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孩子到了数学大题应用题就挠头,怎么办?

关注学霸山丘,了解孩子学习问题背后真正的原因,帮你找到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实用方法。


大家好,我是小鸥老师。

在构思这篇文章时,我一想到我的学生们解数学题的场景,脑海中就不自觉的蹦出了一堆表情包。

数学中有很多种题型,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作图题和文字应用题,那到底哪一项是最让你头疼的?

让我猜测下,应该投文字应用题的人数一骑绝尘。

那么,文字应用题真的有这么难吗?

大多数同学在解这类应用题时,他们的解题步骤一般遵循以下 5 步:

先完整读题;

开始解题;

解题过程中遇到卡壳的地方,重新读题;

代入数据时,再重新返回题目中寻找;

最后完成解答。


其实这样的解题步骤并不合理,原因有以下 3 点:


费时


当你第一遍读完整题目后,你在脑中处理和整合这些题目条件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需要花费你不少时间去串联起这些信息量,而当你解题过程中遇到卡壳时,你可能需要重新读题,这样你就会间接增加你的解题时间,从而导致你的解题速度降低


费力


当垄长的题目中给你很多很多数据时,你处理起来会让自己觉得十分的吃力,往往可能还没有开始动笔,光找到解题的切入口就需要动点脑筋。


题目的完成度两极化


当你考试时,每道题都让你如此的高强度解题,脑子突然 “ 短路 ” 是一个特别正常的现象。所以往往会出现整道题得满分或者不得分的极端情况


那么正确且高效的解题方法有没有呢?

这就不得不说下新加坡数学了,他们的数学成绩常年在国际上都是排名第一的,而保持如此好成绩的他们,采用的数学方法也是备受国际好评——数学建模。

我带大家来切身感受下数学建模法对解文字应用题有什么帮助!

例题:

解题过程: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句话:There were 3/4 as many sweets in box A as in box B.。

因为题目说A是B的3/4 ,那我其实就可以给A先画 3 个相同的小方块,B画 4 个相同的小方块,这样就能很直观的体现出3/4 的关系。根据这句话我们其实就可以画出如下图,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句话:1/2 of the sweets in box A and 3/8 of the sweets in box B were removed. 。

这句话说盒子A扔掉了1/2,盒子B扔掉了3/8,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盒子A扔掉了一半,而盒子B把自己分成8块且扔掉了其中3块。

那么盒子A的 3 块方格,切掉一半是不是就如下图,而B只有 4 块方格,那是不是必须首先先把自己切成8块方格,这样才方便我们数格子,所以就如下图:

这样你会发现格子的大小不一,那为了保证我们的格子都一样大,我们就可以对盒子A的剩下 2 个方格进行平分,就如下图:

而第二句话需要我们把盒子A扔掉了1/2,盒子B扔掉了3/8,涂蓝色代表舍弃,白色代表剩余,所以就变成了下图: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第三句话:There were then 152 sweets left in both boxes altogether 。

这句话说他们总共有剩下152颗糖果,我们对照上面这幅图,就可以得到8个这样的小方块就代表152 颗糖果。所以计算过程如下:

我们来看下题目要求:How many sweets were there in each box at first?,问的是原先盒子中各有多少个糖果。

我们现在知道一个小方块代表 19 颗糖果,所以我们就能依次得出盒子 A 和 B原来的数量,如下图:

最终我们得出盒子A原来有114颗糖果,盒子B原来有152颗糖果。

以上便是数学建模法的解题思路。大家会发现以下 3 点有趣的现象:

将题目的信息量都转化成图形的形式来表达;

不需要完整读完题才能解题,甚至可以将题目拆分成一句一句来解题。

边读题边画图,把题目读完了,答案也就出来了。


数学建模法打破了学生审题困难和解题困难的窘境,且能够让学生系统性的建立起数感和知识框架,这便是新加坡学生的数学锦囊。

所以,数学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好好掌握数学建模法。

这会让你的数学成绩和能力更上一层楼;数学能力不好的同学,更需要着重掌握数学建模法,因为这是让你数学成绩提升的最有效方法。

好的,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其实建模法解题远不止画图这么简单,如果你想要继续看下一期,请评论区回复: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