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新增4495起,无死亡病例。
今天是星期一,是哈芝节公共假期补休,是长周末。通常,长周末这三天的确诊数据较低;星期二开工,到了星期三,确诊数据会猛增。
本期报道主要内容:
一、新加坡本波疫情两天后或出现峰值
二、黄循财:目前无须收紧防疫措施
三、西安、北京、上海也出现BA.5病例
四、新加坡昨天通报中年人死亡4人,奥密克戎病死率维持在0.048%
五、ICU重症病房连续三天有12岁至19岁少年1人
六、普通输氧降至83人,普通住院病患降至567人
今天是7月11日,是新加坡启动海陆空“完成接种旅客旅行框架VTF”的第100天。在VTF框架下,目前任何国家或地区的旅客,只要已全程接种疫苗,入境前后皆免一切检测、免隔离。
本波疫情由奥密克戎BA.4、BA.5形成
副总理黄循财:目前无须收紧防疫措施
7月10日是穆斯林的哈芝节,也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期。副总理黄循财到武吉巴督的阿尔劳回教堂向穆斯林致意。
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看,尽管政府在本波疫情期间未收紧防疫措施,但医疗资源未受到挤兑。因此,他认为,目前无须收紧防疫措施。
(7月10日是哈芝节,副总理黄循财到武吉巴督的阿尔劳回教堂向穆斯林致意。图源:MCI)
新加坡本波疫情由奥密克戎BA.4、BA.5造成。截至上周,BA.4、BA.5已占新增病例的一半;估计到了本周,将占新增病例的七八成。
西安、北京、上海也出现BA.5病例
奥密克戎BA.4、BA.5变异株防不胜防,连西安、北京、上海都出现了病例。7月5日,西安通报,此次流行的变异株为奥密克戎BA.5.2分支。这也是中国大陆首次通报奥密克戎BA.5亚型分支在本土流行。西安于7月6日起实行7天临时性管控措施。
7月6日,北京通报3起BA.5.2病例,初步考虑本次疫情为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
7月8日,上海浦东新区通报1起BA.5.2病例,是境外输入病例的感染者。
昨天(7月10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袁政安说,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BA.5变异株传播速度加快,免疫逃逸能力提高,但总体而言,和此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BA.2相比,发生危重症和病死率的风险未发现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也显示疫苗接种仍能有效预防BA.5感染后发生的危重症和死亡。
上海解封才一个多月,就有传言指上海又将采取大面积封控措施。不过,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回应时否认,但仍有许多中国网友表示「已经囤好食物了」。对此传言,上海卫健委表示否认。
上海市政府宣布,7月12至14日这三天内,将在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虹口、杨浦、闵行、宝山等九区全境,以及其余行政区中有阳性感染者轨迹的街道(镇),展开全员核酸筛查两次。
BA.5是迄今为止最有免疫逃逸能力的
近日一项来自南非研究人员公布的数据显示,BA.4、BA.5的致病性与BA.1相比没有显著变化甚至更弱。专家称,造成BA.4、BA.5住院和死亡人数减少的原因,可能是疫苗接种以及先前感染,导致感染人数大幅低于BA.1的浪潮。三剂同源的mRNA疫苗或mRNA疫苗与腺病毒疫苗的异源组合提供了对预防新冠重症的强大免疫力,在BA.4、BA.5的感染浪潮中,对于预防住院和死亡提供了73%的保护。
但是,BA.4、BA.5的免疫逃逸能力很强。目前全球疫情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BA.4、BA.5几乎逃逸了所有的单克隆抗体和疫苗。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分子医学教授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在推特上表示,BA.5是迄今为止最有能力逃避以前感染和疫苗免疫的病毒株。
新加坡累计确诊病例破153万起
新加坡卫生部通报,截至7月10日中午1200时,新增确诊病例6423起,含本土6200起、境外输入223起,累计153万零304起,破153万起。
冠病确诊增长率连续11天下降
但仍然连续27天高于1.0
本土病例七天移动增长率连续27天高于1.0,自前一天的1.11降至1.09,意味着前一阶段七天出现100起,本阶段七天则出现109起。
这是确诊病例增长率连续11天下降,增速放缓,但病例仍在增加。希望能维持下降势头。
从过去一个月的数据走势判断,本土病例增长率应该会在本周末之前降至1.0,到了下周应该会继续降至1.0以下。之后,应该会慢慢再趋向1.0。
