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雀巢“涉毒”风波背后:产品多次被召回,两个老大宝座被人抢走

咖啡豆里藏了价值几亿的可卡因

5月6日,全球食品巨头雀巢冲上了热搜,原因是其位于瑞士的工厂发现有大量可卡因。

据路透社报道,瑞士警方于当地时间周一晚上接到来自瑞士Nespresso(雀巢旗下子品牌)工厂的报警。报警称其工作人员在卸载从巴西运来的咖啡豆时,发现了一种不明白色物质,警方对白色粉末进行分析后,结果证明是可卡因。

瑞士警方表示,这批可卡因重量超过500公斤,纯度超过80%,其市场销售价值估计超过5000万法郎(约3.4亿人民币)。

可卡因是毒品中的一种,会对人体消化、免疫、心血管等系统造成损伤,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全球多个国家对可卡因均明令禁止。人们最近一次听说可卡因,是“疯人”马斯克扬言要在收购可口可乐后,将可卡因重新加入可乐中。这引起了巨大风波。

咖啡豆和可卡因关联起来,立即引发关注,无数网友开始担心起,自己喝的雀巢咖啡里是不是混进了可卡因,顿时觉得瑟瑟发抖;也有网友质疑,雀巢这么大的公司,出了这件事表明其供应链存在问题;当然也有网友站雀巢,觉得其是受害者,被毒贩利用了;还有网友认为,担心的网友想多了,可卡因可比咖啡贵多了,雀巢咖啡一小包均价还不到2元。

事件发生后,《财经天下》周刊向雀巢方面求证,对方回应称,其瑞士Romont咖啡工厂是在卸载咖啡生豆时发现了一种可疑物质,随后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了此事,事件目前正在调查过程中。作为调查的一部分,警方已封存并扣押了整批货物。

雀巢方面表示,由于警方还在调查,他们无法提供更多的细节,但强调雀巢拥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咖啡生豆入库直至出产成品的整个流程进行管控,该物质未与雀巢任何产品或用于制造雀巢产品的生产设备接触,他们的产品是安全的。

作为全球食品巨头,雀巢有着最先进的供应链体系,按理说不应该出现此次事件,究竟可卡因是怎么混进雀巢的咖啡豆里的?是雀巢公司存在管理漏洞给了毒贩可乘之机?还是毒贩太过于狡猾绕过了雀巢的层层把控?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雀巢很有可能是“受害方”,估计是第三方运输公司执行上的疏漏或者失职,导致可卡因混入了正常货物中,雀巢只是被贩毒利用的“冤大头”。


(图源:视觉中国)


警方还在调查取证,具体原因尚未清晰,不过这次事件倒是再次把雀巢推到了食品安全的风口浪尖上。

去年6月,一封雀巢内部信在网络上流传。《金融时报》报道称,雀巢在该内部文件中承认,公司60%以上的主流食品和饮料产品都不符合一种“公认的健康”定义,而且“我们的一些品类和产品永远都做不到‘健康’,无论我们怎么革新”。

前脚说自己的食品不够健康,后脚就在中国市场爆出食品安全事件。雀巢最近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在今年2月,一位消费者在购买雀巢能恩幼儿配方奶粉后,发现奶粉罐有一块长约2厘米的絮状物。对此,雀巢方面坚称奶粉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稍早之前的2017年,雀巢中国更是在短短一个月内接连发生两起影响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当年7月,由于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中硒检出值低于产品包装标签明示值,雀巢经销的两款婴儿配方食品登上了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黑名单。同月,雀巢及其下属品牌克宁共有6批次,10.82吨进口奶粉因“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维生素B2、B6、B12”被国家质检总局拒绝入境。

这并不是个例,在百度上搜索雀巢被禁止入境,出现了上百万个搜索结果,今年2月,雀巢食品的绿扁豆粉因为未获检疫准入而未准入境。去年5月,雀巢食品的甜乳清粉因霉变、腐败等原因未准入境。有媒体统计,仅雀巢旗下婴幼儿营养品牌嘉宝,从2018年到2021年2月,就有40批次产品因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等原因被中国海关拒绝入境。

此外,在全球雀巢还发生过多起召回事件。最近的一起是今年3月发生的事,雀巢法国旗下比萨涉嫌大肠杆菌污染,导致70多人感染,多国下令召回涉事比萨,涉事工厂也被勒令停产。去年7月,雀巢旗下有至少46种冰淇淋,由于含有可能致癌的环氧乙烷而被召回。去年1月,雀巢在美国等地召回了数百吨零食,原因是意式披萨卷里可能含有玻璃碎片。2020年12月,雀巢召回了超9.2万磅鸡肉土豆泥套餐,原因是被顾客投诉发现混入了小块硬塑料……

