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来新加坡时,第一次翻开《联合早报》,大惊—-满版的讣告,不少还是彩色的。心里突突跳着大概扫了一眼,感觉文字是够古雅,版面设计也规整,只是多少有些晦气,就赶紧丢一边了。
久而久之,发现这几乎成了新加坡报章的一大特色,就处之泰然了。毕竟一个现实因素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家里若有人去世(就俗称的“白事”),通常不过停灵三天时间,就得火化了,办个白事本来就千头万绪,实在做不到逐一通知亲朋戚友,毕竟有些人因为年事已高,平时已甚少走动,在报章上发个讣告,是最有效的方法了。
还真认识一些老人家,看报纸时绝不错过讣告,一个个仔细看过去,看到有旧友或老亲戚的照片,就赶紧去治丧处道个别的。
就算是外人,也能从讣告上看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端倪。之前就看到曾担任李光耀首席私人秘书,现任陆交局主席陈庆鏻的父亲去世,有人从中国给发了1/4版的讣告。谁?盛大网络的董事会主席和CEO陈天桥及他的雒芊芊。
果真是大有信息含量的讣告!今天就来说说这堪称狮城(或者可说南洋)文化的报章讣告(据说报社都有人专门负责写),是怎么炼成的。
通常格式大同小异,唯视死者的身份,具体说法有差异。先看一则样本:
这里说的“先室/先慈”,是指女性;若是男性,就是“先堂/先严”了;当然也可以丈夫或妻子的名义为已故配偶出讣告,写成“先夫”或“先妻”等。
恸于*年*月*日*时,就是逝者离世的时间了。
寿终内寝,这里有讲究。一般有配偶又有子女的中年或更年长的男女去世,就叫“寿终”,男的称为“寿终正寝”,女的就成为“寿终内寝”。顺便说一句,未婚的,通常称为“净男”、“净女”。
享年积闰*岁,一般这个岁数会比实际年龄多写3岁或以上,原因就在于“积闰”,死者一生中过的闰月会在估算之后折成年岁加上去。也有种说法,70岁或更老的人去世,岁数就不加了,毕竟已经“人生七十古来稀”了。
随伺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基本是套路。一般除了突发意外事故往生的人之外,人在临终前会有征兆,比方说弥留之际,突然意识清醒、回光返照等,家里亲人会守在床边,等候交待遗言……,就叫随伺在侧。过后在丧葬业的专人指导下,要帮死者净身穿衣入殓等,就是“亲视含殓”,接下来照着程序走,就是“遵礼成服”了。
恭请会真道坛,特别说明遵守的是道教丧葬仪式。
泪涓于*年*月*日*时出殡,引致*处火化 —- 送别死者最后一程的时间和地点,就是告诉来不及赶到下面会提到“治丧处”吊唁死者的,这是最后机会了。
姻亲族世乡友 谊,代表家族后代、包括配偶,兄弟姐妹,子女媳婿,内外孙子(女),还有谊亲(干儿子/女儿)等。能想象一些年长的所谓“五代大父/母”,家族兴旺的,这里的名字真的会多到写不下嘛!
所以后面一定要写“服内尚有内外亲属众多,恕不尽录”,意味着万一写漏了谁的名字,请多包涵。
吊唁死者的地方,通常也是治丧处,就是在死者灵柩停放的地方了。一般家里够大,好比说有院子可以搭棚的,可以在家里操办;住组屋的,可以向市镇理事会申请,在组屋一楼的空间或空地亭子里办;一些人的丧事,也可能因某些考量,放在圣所或其它地点办。
好啦,有朋友说“文字内容颇具民国范”的讣告,就解读到这里。最后说两个细节:
1)一般上我们去巴刹买菜,摊主会拿旧报纸包蔬菜,他们都会避免使用带这种讣告的章页,毕竟对死者或买菜的人而言,都是起码的尊重。
2)这则讣告中的死者,就是前两天被印尼女佣杀死的女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