《新加坡眼》曾多次提出,增长率应该会在1.0上下波动,直至达到群体免疫。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所谓“群体免疫”,并非病毒不再传染,而是传染的速度放缓许多,重症率和死亡率维持在低水平,不会挤兑医疗资源,民众并不惊慌,心态平和,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学习秩序。
本周三或将出现本波疫情新高
新增确诊病例大概率在1.8万起左右
从过去几天的确诊数据观察,本波疫情可能在接下来的一周达到峰值。
今天是周一,也是公共假期,许多诊所休息。由于这三天是长周末,原本每逢周二就偏高的“黑色星期二”现象,在本周将延迟至周三(7月13日)出现。
并且,由于三天长周末累积的病例,将出现在7月13日的确诊数据中,因此,我们判断,本周三很可能见到本波疫情的新高。
《新加坡眼》从过去14天的历史数据推算,本周三的新增确诊数据应该介于1万5000起至2万起之间,大概率为1.8万起左右。
ICU重症病房共有18人
为三个月以来的新高
昨天ICU重症病房有18人,比前一天增3人;ICU病房占用率为5.1%。这是自4月12日的三个月以来的新高。
ICU连续三天有12岁至19岁少年重症病例1起。
按年龄分,七旬或以上年长者12人(+2),六旬3人(=),40岁至59岁中年人2人(+1),12岁至19岁少年1人(=);括号内数字为今昨日比较。
按病情分,ICU输氧观察9人(+3),病危插管9人(=)。
在输氧观察9人当中,1人未接种/未全程接种疫苗,8人已全程接种疫苗,其中7人已接种加强针。
在病危插管9人当中,3人未接种/未全程接种疫苗,6人已全程接种疫苗,并皆已接种加强针。
昨增死亡病例4起
奥密克戎病死率维持在0.048%
卫生部昨晚通报4起新增死亡病例,累计1432起,总体病死率维持在0.094%,与前一天同。
昨天通报的4起新增死亡病例皆为七旬或以上年长者,分别病逝于7月6日、7日、8日、10日。
近期死亡人数和年龄分布如下:
按病毒株的种类划分,新加坡经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进入德尔塔波,现在是奥密克戎波。本波疫情病死率维持在0.048%,为流感病死率的一半。
上述奥密克戎波只是《新加坡眼》的粗略划分,其中有一些死亡病例是感染德尔塔株,但死亡时间出现在奥密克戎波期间,所以我们仍划入奥密克戎波统计。
新加坡原始病毒波感染的绝大多数是宿舍客工,年富力强,病逝2人;德尔塔波和奥密克戎波则主要感染社区,病逝者大多是年长者,年迈体弱。
99.7%为轻症/无症状
过去28天,新加坡累计出现17万6726起确诊病例,其中99.7%(17万6274起)为无症状/轻症,0.2%(371起)曾需要/正需要普通输氧,0.03%(55起)曾是/仍是ICU重症,0.01%(26起)死亡。
在国家疫苗接种计划下,新加坡人口92%已全程接种疫苗,已接种加强针人口比例为78%。五旬以上人口已开放免费接种第二剂mRNA加强针。
昨天各级病患的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新增本土病例20%为儿童和青少年
昨天的新增本土病例当中,0岁至11岁儿童占12%,12岁至19岁青少年占8%,合计20%。各年龄组分布如下:
社区阳性率26.83%
实际比例肯定更高
昨天的新增确诊病例当中,PCR核酸检测阳性302人(5%),ART抗原检测阳性6121人(95%)。
新加坡不做全员核酸检测,而是让民众自行做抗原ART自测。抗原检测虽然灵敏度不如核酸,但是速度快,成本低,而且避开集体检测的风险,在已经爆发疫情的城市特别合适使用。
除了新加坡,还有很多国家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有些国家既不做全员PCR核酸检测,也不做ART抗原自测,如俄罗斯、朝鲜。中国的香港特区本来也认定ART阳性为确诊,但后来认为“假阳性”比例高,造成确诊数据虚高现象,因此不再以ART阳性为确诊,而必须经过PCR核实才算确诊。
《新加坡眼》根据卫生部数据计算,新加坡阳性率为26.83%,换句话说,每10000人当中,有2683人确诊。
卫生部多次指出,考虑到不少ART抗原自测阳性没有上报,感染人数实际上肯定更多,总体阳性率肯定更高。有专家判断,总体阳性率可能已经达到七八成。
阳性率越高,越接近群体免疫,病毒仍会传播,但速度放缓、重症和死亡下降。当局制定政策考虑的不是感染人数,而是重症和死亡,并在医疗资源无挤兑风险的前提下,尽快尽可能大范围的开放。
普通输氧病患降至83人
普通住院病患降至567人
普通输氧病患有83人,比前一天少9人。
在普通输氧83人当中,9人未接种/未全程接种疫苗,74人已全程接种疫苗,其中65人已接种加强针。
普通输氧病人使用的是普通隔离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机,无创,无须建立人工气道,不插管。
隔离病房的普通型病患567人,比前一天少7人。
在普通型住院病患567人当中,94人未接种/未全程接种疫苗,473人已全程接种疫苗,其中413人已接种加强针。
德尔塔感染病人0.8%需要输氧,奥密克戎感染病人需要输氧的比例少于0.3%。
境外输入昨增223起
总体呈下降趋向
昨天,境外输入病例新增223起,累计4万9830起。
《新加坡眼》判断,境外输入病例正处于本波峰值,会持续高企,但已呈下降迹象。
— END —