产业战略和品牌专家李兴敏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雀巢频繁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从企业管理角度看,雀巢与其它大型跨国企业一样,在管理难度方面比中大型食品企业更容易出错,因为涉及到的环节多、各地子公司和分厂多、供应商多、人多,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

丢掉了两个老大的宝座

雀巢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866年,这一年英瑞炼乳公司在瑞士开了欧洲第一家炼乳厂,次年雀巢公司创始人亨利•雀巢研发了一种突破性的婴幼儿食品,也踏入到乳制品领域,此后多年两家公司为了抢市场打得头破血流。

转折点发生在1905年,这年两家公司握手言和,合并成一家公司,才有了后来的雀巢集团。

没了竞争对手后,雀巢进入疯狂并购的高速扩张阶段,不到十年,通过收购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加工厂,使得工厂数翻倍至40家。尝到甜头后,雀巢不断通过并购,扩大其在全球的经营品类和覆盖面。现如今创办已有156年之久的雀巢,业务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雀巢、嘉宝、能恩、豪吉、徐福记、太太乐等多个知名品牌,其中有98%的销售额来自瑞士之外,因此,它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也是食品饮料领域当之无愧的巨头。

然而,近年来雀巢这家全球食品巨头也遇到了危机,美国行业媒体Food Engineering发布的2021年食品饮料100强年度榜单显示,2020年食品领域最大的变化是百事强势反超雀巢,登顶全球第一大食品饮料企业,上一年百事食品收入比雀巢低了将近百亿美元,但2020年却被反超了近30亿美元。

Food Engineering数据显示,2020年百事食品收入高达703.72亿美元,同比增长4.78%,是全球唯一一个食品收入超过700亿美元的企业。与之相比,排名第二的雀巢食品收入为677.08亿美元,同比下降11.84%;排名第三的JBS食品收入为506.9亿美元,同比增长3.88%。

这一年雀巢还丢掉了全球最大乳制品企业的宝座,这是雀巢起家的优势领域。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2021年全球乳业20强显示,兰特黎斯(Lactalis)的营收额超过雀巢22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乳企。榜单以2020年的销售额计算,兰特黎斯年营收230亿美元,而雀巢的乳制品销售额为208亿美元。


(图源:视觉中国)


荷兰合作银行强调,由于兰特黎斯近年来关注有机增长,并在全球推进并购战略,自2010年以来,通过约60笔交易扩大了其商业版图,提升了在中东、非洲、北美和南美等地的影响力,营收额因此迅速增长,与雀巢乳制品的收入差距逐年缩小,最终实现反超。

资料显示,兰特黎斯是一家起家于法国的企业,成立于1933年,是全球第一大乳品集团、全球第一大奶酪制造商、全球第三大液态奶制造商,旗下拥有President(总统)、Galbani(格巴尼)、Lactel(兰特)等品牌,在全球50多个国家共有250家工厂。

据了解,兰特黎斯接下来还计划收购卡夫亨氏天然奶酪业务等多家公司,这些公司的年营业额合计约为25亿美元,如果收购完成将进一步扩大兰特黎斯的竞争优势。

丢掉两个宝座的2020年,对于雀巢而言,着实不是一个好年份。这年雀巢收入八年来首次跌破850亿瑞士法郎为843亿瑞士法郎,同比下滑8.9%;营业利润为149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8.3%。

对于销售额和利润的下滑,雀巢给出的解释是外汇因素和业务剥离:瑞士法郎对大多数货币持续升值导致销售额减少7.9%,同时出售皮肤健康公司、美国冰淇淋业务、中国银鹭食品集团等盈利不及预期的业务,也损失了相当大一部分营收。

根据彭博社报道,到2020年初,雀巢CEO施耐德已经领导近24次资产剥离。施耐德曾经在电话会议中一再表示,雀巢将出售业绩出现偏差的非战略型业务。

业内人士认为,对雀巢而言,2020年的销售额和利润下降是“调整的阵痛期”:雀巢在剥离业绩不达标的业务,同时也在积极布局宠物食品、抗过敏药物等新兴消费领域。

2021年,雀巢业绩终于止跌回升,总销售额回升到871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3.3%。对于雀巢而言,这一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但竞争对手百事的增速却远高于雀巢。数据显示,百事2021年净收入为794亿美元,同比大增12.9%。

在中国市场遭到挑战

从业务构成上看,雀巢营收贡献度最高还是美洲市场,2021年销售额338亿瑞士法郎,但增速不太乐观,同比下滑0.7%,第三大市场亚洲、大洋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去年销售额207亿瑞士法郎,同比没有增长。业绩最好的欧洲、中东和北非地区,去年营收211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4.5%。

在中国市场,雀巢2021年只实现了低个位数增长,由于中国近年来推动婴儿营养品转型,鼓励母乳喂养,对母乳代用品的营销行为进行规范,雀巢在中国市场的婴儿营养品销售下降,其他品类的增长被婴儿营养品销售下降部分抵消。

