战争犯罪对中亚人民带来怎样的文化创伤。

在德国,她旁听了一场关于保险代理人和客户,就口头合同该如何执行的争议案件,思考为何“相关立法只有几行文字,为何会衍生出如此繁杂的解释。”

在牛津大学三轮双语(英语、德语)面试中,她被要求用30分钟时间熟悉一个复杂且陌生的案件,给出自己的论点分析,并在压力之下回应面试官的挑战。

在苏慧雅看来,牛津大学真正要考察的是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来解决看不见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这恰恰是12年来耀中培养学生要掌握的品质。

在面试中表现完美,和2年级第一次登上舞台有关,和拉响第一个音符有关,和第一次触摸篮球有关,也和第一次目睹模联的风采有关。

12年精彩的学习生活塑造了一个闪闪发光的苏慧雅,也塑造了更多了解中国、了解世界的国际公民。

在给学弟学妹的分享中,苏慧雅说,“没有什么结果可以定义你自己,永远专注在那些真正值得关注的事情上,排出人生事务的优先级,然后勇往直前,向着更好的自己,不断努力。

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