雀巢是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的,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雀巢沿袭了之前并购当地本土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做法,开始在中国“买买买”,先后收购了多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1998年,雀巢收购上海太太乐鸡精,2010年,为了在中国拥有自己的水源,雀巢收购云南矿泉水第一品牌大山公司70%的股权,2011年,雀巢收购厦门银鹭60%股权,2011年,雀巢收购徐福记60%的股权。

然而,雀巢在中国实行并购策略的结果并不乐观,在雀巢收购的龙头企业里,只有太太乐鸡精算得上“一枝独秀”。根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在国内鸡精市场中,太太乐占据了67.16%的市场份额,远高于家乐的29.38%,成为鸡精行业领军企业。


(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太太乐之外,雀巢在中国收购的另两家龙头企业银鹭和徐福记,业绩都不算太好。

从2011年起,雀巢先后进行了两次加持,成为银鹭100%控股股东。2013年,银鹭销售额达到110多亿元,但好景不长,2015年开始,银鹭业绩出现下滑,2016年,银鹭创始人陈清水卸任总裁,由雀巢高管崔伍迪接任,但换帅后银鹭的业绩依然没有变好。

2019年,银鹭的销售额已经低到7亿瑞士法郎,折合约50亿元人民币,因为业务不达预期被雀巢点名,雀巢表示银鹭当年为整体业绩带来了压力,并在2020年正式表达出售银鹭的意向。

最终,银鹭由创始人“接盘”,雀巢在2020年11月末正式把银鹭八宝粥和牛奶业务出售给Food Wise公司,而这家公司的控股人正是银鹭的创始人陈清水家族。

徐福记的业绩表现同样不佳,在2011年雀巢收购徐福记时,怀着击败玛氏,成为中国糖巧行业第一名的野心,但巅峰期定格在2013年,销售额突破60亿云,此后不断萎缩,到2019年营收已经萎缩至50亿元左右。

在雀巢出售银鹭的动向传出时,也有传言说徐福记可能被雀巢出售,不过目前看,雀巢还在试图拯救它。

收购品牌表现不佳的同时,雀巢核心产品婴儿营养品近年来还遭到了中国竞争对手的全面阻击,这拖累了其在大中华的业绩表现。

雀巢旗下的惠氏曾经是中国“奶粉一哥”,却于2018年开始走下神坛,被国产奶粉反超,这几年以飞鹤、君乐宝为代表的国产奶粉品牌,在站稳三四线城市的同时,向一二线城市发起了猛攻,抢走了不少原本属于外资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

作为传统外资奶粉品牌代表,惠氏曾经常年稳坐中国婴幼儿奶粉的第一把交椅,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有着难以撼动的优势。最近两年却没落了,除了竞争对手的因素外,业内将其渠道管理混乱归结为主要因素。

多位母婴行业人士坦言,最近几年做惠氏产品没有价格优势,利润空间非常低,所以不少母婴店主都转卖国产奶粉品牌了。

2019年惠氏主打婴配粉S-26在中国的销量出现短暂下滑,2020年雀巢能恩在中国市场的增长被惠氏惠氏S-26和惠氏启赋的负增长抵消。欧睿信息显示,2021年惠氏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已经跌到了第四名,前三名是飞鹤、爱他美、君乐宝。

对于中国市场寄予厚望的雀巢,动起了猛刀,去年10月宣布调整了组织架构,大中华区被单列了出来,雀巢强调,调整的目的是加强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的业务模式,并增强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市场的能力。

不仅提高了大中华区的地位,雀巢还派来了新帅,原太太乐CEO张西强接替罗士德担任大中华大区CEO,这是时隔5年后雀巢大中华区再次任命本土CEO。

据了解,张西强与罗士德的风格大相径庭,业内形容称,张西强非常“接地气”,不但善于和年轻人沟通,并且亲自下场直播带货,声称“不做抖音的CEO都不是合格的CEO,要下岗”。

不久前雀巢发布的一季报,是张西强上任后的首份成绩单,大中华区业绩单独进行了披露,2022年一季度实现销售额13.61亿瑞士法郎,有机增长率为3.4%,在其五大业务板块里不仅增速最低,体量也是最小的。

至于原因,雀巢解释称,部分受到中国春节时间的影响,大中华大区实现了低个位数的有机增长。增长得益于创新的支持,调味品、即饮咖啡和糖果产品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提高。但大多数品类的强劲销售增长被婴儿营养的销售下降部分抵消,婴儿营养的转型措施仍在继续。

对于新帅张西强而言,想要扭转大中华区的局面,还要下一番功夫。

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魏一宁 张继康

编辑/ 陈芳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